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1020705.jpg)
- 石云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35635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87页
- 文件大小:198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1
引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7
一、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7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12
三、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1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根本特征和理论品质19
一、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19
二、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根本特征23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5
四、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和特点3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36
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时代主题36
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39
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40
专题二 科学实践观44
第一节 实践概念的流变及创新44
一、实践概念的提出及传统意蕴的终结44
二、实践概念的创新47
第二节 实践的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及社会功能50
一、实践的基本特征50
二、实践的基本形式55
三、实践的社会功能62
第三节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基础和总体性地位64
一、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态65
二、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规定69
三、实践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71
专题三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75
第一节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发源地75
一、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75
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79
三、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87
四、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客体92
第二节 社会是有特定结构的有机体100
一、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100
二、社会的经济结构106
三、社会的政治结构113
四、社会的文化结构118
第三节 社会形态及其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26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126
二、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29
三、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131
四、社会形态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133
五、社会形态发展的动力系统134
专题四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138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38
一、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138
二、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41
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44
四、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146
五、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147
第二节 阶级矛盾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49
一、阶级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149
二、社会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斗争的最高表现151
三、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53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154
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154
二、当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158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160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161
一、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62
二、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168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70
专题五 “以人为本”理论173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历史渊源173
一、认识论层面的人本主义174
二、本体论层面的人本主义175
三、价值论层面的人本主义176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178
一、“以人为本”是以什么“人”为本178
二、“以人为本”是以人的“什么”为本180
三、“以人为本”是“什么人”以人为本182
四、“以人为本”的“本”是什么183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终极追求184
一、不必讳言“个人”:马克思主义有“个人观”185
二、个人之外没有人:“以人为本”必须体现个体向度186
三、社会之外没有人:“以人为本”不能降低为以个人为本187
四、“以人为本”在现阶段实质上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190
五、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以每个人为本”的社会191
专题六 劳动价值论19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194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科学揭示194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随着资本主义变化而不断发展200
三、当代资本主义对劳动价值论提出新的挑战203
第二节 当代劳动的变迁与价值创造206
一、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206
二、管理劳动与价值创造209
三、服务劳动与价值创造212
第三节 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214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思考21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劳动价值论219
三、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与劳动价值论220
专题七 剩余价值论223
第一节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223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223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225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226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226
二、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231
三、剩余价值的分割236
第三节 资本积累245
一、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245
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247
三、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当代意义251
专题八 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及其历史走向254
第一节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资本主义254
一、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在世界范围的扩张254
二、20世纪下半期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258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及其运动261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运动261
二、资本主义政治矛盾及其运动267
三、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及其运动270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走向与社会主义的未来273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273
二、资本主义矛盾在国际关系中的深化276
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辩证法278
专题九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8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281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81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283
三、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28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政治保证289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289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292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295
第三节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296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实现形式296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300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特点和优点302
四、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和谐社会303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305
一、马克思“跨越论”形成、发展的思想脉络305
二、恩格斯对“跨越论”作出的重要贡献310
专题十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314
第一节 革命胜利初期列宁探索巩固新政权的措施314
一、实行小资产阶级土地纲领,维护农民的利益314
二、反对“革命空谈”,同德帝国主义签订“布列斯特和约”316
三、转变工作重心,加强社会管理和发展生产318
第二节 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对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322
一、“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322
二、“在粮食问题上体验到了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324
三、不同地方主义和小私有者的习惯作斗争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326
第三节 列宁晚年关于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的理论328
一、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放在首位328
二、实施租让制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330
三、可以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334
四、加强苏俄文化建设是建成社会主义的需要336
五、必须加强执政党建设,尤其要增强党内监督的力度340
专题十一 关于共产主义本质规定的若干问题345
一、多重规定:思想体系、实际运动、社会制度345
二、制度特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349
三、经济规律: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353
四、社会形态:“三大形态”与“五大形态”358
五、历史活动: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364
六、发展状态:“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368
七、奋斗目标: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373
专题十二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378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特征378
一、认识的本质378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381
三、认识的基本结构384
四、认识的历史演化387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389
一、由实践到认识389
二、由认识到实践392
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395
四、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398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400
一、真理的客观本质400
二、真理的辩证特性402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406
第四节 辩证思维的方法409
一、归纳和演绎410
二、分析和综合411
三、抽象和具体413
四、逻辑和历史的统一415
专题十三 哲学价值论420
第一节 价值的本质、特点和形态420
一、价值的本质420
二、价值的特点422
三、价值的形态425
第二节 价值评价428
一、评价的实质428
二、评价的结构、类型和标准430
三、评价的合理性433
第三节 价值创造、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435
一、价值创造435
二、价值选择438
三、价值实现441
第四节 价值观念443
一、价值观念的本质、结构和类型443
二、价值观念的认同、冲突和变革446
三、价值理想与人生境界449
附录一:现代西方社会思潮述评452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452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458
三、民主社会主义思潮464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469
附录二:主要阅读文献478
后记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