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应用行政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善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7504304492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应用行政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行政学史16
第一节 行政学产生的历史环境16
第二节 行政学发展的历史过程17
一、传统理论时期的行政学17
二、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学21
三、系统理论时期的行政学24
第三节 国外行政学发展的新趋势27
一、行政学研究的领域日趋扩大27
二、行政学研究的侧重点发生了转移28
三、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引进29
第四节 中国行政学的发展概论29
一、新中国建立前行政学的发展29
二、新中国建立后行政学的发展31
第二章 行政体制33
第一节 行政内部体制34
一、行政内部体制的含义与构成34
二、首长制下的综合体制35
三、职能制与层次制为主干的组织结构36
第二节 行政外部体制38
一、行政外部体制的构成及相关因素38
二、党政体制38
三、政权体制39
第三节 行政体制改革41
一、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41
二、实现组织结构科学化42
三、实行党政分开43
四、强化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权威45
第三章 行政分层46
第一节 行政分层的理论与实践46
一、行政分层的普遍性和必要性46
二、行政分层的原则与方法47
三、我国现实的行政分层实践48
第二节 国外行政分层及借鉴价值50
一、国外行政分层的类型与特点50
二、国外行政层次关系的借鉴意义52
第三节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54
一、职权及其来源与分配54
二、影响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划分的基本因素56
三、我国现行的行政层级权限划分56
第四节 完善行政结构体系,扩大地方自主权57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58
二、地方政府与基层政府的事权划分59
第四章 行政领导62
第一节 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和意义62
一、行政领导的含义62
二、行政领导的特点64
三、行政领导的意义65
第二节 行政领导的职责类型与方式66
一、行政领导的职责66
二、行政领导的类型68
三、行政领导的方式69
第三节 行政领导方法与艺术70
一、处理事务的方法与艺术70
二、权力运用的方法与艺术71
三、授权的方法与艺术73
四、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与艺术73
五、管理时间的方法与艺术74
第四节 行政领导的素质与结构75
一、领导者的素质75
二、领导集体的结构77
第五章 行政职权79
第一节 行政职权的概念79
一、行政职权的定义和性质79
二、行政职权的分类79
三、行政职权的作用80
四、研究行政职权的意义80
第二节 行政职权的内容与划分80
一、建国以来我国行政职权的划分情况80
二、目前我国主要行政职权的内容83
三、几点启示86
第三节 行政职权的行使86
一、中央政府职权的行使86
二、地方政府职权的行使88
三、确保行政职权的正确有效行使91
第四节 新时期行政职能的转变92
一、行政职能的含义92
二、新时期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93
三、新时期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原则、方法、步骤94
第六章 行政机构96
第一节 行政机构的含义96
一、什么是行政机构96
二、行政机构与几个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96
三、行政机构的作用97
第二节 行政机构的分类98
一、按照工作性质进行划分99
二、按照行政机构级别进行划分99
三、按照行使职权方式进行划分100
四、按照行政机构身份进行划分100
五、按照职能作用进行划分101
第三节 行政机构设置的原则102
一、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102
二、法制原则103
三、效能原则104
四、精简原则104
五、统一原则105
第四节 行政机构改革与机构编制管理106
一、行政机构改革的含义和基本情况106
二、行政机构编制管理及其与机构改革的联系108
三、加强编制管理,促进行政机构改革109
第七章 行政决策111
第一节 行政决策的意义111
一、什么是决策和行政决策111
二、行政决策的重要性112
第二节 行政决策的主要类型115
一、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115
二、综合性决策和专业性决策116
三、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116
四、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117
五、国家决策和地方决策117
第三节 行政决策的原则118
一、信息原则118
二、预测原则119
三、系统原则119
四、可行性原则120
五、择优原则120
六、创新原则121
第四节 行政决策的程序122
一、发现和分析问题122
二、确定决策目标123
三、拟定决策方案123
四、评估、优选决策方案124
第八章 行政执行126
第一节 行政执行的意义126
第二节 行政执行的指挥127
一、什么是行政指挥128
二、行政指挥的作用128
三、行政指挥的权威128
四、行政指挥的条件129
第三节 行政执行的特点130
一、目标性130
二、实践性130
三、权威性130
四、实效性131
五、创造性131
六、决断性132
第四节 行政执行的传递运转132
一、传递运转的意义132
二、传递运转的主要环节133
三、传递运转的要求134
第五节 行政执行的具体过程135
一、准备阶段135
二、实施阶段137
三、总结阶段139
第九章 行政方法141
第一节 行政方法及其意义141
一、行政方法的定义141
二、行政方法的发展143
三、行政方法的意义144
第二节 行政方法的分类145
一、行政方法的总体分类145
二、具体行政方法的介绍146
三、现代行政方法149
第三节 行政方法的科学化150
一、我国行政方法现状150
二、实现中国行政方法科学化152
第十章 行政信息153
第一节 行政信息的含义和作用153
一、信息与行政信息153
二、行政信息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155
第二节 行政信息系统156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及作用156
二、信息处理157
三、信息沟通161
第三节 行政信息管理的现代化163
一、行政信息工具现代化163
二、信息传递网络化163
三、提高信息管理工作者素质163
第十一章 行政效率165
第一节 行政效率的含义与地位165
一、行政效率的一般概念165
二、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体系中的地位166
