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电图学 上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电图学 上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1099720.jpg)
- 陈清启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15889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077页
- 文件大小:648MB
- 文件页数:11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电图学 上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1
绪论1
第一篇 心电学基本知识7
第一章 心脏解剖生理学9
第一节 心脏的解剖9
第二节 心脏传导组织的胚胎发育16
第三节 先天异常的心脏传导系统解剖18
第四节 心脏的生理19
第二章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22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22
第二节 心肌细胞及其电活动类型26
第三节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30
第四节 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因素38
第五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42
第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48
第七节 电解质对心电生理的影响49
第三章 心电图发生的原理50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50
第二节 心脏的除极与复极52
第三节 电偶学说及容积导电的概念53
第四节 心肌细胞的不应期55
第五节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57
第四章 心电向量和心电向量图62
第一节 心电向量基本概念62
第二节 心电向量的导联体系65
第三节 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66
第四节 心电向量图的分析、诊断及报告67
第五节 正常成人心电向量图69
第六节 常见异常心电向量图72
第五章 心电图导联73
第一节 常用导联73
第二节 不常用导联79
第六章 心电轴、心电位和心室复极差力88
第一节 心电轴88
第二节 心电位93
第三节 心室复极差力95
第七章 心电图机及其应用100
第一节 心电图机的分类100
第二节 心电图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00
第三节 单导联心电图机简介101
第四节 多导心电图机简介102
第五节 心电图机常见故障及排除109
第八章 正常心电图及常见伪差111
第一节 心电图记录纸的划线与定标111
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112
第三节 正常心电图各波、间期的形态、时间及电压117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波形121
第五节 心电图各波、间期的正常变异122
第六节 心电图常见伪差124
第七节 影响心电图波形的生理因素125
第八节 影响心电图的技术因素127
第九章 心电图及心电生理检查常规及报告规范128
第一节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规程128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检查操作规程131
第三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132
第四节 远程监测心电图137
第五节 心率变异性140
第六节 心室晚电位145
第七节 T电交替148
第八节 食管心脏调搏技术151
第九节 直立倾斜试验154
第十节 心电图药物试验156
第十一节 临床心电生理检查工作常规160
第十二节 心电图报告格式和诊断名词、术语规范化建议(草案)164
第二篇 常见心脏疾病的心电图169
第十章 心房、心室扩大与肥厚171
第一节 心房肥厚与扩大171
第二节 心室肥厚及扩大180
第十一章 心肌缺血199
第一节 冠状动脉解剖与冠状循环199
第二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病理生理201
第三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203
第四节 心脏起搏时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217
第十二章 心肌梗死218
第一节 概述218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变化原理222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及其演变分期228
第四节 心肌梗死深度及范围判断243
第五节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247
第六节 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诊断249
第七节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作用变化263
第八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分型及对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改变的新认识264
第九节 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265
第十节 多发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268
第十一节 复发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270
第十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271
第十三节 心肌梗死合并束支传导阻滞279
第十四节 心肌梗死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285
第十五节 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286
第十六节 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的新认识288
