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手册 第3分册 电化学分析与光学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15063·3324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1045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10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手册 第3分册 电化学分析与光学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电重量法1
第一节 测定元素的电重量法1
第一篇 电化学分析1
表 1-1 测定元素的电重量法2
第二节 电重量分析中沉积物的处理11
表 1-2 电重量分析中沉积物的处理11
第三节 普通电极反应的过电位12
表 1-3 普通电极反应的过电位12
第二章 库仑分析法14
第一节 直接库仑分析法14
一、直接库仑分析法(恒电位)14
表 2-1a 物质的直接库仑分析法(恒电位)14
表 2-1b 物质的直接库仑分析法(恒电流)21
二、直接库仑分析法(恒电流)21
第二节 间接库仑分析法23
一、间接库仑分析法(恒电流)23
表 2-2a 物质的间接库仑分析法(恒电流)23
二、间接库仑分析法(恒电位)33
表 2-2b 物质的间接库仑分析法(恒电位)33
第三节 控制电流的库仑分析(库仑滴定)36
一、用于库仑滴定中的试剂和发生条件36
表 2-3 用于库仑滴定中的试剂和发生条件36
二、库仑滴定的方法(指控制电流的)37
表 2-4 物质的库仑滴定方法38
第四节 控制电位的库仑分析法53
一、测定无机物质的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54
表 2-5a 测定无机物质的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55
二、测定某些有机物质的控制电位分析法63
表 2-5b 测定有机物质的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63
第三章 电导法、电导滴定和高频滴定67
第一节 电导法67
一、标准氯化钾溶液的比电导67
表 3-1 标准氯化钾溶液的比电导67
二、各种纯粹液体的电导率和水溶液中的极限当量离子电导以及有机溶剂中的极限当量离子电导67
表 3-2 各种纯粹液体的电导率67
表 3-3a 25℃时水溶液中的极限当量离子电导69
表 3-3b 25℃时有机溶剂中的极限当量离子电导70
三、各种盐的当量电导和阳离子迁移数71
表 3-4a 各种盐的当量电导和阳离子迁移数72
表 3-4b 18℃时水溶液中的当量离子电导73
第二节 电导滴定74
表 3-5 电导滴定的方法74
第三节 高频滴定和高频法76
一、在水介质中的高频滴定76
表 3-6 在水介质中的高频滴定76
二、在非水介质中的高频滴定78
表 3-7 在非水介质中的高频滴定78
三、高频(法)测量组成或取决于组成的性质78
表 3-8 高频(法)测量组成或取决于组成的性质78
第四章 安培滴定法80
第一节 安培滴定80
表 4-1 相当于各种类型的安培滴定曲线的反应物的电化学行为81
表 4-3 物质安培滴定法82
一、物质的安培滴定法82
表 4-2 安培滴定中所得电流类型的分类82
二、安培滴定中常用的含硫有机试剂102
表 4-4 安培滴定中常用的含硫有机试剂102
第二节 双电极安培滴定法108
表 4-5 物质的双电极安培滴定法109
第五章 电位分析法115
第一节 电位法115
一、标准电位及式量电位115
1.标准电位115
2.式量电位122
表 5-2 式量电位122
2.银-氯化银等电极125
1.甘汞电极125
二、参比电极125
表 5-3 甘汞电极标准电位(对NHE)126
表 5-4 汞盐参比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126
表 5-5 Ag-AgCl,Ag-AgBr,Ag-AgI电极的标准电位127
表 5-6 3.5M,饱和KCl中Ag-AgCl电极的标准电位127
3.铊汞齐-氯化亚铊电极127
表 5-7 铊汞齐-氯化亚铊电极的标准电位127
4.非水介质中参比电极127
表 5-8 非水介质中参比电极的电位128
三、液体接界电位128
表 5-9 MCl(c)//M'Cl(c)类型的液接电位129
表 5-10 MX//KCl类型的液接电位129
表 5-11 沉淀电位滴定法的应用130
一、沉淀电位滴定法130
第二节 电位滴定法130
二、氧化还原电位滴定法131
表 5-12 氧化还原电位滴定法的应用132
三、螯合电位滴定法133
表 5-13 EDTA螯合电位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133
表 5-14 金属离子螯合电位滴定法应用134
第三节 pH电位法测定135
一、pH标度135
1.pHc135
2.pH135
3.pH2136
表 5-16 某些有用溶液从0°~60℃的p(Harc1)值137
表 5-15 2.30259RT/F值(0℃~100℃)137
表 5-17 从0℃~100℃的德拜-休克尔(Debye-Hückel)理论常数141
表 5-18 离子参数ai值142
表 5-19 离子在水中单个活度系数142
二、标准缓冲溶液143
1.标准缓冲溶液pH?值143
