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变迁中的壮文教育发展 以广西壮文学校为个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变迁中的壮文教育发展 以广西壮文学校为个案
  • 张苗苗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10511316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壮语-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广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变迁中的壮文教育发展 以广西壮文学校为个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1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3

(一)新创壮文3

(二)壮文教育4

(三)双语教育4

(四)相关理论概念:场域与文化资本5

三二、相关研究综述6

(一)壮文的创制和发展的历程研究7

(二)对新创壮文推行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讨论8

(三)壮族新创文字在教育教学中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问题研究9

(四)人们对壮文的主要态度及观点研究10

(五)新老壮文的比较研究12

(六)关于壮汉双语教学的研究13

四、研究方法15

第一章 广西壮族及其语言文字概述16

第一节 广西壮族社会概况16

一、广西地理及民族分布概况16

二、壮族源流概论18

第二节 广西壮族语言文字概述22

一、广西壮族人口分布和语言分布概况22

二、广西壮族双语和多语掌握概况24

三、壮族文字发展概况25

(一)壮族在使用新创壮文前,曾经使用过的文字和使用范围25

(二)新创壮文的创制27

(三)文字管理机构的状况29

第二章 广西壮文教育发展及现状32

第一节 新创壮文的推行与发展概况32

一、启动阶段(1957—1966年)33

二、停滞阶段(1966—1979年)34

三、恢复和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35

(一)壮族新创文字在扫盲教育中的应用36

(二)壮族新创文字在其他社会领域中的应用40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后新创壮文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45

一、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壮族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46

二、徘徊阶段——2000年以后壮族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48

第三节 新创壮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50

一、调查内容50

二、调查方式51

三、调查过程51

四、田野点的基本情况51

五、田野调查结果53

(一)新创壮文在学校教育中的所起的作用53

(二)目前广西壮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66

(三)目前新创壮文在扫盲教育中所起的作用70

第三章 社会变迁中的广西壮文教育发展75

第一节 广西壮文学校发展历程概述76

一、初创发展时期(1956年3月—1966年5月)——壮文专业的起步时期78

二、“文化大革命”干扰停滞时期(1966年5月—1973年12月)——壮文专业的停滞时期81

三、干校办班时期(1974年1月—1980年7月)——壮文专业的复苏时期82

四、恢复发展时期(1980年7月—1993年7月)——壮文专业的鼎盛时期83

五、改革发展时期(1993年7月—2000年7月)——壮文专业发展中蕴藏危机的时期85

六、创新发展时期(2000年7月至今)——壮文专业的谢幕时期87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与学校发展——壮文学校所处的场域分析92

一、经济场域——来自市场的冲击93

二、政治场域——国家政策的影响95

三、文化场域——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98

第三节 个体境遇与壮文教育发展——来自文化资本理论透视101

一、精英的生活轨迹——壮文专业毕业生中的佼佼者101

二、生存现状素描——壮校毕业生中的平凡者和失落者105

三、个体境遇与壮文教育发展——文化资本理论的透视113

第四章 壮文教育的前景分析117

第一节 推广壮文教育的现实意义117

一、推行新创壮文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117

二、推行新创壮文,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繁荣118

三、推行新创壮文对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具有现实意义119

四、推行新创壮文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20

五、壮文具有保存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功能121

六、壮语现在仍然是农村地区壮族人民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壮文拥有巨大的存在空间122

第二节 推行壮文教育的消极因素124

一、标准音点范围有限,南北部壮语之间差别较大124

二、推广汉语的影响126

三、壮族社会文化心理传统的影响127

四、壮文同汉字的异质性造成壮族知识分子的排斥心理128

五、壮文在社会生活中实际功用的限制129

第三节 人们对壮文前景的有关讨论131

一、民族工作部门的态度131

二、教育部门的态度132

三、其他政府部门的态度132

四、教师对壮文前景的态度133

五、学生对壮文前景的态度135

六、当地家长的态度136

七、简单结论137

第四节 对壮文教育发展的建议与讨论138

一、民族教育应担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多元整合教育理论带来的启示139

二、壮文教育的普及发展之路——开发以壮文教育为内容的校本课程141

结语145

一、本书创新点和主要结论145

(一)本书的创新点145

(二)主要结论145

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147

参考文献148

附录163

后记2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