第十七节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鉴别诊断289
第十八节 再灌注后获益的心电图变化294
第十九节 心电图判断梗死的相关冠状动脉295
第二十节 心肌梗死心电图与临床296
第十三章 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和心脏肿瘤298
第一节 心肌炎298
第二节 心肌病303
第三节 心包炎和心包积液317
第四节 心脏肿瘤320
第十四章 心肌损害322
第一节 概述322
第二节 心肌损害的病因及心电图改变324
第十五章 先天性心脏病327
第一节 概述327
第二节 房间隔缺损327
第三节 室间隔缺损329
第四节 肺动脉瓣狭窄330
第五节 动脉导管未闭332
第六节 法洛四联症332
第七节 右位心334
第八节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335
第九节 先天性三尖瓣异常335
第十节 主动脉瓣膜或主动脉瓣下狭窄337
第十一节 其他先天性心脏病338
第十二节 原发传导系统退化症343
第十三节 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344
第十六章 后天性心脏疾病345
第一节 风湿性心脏病345
第二节 肺源性心脏病349
第三节 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352
第四节 心内膜炎354
第五节 二尖瓣脱垂355
第十七章 全身性疾病的心电图改变356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心电图改变356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心电图改变358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心电图改变361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心电图改变365
第五节 泌尿系统疾病心电图改变370
第六节 肌肉疾病与心电图改变372
第七节 中毒性疾病心电图改变373
第八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75
第十八章 老年心电图377
第一节 老年人心电图研究概况377
第二节 老年人心血管增龄性变化377
第三节 老年心电图表现378
第十九章 药物影响及电解质紊乱381
第一节 药物影响的心电图改变381
第二节 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392
第二十章 麻醉、低温时的心电图改变402
第一节 围手术期麻醉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402
第二节 麻醉期间非麻醉药因素对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406
第三节 低温麻醉时的心电图变化407
第二十一章 心搏骤停及心肺复苏术中的心电图改变410
第一节 心搏骤停(猝死)先兆的心电图改变410
第二节 心搏骤停时的心电图改变415
第三节 心肺复苏过程中伴发的心律失常416
第二十二章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心电图表现418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病理生理418
第二节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有效性心电图419
第三节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425
第二十三章 心脏血管手术及创伤时的心电图表现429
第一节 心脏外伤时的心电图表现429
第二节 心脏血管手术并发心律失常431
第三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433
第四节 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旋磨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435
第五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439
第六节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441
第七节 心脏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443
第八节 心脏导管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443
第二十四章 心脏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453
第一节 X综合征453
第二节 SⅠ SⅡ SⅢ综合征455
第三节 两点半综合征457
第四节 早期复极综合征459
第五节 心肌震荡综合征461
第六节 加速传导综合征(短P-R综合征)462
第七节 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464
第八节 阿-斯综合征464
第九节 慢-快综合征465
第十节 快-慢综合征467
第十一节 运动员心脏综合征468
第十二节 单纯T波倒置综合征468
第十三节 孤立负性T波综合征470
第十四节 长Q-T综合征(见第四十一章 )471
第十五节 短Q-T综合征(见第四十一章 )471
第十六节 β受体亢进综合征471
第十七节 心神经官能症472
第十八节 直背综合征473
第十九节 复极延缓综合征475
第二十节 颈动脉窦综合征475
第二十一节 TV1>TV5综合征476
第二十二节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见第十三章 )478
第二十三节 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478
第二十四节 左心室心尖球囊综合征479
第二十五节 小心脏综合征480
第二十六节 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综合征481
第二十七节 心动过速后综合征481
第二十八节 卢山一铃木综合征482
第二十九节 Brugada综合征(见第四十一章 )482
第三十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483
第三十一节 J波综合征486
第三十二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89
第三十三节 肌袖综合征491
第二十五章 心脏性猝死492
第一节 概述492
第二节 心脏性猝死的电生理493
第三节 心脏性猝死的心电图497
第四节 心脏性猝死的心电学预测520
第三篇 心律失常529
第二十六章 心律失常总论531
第一节 概述531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分析方法535