表 5-20 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144
2.标准缓冲溶液的成分和性质144
表 5-21 标准缓冲溶液的组成和性质144
3.标准缓冲溶液对试剂的要求145
三、指示电极145
1.氢电极145
表 5-22 氢电极校正值(ΔE,毫伏)146
表 5-23 玻璃电极碱误差147
2.玻璃电极147
表 5-24 氢醌电极标准电位148
3. 氢醌电极148
表 5-25 盐误差常数149
4.锑电极149
第四节 离子选择电极149
一、分类和选择系数149
二、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及其应用150
表 5-26 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和应用150
第六章 恒电位极谱法152
第一节 概述152
第二节 汞电极的毛细管电荷曲线数据154
一、汞电极的毛细管电荷极大电位154
表 6-1 在各种电解质中汞电极的毛细管电荷极大电位154
三、汞电极的电双层积分电容155
二、汞电极电双层微分电容155
表 6-2 汞电极电双层微分电容155
表 6-3 汞电极电双层积分电容156
四、外加电压及温度对极谱毛细管特性的影响156
表 6-4 氯化钾溶液中外加电压及温度对极谱毛细管特性的影响157
第三节 无机物质的恒电位极谱特性及其应用157
一、元素在各种支持电解质中的极谱特性157
表 6-5 元素在各种支持电解质中的极谱特性158
二、用于无机极谱的支持电解质223
表 6-6 用于无机极谱的支持电解223
三、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离子在各种支持电解质中的极谱特性224
表 6-7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在各种支持电解质中的极谱特性225
表 6-8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和化合物的极谱特性226
四、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和化合物的极谱特性226
五、无机去极剂半波电位228
表 6-9 无机去极剂半波电位229
六、无机物半波电位表解236
表 6-10a 各种无机物半波电位表解236
表 6-10b 支持电解质的成分237
七、元素的极谱分析方法237
表 6-11 元素的极谱测定方法238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恒电位极谱特性254
一、有机化合物在滴汞电极上可还原的原子团和键254
表 6-12 有机化合物在滴汞电极上可还原的原子团和键254
二、脂肪烃、芳香烃及其卤化物的极谱特性261
表 6-13 脂肪烃、芳香烃及其卤化物的极谱特性261
四、醛、酮、醌、酰基及衍生物的极谱特性264
表 6-15 醛、酮、醌、酰基及其衍生物的极谱特性264
三、醇、酚及其衍生物的极谱特性264
表 6-14 醇、酚及其衍生物的极谱特性264
五、酸和酯的极谱特性268
表 6-16 酸和酯的极谱特性268
六、含氮、含硫化合物的极谱特性270
表 6-17 含氮含硫化合物的极谱特性270
七、杂环化合物的极谱特性274
表 6-18 杂环化合物的极谱特性274
八、混杂有机化合物的极谱特性278
表 6-19 混杂有机化合物的极谱特性278
表 6-20 测定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的极谱方法280
第五节 有机物的极谱测定方法(恒电位)280
一、测定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的极谱方法280
二、测定羰基化合物的极谱方法281
表 6-21 测定羰基化合物的极谱方法281
三、测定卤代羰基化合物的极谱方法283
表 6-22 测定卤素和α-卤素羰基化合物的极谱方法283
四、测定杂环化合物的极谱方法283
表 6-23 测定杂环化合物的极谱方法283
五、测定不饱和烃的极谱方法285
表 6-24 测定不饱和烃的极谱方法285
六、测定硝基及有关化合物的极谱方法285
表 6-25 测定硝基及有关化合物的极谱方法285
表 6-26 测定含硫有机化合物的极谱方法286
七、测定含硫有机化合物的极谱方法286
八、测定混杂的有机化合物的极谱方法287
表 6-27 测定混杂的有机化合物的极谱方法287
第六节 元素及无机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极谱特性288
一、丙酮288
表 6-28 元素在丙酮中的极谱特性288
二、乙腈289
表 6-29 元素及无机物在乙腈中的极谱特性289
三、乙腈-水294
表 6-30 元素及无机物在乙腈-水中的极谱特性294
四、丙烯腈295
表 6-31 元素及无机物在丙烯腈中的极谱特性295
表 6-33 元素及无机物在苯基腈中的极谱特性296
六、苯基腈296
表 6-32 元素及无机物在液氨中的极谱特性296
五、液氨296
七、丁醇297
表 6-34 元素及无机物在丁醇中的极谱特性297
八、叔丁醇-水298
表 6-35 元素在叔丁醇-水中的极谱特性298
九、磷酸正丁酯298
表 6-36 元素在磷酸正丁酯中的极谱特性298
十、二甲基乙酰胺299
表 6-37 元素及无机物在二甲基乙酰胺中的极谱特性299
十一、二甲基甲酰胺300
表 6-38 元素及无机物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的极谱特性300
