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消化道肿瘤诊治新进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消化道肿瘤诊治新进展
  • 倪克樑,林万隆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4395422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消化系肿瘤-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消化道肿瘤诊治新进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食管癌1

第一节 流行病学1

第二节 病因学2

第三节 病理学及临床病理分期3

一、病理形态3

二、组织学分类3

三、播散与转移4

四、临床病理分期5

第四节 诊断8

一、临床表现8

二、检查8

三、诊断原则11

第五节 治疗11

一、治疗原则11

二、手术12

三、放疗16

四、化疗23

五、放化联合治疗29

六、术前新辅助同期放化疗29

七、靶向治疗30

八、其他姑息性治疗30

九、食管癌最佳支持治疗原则及随访32

第六节 食管癌的介入治疗33

一、概述33

二、食管动脉的解剖34

三、食管癌动脉药物灌注化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35

四、食管癌动脉灌注常用药物35

五、食管癌动脉灌注方法36

六、疗效评价37

七、食管癌并发症的介入治疗方法38

八、术后处理及主要并发症防治41

第二章 胃癌46

第一节 流行病学46

第二节 病因学47

第三节 病理学分型及临床病理分期48

一、大体分型48

二、组织学分型48

三、组织学分级49

四、临床病理分期49

第四节 诊断51

一、症状51

二、体征52

三、辅助检查52

四、鉴别诊断54

第五节 治疗55

一、治疗原则55

二、手术治疗55

三、放射治疗63

四、化学治疗66

五、支持治疗81

第六节 胃癌的介入治疗81

一、胃的血管解剖81

二、胃癌动脉灌注化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83

三、药物选择和剂量83

四、胃癌动脉灌注化疗和化疗栓塞方法84

五、疗效评价89

六、胃癌并发症的介入治疗90

七、不良反应及其处理91

第七节 随访91

第三章 大肠癌97

第一节 大肠癌病因及流行病学97

一、流行特征97

二、病因98

第二节 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105

一、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106

二、酶类肿瘤标志物108

三、细胞因子类肿瘤标志物110

四、基因肿瘤标志物112

第三节 大肠癌病理学114

一、大肠癌的大体类型115

二、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117

三、大肠癌的转移途径121

四、癌前病变122

第四节 大肠癌的临床和病理分期125

一、术前临床分期125

二、术后病理分期127

第五节 结直肠癌的诊断130

一、病史130

二、症状和体征131

三、实验室检查132

四、影像学检查133

五、内镜检查134

六、病理学诊断136

第六节 大肠癌治疗及进展136

一、大肠癌的手术治疗136

二、大肠癌的化学治疗148

三、基因治疗160

四、放射治疗161

五、温热治疗162

六、内分泌治疗163

七、生物治疗165

八、结肠癌的化学预防167

第七节 大肠癌的介入治疗168

一、结直肠的血管解剖168

二、大肠癌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71

三、大肠癌动脉灌注插管方法171

四、药物选择、灌注及化疗方法173

五、疗效评价174

六、大肠癌肝转移的预防和治疗174

七、大肠癌并发症的介入治疗175

八、大肠癌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175

第八节 大肠癌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176

一、中医药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176

二、临床研究177

三、实验研究178

四、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抗大肠癌中成药179

五、总结与展望180

第四章 原发性肝癌184

第一节 肝癌的流行病学184

一、地区分布184

二、时间分布185

三、人群分布185

第二节 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86

一、病毒性肝炎186

二、肝硬化186

三、化学致癌剂186

四、饮用水污染187

五、遗传因素187

六、其他187

第三节 肝癌的病理分型188

一、根据大体形态分型188

二、根据组织学分型189

第四节 肝癌的分期190

一、Okuda分期191

二、Izumi改良分期法192

三、CLIP评分法192

四、BCLC分期法193

五、香港中文大学预后系数(CUPI)评分系统194

六、日本TNM分期法及日本JIS积分法194

七、肿瘤的TNM分期195

八、中国肝癌协会分期197

九、肝癌分子分期系统198

第五节 肝癌的临床表现200

第六节 对国际肝细胞癌诊疗指南与共识的评价201

一、肝细胞癌的监测和筛查202

二、肝细胞癌的诊断202

三、肝细胞癌的治疗202

第七节 肝癌的诊断203

一、肝癌的早期诊断203

二、肝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203

三、肝癌的临床诊断203

四、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204

五、肝癌的病理诊断207

第八节 肝癌的治疗208

一、外科治疗208

二、介入治疗210

三、消融治疗212

四、放射治疗216

五、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218

六、中医药治疗220

七、系统化疗220

八、多模式综合治疗221

九、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选择221

第五章胆、胰肿瘤225

第一节 胆囊癌225

一、流行病学225

二、病因学及危险因素226

三、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228

四、胆囊癌的播散类型229

五、临床表现229

六、诊断230

七、分期232

八、治疗233

九、预后238

十、结语238

第二节 胆管癌239

一、流行病学239

二、分类239

三、分期240

四、肿瘤播散242

五、危险因素242

六、诊断244

七、鉴别诊断245

八、治疗246

九、预后因子254

十、结语254

第三节 胰腺癌255

一、诊断依据255

二、诊断258

三、鉴别诊断258

四、治疗259

第六章 消化内镜诊疗进展270

第一节 超声内镜270

一、超声内镜的发展史271

二、超声内镜的种类271

三、超声内镜检查法及其选择272

四、超声内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72

五、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273

第二节 染色内镜和放大染色内镜276

一、概述276

二、放大内镜和色素内镜的作用原理277

三、放大染色内镜在临床的应用277

第三节 共聚焦内镜280

一、共聚焦内镜的工作原理281

二、荧光剂281

三、临床应用281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286