第三节 心律失常治疗539
第二十七章 窦性心律失常540
第一节 概述540
第二节 窦性心动过速541
第三节 窦性心动过缓543
第四节 窦性心律不齐544
第五节 窦性并行心律547
第六节 窦房结功能障碍547
第二十八章 游走心律及特殊的房性心律552
第一节 游走心律552
第二节 特殊的房性心律556
第二十九章 逸搏与逸搏心律558
第一节 概述558
第二节 窦性逸搏和逸搏心律559
第三节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560
第四节 房室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562
第五节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565
第六节 房室旁路性逸搏和逸搏心律568
第七节 加速的逸搏和逸搏心律569
第三十章 期前收缩575
第一节 概述575
第二节 窦性期前收缩579
第三节 房性期前收缩580
第四节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583
第五节 室性期前收缩585
第六节 房室旁路性期前收缩591
第七节 期前收缩后心电图变化591
第八节 期前收缩波形正常化592
第九节 期前收缩对心脏基本节律的影响593
第十节 心电图诊断期前收缩的步骤和注意事项593
第三十一章 室上性心动过速595
第一节 概述595
第二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595
第三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596
第四节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96
第五节 房性心动过速597
第六节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00
第七节 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606
第八节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环形运动)607
第九节 其他非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09
第十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与临床609
第三十二章 室性心动过速612
第一节 概述612
第二节 分类及分型612
第三节 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614
第四节 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标测615
第五节 短阵型室性心动过速619
第六节 持续型室性心动过速621
第七节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22
第八节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625
第九节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626
第十节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626
第十一节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628
第十二节 多源性和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633
第十三节 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635
第十四节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636
第十五节 极短联律间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640
第十六节 短Q-T综合征与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640
第十七节 长Q-T综合征与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641
第十八节 室性心动过速与临床641
第三十三章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643
第一节 概述643
第二节 非阵发性窦房交界性心动过速644
第三节 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645
第四节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650
第五节 交界性异位性心动过速654
第六节 双重性房室交界性心律655
第七节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55
第八节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与临床659
第三十四章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660
第一节 概述660
第二节 心房扑动661
第三节 心房颤动670
第四节 混乱性心房性心律679
第三十五章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681
第一节 概述681
第二节 心室扑动681
第三节 心室颤动682
第四节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临床683
第三十六章 干扰与干扰性脱节684
第一节 概述684
第二节 干扰684
第三节 干扰性脱节694
第三十七章 折返激动703
第一节 概述703
第二节 折返激动形成的条件703
第三节 折返激动的分类及其发生机制704
第四节 折返激动诱发、维持与消除711
第五节 窦房结折返711
第六节 心房内折返713
第七节 房室交接区折返714
第八节 房室折返716
第九节 心室内折返717
第十节 反复搏动719
第十一节 临床意义719
第三十八章 反复搏动与反复心律720
第一节 概述720
第二节 反复搏动与反复心律的定义720
第三节 产生反复搏动的条件721
第四节 反复搏动的发生机制723
第五节 反复搏动的分类724
第六节 反复搏动的鉴别诊断732
第七节 反复搏动与反复心律的临床意义733
第三十九章 并行心律及并行性心动过速734
第一节 概述734
第二节 并行心律发生的机制734
第三节 并行心律的分类及心电图基本特征735
第四节 窦性并行心律735
第五节 房性并行心律738
第六节 房室交接性并行心律738
第七节 室性并行心律740
第八节 房室旁路性并行心律741
第九节 特殊类型的并行心律742
第十节 并行心律鉴别诊断750
第十一节 并行心律临床意义750
第四十章 心脏传导阻滞751
第一节 概述751
