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1091650.jpg)
- 何雄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2137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研究问题的提出1
1.2第一优势、第二优势与产业空间分异2
1.2.1自然资源优势与产业空间分异2
1.2.2集聚经济优势与产业空间分异5
1.2.3企业异质与产业空间分异10
1.3新经济地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学术历程12
1.3.1传统经济学与产业空间分异13
1.3.2新经济地理学兴起、发展与产业空间分异16
1.4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思想与结论18
1.5研究方法22
1.6研究视角、思路与内容23
1.7本章结论27
2土地成本、规模报酬与产业空间分异31
2.1核心-边缘模型及其短期均衡31
2.1.1模型的基本假设31
2.1.2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32
2.1.3短期均衡38
2.2核心-边缘模型的长期均衡43
2.2.1长期均衡条件43
2.2.2数值模拟图解45
2.2.3作用力分析49
2.2.4稳定性与持续性分析51
2.3本章结论61
3企业异质、规模报酬与产业空间分异68
3.1模型的建立68
3.1.1模型的基本假设68
3.1.2消费者行为69
3.1.3生产者行为71
3.2市场均衡、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74
3.2.1市场规模74
3.2.2企业销售收入、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76
3.3生活成本指数、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84
3.3.1北部生活成本指数、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84
3.3.2南部生活成本指数、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87
3.4工人收入、规模报酬与劳动力空间流动89
3.4.1北部工人收入、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90
3.4.2南部工人收入、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93
3.4.3实际工资差距与劳动力空间流动96
3.5本章结论97
4企业异质、资本创造与产业空间分异102
4.1模型的建立及短期均衡102
4.1.1模型的基本假设102
4.1.2消费均衡102
4.1.3短期均衡102
4.2长期均衡分析107
4.2.1地区间产品生产均衡107
4.2.2地区间资本生产均衡110
4.2.3长期均衡的稳定性分析112
4.3本章结论118
5企业异质、人力资本流动与产业空间分异122
5.1模型的建立与分析122
5.1.1基本假设与消费均衡122
5.1.2生产均衡123
5.1.3长期均衡与产业空间分异125
5.1.4市场进入滩头成本与产业空间分异130
5.2企业区位选择、企业利润与产业空间分异的数字模拟135
5.2.1工业产品支出份额变化的影响135
5.2.2贸易成本变化的影响137
5.2.3工业品替代弹性变化的影响137
5.2.4市场进入滩头成本变化的影响139
5.3本章结论141
6市场潜力、就业密度与我国地区工资差距145
6.1模型的建立与分析145
6.2实证分析151
6.2.1数据的来源151
6.2.2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151
6.2.3单位根、因果关系与协整检验156
6.2.4面板数据模型与估计结果160
6.3本章结论164
7企业效益、地区资本收益差距与我国地区资本流动169
7.1模型的建立与分析169
7.1.1消费均衡169
7.1.2生产均衡170
7.2实证分析173
7.2.1数据的来源173
7.2.2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174
7.2.3单位根、格兰杰因果关系与协整检验176
7.2.4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分析178
7.2.5企业利润率与资本流动悖论180
7.3本章结论185
8地区资本收益、资本创造与产业空间分异189
8.1模型的建立与分析189
8.1.1消费均衡189
8.1.2短期均衡190
8.1.3长期均衡193
8.1.4理论模型结论总结与计量模型建立195
8.2实证分析195
8.2.1数据的来源195
8.2.2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196
8.2.3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分析198
8.3本章结论200
9企业生产规模、劳动生产率与本地市场需求203
9.1模型的建立与分析203
9.2实证分析207
9.2.1数据的来源207
9.2.2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207
9.2.3单位根、格兰杰因果关系与协整检验209
9.2.4估计结果211
9.3本章结论213
10市场规模、要素禀赋与我国区域发展分异219
10.1多地区FC模型与市场规模、要素禀赋219
10.1.1基本假设与消费均衡219
10.1.2短期均衡220
10.1.3长期均衡222
10.1.4理论模型结论总结与计量模型建立223
10.2实证分析223
10.2.1数据来源、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224
10.2.2我国地区间的GDP与人均GDP分析225
10.2.3各变量的相关性描述分析226
10.2.4单位根、格兰杰因果关系与协整检验227
10.2.5估计结果229
10.3本章结论233
11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增长动态变化与产业空间分异235
11.1理论模型分析235
11.1.1经济稳定增长与收敛条件235
11.1.2经济增长收敛的分类238
11.1.3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与空间相关性240
11.2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243
11.2.1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244
11.2.2空间相关性检验245
11.2.3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计量分析249
11.3本章结论254
11.4本章附录256
12全文主要创新结论、研究不足与展望269
12.1课题主要创新结论269
12.2研究不足与展望272
参考文献275
索引284
后记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