十三、二甲基亚砜302
表 6-40 元素及无机物在二甲基亚砜中的极谱特性302
表 6-39 无机物在二甲基甲酰胺-水中的极谱特性302
十二、二甲基甲酰胺-水302
十四、1,4-二噁烷-水308
表 6-41 无机物在1,4-二噁烷-水中的极谱特性308
十五、乙醇309
表 6-42 元素及无机物在乙醇中的极谱特性309
十六、乙醇-水309
表 6-43 无机物在乙醇-水中的极谱特性309
十七、乙酰二胺310
表 6-44 元素及无机物在乙酰二胺中的极谱特性310
表 6-47 元素及无机物在甲酰胺中的极谱特性311
二十、甲酰胺311
表 6-46 无机物在亚硫酸乙烯酯中的极谱特性311
表 6-45 元素及无机物在乙二醇中的极谱特性311
十八、乙二醇311
十九、亚硫酸乙烯酯311
二十一、甲酰胺-水312
表 6-48 元素及无机物在甲酰胺-水中的极谱特性312
二十二、甲酸313
表 6-49 元素及无机物在甲酸中的极谱特性313
二十三、甘油313
表 6-50 无机物在甘油中的极谱特性313
二十五、甲醇314
表 6-52 元素及无机物在甲醇中的极谱特性314
表 6-51 无机物在异丁腈中的极谱特性314
二十四、异丁腈314
二十六、甲醇-水315
表 6-53 元素及无机物在甲醇-水中的极谱特性315
二十七、N-甲基乙酰胺315
表 6-54 无机物在N-甲基乙酰胺中的极谱特性315
二十八、硝基甲烷316
表 6-55 元素及无机物在硝基甲烷中的极谱特性316
二十九、戊醇316
表 6-56 元素在戊醇中的极谱特性316
三十、苯基乙腈316
表 6-57 元素及无机物在苯基乙腈中的极谱特性316
三十一、1,2-碳酸丙二酯317
表 6-58 元素及无机物在1,2-碳酸丙二酯中的极谱特性317
表 6-60 元素及无机物在丙醇-水中的极谱特性318
三十三、丙醇-水318
三十二、丙醇318
表 6-59 元素及无机物在丙醇中的极谱特性318
三十四、异丙醇319
表 6-61 元素及无机物在异丙醇中的极谱特性319
三十五、丙腈319
表 6-62 元素及无机物在丙腈中的极谱特性319
三十六、碳酸丙烯酯319
表 6-63 元素及无机物在碳酸丙烯酯中的极谱特性319
表 6-65 元素及无机物在环丁砜中的极谱特性320
表 6-66 元素及无机物在液态二氧化硫中的极谱特性320
三十九、液态二氧化硫320
三十八、环丁砜320
表 6-64 元素及无机物在吡啶中的极谱特性320
三十七、吡啶320
四十、磷酸三甲酯321
表 6-67 元素及无机物在磷酸三甲酯中的极谱特性321
附录:有机溶剂名称索引(按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分类)321
第七章 高分辨和高灵敏极谱322
第一节 交流极谱、方波极谱和脉冲极谱322
一、交流极谱323
表 7-1 物质的交流极谱测定法323
二、方波极谱(见表7-2)334
表 7-2 物质的方波极谱测定法334
三、脉冲极谱(见表7-3)343
表 7-3 物质的脉冲极谱测定法343
第二节 示波极谱(本节只限于I-E型示波极谱)352
表 7-4 几种离子在常用支持电解质中的波峰电位(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353
表 7-5 物质的线性扫描示波极谱法355
第三节 极谱催化波360
一、催化波类型360
表 7-6 极谱催化波种类360
二、极谱催化波的应用360
表 7-7 极谱催化波的应用360
第八章 溶出伏安法366
第一节 金属在汞中溶解度及离子的富集电位367
一、金属在汞中的溶解度367
表 8-1 金属和汞的相互溶解度367
二、金属原子在汞中的扩散系数367
1.一般阳离子(石墨电极)368
表 8-3 一般阳离子368
三、离子富集电位368
表 8-2 金属原子在汞中的扩散系数368
2.变价离子369
表 8-4 变价离子369
3.阴离子370
表 8-5 阴离子370
第二节 电极370
一、悬汞电极类型及制备370
二、石墨电极类型及制备371
三、汞膜电极类型及制备371
四、微小银球电极372
第三节 元素及物质的溶出伏安法测定372
表 8-7 纯金属中杂质的测定373
二、金属373
一、水373
表 8-6 水中杂质的测定373
三、半导体材料376
1.半导体材料376
表 8-8 半导体材料中的杂质元素的测定376
2.薄膜材料378
表 8-9 薄膜材料中杂质元素的测定378
3.晶体合金材料379
表 8-10 晶体合金材料中杂质元素的测定379
四、矿物379
表 8-11 矿物中微量元素的测定379
表 8-12 无机酸、碱、盐中杂质元素的测定380
五、无机酸、碱、盐380
六、有机物381
表 8-13 有机物中杂质元素的测定381
七、生物材料及其它材料382
表 8-14 生物材料及其它材料中微量元素的测定382
引用杂志的缩写及全名382
第二篇 光学分析法384
第九章 吸光光度分析(可见和紫外光部分)384
第一节 方法原理简介384
一、朗伯--比耳定律384
二、电磁波谱385
表 9-1 电磁波谱385
一、透光度(T%)和吸光度(A)的换算表386
表 9-2 透光度(T%)和吸光度(A)的换算表386
第二节 吸光光度分析常用数据及表386
二、光学材料的透光特性389
表 9-3 光学材料的透光特性389
三、滤光片的选择390
表 9-4 滤光片的选择390
四、标准铬酸钾溶液的透光值390
表 9-5 标准铬酸钾溶液的透光值390
五、在不同透光度下光测误差所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391
