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太康历史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太康历史文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1001497.jpg)
- 曹海鹰主编;太康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3685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47页
- 文件大小:326MB
- 文件页数:6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太康历史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县情概况4
第一篇 太康史话4
太康发展简史4
太康古国8
太康古县——扶乐县9
固陵故城10
建县沿革11
行政区划13
县城变迁15
县城内街巷沿革18
文化渊源19
太康文化源于夏文化19
夏四世王在此定居安邦20
夏四世王对太康后世文化的影响22
从谢灵运看中原文化与瓯越文化的渊源25
第二篇 史海钩沉28
少康即杜康28
孔子在鹿邑、太康问礼于老子30
忠考双全、寿圣儒贤高柴与太康寿圣寺塔34
淝水之战与太康四谢38
太康西北部沟、河称“横”之说43
涡河考44
太康黉学考47
黉学建筑布局沿革49
黉学遗址风采52
“银太康”传说刍议53
民国时期的太康县政府55
日伪时期太康县政权58
明清民国时期的太康教育59
抗战时期的太康教育62
第三篇 王陵侯墓65
“轩辕之丘”在太康65
帝喾墓传说68
夏四世王陵在太康68
太康王陵侯墓71
第四篇 名胜古迹74
明清太康八景寻踪74
吴王墓和吴广塔77
霸王台与汉王城78
县境内楚汉相争遗迹79
高朗境内坞寨遗址81
太康县黉学建筑83
六百年黉学敬孔圣84
历史上的柳家帅府85
太康中山公园始末85
第五篇 文物荟萃87
遗迹、遗址、文物保护单位87
县藏文物97
《永宝斋》文物鉴赏101
第六篇 土特产品104
棉花104
黄牛104
波尔山羊104
华寿牌油桃104
三倍体毛白杨105
秦酥梨105
煨壶萝卜105
莲藕106
银香牌香油106
朱口粉条106
第七篇 风味名吃107
马头熟牛肉107
常营小米面馍107
太康红烧肘子107
梅菜扣肉108
水晶牛耳丝108
新月美味牛珍宴108
马头常师傅豆腐干108
逊母口马家胡辣汤109
李家八珍烤鸡109
大胡子粽子109
华夏老许烧饼110
第八篇 名人画家111
太康111
少康111
槐112
芒112
吴广113
黄霸114
彭宣114
何夔114
何曾115
何劭115
何遵116
袁良116
袁涣117
谢缵118
谢衡118
谢鲲118
谢裒122
谢尚122
谢奕125
谢安125
谢万127
谢石128
谢玄129
谢琰129
谢道韫131
谢裕131
谢方明133
谢瞻134
谢述136
谢澹137
谢晦138
谢混140
谢灵运141
谢密142
谢惠连145
谢超宗145
袁宏147
袁淑147
袁灿148
谢庄148
谢朏148
谢瀹151
谢朓152
谢几卿153
谢览154
谢举156
刘玄佐158
韩弘158
韩充158
沈伦158
蔡高159
韩元善159
王钝159
傅安160
顾佐160
郭显忠161
武昌国162
柳同春162
刘郇膏 刘果162
王新桢163
刘亘164
王霖征164
尹楷之165
理琪166
郭效孟167
张俊峰167
唐克威168
宋秀启168
王桂芝170
孙占和170
林万院171
王锦伟172
徐献伟172
范新德172
郭成章173
郭馨坡与郭氏宗族174
郭馨坡在扶沟大新集186
第九篇 名人轶事188
袁氏始祖辕涛涂188
黄霸惜时如金,狱中学经189
袁氏祖孙一家三宰相190
一代名相谢安191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一谢道韫197
谢道韫的家庭和婚姻200
谢灵运的山水诗202
谢灵运也是翻译理论家204
垂帘听政谢太后205
太康籍九位后妃207
绘画理论奠基者谢赫208
窦陵秋风吊英雄209
引龙侯王钝213
顾佐轶事215
王新桢轶事219
明清时太康名将柳同春222
李自成太康除霸223
潼关人千里来送鹰224
名邑令治县轶事225
清末举人朱撰卿227
清未清官夏笠舟229
段良田85岁中进士230
阎立品父女在太康232
道情剧传人——朱锡梅236
第十篇 历代战事238
秦末吴广起义238
楚汉相争阳夏之战238
固陵之战与霸王别姬239
李密起兵241
黄巢进军241
金兵败北241
红巾军奋战抗元241
明元交战242
师军攻城242
明末寇袭243
闯王入城243
捻军奋战太康境245
清末黄道会起义246
民国劫匪祸害百姓249
痛打国民党太康县长周镇西250
蒋冯阎军阀混战250
砸盐店斗争251
抗日募捐斗争251
国民党爱国将士抗日251
人民抗日武装斗争252
人民解放战争260
第十一篇 地名文化267
县名由来267
部分乡镇名称由来268
境内缘自历史人物的村名271
两汉故城——扶乐城273
汉光武帝刘秀与太康村名277
陶侃太康寻母281
张汉楼与石贵营282
温良村由来283
子禽墓村名考284
朱三皇村286
无梁阁村286
平岗的传说287
龙曲集由来288
