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子计算器及其在测量计算中的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吉林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测绘出版社
- ISBN:7030013433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739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7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子计算器及其在测量计算中的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袖珍电子计算器概况1
§1-1 国内外电子计算器发展简述1
§1-2 电子计算器的结构与分类2
§1-3 电子计算器普遍具有的功能4
§1-4 袖珍电子计算器使用须知7
第二章 函数型袖珍电子计算器8
§2-1 CASIO fx-140型计算器8
§2-2 SHARP EL-5812型计算器33
§2-3 计算范围与输出精度45
§2-4 测量计算示例48
一 边长及方位角反算48
二 坐标之计算49
三 三角形边长之计算50
四 前方交会点坐标计算之一51
五 前方交会点坐标计算之二53
六 后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53
七 按菲列罗公式计算测角中误差55
八 无对角线四边形边长之计算56
九 横尺视差导线距离之计算57
十 视距测量平距及高差之计算58
十一 量距导线平距及高差之计算58
十二 测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59
十三 附合导线近似平差之计算60
十四 三角高程测量高差之计算63
十五 竖井联系三角形之测站平差65
十六 竖井联系三角形之解算66
十七 定向测量各元素之计算67
第三章 EL-5002简单程序型电子计算器69
§3-1 概述69
§3-2 键盘说明70
§3-3 显示格式以及溢出与错误74
§3-4 基本运算75
§3-5 计算数值的范围及精度81
§3-6 运算须知87
一 边长及方位角之反算96
§3-7 测量计算示例96
二 三角形边长之计算97
三 坐标之计算98
四 前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98
五 后方交会点坐标计算之一99
六 后方交会点坐标计算之二101
七 测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102
八 按菲列罗公式计算测角中误差104
九 线形锁近似平差之一104
十 线形锁近似平差之二106
十一 横尺视差导线距离之计算108
十二 等差级数视距法测定距离及高差之计算110
十三 基线倾斜改正数之计算111
十四 基线温度改正数之计算111
十五 支导线坐标之计算112
十六 附合导线近似平差113
十八 三角高程观测高差之计算(按双向观测)116
十七 三角高程观测高差之计算(按单向观测)116
十九 绝对航高之计算117
二十 投影差之计算117
二十一 DGS-Ⅱ型光电测距仪频率之计算118
二十二 DGS-Ⅱ型光电测距仪整波数之计算119
二十三 测站归心及照准点归心改正数之计算120
二十四 球面角超之计算121
二十五 大地曲率改正数计算之一121
二十六 大地曲率改正数计算之二122
二十七 极条件自由项之计算123
二十八 条件方程式改化系数之计算124
二十九 法方程式系数之组成(按条件平差)126
三十 法方程式系数之组成(按坐标平差)126
三十一 a、b系数之计算128
三十二 过渡L′及S′之计算129
三十三 按吉德尔法解算法方程式130
三十四 单一结点导线网之平差132
三十五 三边测量角度之计算135
§4-1 EL-5100型计算器概述137
第四章 EL-5100简单程序型计算器137
§4-2 显示窗与显示方式139
§4-3 键盘141
§4-4 手控计算145
§4-5 公式存储和调用148
§4-6 各种运算的优先权与语法154
§4-7 EL-5101型测量计算示例158
一 边长及方位角反算之一158
二 边长及方位角反算之二159
三 坐标计算之一160
四 坐标计算之二161
五 三角形边长之计算162
六 前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163
七 横尺视差导线端点法距离之计算165
八 基线倾斜改正数之计算166
九 测站归心及照准点归心改正数之计算166
十 大地曲率改正数之计算167
十一 极条件自由项之计算169
§4-8 EL-5100型测量计算示例170
一 边长方位角反算及三角形边长之计算170
二 坐标之计算171
三 独立三角形坐标之计算172
四 前方交会点坐标计算之一173
五 前方交会点坐标计算之二175
六 侧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176
七 后方交会点坐标计算之一178