表 9-6 在不同透光度下光测误差所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391
第三节 吸光光度分析中最佳的浓度范围391
第四节 精密测定中比色皿的校正392
第五节 吸光光度法常用表面活性剂及应用393
一、分析化学中常用表面活性剂(表9-7)394
表 9-7 分析化学中常用表面活性剂394
二、表面活性剂在胶束增溶吸光光度法中的应用实例(表9-8)397
表 9-8 表面活性剂在胶束增溶吸光光度法中的应用实例397
三、表面活性剂在溶剂萃取吸光光度法中的应用实例(表9-9)405
表 9-9 表面活性剂在溶剂萃取吸光光度法中应用实例405
第六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410
一、用吸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和非金属410
表 9-10 用吸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和非金属410
参考文献427
二、吸光光度法中常用有机试剂428
2.二硫代草酰胺429
3.丁二酮肟429
表 9-11 吸光光度法中常用有机试剂429
1.硫脲429
4.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430
5.钛铁试剂430
6.铋试剂Ⅱ431
7.铜铁试剂431
8.磺基水杨酸431
9.水杨醛肟432
10.硫代噻吩甲酰三氟丙酮432
11.噻吩甲酰三氟丙酮433
12.对亚硝基二甲胺基苯434
13.红紫酸铵434
14.4-(2'-噻唑偶氮)-2-硝基间苯二酚434
16.8-羟基喹啉435
15.高铁试剂435
17.4-(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436
18.8-巯基喹啉437
19.亚硝基R盐437
20.1-亚硝基-2-萘酚438
21.α-糠偶酰二肟438
22.2,2'-联吡啶438
23.2-(2-噻唑偶氮)-4-甲酚438
24.2,2'-二吡啶酮肟439
25.4-(2-吡啶偶氯)间苯二酚439
26.1,10-二氮杂菲442
27.荧光镓试剂443
28.银试剂443
29.1-(2-噻唑偶氮)-2-萘酚443
31.二苯基卡巴腙444
30.N-苯甲酰苯胲444
32.双硫腙445
33.2-(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酚446
34.醌茜素446
35.茜素红S446
36.1-(2-噻唑偶氮)-2-羟基-3-萘甲酸447
37.甲基荧光酮448
38.乙二醛缩双(2-羟基苯胺)448
39.2,9-二甲基-1,10-二氮杂菲448
40.邻联甲苯胺449
41.双环己酮草酰二腙449
42.槲皮素449
44.1-(2-吡啶偶氮)-2-萘酚450
43.桑色素450
45.1,8-二羟基-2-(2-吡啶偶氮)3,6-二磺基萘452
46.2,2',2 -联吡啶452
47.5-(2-吡啶偶氮)-百里酚453
48.2-(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453
49.镁试剂Ⅱ453
50.铬变素2B454
51.镓试剂455
52.铬变素2R455
53.偶氮氯膦Ⅰ455
54.钍试剂456
55.丙基荧光酮456
56.亚甲基蓝457
59.2,2'-联喹啉458
58.8-(4-二甲氨基-2-羟基苯)-1-喹啉458
57.钙镁试剂458
60.溴邻苯三酚红459
61.苯基荧光酮460
62.水杨基荧光酮461
63.4-羟基苯基荧光酮463
64.邻苯三酚红463
65.酚红464
66.邻苯二酚紫464
67.曙红466
68.铬黑T466
69.铍试剂Ⅱ467
70.铍试剂Ⅰ467
73.藏红T468
72.铍试剂Ⅳ468
71.锌试剂468
74.耐尔蓝469
75.品红469
76.铍试剂Ⅲ470
77.姜黄素470
78.1,8-二羟基-2,7-双(2-羟基-5-硝基苯偶氮)-3,6-萘二磺酸470
79.氯代碘酚S471
80.硝基磺酚S471
81.硝基磺酚M471
82.偶氮羟Ⅲ472
83.2-(2-磺基苯偶氮)-7-苯基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472
84.2-[1,8-二羟基-7(2-硝基苯偶氮)-3,6-二磺基萘-2-偶氮]苯胂酸472
85.偶氮氯膦Ⅲ473
87.偶氮羧胂474
86.偶氮磺Ⅲ474
88.4-氯-2,2'-[1,8-二羟基-3,6-二磺基萘-2,7-双偶氮]二苯胂酸475
89.偶氮胂M475
90.偶氮胂Ⅲ475
91.偶氮膦Ⅲ477
92.胭脂红酸478
93.铝试剂478
94.2-羟基-1-萘基荧光酮479
95.偶氮硝羧479
96.铬天青S480
97.铬菁R482
99.二安替比林甲烷483
98.甲基偶氮胂Ⅲ483
100.孔雀绿484
101.2,7-双(4-羧基苯偶氮)-1,8-二羟基-3,6-二磺基萘484
102.4,7-二苯基-1,10-二氮杂菲向红菲咯啉485
103.4-[7-(2-胂基-3-羧基苯偶氮)-1,8-二羟基-3,6-二磺基萘-2-偶氮]-苯甲酸485
104.偶氮羧胂Ⅲ485
105.二甲基偶氮氯膦Ⅲ486
106.二甲基偶氮磺Ⅲ486
107.二甲基偶氮胂Ⅲ487
108.罗丹明6G487
109.甲基紫487
110.镁试剂(二甲苯胺蓝Ⅱ)488
111.结晶紫488
112.偶氮胂AE488
113.偶氮芪489
114.亮黄490
115.向红铜试剂490
