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导论
  • 顾鸣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4391782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82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1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国家主席寄语大学生(代序)1

前言3

医学生誓言5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医学的定义1

第二节 医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2

第三节 现代医学的分类4

第四节 医学模式与观念5

第五节 医学的基本范畴8

一、生命8

二、健康9

三、疾病10

四、衰老11

五、死亡11

第六节 21世纪医学的特点14

一、21世纪将流行的主要疾病14

二、21世纪的医疗卫生展望15

三、21世纪医学科学揭秘15

第二章 西方医学史概要18

第一节 古代的医学18

第二节 中世纪医学21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23

第四节 17世纪的医学24

第五节 18世纪的医学26

第六节 19世纪的医学27

第七节 20世纪的医学(现代医学)30

一、临床医学各科的发展30

二、特种诊疗技术的发展31

三、生物化学研究取得突破31

四、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进展31

五、免疫学的发展32

六、20世纪医学的其他特点32

第三章 中国医学史概要34

第一节 远古至战国时代的医药学(远古至公元前3世纪)34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医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35

第三节 两晋、隋唐、五代时期的医学(公元265~960年)37

第四节 宋金元时期的医学(公元960~1368年)38

第五节 明代的医学(公元1368~1644年)40

第六节 清代的医学(公元1644~1840年)42

第七节 中国近代医学(1840~1949年)43

第八节 现代中国医学的发展(1949年至今)44

第四章 基础医学概要46

第一节 基础医学的形成与发展46

一、基础医学各学科形成和发展的概况46

二、基础医学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51

第二节 基础医学的研究内容53

一、正常人体学科54

二、临床基础学科56

第三节 基础医学的特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59

第四节 基础医学的学习方法60

第五章 临床医学概要62

第一节 临床医学的形成和发展62

一、临床医学的形成62

二、医学模式的转变63

第二节 临床医学的范围和内容64

一、临床医学的范围64

二、临床医学的内容65

第三节 临床医学的性质和特征67

一、临床医学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67

二、临床医学是实践性科学又是应用性科学68

三、临床医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又是发展中的科学68

第四节 临床医学的现状和展望69

一、检查技术与诊断的现状和展望69

二、治疗措施的现状和展望71

三、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的现状和展望73

第五节 学习临床医学的目的和方法74

第六章 预防医学概要76

第一节 预防医学的形成与发展76

第二节 预防医学的特点和研究内容77

一、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的转变77

二、预防医学的特点79

三、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80

第三节 预防医学的实施81

一、公共卫生措施81

二、三级预防81

第四节 预防医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82

第五节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方法83

第七章 社会医学概要85

第一节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85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的社会化86

第三节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及其观点89

第四节 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90

一、社会医学调查90

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91

第五节 生命质量92

第六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94

第七节 社会卫生保健95

第八节 社会卫生策略96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策略96

二、全球卫生目标97

三、全球卫生政策97

四、全球卫生措施97

五、评价全球卫生目标实现的指标及标准98

六、初级卫生保健98

第八章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概要100

第一节 中医药学的历史沿革100

一、医药的起源100

二、理论体系的形成101

三、摄生与预防学说102

四、治疗方法102

五、临床医学的发展103

六、对外交流104

七、中医学的学科优势104

第二节 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106

一、整体观念106

二、辨证论治107

第三节 中、西医学的比较108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的成就109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的展望111

第九章 医学生与医学学习113

第一节 调整方位,完成转型113

第二节 医学学习的规律和原则114

第三节 医学学习的特点115

第四节 医学学习的方法116

第五节 医学生的道德117

一、医学道德的涵义及特点117

二、医学生的道德规范118

三、中国医务人员的医德规范119

第六节 21世纪对医学人才的要求119

第十章 国内外高等医学教育概况121

第一节 国外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简况121

第二节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123

一、中国医学教育体制确立和初步发展阶段(1949~1965年)123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医学教育(1966~1976年)124

三、医学教育健康发展时期(1976年至今)124

第三节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125

一、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125

二、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126

第四节 有关高等医学教育的几点思考127

第十一章 世界卫生问题129

第一节 国际卫生组织129

一、与联合国相关的卫生组织129

二、国际红十字及与之相关的国际卫生组织134

第二节 世界卫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35

第三节 社会及卫生保障发展状况138

第十二章 跨世纪前后的中国卫生事业145

第一节 跨世纪前后中国卫生事业的奋斗目标145

第二节 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与性质150

一、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150

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性质152

第三节 面向新世纪的卫生改革153

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154

二、卫生管理体制改革157

三、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158

四、医疗卫生运行机制改革159

主要参考文献161

附录一 希波克拉底誓言(节录)162

附录二 《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讨论稿)163

附录三 1901~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169

附录四 1901~2000年172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国家分布175

附录五 中国科学院院士(涉及医学方面的人士)一览表176

附录六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工程学部)一览表179

附录七 常用医学网址介绍1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