图书介绍

诸子精粹今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诸子精粹今译
  • 孙通海,王颂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780002492X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1022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10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诸子精粹今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老聃1

《老子》1

说出来的道,已经不是原来的道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丑就暴露了2

多言速竭,不如守静3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4

上善如水,不争故无咎4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5

功成身退,天之道5

难得之货,令人行为失常6

爱天下如爱己身7

善为道者,微妙玄通8

致虚守静,洞察自然9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10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10

曲则全,枉则直11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1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3

师旅过处,荆棘生长;大军过后,必有凶年14

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废物1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5

柔弱胜刚强16

无为而无不为16

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17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18

下士闻道,撇嘴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19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0

天下有道,战马耕田20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为心2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21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2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2

治大国,若烹小鲜23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4

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25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6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26

民之饥,因其赋税重27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28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28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29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29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30

孔丘32

《论语》32

学而时习之33

孝悌是仁的根本34

吾日三省吾身34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35

治国要敬业守信,节用爱人35

过勿惮改36

温良恭俭让36

食不求饱,居不求安37

贫而乐,富而好礼37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38

思无邪39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39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0

能敬谓孝40

视其动机,察其道路41

和颜悦色谓孝41

先做后说才是君子42

君子周而不比42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4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3

举直弃邪,则民心服44

礼乐不离仁德44

绘事后素44

尽善尽美45

富贵贫贱,不以道得之,不欲不去46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46

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46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4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7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48

孔子之道,忠恕二字48

虚伪可耻48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49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49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4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0

中庸是最高的道德5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51

举一反三51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51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52

三人行必有我师52

厚待亲近,不弃旧友52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53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53

知错当改54

不凭空猜测,不固执己见54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54

不知生,焉知死55

过犹不及55

克己复礼为仁5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6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57

君如君,臣如臣,父如父,子如子57

政如正58

提高品德,修正错误58

名不正则言不顺59

推举贤良,不仁者自远59

学以致用60

欲速则不达61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称为士61

善人称善才为善62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62

智者既不失人,又不失言63

杀身成仁63

郑声淫,佞人殆63

君子以义为质地64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64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6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65

交友有三益三损65

爱好有三益三损66

君子有三戒66

君子有九思67

性相近,习相远67

恭宽信敏惠,行于天下便为仁67

不好学的六种危害68

尊五美,弃四恶,然后可以为政69

《诗》可以兴观群怨69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69

孙武71

《孙子兵法》71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71

兵贵胜,不贵久7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73

出奇制胜75

声东击西,避实就虚76

避其锐气,击其疲惫77

君命有所不受79

观敌人种种相80

兵败之因82

爱兵如爱子83

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83

无所不可以用间84

吴起86

《吴子》86

战争的性质与对策87

六国形势87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90

君子贫见廉,富见义,生见爱,死见哀92

墨翟92

《墨子》92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94

尚贤者,政之本也98

圣王进贤事能102

不与事,不分禄,贤人不至103

天子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105

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110

相爱可止天下祸篡怨恨113

不知非攻国,不可谓知义115

鬼神之赏罚必行118

去其无用,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120

以乐声求兴利除害,无补也122

厚葬久丧,岂实仁义之道哉123

埋葬有节,不失死生之利126

天欲义而恶不义,顺天意者得赏127

执有命者不仁,暴人之道也133

丧礼不合亲疏尊卑之异140

富人有丧,乃大悦喜141

必服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言而后仁乎142

《鬼谷子》144

鬼谷子144

捭阖者,天地之道145

道理、权术、天时,三者合事可成150

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153

愚者易蔽,不肖者易惧,贪者易诱157

游说人主必言奇,游说人臣必言私158

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明159

《管子》161

政令所行,在顺民心161

管仲161

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163

欲民之可御,法不可不重163

得人之道,莫如利之165

爱者,憎之始也167

凡国之亡,以其长者168

治民之本,莫要于令168

号令著明,赏罚信必,正民之经170

论人有要171

用兵当知权衡172

人君修官上之道,人臣比官中之事174

兴时化,莫善于侈靡178

无为而制窃,谓之心术182

修心莫如抱虚守静183

外敬而内静者,必反其性184

圣人之治,静身以待之184

能者无名,从事无事185

水,具材也187

刑德合于时则生福,诡则生祸188

圣人因天,天时不作勿为客189

民守战至死者,有数以至焉190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191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要在重农192