116.1-[7-(2-胂基-3-羧基苯偶氮)-1,8-二羟基-3,6-二磺基萘-2-偶氮]-2-萘胂酸490
117.亮绿491
118.1,1-二蒽醌亚胺491
119.钛黄492
120.2,2'-[1,8-二羟基-3,6-二磺基萘-2,7-双偶氮]-4-丙基二苯胂酸492
121.罗丹明B492
122.钙色素493
123.二甲酚橙494
124.偶氮二安替比林497
126.丁基罗丹明B498
125.偶氮甲胺Ⅲ498
127.偶氮氯膦DAL499
128.偶氮胂DAL500
129.甲基百里酚蓝500
130.三(对磺基苯)卟啉502
131.meso-四(对磺基苯)卟啉502
132.α、β、γ、δ-四(3-N-甲基吡啶基)卟啉503
参考文献504
三、有机化合物测定(可见光和紫外光)505
表 9-12 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有机化合物(可见光)506
1.酸类(羧酸)506
2.酸的衍生物510
3.烯烃类和炔烃类511
4.胺类512
5.氨基酸类514
6.芳香烃类518
7.羰基类520
8.羰基衍生物类524
9.酯类和内酯类525
10.醚类和环氧化合物类527
11.卤素化合物类528
12.杂环化合物类530
13.肼及其衍生物类532
14.羟基化合物类532
15.硝基化合物类及其它有机氮化合物类538
16.过氧化合物类541
17.磷化合物类541
18.醌类543
19.硅化合物类544
20.糖类544
21.硫化合物类546
22.杂类化合物549
表9-13用吸光光度法有机化合物(紫外光)550
1.羧酸类550
2.酸的衍生物550
3.烯烃类551
4.胺类551
5.氨基酸类552
6.芳族烃类553
7.羰基化合物类555
9.酯类556
8.羰基衍生物类556
10.醚类557
11.卤素化合物557
12.杂环化合物类557
13.羟基类558
14.硝基类和其它有机含氮化合物类560
15.醌类561
16.糖类561
17.含硫化合物类562
18.杂类化合物563
表9-14特征发色团的紫外吸收563
二、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图10-1~图10-20)566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566
第一节 概述566
第十章 红外光谱分析566
三、红外吸收光谱中的术语、符号、单位、定义568
第二节 红外光谱分析常用数据569
一、波长与波数的互换(表10-1~表10-3)569
表 10-1 波长(微米)波数(厘米-1)换算表569
表 10-2 波数换算成波长572
表 10-3 波长-波数(真空)换算表及空气折射率2~20微米574
二、红外光学材料的特性(表10-4~表10-6)576
表 10-4 红外透光材料的性质576
表 10-5 光学材料性能对照表577
表 10-6 红外光学材料折射率578
三、常用溶剂折射率(表10-7)579
表 10-7 常用溶剂折射率579
表 10-8 乱真的吸收谱带及其来源580
四、吸光度、透光度的换算(参见表9-3)580
五、乱真的吸收谱带(表10-8)580
第三节 波长与液槽的校正581
一、红外光谱分光光度计波长的校正581
表 10-9 红外光谱范围聚苯乙烯薄膜的标准波长(厚度40微米)581
表 10-10 茚的谱带位置582
表 10-11 校正标准583
二、液槽厚度和计算584
表 10-12 液槽厚度和光谱范围584
第四节 红外光谱分析常用溶剂584
一、常用溶剂光谱图(图10-24~图10-43)585
2.红外波段所用溶剂(图10-45)595
1.近红外波段所用溶剂(图10-44)595
二、红外光谱分析中的溶剂595
3.溴化铯棱镜范围所用溶剂(图10-46)596
三、石蜡油及氯化石蜡油光谱(图10-47~图10-48)596
第五节 基团的红外特征频率598
一、甲基的红外特征频率598
表 10-13 甲基的红外特征频率598
二、亚甲基的红外特征频率599
表 10-14 亚甲基的红外特征频率599
三、次甲基的红外特征频率600
表 10-15 次甲基的红外特征频率600
四、链烯及双键碳的红外特征频率601
表 10-16 链烯及双键碳的红外特征频率601
表 10-17 苯核的红外特征频率602
五、苯核的红外特征频率602
六、三键的红外特征频率606
表 10-18 三键的红外特征频率606
七、羰基的红外特征频率606
表 10-19羰基的红外特征频率606
八、羟基的红外特征频率611
表 10-20 羟基的红外特征频率611
九、NH基团的红外特征频率612
表 10-21 NH基团的红外特征频率612
十、醚类的红外特征频率613
表 10-22 醚类的红外特征频率613
表 10-24 硝基、亚硝基及N-氧化物的红外特征频率614
十二、硝基、亚硝基及N-氧化物的红外特征频率614
表 10-23 C=N及N=N基团的红外特征频率614
十一、C=N及N=N基团的红外特征频率614
十三、有机硫化合物的红外特征频率615
表 10-25 有机硫化合物的红外特征频率615
十四、有机卤素化合物的红外特征频率616
表 10-26 有机卤素化合物的红外特征频率616
十五、有机磷化合物的红外特征频率616
表 10-27 有机磷化合物的红外特征频率616
十六、硼化合物的红外特征频率617
表 10-28 硼化合物的红外特征频率617
十七、有机硅化合物的红外特征频率617
表 10-29 有机硅化合物的红外特征频率617
十八、无机离子等的红外特征频率617
表 10-30 无机离子等的红外特征频率617
十九、依照波长特征吸收峰索引619
