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余三定主编;柏定国,任先大,施萍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1350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163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文学理论必须面对两种基本关系1
第二节 文学理论基本范式5
一、文学理论美学化6
二、文学理论形式化7
三、文学理论文化化8
四、回到文学本身10
第三节 本教材的编写思路和体例12
学术新观点14
讨论提示34
第一章 文学特征论39
第一节 文学的形象特征39
一、文学形象的内涵39
二、文学形象的特征41
三、文学形象的主要类型43
第二节 文学的意识形态特征46
一、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47
二、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47
三、文学与上层建筑其他形态的关系50
第三节 文学的审美特征55
一、文学的审美内涵55
二、文学的审美形态57
第四节 文学的文化特征60
一、文化的内涵60
二、文学在文化结构中的地位61
三、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62
四、文学创作与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65
学术新观点67
讨论提示79
第二章 文学对象论80
第一节 文学的发生发展80
一、文学的起源80
二、文学的发展87
第二节 作为文学对象的社会生活90
一、文学源泉90
二、文学真实95
第三节 文学对象的构成99
一、素材与题材100
二、主题104
三、母题108
四、集体无意识110
学术新观点112
讨论提示116
第三章 文学创作论117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117
一、创作主体、客体117
二、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123
第二节 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传达126
一、文学构思126
二、文学传达136
第三节 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140
一、创作个性的形成与发展140
二、文学风格143
第四节 创作共性与文学类型150
一、文学思潮150
二、文学流派152
三、文学类型152
学术新观点157
讨论提示159
第四章 文学形式论160
第一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160
一、文学作品的存在形式160
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161
第二节 文学形象的类型171
一、典型172
二、意境175
三、意象178
第三节 文学文本181
一、文学文本的含义181
二、文学文本的层次结构183
第四节 文学体裁197
一、文学体裁的划分197
二、诗歌198
三、散文200
四、小说202
五、戏剧文学203
六、影视文学207
第五节 通俗文学210
一、文学的“雅”与“俗”210
二、通俗文学的类型特征212
三、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215
学术新观点217
讨论提示225
第五章 文学接受论226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意义226
一、文学接受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227
二、“二度创作”下的文学实现230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主体235
一、认识主体236
二、审美主体237
三、阐释主体239
四、接受主体的身份整合244
第三节 文学接受过程245
一、文学接受的发生245
二、文学接受的发展248
三、文学接受的高潮253
第四节 文学批评257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257
二、文学批评的多样形态261
三、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及其标准266
四、文学批评家271
学术新观点276
讨论提示281
第六章 文学价值论282
第一节 文学价值的生成282
一、文学接受与文学价值的生成282
二、人本前提与文学价值的功能表现284
三、文学的“自律”与“他律”286
第二节 文学价值的世俗表现289
一、文学的游戏功能289
二、文学的政治功能291
三、文学的道德功能294
四、文学的文化功能296
第三节 文学价值的脱俗表现299
一、终极关怀299
二、心灵家园301
学术新观点307
讨论提示310
第七章 中外文学理论比较论31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基本特征311
一、感悟式311
二、原人论314
第二节 西方文学理论的基本特征321
一、理论化、系统性322
二、逻辑性、形式化324
第三节“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文学理论327
一、全球化的概念327
二、全球化理论的后殖民特征329
三、中华民族全面复兴背景下的文学理论实践333
学术新观点335
讨论提示336
后记337
第三版后记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