修身莫过于养心,养心莫过于寡欲193

出准之令,守诸开阖,此之谓统筹理财195

轻重之大利,在以重射轻198

国危出宝,国安行流,御神用宝199

未赏而破敌,素赏之计也202

因天下以制天下,此之谓国准204

孙膑206

《孙膑兵法》206

好战者必亡206

用兵之法207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210

商鞅212

《商君书》212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212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214

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复215

仓廪虽满,不偷于农217

世事变而行道异219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220

古者先德而治,今者前刑而法221

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223

用兵在谨224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224

四战之国贵守战225

国之所以治者,法、信、权226

公私之交乃存亡之本227

壹赏,壹刑,壹教229

利禄官爵专出于兵229

刑无等级232

明主之势在法235

王者不贵义而贵法236

治国必以法238

慎到241

《慎子》241

尧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称王,则令行禁止241

定赏分财必由法244

智盈天下,泽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国247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249

立法而行私,其乱甚于无法250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不变则衰251

《孟子》252

孟轲252

何必言利253

以五十步笑百步25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56

施行仁政则可称王于天下257

乐民之乐,民亦乐其乐259

何谓王政260

怎样识别人才261

残贼之人,谓之独夫263

我善养浩然之气263

何谓知言265

无敌于天下之法266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26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69

治国之道270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27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74

失民心者失天下276

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276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277

人性向善犹水就下278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280

目之于色,有同美281

舍生而取义283

找回失掉的善心285

心是思考的器官,思考则得,不思则失286

亲疏之怨287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88

尽其善心,知其本性290

正命与非命290

万物皆备于我291

穷困不失义,得志不离道291

良知与良能292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292

薄其税敛,可使民富293

登泰山而小天下294

为我与兼爱,不如执中294

居仁由义,君子之事295

施教五法296

天下无道,以身殉道296

当务之急,在于亲贤297

尽信书,不如无书297

仁者人也,合而为道298

民为贵,君为轻298

性与命299

充实之谓美299

扩充善良之心300

言近而指远,守约而施博301

游说诸侯,要藐视他的气势301

养心莫善于寡欲302

庄周303

《庄子》303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04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306

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智亦有之308

大有大的用场309

人籁,地籁,天籁311

如此人生313

朝三暮四,复通为一315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317

庄周梦蝶与罔两问影318

宰牛有道319

安时处顺,哀乐不入322

螳臂挡车的教训323

无用之用325

德有所长,形有所忘328

无以好恶内伤其身328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330

日凿一窍,七日而死330

伯乐驯马331

小偷撬锁,大盗窃国332

盗亦有道334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336

奖罚不足以正性情337

无心得道338

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乱耳,使耳不聪339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340

书本不足为贵341

轮扁论古书为糟粕342

道,不可以献给人344

井蛙不可语于大海,夏虫不可语于寒冬346

贵贱之门与小大之家349

以众小不胜成全大胜352

坎井之乐与东海之乐354

宁生而曳尾于涂中357

非梧桐不止,非醴泉不饮358

濠梁上的辩论359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360

《九韶》之乐,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361

用志不分,乃为神工362

心病还要心上医363

无好胜之心则无所不胜365

力竭则败366

处势不便,不足以逞其能367

螳螂捕蝉,异鹊在后369

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370

哀莫大于心死371

举鲁国尽为儒服373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374

道无所不在375

治理天下如同牧马377

庄周贷粟379

虽有大智,亦需万人相谋380

得意忘言382

重生则轻利382

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383

所治愈下,得车愈多385

以职事为常务,以衣食为根本386

兵以道胜,以威胜,以力胜388

尉缭388

《尉缭子》388

民无两畏,畏我侮敌,畏敌侮我389

挟义而战,贵从我起390

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391

出不足战,入不足守者,治之以市391

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全靠自己392

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392

凡兴师,必审内外之权393

白马非马395

公孙龙395

《公孙龙子》395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399

离坚白401

荀况406

《荀子》406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06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407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08