一、3750~2000厘米-1之间氢伸缩和三键振动620
第六节 基团与频率对应图620
二、2000~1500厘米-1之间双键振动等621
三、1900~1500厘米-1之间羰基振动622
四、1500~650厘米-1之间单键振动623
五、4000~650厘米-1之间基团与频率对应图627
六、700~300厘米-1之间基团与频率对应图632
第七节 基团红外光谱图647
一、图谱说明(图10-56)647
二、基团红外光谱图(图10-56)658
表 10-31 测定杂散射光的吸收谱带710
三、正确进行定量分析的条件710
表 10-32 测定杂散射光的窗材料710
二、杂散射光的测定710
一、吸收定律710
第八节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710
四、吸光度的测定711
五、吸光度的可能误差711
表 10-33 吸光度的可能误差测量的百分透光度711
第十一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附原子荧光光谱法)712
第一节 概述712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简介712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型号与性能(表11-1)712
表 1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型号与性能712
一、元素共振线的跃迁谱项716
表 11-2 元素共振线的跃迁谱项716
第二节 基本数据716
二、空心阴极谱线的相对强度720
表 11-3 空心阴极线的相对强度(一)720
表 11-4 空心阴极线的相对强度(二)723
三、谱线宽度数据725
1.空气-乙炔火焰谱线宽度数据725
表 11-5 空气-乙炔火焰谱线宽度数据726
2.氧化亚氮-乙炔火焰谱线宽度数据729
表 11-6 氧化亚氮-乙炔火焰谱线宽度数据729
3.空气-氢气火焰谱线宽度数据733
表 11-7 空气-氢气火焰谱线宽度数据733
四、原子化效率(β值)737
表 11-8 原子化效率(β值)737
表 11-9 分子键的离解能740
五、部分分子键的离解能740
六、染料激光器数据745
表 11-10 激光器染料745
第三节 实验技术747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技术指标的评定和测试747
表 11-11 几种技术指标的评定和测试747
二、工作条件的选择748
三、火焰的燃烧特性750
表 11-12 预混层火焰的燃烧特性750
表 11-13 最大火焰发射、吸收、荧光的助燃气-燃气条件752
第四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和检出限量754
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元素灵敏度和检出限量755
表 11-1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元素分析线数据755
表 11-15 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765
二、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元素灵敏度765
第五节 元素的测定766
表 11-16A 火焰原子吸收法元素的测定767
表 11-16B 无焰原子吸收法元素分析条件784
第六节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分析788
一、简介788
二、元素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及其测定788
1.银789
表 11-17 银的原子荧光光谱790
表 11-18 银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790
2.铝790
表 11-19 氮隔离的氧化亚氮-乙炔火焰中铝的原子荧光光谱790
表 11-20 铝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792
表 11-22 砷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793
3.砷793
表 11-21 砷的原子荧光光谱793
4.金794
表 11-23 金的原子荧光光谱794
表 11-24 金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794
5.铍795
表 11-25 铍在234.86毫微米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795
6.铋796
表 11-26 铋的原子荧光光谱796
表 11-27 铋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796
7.钙797
表 11-28 在422.67毫微米钙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797
表 11-29 镉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798
8.镉798
9.钴800
表 11-30 钴的原子荧光光谱800