第二节 窦房传导阻滞752
第三节 心房内传导阻滞752
第四节 房室传导阻滞755
第五节 室内传导阻滞767
第六节 频率依赖性传导阻滞778
第四十一章 心室预激和预激综合征784
第一节 概述784
第二节 WPW综合征785
第三节 LGL综合征811
第四节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Mahaim纤维)813
第四十二章 遗传性心律失常816
第一节 概述816
第二节 长Q-T综合征817
第三节 短Q-T综合征820
第四节 Brugada综合征823
第五节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827
第六节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831
第四篇 常见心电现象、心电图部分相关概念及心电特殊波833
第四十三章 常见心电现象835
第一节 隐匿性传导835
第二节 差异性传导844
第三节 意外传导850
第四节 文氏现象861
第五节 1:2房室传导性心动过速865
第六节 单向传导与单向传导阻滞871
第七节 传入阻滞与传出阻滞873
第八节 频率依赖性传导现象874
第九节 跳跃传导与双径路传导现象877
第十节 分层传导阻滞880
第十一节 多径路传导现象884
第十二节 抑制性传导与递减传导现象886
第十三节 跨越传导现象及越顶现象887
第十四节 临界相传导现象888
第十五节 窦室传导现象888
第十六节 心脏电交替现象889
第十七节 心电阶梯现象、起步现象与手风琴样效应897
第十八节 节律重整现象898
第十九节 蝉联现象900
第二十节 二联律法则及长短周期现象907
第二十一节 拖带现象908
第二十二节 钩拢现象910
第二十三节 RonT及RonP现象913
第二十四节 抑制现象与总和现象913
第二十五节 连缀现象914
第二十六节 混沌现象916
第二十七节 穗尖现象与V3现象916
第二十八节 起搏器奔放现象917
第二十九节 起搏器滞后现象918
第三十节 电力衰竭现象919
第三十一节 灶性重激现象920
第三十二节 逆配对现象920
第三十三节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921
第三十四节 折返现象924
第三十五节 干扰现象924
第三十六节 心脏早复极现象924
第三十七节 干扰性脱节现象924
第三十八节 不均匀传导现象924
第三十九节 心尖现象925
第四十节 温醒现象与冷却现象925
第四十一节 电紧张性调频现象925
第四十二节 短-长-短周期现象926
第四十三节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及T波记忆现象926
第四十四章 心电图部分相关概念929
第一节 F导联与Cabrera导联929
第二节 心电—机械分离931
第三节 膜反应性和膜反应曲线932
第四节 起搏细胞和非起搏细胞933
第五节 心肌M细胞934
第六节 代偿间歇与特殊的代偿间歇937
第七节 晚电位、后电位、激后电位和起搏器脉冲的后电位941
第八节 体表心脏等电位标测图941
第九节 电异步状态942
第十节 正相性逆行P波和房间隔阻滞型P波942
第十一节 逆行性P波、异位性P波和交感性P波943
第十二节 P波离散度944
第十三节 隐匿性交界性夺获945
第十四节 无人区心电轴946
第十五节 迷走神经心动过速946
第十六节 无休止心动过速948
第十七节 坏死Q波、等位Q波、位置Q波949
第十八节 期前收缩指数与易颤指数950
第十九节 Macruz指数、Morris指数与IPIV1951
第二十节 Sokolow-Lyon指数与Cornell指数952
第二十一节 融合波955
第二十二节 频率优势控制规律956
第二十三节 新“心脏规律”956
第二十四节 功能性心搏骤停957
第二十五节 心室重复反应958
第二十六节 触发活动与触发性心律失常958
第二十七节 再灌注损伤与再灌注心律失常963
第二十八节 并行心律964
第二十九节 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972
第三十节 临界心率与反常临界心律975
第三十一节 促心律失常和致心律失常979
第三十二节 P-R指数980
第三十三节 过早搏动后节律顺延980
第三十四节 QTc、QOT、QTa、QTr、JTc间期和QT/Ta比值981
第三十五节 Vi/Vt比值981
第三十六节 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983
第三十七节 QT离散度984
第三十八节 心肌桥987
第三十九节 Wellens综合征989
第四十节 Andersen-Tawil综合征991
第四十一节 濒死心电图992
第四十二节 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与房室同步不良993
第四十三节 心脏变时功能测定997
第四十四节 慢性心率增快999
第四十五节 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1001
第四十六节 心脏摇摆综合征1002
第四十七节 转向灯原理1003
第四十八节 钟摆样束支阻滞1005
第四十九节 同源心室分离1006
第五十节 Masquerading束支阻滞1007
第五十一节 心肌缺血阈1008
第五十二节 缺血指纹1008
第五十三节 缺血心电图的拇指法则1009
第五十四节 酶学性心肌梗死1011
第五十五节 Edeiken型ST段抬高1012
第五十六节 Coumel定律1013
第五十七节 Lenegre病与Lev病1014
第五十八节 Bix法则1019
第五十九节 草堆原理1019
第六十节 室性期前收缩的分级与危险分层1020
第六十一节 心房静止1022
第六十二节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023
第六十三节 预激性心动过速1026
第六十四节 心室夺获1030
第六十五节 心室复极储备1031
第六十六节 T波峰末(Tp-Te)间期测定1047
第六十七节 交感风暴1050
第六十八节 心率减速力测定1050
第六十九节 缝隙连接与传导1055
第七十节 折返性期前收缩1056
第七十一节 Delta T50——一种新的方法评估心室复极变异1057
第七十二节 震荡电位、边界电位和后电位1057
第七十三节 无休止性心动过速1058
第七十四节 微伏级T波电交替测定1058
第七十五节 流产型心肌梗死1063
第七十六节 胸导联心电图移行区指数1063
第七十七节 心房碎裂电位1065
第七十八节 心肌瘢痕心电图指数1065
第七十九节 超速抑制1065
第八十节 波峰碰撞1066
第八十一节 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正常变异心电图、可疑心电图及不正常心电图1066
第八十二节 不恰当的期前收缩1067
第八十三节 24导联心电图1068
第八十四节 迷走性间歇性房室阻滞1070
第八十五节 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1071
第八十六节 双重心律1072
第八十七节 其他有关概念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