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康德的自由学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卢雪崑著 著
- 出版社: 里仁书局
- ISBN:986692375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26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6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康德的自由学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说1
第一篇 「超越的自由」乃自由一词之真义17
第一章 引言17
第一节 自由不能是一个经验的概念17
第二节 康德言「超越的自由」之诸义概说21
第三节 「超越的自由」诸义简表29
第二章 就思辨理性而论「超越的自由」之宇宙论意义——自由理念的可能性31
第一节 自由作为一个宇宙论的理念31
第二节 凭藉「显相与物自身之超越区分」消解「自由」与「自然必然性」之冲突36
第三节 自由从一个宇宙论的理念转到实践的理念42
第四节 自由之实践的概念建立于超越的自由之理念的基础上46
第五节 就《纯粹理性批判》中「超越的自由」与「实践的自由」的关系问题与阿利森商榷54
第三章 自由与意志——「意志自由」的先验性之阐明69
第一节 引子69
第二节 意志不外是实践理性77
第三节 意志自由无非是意志自律80
第四节 循环之假象的消除及一个第三者之理念的提出85
第五节 人之感触界身份与智性界身份之区分作为意志自由可能之根据89
第六节 理性的最重要的工作是把感触界与知性界彼此区分开92
第四章 意志自由与道德法则——自由之超越推证101
第一节 引子101
第二节 纯粹实践理性的法则是纯粹理性独有的事实112
第三节 德性原则中的自律作为事实证明纯粹理性自身事实上是实践的114
第四节 道德法则之推证——道德法则作为纯粹理性事实之阐明117
第五节 道德法则作为自由之推证原则127
第五章 论意志自由作为人的超感触的本性而堪称人的真正主体——意志自由之存在论证133
第一节 引子:论超越的主体之实存不能从主体认识机能之活动推论出来133
第二节 论「自由」乃超感触者中唯一可依据显相与物自身之超越区分决定其实存者140
第三节 论自由作为人的意志之因果性而堪称人的真正主体145
第四节 论「自由」在意志自立法则自我遵从的现实行动中证实其为事实物(Tatsache)154
第五节 论自由(人格性)是人性中的超感触的本性158
第六章 自由与纯粹实践理性之客体171
第一节 纯粹实践理性之对象(善)之概念是通过自由产生的一个结果171
第二节 通过意志自由产生圆善是先验地在道德上必然的178
第三节 由意志自由产生的圆善之条件证明上帝和不朽的实践的客观实在性182
第四节 具有自由意志的人作为道德者乃创造之终极目的(Endzweck der Schopfung)194
第五节 通过意志自由实现自然合目的性与自由合目的性之统一204
第二篇 建立在「超越的自由」基础上的宗教学、德性学及政治历史哲学217
第一章 自由作为理性宗教的基础217
第一节 通过意志自由产生圆善并由之导致理性的宗教218
第二节 积极地考量的「自由」作为纯粹实践理性的设准221
第三节 基于自由的纯粹的道德宗教227
第二章 从基于自由的道德最高原则回转到道德的通常的理性知识231
第一节 自由概念乃德性形而上学的其余概念之基础232
第二节 外在的自由与内在的自由234
第三节 抉意自由236
第三章 建基于自由的人类史之理念及政治理念253
第一节 从人类的意志自由建立预告性的(vorhersagende)人类史253
第二节 从人作为造化的终极目的论预告的人类史是自由之合目的性与自然之合目的性结合之实现进程256
第三节 建基于「自由」的公民社会与永久和平之政治理念268
附论 论美学判断中的「自由」义不同于实践哲学中的自由之概念271
第一节 自由的情感(Gefuhle der Freiheit)271
第二节 诸认识机能的「自由的游戏」275
第三节 自由的判断力连系理论哲学(自然领域)与实践哲学(自由领域)于一整体277
第三篇 析疑与辩难297
第一章 引言297
第二章 评黑格尔对康德自由学说的批评311
第一节 超过还是摧毁311
第二节 评黑格尔贬斥康德所论自由只是主观的形式主义329
第三节 关于「为义务而义务」及与之关连的道德价值问题和情感问题362
第三章 关于后康德哲学针对康德而发的「假问题」409
第一节 评所谓「物自身的困难」411
第二节 关于理论认识之界限和「自由如何可能无法理解」及与此相关的诸问题421
第三节 关于席勒的批评459
第四章 关于英语界学者对康德自由学说的批评525
第一节 所谓「智思物主义」之责难525
第二节 评贝克对康德自由学说之解释548
第三节 评阿利森对康德自由学说的解读及批评561
结语581
附录585
一、本书引用康德著作汉德对照585
二、人名对照表589
三、词汇汉德对照593
四、参考文献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