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产组织方式、市场交易类型与生鲜乳质量安全 后三聚氰胺时代中国奶业发展模式审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产组织方式、市场交易类型与生鲜乳质量安全 后三聚氰胺时代中国奶业发展模式审视
  • 钟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7643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乳品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产组织方式、市场交易类型与生鲜乳质量安全 后三聚氰胺时代中国奶业发展模式审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问题5

1.1.3 研究意义9

1.2 研究界定10

1.2.1 研究范围10

1.2.2 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10

1.2.3 奶业发展模式的定义12

1.2.4 生鲜乳质量安全的界定14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7

1.3.1 研究目标17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18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叙述逻辑19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0

1.4.1 研究方法20

1.4.2 数据来源21

1.5 可能的创新点21

第2章 文献综述23

2.1 从一般农产品到生鲜乳的质量安全问题产生原因综述23

2.1.1 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23

2.1.2 导致生鲜乳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29

2.1.3 简要的评论35

2.2 从一般农产品到生鲜乳的质量安全问题规制措施综述36

2.2.1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理36

2.2.2 对生鲜乳质量安全问题的治理43

2.2.3 简要的评论44

2.3 文献评论45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47

3.1 质量安全的经济学理论基础47

3.1.1 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47

3.1.2 食品质量安全的成本、收益与弹性52

3.1.3 食品质量安全的测量与估计56

3.1.4 简要的评论57

3.2 本书研究框架58

3.2.1 基本前提58

3.2.2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60

第4章 奶业发展模式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实证检验71

4.1 引言71

4.2 本章数据来源及样本概况72

4.3 奶业发展模式的现状74

4.3.1 生鲜乳生产组织方式现状74

4.3.2 生鲜乳市场交易类型现状78

4.4 生鲜乳质量安全现状79

4.4.1 生鲜乳品质现状79

4.4.2 生鲜乳安全现状82

4.5 奶业发展模式与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关联性分析85

4.6 计量模型的构建与变量说明86

4.7 实证结果与分析89

4.7.1 生鲜乳品质模型90

4.7.2 生鲜乳安全模型92

4.8 本章小结94

第5章 生产组织方式与生鲜乳质量安全:家庭式散养的“优与劣”96

5.1 引言96

5.2 家庭式散养下奶户生产经营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现状97

5.3 家庭式散养下生鲜乳质量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99

5.3.1 小规模奶户生产经营特征对生鲜乳品质的影响99

5.3.2 小规模奶户生产经营特征对生鲜乳安全的影响102

5.3.3 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整体不高的经济学解释105

5.4 家庭式散养长期存在的经济合理性分析111

5.4.1 散养户生产要素投入的特征112

5.4.2 散养户生产效率分析114

5.4.3 取消散养的宏观经济后果117

5.5 本章小结119

第6章 市场交易类型与生鲜乳质量安全:中间商的“功与过”120

6.1 引言120

6.2 生鲜乳中间商——奶站的发展现状121

6.2.1 生鲜乳中间商的认定121

6.2.2 奶站硬件设施和人员配置现状122

6.3 中间商模式下生鲜乳质量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124

6.3.1 中间商奶站生产经营行为对生鲜乳品质的影响124

6.3.2 中间商奶站生产经营行为对生鲜乳安全的影响126

6.3.3 中间商奶站掺杂使假的原因及规避可能性分析128

6.4 生鲜乳中间商普遍存在的经济合理性分析138

6.4.1 中间商对生鲜乳供应链收益分配格局的影响139

6.4.2 中间商对农产品供应链绩效的影响145

6.5 本章小结151

第7章 买方(寡头)垄断与生鲜乳质量安全:乳品企业的“取与舍”153

7.1 引言153

7.2 乳品企业奶源获取方式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影响154

7.2.1 乳品企业奶源获取方式现状154

7.2.2 市场化收奶方式下生鲜乳质量安全不高的原因解释156

7.2.3 非市场化收奶方式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案例158

7.3 乳品企业奶款结算方式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影响162

7.3.1 乳品企业奶款结算方式的现状162

7.3.2 不同计价方式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影响163

7.3.3 不同付款方式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影响166

7.4 乳品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方式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影响169

7.4.1 乳品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方式的现状169

7.4.2 “守株待兔”与“主动出击”:一个总结性的理论模型171

7.5 本章小结173

第8章 政府直接管制与生鲜乳质量安全:政府的“进与退”175

8.1 引言175

8.2 政府管制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基本框架177

8.2.1 市场机制、政府管制与生鲜乳质量安全的理论关系178

8.2.2 政府管制的类型与生鲜乳质量安全治理的基本准则180

8.3 政府直接管制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影响182

8.3.1 经济性管制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影响182

8.3.2 社会性管制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影响187

8.4 当前政府实际管制措施的主要偏差:一个整体性评价194

8.4.1 政府治理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主要措施194

8.4.2 政府治理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主要不足196

8.5 本章小结198

第9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200

9.1 主要结论200

9.2 政策建议204

9.3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207

附录209

附录1 自变量相关系数矩阵209

附录2 伊利奶站现场管理制度、精确化挤奶流程和奶站清洗流程211

附录3 伊利某中转站各岗位职责216

附录4 伊利标准化奶站的质量控制要求219

附录5 重庆市天友乳业生鲜牛奶按质计价管理办法223

附录6 生鲜乳生产者问卷226

附录7 生鲜乳收购站调查问卷234

参考文献240

后记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