表 11-31 钴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01
10.铬802
表 11-32 铬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02
11.铜803
表 11-33 铜的原子荧光光谱803
表 11-34 铜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03
12.铁805
表 11-35 铁的原子荧光光谱805
表 11-36 铁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06
表 11-37 镓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07
13.镓807
14.锗808
表 11-38 锗的原子荧光光谱808
表 11-39 锗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09
15.汞809
表 11-40 汞在253.65毫微米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09
16.铟811
表 11-41 铟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11
17.镁812
表 11-42 镁关285.21毫微米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12
18.锰813
表 11-43 锰的原子荧光光谱813
表 11-44 锰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14
表 11-46 镍的原子荧光光谱815
20.镍815
19.钼815
表 11-45 钼的原子荧光光谱815
表 11-47 镍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16
21.铅817
表 11-48 铅的原子荧光光谱817
表 11-49 铅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18
22.钯819
表 11-50 钯的原子荧光光谱819
表 11-51 钯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20
23.锑821
表 11-52 锑的原子荧光光谱821
表 11-53 锑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21
表 11-54 铂的原子荧光光谱822
24.铂822
表 11-55 铂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23
25.硒823
表 11-56 硒的原子荧光光谱823
表 11-57 硒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24
26.硅825
表 11-58 硅的原子荧光光谱825
27.锡825
表 11-59 锡的原子荧光光谱825
表 11-60 锡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26
28.碲826
表 11-61 碲的原子荧光光谱826
表 11-63 钛的原子荧光光谱827
29.钛827
表 11-62 碲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27
30.铊828
表 11-64 铊的原子荧光光谱828
表 11-65 铊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28
31.锌829
表 11-66 锌在213.86毫微米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829
三、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检出限量831
表 11-67 使用不同激发光源的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检出限量831
四、无焰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检出限量832
表 11-68 在无焰原子化器中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检出限量832
二、光谱仪的型号、性能及进展835
一、线光谱的产生835
第一节 概述835
第十二章 发射光谱分析835
表 12-1 几种棱镜摄谱仪的基本技术数据836
表 12-2 几种光栅光谱仪的基本技术数据837
第二节 发射光谱分析常用数据838
一、元素的原子及其离子的电离电位838
表 12-3 元素的电离电位(电子伏)838
二、铁的标准波长840
表 12-4 铁的标准波长(15℃、760毫米汞柱大气压下的波长值,埃)840
三、元素及其氧化物的熔点和沸点841
表 12-5 元素及其氧化物的熔点和沸点841
四、在碳电弧中元素谱线出现的顺序842
表 12-7 阶梯减光板数据844
2.阶梯减光板数据844
表 12-6 阶梯扇板数据844
1.阶梯扇板数据844
五、扇板、减光板数据844
六、中心波长-光栅转角对照表845
表 12-8 600条/毫米光栅的中心波长-光栅转角对照表845