八 后方交会点坐标计算之二180
九 后方交会点坐标计算之三182
十 测边交会点坐标及方位角之计算184
十一 无对角线四边形角度平差及边长之计算185
十二 测边网坐标之计算186
十三 线形锁近似平差188
十四 横尺视差导线距离及高差之计算191
十五 横尺视差导线辅助基线法距离之计算192
十六 支导线坐标之计算194
十七 单一附合导线坐标之计算195
十八 三角高程测量观测高差之计算(按双向观测)199
十九 三角高程测量观测高程之计算(按单向观测)201
二十 绝对航高及投影差之计算203
二十一 归心改正数、大地曲率改正数、球面角超之计算204
二十二 极条件自由项之计算208
二十三 基线条件自由项之计算209
二十四 基线尺倾斜改正数及温度改正数之计算210
二十五 按菲列罗公式计算测角中误差212
二十六 a、b系数及过渡L′、S′之计算213
二十七 单一结点导线网之平差计算215
二十八 单一结点水准网之平差计算218
二十九 条件方程式改化系数之计算219
三十 法方程式系数之组成221
第五章 程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224
§5-1 指令和程序的概念224
§5-2 程序型计算器与程序计算224
§5-3 进行程序计算的步骤227
§5-4 简单程序的编制236
§5-5 程序型计算器的程序控制指令241
§5-6 编程序的基本技巧248
§5-7 编程序举例258
第六章 fx-201P程序型计算器265
§6-1 fx-201P计算器概况265
§6-2 手控计算267
§6-3 程序计算270
§6-4 测量计算示例284
一 三角形边长之计算284
二 前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285
三 后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286
四 横尺视差导线端点法距离之计算288
五 导线点坐标之计算289
六 绝对航高之计算290
七 投影差之计算291
八 三角高程测量观测高差之计算(按单向观测)292
九 三角高程测量观测高程之计算(按双向观测)292
十 DGS-Ⅱ型光电测距仪频率之计算293
十二 测站归心及照准点归心改正数之计算295
十一 DGS-Ⅱ型光电测距仪整波数之计算295
十三 大地曲率改正数之计算296
十四 极条件自由项之计算297
十五 条件方程式改化系数之计算298
十六 a、b系数之计算299
第七章 PC-1201程序型计算器301
§7-1 概述301
§7-2 键盘说明301
§7-3 基本运算304
§7-4 程序的编制与应用306
§7-5 测量计算示例318
一 前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318
二 后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320
三 测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322
四 三角高程测量观测高差之计算324
五 DGS-Ⅱ型光电测距仪频率及整波数之计算326
六 极条件及基线条件自由项之计算328
七 条件方程式改化系数之计算331
八 a、b系数之计算332
九 单一结点水准网之平差333
十 按等权代替法作水准网平差336
第八章 FX-502P程序型计算器339
§8-1 整机概况339
§8-2 各种按键指令的功能341
§8-3 显示窗346
§8-4 手控计算349
§8-5 程序计算350
§8-6 FA-I型程序传送器365
§8-7 测量程序分析367
§8-8 FX-501P型计算器的测量计算示例377
一 独立三角形坐标之计算377
二 前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379
三 后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380
四 测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382
五 单一结点水准网之平差384
一 前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386
§8-9 FX-502P型计算器的测量计算示例386
二 后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389
三 测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392
四 双点后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394
五 线形锁近似平差397
六 单一结点导线网之平差401
七 按等权代替法作水准网平差405
八 固定角内插入一点之平差计算408
九 大地四边形之平差计算413
十 按异步迭代法解算法方程式418
十一 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反算大地坐标420
十二 由大地坐标计算高斯平面直角坐标424
第九章 HP系列可编程序型电子计算器429