五、展望286

第四节 窄带成像287

一、工作原理287

二、临床应用288

第五节 胶囊内镜289

一、胶囊内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89

二、胶囊内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90

三、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291

四、胶囊内镜的并发症292

五、胶囊内镜的优缺点293

六、胶囊内镜的未来293

第六节 无痛内镜的临床应用294

一、无痛内镜的优缺点294

二、无痛内镜的临床适应证与禁忌证295

三、无痛内镜的设施、人员配备要求295

四、无痛内镜的常用药物295

五、无痛内镜的监测要求296

六、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296

七、内镜检查后监测298

八、无痛内镜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298

九、特殊人群无痛内镜诊疗的麻醉要求299

十、其他内镜诊疗的麻醉要求300

第七章 消化道肿瘤影像学304

第一节X线检查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304

一、胃、肠304

二、胰、胆305

第二节CT在消化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305

一、肝、胆306

二、胰腺306

三、胃肠道307

第三节 超声检查在消化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308

一、胃、肠308

二、肝、胆、胰311

第四节MRI在消化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313

第五节 介入放射学检查314

一、检查方法314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314

三、消化系统肿瘤血管造影异常表现314

四、血管造影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的应用315

第六节 消化系肿瘤SPECT及PET诊断317

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317

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317

第七节 消化道肿瘤的影像学表现319

一、食管癌319

二、贵门癌322

三、胃癌323

四、小肠恶性肿瘤326

五、结直肠癌327

六、原发性肝癌329

七、胆囊癌332

八、胆管癌334

九、胰腺癌337

第八章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肿瘤351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征351

一、电镜下形态结构351

二、菌落特征352

三、生化特征352

四、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结构特征352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352

一、感染率352

二、感染途径353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354

一、幽门螺杆菌定植因素354

二、黏附因素354

三、移行能力354

四、尿素酶355

五、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355

六、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炎症与免疫反应356

七、抑制胃酸分泌357

第四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358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358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370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癌373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大肠癌376

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食管癌377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381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验方法381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标准384

第六节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385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适应证385

二、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价387

三、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390

第九章 脂肪肝与肝癌的关系397

第一节 酒精性脂肪肝397

一、流行病学397

二、危险因素398

三、发病机制399

四、组织病理400

五、临床诊断及分型401

六、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405

七、预防408

第二节 酒精性肝病与肝癌的关系40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的关系409

二、酒精性肝病并原发性肝癌的诊断411

三、酒精性肝病的早期治疗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411

第三节 非酒精性脂肪肝412

一、流行病学412

二、自然病程412

三、发病机制413

四、病理分型415

五、临床诊断及分型415

六、治疗416

第四节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肝癌的关系42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的关系422

二、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隐源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424

三、非酒精性脂肪肝伴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425

四、非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426

第十章 肥胖与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431

第一节 肥胖的发展趋势及控制措施431

一、肥胖的诊断标准及分级431

二、导致肥胖的因素431

三、肥胖的发展趋势432

四、肥胖的控制措施433

第二节 肿瘤发生与肥胖的关系434

一、肥胖可能诱发的肿瘤434

二、肥胖致癌的可能发生机制434

三、肥胖致癌的预防建议434

第三节 肥胖、瘦素与消化道肿瘤435

一、肥胖与胃癌436

二、肥胖与肝癌437

三、肥胖与胰腺癌437

四、肥胖与结直肠癌438

五、肥胖与食管癌4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