活到老,学到老409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410

完全纯粹才最完美411

见善,修然自存;见不善,愀然自省413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414

治气养心之术415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416

尊老怜贫,行善不求回报416

君子与小人417

养心要立足于诚419

尧禹并非天生的圣人420

猪狗商盗小人君子,各有其勇421

人类与禽兽422

相貌美丑,无关善恶423

师长法度,做人的明镜424

巧为輗,拙为鸢,以实用为巧426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426

古时出仕者,敦厚合群,务事理,羞独富427

如何治理国家428

齐与不齐429

节用并非富国之道430

爱民而后利用民,不如爱民而不利用民434

先正我,后责人434

上一而王,下一而亡435

抚养百姓如护婴儿437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438

用兵六术440

王者之师442

善附民者善用兵444

用兵强弱445

强国之路在于磨练446

善于积微,日积月累447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449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450

天情,天官,天君,天养,天功451

大巧有所不为,大智有所不虑452

治乱非天,非时,非地453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454

星坠木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不足以为畏455

耘耨失岁,政险失民,是为人妖456

在天莫明于日月,在地莫明于水火,在人莫明于礼义457

理贯不乱,不知贯不能应变458

礼的起源和作用459

礼是治国为人的最高准则462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462

音乐是喜悦感情的表现463

音乐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464

音乐可以移风易俗465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466

片面性是认识上的通病466

事物相区别也相蒙蔽468

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469

情志专一,识物不惑470

心中不定,则外物不清472

心如盘中水,安静则清明472

学无所成,犹如愚者474

区别名称同异的依据474

重视自己,支配外物476

治乱不在欲望的有无多少478

欲虽不可去,所求不得,节制而已479

人的本性是恶的481

善良出于后天人为482

驳孟子性善说483

君子见大水必观485

玉者,君子比德486

《韩非子》488

君主去好去恶,群臣真情显露488

韩非488

以功任人,以实定罪491

勿使信而见疑,忠而被谤493

谏说者当察爱憎494

有道之不僇者,帝王之璞未献耳496

讳疾忌医,悔之晚矣500

防患于未然,无令唇亡齿寒502

驭马心在马,可进速致远503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504

老马识途,万物可以为师506

自胜之谓强506

抢食不死之药,以智辩免戮507

见微知萌,见端知末508

以所长游于不用之国,必穷509

十人树木,不抵一人拔木510

势不利,无施其能511

举事可复者寡败512

好谄人者亦好卖人513

沮卫犒楚,以雄辩胜514

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515

侏儒因梦灶劝君多观多听517

听验两失,误以大鱼为河伯518

独信一人,国不免于乱519

专听偏信,致使父子俱亡520

三人言而成虎522

遇人不察,致使滥竽充数523

不察真相,致使美人劓鼻523

华而不实,必败其事525

己不长生,安能使人长生527

画鬼容易画犬难,求实最难528

郢书燕说,穿凿附会528

宁信度,无自信者,愚也529

两军对垒,慕仁召祸530

曾子杀猪,以信教子531

听信谗言,致使赏罚不公532

恶狗使酒酸,社鼠使国坏533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535

赏无功,不诛过,乱之本也538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540

言行须以功用为准绳547

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549

赏罪毁善,国必不富强555

法禁明著,赏罚不阿,则国富兵强557

母厚爱,子多败,父薄爱教笞,子多善559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561

事因于世,备适于事563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565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568

施赏不迁,行诛无赦570

用乱法之儒,养犯禁之侠,非社稷之福573

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国必乱575

明主用法术而不求智信577

用实力摈虚言,赏有功禁无用579

无参验不确定者不为据581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583

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586

明主急其功而缓其颂587

辛妍589

《文子》589

摒除五欲,合于神明589

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神听者,学在骨髓590

守信者,可令持约,不可令应变592

为治之本,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593

晏婴595

《晏子春秋》595

众口铄金595

君得罪于民,将谁治之597

谏悲去国而死,是不仁也598

残民以逞,是谓暴上599

法圣王,当法其制602

臣专其君,谓之不忠604

二桃杀三士606

礼者,所以御民也609

伐安和之国,不若修政待乱610

治国患社鼠猛狗611

度义因民,谋事之术613

廉政如清水,无不洒除614

内安其政,外归其义,可谓安矣615

苛遗民矣,安有正行616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616

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617

圣王之道,仁爱加于禽兽,而况于人乎618

为人仆御,自以为足,其妻请去619

使狗国者入狗门620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621

饰礼、羡乐、崇死三者,圣王所禁622

详问者,亦详对之624

吕不韦625

《吕氏春秋》625

贵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626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627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629