§9-1 HP-29C型计算器的概况429
§9-2 波兰运算式与自动寄存栈431
§9-3 各种指令的功能436
§9-4 手控计算441
§9-5 程序计算445
§9-6 控制程序转移和数据存储的指令及其用途448
§9-7 HP-19C型计算器的打印器部分454
§9-8 HP-33E型计算器的一些特有功能457
§9-9 HP-67型计算器的特有功能和磁卡写读器460
§9-10 HP系列计算器之显示寄存器内数据的上窜和转入【LASTx】465
寄存器的条件465
§9-11 编写测量计算程序的举例468
一 独立三角形坐标、边长、方位角、三角高程测量观测高差之计算473
§9-12 HP-29C型计算器的测量计算示例473
二 前方交会点坐标、边长及方位角之计算476
三 前方交会点(利用坐标方位角)坐标、边长、方位角、三角高478
程测量观测高差之计算478
四 侧方交会点坐标、边长、方位角、允许差之计算481
五 后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483
六 测边交会坐标之计算485
七 线形锁近似平差487
八 附合导线近似平差491
九 三角形边长、归心改正数、大地曲率改正数、球面角超之计算493
十 极条件及基线条件自由项之计算496
十一 单一结点水准网之平差计算499
十二 按等权代替法作水准网平差500
十三 单一结点导线网之平差计算502
十四 法方程式系数之组成504
十五 用高斯约化法解算法方程式507
十六 用吉德尔法解算法方程式509
§9-13 HP-33E型计算器的测量计算示例513
一 用叠式运算寄存器进行边长及方位角之计算513
二 三角形之解算514
三 独立三角形坐标之计算515
四 前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517
五 前方交会点(利用坐标方位角)坐标、边长、方位角之计算519
六 后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520
七 测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522
八 单一附合导线坐标之计算524
九 测边网坐标之计算526
十 三角高程测量观测高程之计算(按单向观测)529
十一 三角高程测量观测高差之计算(按双向观测)530
十二 投影差及绝对航高之计算531
十三 归心改正数及球面角超之计算532
十四 大地曲率改正数之计算533
十五 极条件自由项之计算535
§9-14 HP-67型计算器的测量计算示例536
一 前方交会点坐标、边长、方位角计算之一536
二 前方交会点坐标、边长、方位角计算之二538
三 后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540
四 固定角内插入一点之平差计算542
五 中心三角形之平差计算(用第一次改正后的角度)547
六 大地四边形之平差计算(用第一次改正后的角度)551
第十章 TI-58C、TI-59型程序计算器556
§10-1 TI-58C型计算器概况556
§10-2 键的功能558
§10-3 显示窗与数的显示564
§10-4 存储区、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567
§10-5 寄存器568
§10-6 程序模块570
§10-7 多用途指令【2nd】【Op】【n】【n】573
§10-8 算术计算、函数计算和转换574
§10-9 利用数据存储器进行四则计算578
§10-10 程序的复位和停止579
§10-11 编辑和调试程序时使用的指令582
§10-12 标号与标号说明指令【2nd】【Lbl】583
§10-13 【GTO】无条件转移的说明指令与无条件转移583
§10-14 【SBR】转子说明指令与子程序586
§10-15 条件转移之一——由【2nd】【x=t】类型指令控制的转移588
§10-16 条件转移之二——由【2nd】【Dsz】控制的转移590
§10-17 条件转移之三——由标志控制的转移593
§10-18 间接寻址598
§10-19 PC-100C型打印器及打印控制600
§10-20 TI-59型计算器及其所使用之磁卡610
§10-21 主程序模块中之部分程序的使用方法616
§10-22 编制测量计算程序举例625
一 前方交会点坐标、边长之计算629
§10-23 TI-58C型计算器的测量计算示例629
二 前方交会点坐标之计算632
三 后方交会点坐标计算之一634
四 后方交会点坐标计算之二638
五 测边交会坐标之计算641
六 线形锁近似平差643
七 单一结点水准网之平差计算648
八 单一结点导线网之平差计算651
一 固定角内插入一点之平差计算658
§10-24 TI-59型计算器的测量计算示例658
二 固定角内插入两点之平差计算665
三 固定三角形内插入一点之平差计算673
四 大地四边形之平差计算681
五 中心多边形之平差计算688
六 两固定边之间插入三角形单锁之平差696
七 三角网之平差计算711
附录1 按键标识符索引731
附录2 电子计算器(机)性能及规格简表735
参考文献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