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外事风云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技外事风云录](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1008044.jpg)
- 徐新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237197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137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国际合作:科学技术合作-概况-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技外事风云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科技外事在运筹帷幄之中3
第一章 毛泽东关于学习外国和开展国际合作的论述3
第二章 周恩来指引科技外事工作者前进的道路9
一、为中国对外科技合作事业奠基9
(一)为对外科技合作奠定第一块基石9
(二)首倡向苏联派遣实习生和索取技术资料10
(三)批准签订第一批中外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11
(四)指示组建第一个科技外事职能机构11
(五)筹划签订第一个中外长远科技发展合作协定12
二、为中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导航13
(一)要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13
(二)既要自力更生又要争取外援15
(三)要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16
(四)对外提供援助不要求任何特权17
(五)因势利导“文化大革命”中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19
三、亲自参加科技外事活动20
(一)参观大型展览会20
(二)会见来华的外国科技代表团21
(三)接见来华的外国科学家和外籍华人学者21
(四)接见出访的中国科技代表团22
(五)出席招待会23
(六)亲手栽种友谊苗23
四、外交风格垂范科技外事工作者23
(一)平等对待他国的外交风格24
(二)高超的外交斗争艺术25
(三)严谨的外事工作作风26
(四)讲求实效的外事风范27
(五)宽容豁达和平易近人的外交家风度28
第三章 邓小平承前启后名垂科技外事青史30
一、协助周恩来决策科技外事工作30
(一)关于对锡兰提供技术援助的问题30
(二)关于处理中苏关系恶化后两国科技合作的问题31
(三)关于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问题31
(四)关于太平洋西部渔业、海洋学和湖沼学研究的问题32
(五)关于开展同亚非国家政府间合作的问题32
(六)关于“北京科学讨论会”的问题33
二、坚持毛泽东关于学习外国和开展国际合作的思想33
(一)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34
(二)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思想35
(三)坚持吸取与扬弃、学习与创新并行的科学态度37
三、开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新局面39
(一)对外开放政策丰富了我国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内容和形式39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提升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地位42
(三)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拓展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空间44
四、开拓通往西方的政府间科技合作之路45
(一)签署中美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45
(二)出席中法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字仪式46
(三)审批中德、中意、中比、中澳科技合作协定的签订47
(四)肯定签订中日科技合作协定是个好想法48
(五)希望中英、中希、中加发展友好合作关系48
五、指导科技外事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的改革49
(一)重新确立科技外事统一归口管理体制49
(二)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主体多元化50
(三)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51
(四)注重出国考察实效52
第四章 胡耀邦与科技外事工作54
一、寒意料峭中送来和煦春风54
(一)勇对科技界和科技外事的困局55
(二)重新提出“科技是生产力”的论断56
(三)提倡实行“拿来主义”57
二、拨乱反正时号召打破枷锁58
(一)打破精神枷锁59
(二)打破组织枷锁60
(三)科技外事会议在“拨乱反正”的鼓点声中召开62
三、新长征路上指点前进方向63
(一)推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创造新的条件64
(二)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空间66
(三)号召掌握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攀登科学技术高峰67
(四)对外事人员的殷切希望69
第二编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概述75
第五章 回眸过去75
一、历史上的国际科技文化交流一瞥75
(一)世界科技文化交流75
(二)中外科技文化交流76
二、民国时期国际学术交流点滴实录77
(一)民国时期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概况77
(二)民国时期国际学术交流概述78
(三)民国时期国际学术交流实例79
(四)开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多边学术活动83
(五)民国时期中外学术机关和学者的友好联系85
第六章 放眼当代87
一、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历程87
(一)创建时期87
(二)调整时期88
(三)动荡时期89
(四)发展时期90
二、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地位91
(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91
(二)国家管理是开展对外科技活动的强大杠杆93
(三)科技外事工作的外交制约因素和相对独立性93
三、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一般原则94
(一)面向全球 友好合作94
(二)立足国内 学习国外95
(三)平等互利 有取有予95
(四)官民并举 形式多样95
(五)讲求实效 增进友谊96
四、科技外事工作的组织管理97
(一)管理体制的确立和管理体系的形成97
(二)管理体制和体系的变迁和完善100
(三)管理的基本任务102
五、对中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效果的综合述评104
(一)50~60年代中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成绩104
(二)70~80年代中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收获107
第七章 探讨国际科技关系的理论研究111
一、论国际科技关系的理论问题111
(一)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发展史112
(二)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地位和作用112
(三)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方针政策113
(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结构问题114
(五)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法律问题114
(六)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发展预测115
二、对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软科学研究的意见116
(一)软科学研究的必要性116
(二)软科学研究的课题117
第三编 新中国科技外事40年创业史(1949—1989年)121
引言121
第八章 帝国主义封锁禁运 社会主义友好合作(1949年10月~1960年6月)124
一、制定中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方针政策124
(一)方针政策的提出124
(二)制定方针政策的背景125
二、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双边科技合作关系128
(一)合作关系的建立128
(二)国别的合作情况129
三、签订同社会主义国家多边科技合作协定133
(一)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创立133
(二)渔业、海洋学和湖沼学研究134
(三)热带电器试验135
四、建立同亚非民族主义国家的科技交流关系136
(一)科技交流概况136
(二)国别的交流情况136
第九章 苏联撕毁合作协议 中国调整外事方略(1960年7月~1966年5月)138
一、调整科技外事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强化组织措施138
(一)调整中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方针政策的形势背景138
(二)调整后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139
(三)组织措施的强化140
二、收缩同苏联等国家的双边科技合作规模141
(一)合作规模的收缩141
(二)按国别分述的情况142
三、发展同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和古巴的双边科技合作145
(一)同阿朝越古双边科技合作的发展145
(二)按国别分述的情况146
四、发展同亚非民族主义国家的双边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149
(一)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的加强149
(二)按国别分述的情况149
五、开展同西方国家和日本的民间科技交流活动151
(一)交流的形式152
(二)交流的规模和专业领域153
六、多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变迁154
(一)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间多边科技合作协定的结局154
(二)中国参加国际科技组织的情况156
第十章 国内局势风雨飘摇 科技外事步履艰难(1966年6月~1976年9月)158
一、合作交流从勉强维持到基本中断158
(一)严峻的国内局势158
(二)险恶的国际环境159
(三)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趋向于“零”159
(四)同亚非和西方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基本中断160
(五)举办北京暑期物理讨论会160
二、合作交流从基本中断到逐渐恢复161
(一)有利的国际形势161
(二)同东欧国家科技合作关系的恢复162
(三)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的恢复和发展163
(四)同西方国家和日本科技交流关系的恢复165
(五)多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的恢复166
三、同阿尔巴尼亚和越南的科技合作持续发展166
(一)中阿科技合作的发展167
(二)中越科技合作的发展167
第十一章 国内国际雨过天晴 合作交流蓬勃发展(1976年10月~1989年5月)169
一、制定中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新方针政策169
(一)新的形势169
(二)新的方针政策170
二、开辟同工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间双边科技合作之路171
(一)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的签订171
(二)国别的合作情况172
三、重新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双边科技合作180
(一)合作概况180
(二)国别的合作情况180
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科技合作185
(一)合作概况185
(二)国别的合作情况187
五、扩展多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192
(一)参加联合国系统的有关组织和多边科技活动193
(二)参加非政府性国际科技组织和多边国际学术活动197
六、扩大民间对外科技交流198
(一)中国科学院199
(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
(三)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201
七、促进地方科技外事工作的开展202
(一)地方科技外事的职能转变和归口管理202
(二)地方科技外事工作的蓬勃发展203
附录 作者留影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