老冢集来历288
黄岗村由来289
高贤集由来290
窦陵岗村291
大吉岗村292
村名轶闻撷萃293
三国名将与太康村名295
明将常遇春与太康常营296
茅草刘村297
巨无霸与五里三岗297
贾千楼的来历298
朱口镇冯异岗299
第十二篇 姓氏文化301
中国姓氏的由来301
龙的子孙,万姓同根302
黑假药毒死我老难全是姓327
县域姓氏综览328
稀有姓氏初探329
谢氏族史研究330
寻得谢堂好避秦331
阳夏谢氏盛衰史334
天下袁氏出太康340
天下柴氏出太康342
戈姓源于太康343
阳夏何氏兴衰344
太康周氏渊源350
太康王姓研究351
柳溪王族史要略352
境内郭氏考353
老家就在文水县354
第十三篇 民情风俗357
节日357
婚嫁359
丧葬362
庆寿送粥米364
食俗“燎锅底”364
元旦的由来365
春节由来365
太康人祭灶过小年366
春节习俗(七则)367
春节蒸大馍枣山369
除夕的由来371
守岁的由来372
拜年的由来372
贴门神由来373
新年贴福字由来373
囍字的由来374
农村拜年趣闻375
除夕初一的禁忌375
元宵节由来376
元宵节民俗377
民俗“二月二”378
“照蝎子”习俗379
清明节由来379
清明节扫墓380
端午节由来381
三伏天趣事录382
中秋节由来384
重阳节由来384
祭祖节由来385
冬至吃饺子来历386
太康人的忌讳387
民间流行的禁忌典故396
第十四篇 民俗文化401
歌谣401
民谚403
歇后语406
歇后语掌故407
阳夏谢氏与成语典故411
第十五篇 民族宗教414
宗教概况414
基督教414
基督教传入时间与组织活动415
伊斯兰教与清真寺419
伊斯兰教的“五功”、信仰、节日和习俗420
佛教421
天主教在太康传播始末422
太康白坡寺今昔425
千年古刹——太康寺429
太康最早的清真寺432
第十六篇 梨园曲艺434
道情戏曲和道情音乐434
太康道情的起源与演变436
太康道情源流考437
也谈太康道情剧446
关于《王金豆借粮》的加工与提高450
《王金豆还粮》的创作、演出经过453
“四街戏”始末454
“一把鞭”戏班457
旧戏班的习俗、班规459
太康杂技460
王老家杂技团461
温良口杂技团461
“一撮缨”刀山班461
木偶剧表演艺人吴培中462
民间戏剧463
著名曲艺道情艺人董金波463
县著名道情演员蔡清芝464
编剧新秀李广业467
新编道情剧《王金豆中状元》468
第十七篇 易学文化487
易经研究487
大道之源488
易经是宇宙真理492
易经对中华民族的影响495
八卦发展与应用497
伏羲文化与科学发展观497
人生命运与卦象500
神奇的8号一一中华五千年文化揭秘503
浅谈大六壬506
择吉术之我见507
《周易》与科学预测510
预测大师李瑞艳实测举例513
堪舆学风水浅谈520
神奇的堪舆学521
风水源于《易经》523
风水与科学525
姓名学核心精论527
为大家送健康529
人体科学中医量化阴阳脏腑数诊法研究成功531
第十八篇 故事 传说536
人祖爷抟土捏人536
太康与少康537
吴广传说545
顾御史的传说546
冯异写对联548
秀才出题考状元549
符草楼的草楼550
子禽墓的由来550
老冢的冢子551
《王金豆借粮》的传说551
张玉书赶考552
“死朱活张”的由来553
黄巢岗之说554
大台坑的传说555
坐轿习俗由来556
吝啬鬼和车夫557
影身车558
庄稼汉招为附马558
巧嘴八哥559
麦罢垛垛559
娘炒麻籽谁知道560
城隍庙里的趣闻561
炮打金刘寨563
公平交易564
塔里人和槐豆脚566
嫦娥奔月567
黑心人568
巧姐智擒杀夫人570
水母大仙老奶奶的传说571
雷公和闪母572
马齿菜和葵花573
王羲之写匾573
幽默的秀才574
棉花史话576
武举之死577
藏龙卧虎高贤集579
玉鸭辗转至台湾580
李国才看瓜585
李国才打狐子591
还是麦仁店翰林写得好592
范丹撒鱼594
毛堌堆597
弄假成真601
改容颜604
正月十五放烟火由来609
王自修告状613
第十九篇 诗文精选615
颜庭榘作《王义士传》615
邑人王?著《顾公祠记》615
车文著《揲蓍堂赋》615
邑人谢德溥著《郭太仆墓表》616
邑人郭绪著《王侍郎退翁文集序》617
邑人王新桢作《清貤封奉政大夫晋封中宪大夫恩普王公墓表》618
唐孙元娄咏邑人谢玄侍618
前人咏邑人谢朏三首619
邑人王钝作《太康城感旧》619
邑人王?作《同吴抚台谒顾端肃祠》619
邑人郭显忠《霸王台吊古》七言律诗619
邑人教谕朱禋诗题《高密侯墓》619
邑人朱禋作《黄岗早发》五言律诗619
邑举人王瑞麟《吊郭烈妇》619
邑人耿耀咏《九烈女冢》七言诗619
邑人郭显忠《宝塔歌》即咏太康城东南灵光塔620
邑人耿扬咏《陶母岗》620
邑人邵采臣《春田》一首620
邑令戴凤翔作《歌台流响》《霸垒斜阳》620
邑令武昌国作《涡水秋澜》《莲池夜月》620
邑人李鹤山作《一支笔》621
邑人作《早开征》621
邑太学生张毓琦《已亥六月二十五日遣怀》二首621
胡赞采作《赠太邱书院山长朱启运》621
邑人作《李贯河怀旧》五言诗621
邑令夏联钰作《陶真词》622
江西永新人萧鑫振《题喻义朱公孝行歌》622
妻子622
母爱623
忆恩师624
忆名医624
挽祝老师624
家乡巨变625
故乡情625
引黄赞625
记国范老翁八十大寿625
记事老父晚年625
太康县历代著述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