表 12-9 1200条/毫米光栅的中心波长-光栅转角对照表846
表 12-10 1800条/毫米光栅的中心波长-光栅转角对照表846
七、光谱感光板847
表 12-11 几种光谱感光板的性质和应用范围847
八、显影与定影848
1.显影848
2.定影850
九、粉末标样的配制851
表 12-12 元素换算因素表852
十、元素换算因素852
第三节 元素的灵敏线及强度853
一、元素灵敏线及强度853
表 12-13 按元素符号排列的元素灵敏线及其强度853
二、真空紫外区元素谱线866
表 12-14 2000~1800埃真空紫外区的元素谱线波长表866
第四节 光谱分析的灵敏度(或检出限量)869
一、交、直流电弧、火花常用光源869
1.电弧法、火花法的检出的限量869
表 12-15 电弧法、火花法发射光谱的检出限量870
2.电弧法的相对检出限量870
表 12-16 电弧激发的相对检出限量870
3.火花激发固体的相对检出限量871
表 12-17 火花激发固体的相对检出限量871
表 12-18 液体样品的检出限量872
4.液体样品的检出限量872
表 12-19 微量或残渣样品的检出限量873
5.微量或残渣样品的检出限量873
二、等离子体光源874
1.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源简介874
2.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源的检出限量875
表 12-20 各种等离子体系统工作参数875
表 12-21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GP)检出限量876
3.微波等离子体的检出限量880
表 12-22 微波等离子体的一些参数880
表 12-23 微波等离子体检出限量880
4.直流等离子体喷焰的检出限量881
表 12-24 直流等离子体喷焰检出限量881
表 12-25 激光显微光谱分析的灵敏度882
三、激光显微光谱分析882
第五节 元素分析线885
一、元素分析线及其干扰885
表 12-26 元素分析线与干扰谱线表886
二、光谱定性分析线907
表 12-27 适于中等色散石英棱镜摄谱仪(ИСП-28型)的分析线907
表 12-28 适于玻璃棱镜摄谱仪(ИСП-51)的分析线909
表 12-29 适于光栅光谱仪(色散率2埃/毫米,范围3000~3500埃)的分析线910
第十三章 火焰原子发射法912
第一节 概述912
第二节 火焰原子发射谱线强度912
表 13-1 元素的火焰发射谱线强度912
表 13-2 火焰原子发射谱线检出限量(按元素符号次序排列)927
第三节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检出限量927
第四节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中元素分析线及其光谱数据936
表 13-3 分析线及其光谱数据(按元素符号次序排列)937
第十四章 X射线荧光分析946
第一节 概述946
第二节 X射线荧光光谱仪947
一、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型号和性能947
表 14-1 几种X射线荧光光谱仪型号及性能947
二、分析晶体的主要性能与选择948
表 14-2 分析晶体及多层Langmuir-Blodgctt薄膜分光晶体948
三、探测器951
表 14-3 探测器性能、优缺点比较953
表 14-4 辐射源荧光X射线光谱仪及其性能954
一、几种辐射源荧光X射线光谱仪及其性能954
第三节 辐射源荧光X射线光谱仪954
二、辐射源955
表 14-5 辐射源荧光X射线光谱仪常用的几种辐射源及其性能955
三、过滤片955
表 14-6 平衡过滤片和测定元素956
第四节 X射线的吸收957
一、质量吸收系数957
表 14-7 0.1~30埃元素的X射线质量吸收系数958
表 14-8 质量吸收系数,Ka线及WLa1线964
二、吸收边966
表 14-9 元素的吸收边及激发电势966
第五节 X射线波长表968
一、特征X射线波长968
表 14-10 一些特征X射线波长969
二、元素的主要分析线978
表 14-11 元素的主要分析线及吸收边978
第六节 元素特征X射线光谱2θ值994
一、氟化锂(200)分析晶体994
表 14-12 LiF(200),2d=4.0267,2θ值994
二、磷酸二氢铵(ADP)(101)分析晶体999
表 14-13 磷酸二氢铵(ADP)(101),2d=10.642,2θ值999
三、黄玉(303)分析晶体1004
表 14-14 黄玉(303),2d=2.712,2θ值1004
四、氯化钠(200)分析晶体1009
表 14-15 NaCl(200),2d=5.6410,2θ值1009
表 14-16 石英(1011),2d=6.686,2θ值1014
五、石英(1011)分析晶体1014
第十五章 荧光分析1019
第一节 概述1019
一、荧光的发生1019
二、溶液的荧光强度1019
第二节 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荧光分析1019
一、无机物的荧光光度分析1020
表 15-1 无机物的荧光光度分析1020
二、有机物的荧光光度分析1027
表 15-2 有机物的荧光光度分析1027
附录一 电解质溶液的各种定义1037
附录二 伏打电池和电池组(蓄电池)1039
附录三 库仑计的特征数据1040
索引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