贵生在得其情631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632

民之所走,不可不察636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637

论人八观六验之法640

天道圆,地道方642

古圣王未有不尊师者642

利人莫大于教,成身莫大于学645

达师之教,必使弟子安乐休游肃严646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649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650

乐愈侈,民愈郁,国愈乱654

移风易俗莫大于音乐656

音乐产生于人心660

兵未发而威已至661

民无常勇常怯,有气则勇,无气则怯663

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665

先顺民心而后功名可成667

忠言逆耳672

贵在合于时务672

大地合和,生之大经673

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679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恶不分681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683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685

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688

功名大立,因于天时,也须个人努力693

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694

胜非为难,持之为难695

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696

世变时移,变法当宜702

凡用民,以仁义为上,赏罚为下707

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712

先知必审征表716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721

缘物之情,察人之情,可以辨是非725

似顺而逆,似逆而顺,知其逆顺之理,可以无过矣728

物固不必,岂可主观臆断732

巨堤容蝼,漂邑杀人736

刘安740

《淮南子》740

道是宇宙的本原741

达于道者,不以人易天744

道性柔,圣人因循应变,常后而不先747

形气神互相依赖,精神为主导757

天地万物的发生过程761

天地万物由阴阳二气生成764

精神受于天,形体禀于地,养生重在精神内守767

以不化应化,千变万抮而未始有极772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774

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777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779

论世而为之事,权事而为之谋786

迷信禁忌的流行,是圣人借鬼神之威以声其教790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因势利导795

智人无务,不若愚而好学800

尊古贱今不可取,重名轻实不可行803

董仲舒811

《春秋繁露》811

性比于禾,如茧如卵,待教而为善811

五行者,孝子忠臣之行也818

一而不二者,天之行也820

凡物必有合822

顺从天命824

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828

桓潭828

《新论》828

王充834

《论衡》834

物之相胜,以筋力,以气势,以巧便834

伍子胥驱水为涛,虚也840

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845

云天厌之,与俗人解嫌何异848

去食存信,信不立矣851

不浩然安于齐,孟子不知天852

儒生古今不知,称师如何858

文吏不知所当知,非博览之过860

天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863

上天谴告,在圣人口866

天道自然,万物自生870

谴告之言,衰乱之语也877

上世之士,今世之士也882

人死血脉竭,精气灭,形体朽885

人死不能复知,不能复言890

凡有鬼,皆思念存想所致897

诸占射祸祟者,皆不可信从899

祭祀之意,自尽恩勤而已902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未有906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913

圣者不神,圣可学为,圣贤之实同917

身通知困,官大德细,于我为累927

王符931

《潜夫论》931

人不可以不就师93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933

道成于学,学进于振934

治国之日舒以长;乱国之日促以短936

温饱之所,人皆归之937

君子未必富贵,小人未必贫贱938

明察朋交之道,勿苟信贵臣之言940

积善不怠,必致颜、闵之贤944

各以所宜,量才授任946

荀悦949

《中鉴》949

政之大经,法教而已949

诸侯不专封,大夫不专地953

天地之数,非吉凶所生953

燔埴为瓦则可,烁瓦为铜则不可954

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955

损益之符微而显,屈伸之数隐而昭956

义胜则义取,利胜则利取958

仲长统960

《昌言》960

人事为本,天道为末960

乱世长,化世短964

变而不如前,易而多所败,不可不复968

《抱朴子》975

葛洪975

人有明哲,能修彭老之道,可与之同功976

异物有益,断指能续977

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978

人有气中,气在人中979

似是而非,愚昧造神980

变化之术,无不可为982

周公上圣,日读百篇;孔子天纵,韦编三绝985

知良田之晚播,愈于卒岁之荒芜986

德薄位高,闻财利则惊起,见寒儒则坐睡988

抄盗致财,虽巨富不足嘉990

鹰头之蝇与庙垣之鼠991

古书虽多,未必尽美992

德行与文章,均为君子之本993

旧题黄帝996

《阴符经》996

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996

旧题列御寇1000

《列子》1000

不被他物所生所化者,能生化万物1000

天地含精,万物化生1002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1003

杞人忧天1005

偷盗新解1007

过犹不及1010

鸟通人性1011

梦有六候1012

觉醒与梦境1014

愚公移山1016

东南西北,风俗各异1019

列子家贫,不受馈赠1020

类无贵贱,迭迭相食10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