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1086381.jpg)
- 金南顺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800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城市-社会服务-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农民工与城市公共服务的规范关系研究3
第一章 对城市公共服务及其体系的基本认识3
第一节 对公共服务的基本认识3
一 何为公共服务3
二 公共服务与私人服务、社会服务的关系4
三 公共服务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的关系5
第二节 对城市公共服务的见解6
一 城市公共服务思想及实践发展的脉络6
二 城市公共服务职能递进的过程9
三 城市公共服务的内涵和外延10
第三节 对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认识12
一 体系12
二 公共服务体系12
三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13
第二章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互动的机理16
第一节 城市化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的对立统一16
一 城市化的数量特征16
二 城市化的质量特征21
三 城市化是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的对立统一过程22
第二节 城市化的阶段特征23
一 城市化的S曲线24
二 城市化的阶段特征25
三 我国城市化中期阶段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新挑战26
第三节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互动的机理31
一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重要性32
二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互动的机理35
三 城乡互动中的三个重要问题39
第三章 对农民工的再认识44
第一节 农民工的现状44
一 农民工的发展历史44
二 农民工的概况47
三 农民工在中国社会分层体系中的位置49
第二节 农民工的贡献56
一 农民工为国家所作出的重要贡献56
二 农民工对流入地的贡献59
三 农民工对流出地的贡献61
第三节 农民工的困境64
一 农民工遭遇的生存与发展困境64
二 基于公平视角的农民工困境考察67
三 基于剥夺理论的农民工困境分析69
第四章 农民工与城市公共服务的规范关系71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71
一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间竞争加剧71
二 世界范围内政府改革运动的影响72
三 中国政府改革76
第二节 农民工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之应然77
一 政府的权力来源和政府权力的责任约束78
二 城市公共服务中“人民”的事实载体81
三 城市公共服务应不应该覆盖农民工群体84
第三节 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民工的意义85
一 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民工的政治意义85
二 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民工的经济意义87
三 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民工的社会意义88
第二篇 农民工享有城市公共服务的实证研究94
第五章 农民工享有城市公共服务的现状调查及总体数据分析94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94
一 调查目的与调查方式94
二 调查内容设计95
三 调查实施、数据录入与处理96
第二节 调查样本个人基本信息分析98
一 自然条件及受教育程度98
二 婚姻及子女状况99
三 在城市工作和居住的状况99
第三节 调查总体数据分析及结论101
一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农民工对自身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基本状态的满意度分析101
二 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分析108
三 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PDCA的评价117
四 总体调查结论120
第六章 农民工享有城市公共服务的分性别比较研究124
第一节 农民工个人基本信息分性别比较124
一 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的分性别比较124
二 农民工月收入的分性别比较125
三 农民工所从事职业的分性别比较126
第二节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状态及其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分性别比较127
一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农民工对自身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基本状态的满意度分性别比较127
二 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分性别比较134
三 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PDCA评价的分性别比较146
第三节 对农民工分性别比较研究的结论150
一 男性、女性农民工文化水平都较低,择业取向差异大150
二 女性农民工基本生存状态更好150
三 男性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有着更高的企盼151
第七章 80前后农民工享有城市公共服务的比较研究152
第一节 80前后农民工个人基本信息比较152
一 80前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比较152
二 80前后农民工的月收入比较153
三 80前后农民工的职业比较154
第二节 80前后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状态及其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比较155
一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80前后农民工对自身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基本状态的满意度比较155
二 80前后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比较162
三 80前后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PDCA的评价比较173
第三节 对80前后农民工比较研究的结论177
一 80后农民工文化水平更高,择业有新趋向178
二 80后农民工基本生存状态更好178
三 80后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有着更高的企盼178
第八章 高低学历农民工享有城市公共服务的比较研究180
第一节 高低学历农民工个人基本信息比较180
一 高低学历农民工的月收入比较181
二 高低学历农民工的职业比较182
第二节 高低学历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状态及其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比较183
一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高低学历农民工对自身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基本状态的满意度比较183
二 高低学历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比较190
三 高低学历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PDCA的评价比较202
第三节 对高低学历农民工比较研究的结论205
一 高学历农民工文化水平更高,择业有新趋向206
二 高学历农民工基本生存状态更好206
三 低学历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有着更高的企盼206
第九章 “中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与其他城市农民工享有城市公共服务的比较研究208
第一节 “十大城市”与其他城市农民工个人基本信息比较209
一 “十大城市”与其他城市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比较209
二 “十大城市”与其他城市农民工的月收入比较210
三 “十大城市”与其他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比较210
第二节 “十大城市”与其他城市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状态及其享有城市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比较212
一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十大城市”与其他城市农民工对自身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基本状态的满意度比较212
二 “十大城市”与其他城市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比较219
三 “十大城市”与其他城市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PDCA的评价比较230
第三节 “十大城市”与其他城市比较研究结论235
一 “十大城市”农民工的基本生存状态好于其他城市235
二 “十大城市”的农民工更关注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社会认可程度235
三 “十大城市”公共服务总体状态更好,但在农民工深层次人际相处方面尚存在问题236
第三篇 如何建立健全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研究239
第十章 建立健全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思路239
第一节 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考239
一 城市化中期阶段迫切需要在全社会推进与传播“和谐文化”239
二 以“超限组合”之方略走出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稀缺之困境242
三 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帮助农民工个人与家庭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244
第二节 多米诺效应对建立健全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的启示247
一 多米诺效应的拓展思维247
二 多米诺效应对建立健全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启示249
三 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文化:多米诺效应中的最大能量叠加252
第三节 如何提升广义市民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满意度255
一 城市公共服务组织内外部顾客关系255
二 城市公共服务导向:外部顾客满意257
三 以顾客导向为核心理念再造城市公共服务的组织和流程258
第十一章 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之三个重要问题262
第一节 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框架思路262
一 理念层:城市公共服务应该倡导“农民工满意”之理念263
二 内容层:城市公共服务内容选择应及时回应农民工的正当需求264
三 实施层:导入PDCA方法助推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提高267
第二节 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问题267
一 城市政府:公共服务上层主体268
二 城市公共服务产业:公共服务基层主体269
三 城市志愿者组织:公共服务的新型主体271
第三节 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公平与效率的权衡273
一 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公平与效率动态权衡的必要性273
二 公平与效率同增共进:对城市公共服务现实困境的试求解275
三 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公平与效率的权衡276
第十二章 “中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公共服务成功经验279
第一节 精神服务成功经验280
一 上海强化为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281
二 深圳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82
三 青岛创构农民工文化服务立体平台282
第二节 制度服务成功经验284
一 覆盖农民工的劳动保障制度服务284
二 农民工子女就学制度服务292
三 农民工培训制度服务293
四 农民工问题反馈机制服务299
第三节 具体服务成功经验300
一 为农民工的就业服务300
二 为农民工的法律服务303
三 为农民工的志愿服务306
四 对农民工的社区关怀307
五 对农民工的创业扶持308
六 为农民工的衣食住行服务309
参考文献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