第二节 如何提高行政效率168
一、正确认识我国行政效率的现状168
二、树立正确的效率观念169
三、行政效率的层次和影响170
第三节 行政效率的测定177
一、机械效率测量法178
二、管理效率测量法178
三、组织效率测量法178
第十二章 行政监督180
第一节 行政监督及其意义180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180
二、行政监督的任务181
三、行政监督的意义182
第二节 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184
一、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184
二、党组织的监督186
三、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187
四、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188
五、社会的监督188
第三节 行政监督的原则189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0
二、法制的原则190
三、民主的原则191
四、实事求是的原则191
五、协调的原则192
第四节 行政监督的保证192
一、法律制度的保证193
二、组织结构的保证193
三、人力的保证194
四、物力的保证194
五、思想上的保证195
第十三章 部门行政196
第一节 部门行政的含义与意义196
一、部门行政的含义196
二、部门行政的意义197
第二节 部门行政的划分198
一、部门行政的划分类型198
二、部门行政划分的基本原则199
第三节 部门行政的运转200
一、经济行政201
二、教育行政203
三、医药卫生行政206
四、科技行政208
五、文化行政209
第十四章 人事行政211
第一节 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211
一、注重实绩的原则212
二、鼓励竞争的原则212
三、民主公开监督的原则213
第二节 人事行政的基本环节214
一、任用制度214
二、职位分类制度215
三、考核制度215
四、培训制度217
五、奖惩制度218
六、调配制度219
七、工资福利制度220
八、退休制度220
第三节 人事行政的现状221
一、取得的成功经验222
二、存在的弊端223
第四节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224
一、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224
二、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内容225
三、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前提和基础226
第十五章 秘书行政228
第一节 秘书与秘书学228
一、秘书的含义及其演变228
二、秘书学的产生和发展229
三、秘书学的特点232
第二节 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及内容234
一、秘书工作的重要性234
二、秘书工作内容234
第三节 秘书人员的素质238
一、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238
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238
三、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239
四、要有极强的保密观念239
五、要有谦虚谨慎的思想作风239
六、要有严细的工作作风240
七、要具备秘书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240
第十六章 会议行政242
第一节 会议行政的意义242
第二节 行政会议的分类247
一、决策协调型247
二、研究汇报型249
三、发布通报型250
第三节 会议的组织251
一、会议准备阶段252
二、会议进行阶段254
三、会议结束阶段255
第四节 会议的控制258
一、严格会议审批制度259
二、严格控制会议经费259
三、严格控制会议次数260
四、严格控制人数、会期和文件260
五、严格会议计划报批手续261
六、切实改进会风261
第十七章 财务行政263
第一节 财务行政的意义和作用263
一、财务行政的一般概念263
二、财务行政的基本任务264
三、财务行政的特性265
四、财务行政的作用266
第二节 预算管理267
一、预算的一般概念267
二、预算的基本内容267
三、预算的种类269
四、预算的管理体制269
五、我国预算的基本原则271
第三节 会计与决算272
一、会计的意义及任务272
二、会计的作用273
三、会计凭证、帐簿和报表274
四、决算制度275
第四节 审计制度276
一、审计制度的意义276
二、审计工作的职能277
三、审计的内容和方法278
第十八章 机关管理280
第一节 机关管理的意义280
一、机关和机关管理的概念280
二、机关管理的任务281
三、机关管理的意义281
第二节 机关管理的原则282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282
二、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283
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283
四、坚持勤俭节 约的原则284
第三节 机关管理的主要内容284
一、公文管理285
二、档案管理289
三、信息管理290
四、综合、调研管理292
五、查办管理294
第四节 机关后勤事务管理295
一、机关的环境管理295
二、房产管理295
三、办公设备和用品的管理296
四、生活服务设施的管理296
第五节 机关工作责任制度297
一、实行机关工作责任制的必要性297
二、制定机关工作责任制的原则299
第十九章 依法行政301
第一节 依法行政的含义301
第二节 行政管理法规与行政管理302
一、行政管理法规的概念、特征及分类302
二、行政管理法规与国家行政管理的关系305
三、行政管理法规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作用306
第三节 行政管理法规的制定程序306
一、行政管理法规制定的一般要求306
二、行政管理法规的制定程序308
三、地方性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309
四、地方行政规章 的制定程序310
第四节 行政管理法规的实施311
一、行政管理法规实施的概念311
二、行政管理法规实施的方式312
第五节 行政诉讼315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特点和意义315
二、行政诉讼法的概念、指导思想和运用范围316
第二十章 行政环境319
第一节 行政环境的概念及意义319
一、行政环境的涵义319
二、行政环境的研究及其意义320
第二节 行政的自然环境321
一、自然环境与行政系统321
二、自然环境与行政效率322
三、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管理323
第三节 行政的社会环境325
一、构成社会环境的因素325
二、行政社会环境的分层326
三、社会环境各因素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27
四、努力为行政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