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经济科技动力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经济科技动力思想研究
  • 安建华,安建萍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720104488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经济理论-理论研究;邓小平理论-科学技术-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小平经济科技动力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匠心独具的理论著述(代序)1

导言1

上篇 邓小平经济动力论19

第一章 邓小平经济动力论形成发展的历史必然性19

一、邓小平经济动力论形成发展的理论来源20

1.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发展过程决定性因素的理论20

3.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理论20

3.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理论22

二、邓小平经济动力论形成发展的客观条件24

1.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24

2.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8

3.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必然要求31

三、邓小平经济动力论形成发展的主观条件37

1.宝贵的留学机遇37

2.丰富的斗争经验37

3.“三下三上”的独特经历39

4.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40

5.求真务实的政治思想品格43

6.战略家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辩证思维能力45

第二章 邓小平经济动力论的形成和发展47

一、邓小平经济动力论的萌芽47

1.围绕经济建设的五次党内斗争48

2.邓小平在此期间的思考和探索51

二、邓小平经济动力论形成的准备阶段54

1.“以三项指示为纲”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54

2.从对国民经济的全面整顿入手57

三、邓小平经济动力论形成发展的伟大实践61

1.解放思想,实施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61

2.整顿、农村改革与对外开放63

3.制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纲领65

4.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67

5.南巡讲话擂响加快改革开放的战鼓68

6.第三代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69

第三章 邓小平经济动力论体系的主要内容70

一、发展论是邓小平经济动力论体系的逻辑起点70

1.邓小平经济动力论体系的生长点71

2.邓小平经济理论乃至毕生追求奋斗的最高理论概括73

3.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当今中国的历史主题74

二、经济“中心论”是邓小平经济动力论体系的第一要义76

1.经济决定政治77

2.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78

3.四个现代化建设是一切工作的重心79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经济动力论体系的核心82

1.什么是社会主义?83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85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87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邓小平经济动力论体系的科学定位95

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定位的探索95

2.前苏联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定位的探索与失误96

3.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定位的探索与教训97

4.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内容及其重要现实意义100

五、改革论是邓小平经济动力论体系的内在动力107

1.改革的实质和作用107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109

3.不改革就没有出路111

4.改革的构想114

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17

六、开放论是邓小平经济动力论体系的重要内容120

1.封闭只能导致贫困落后、愚昧无知120

2.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23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25

4.建立全方位的开放格局128

5.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132

七、“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经济动力论体系的重大创新136

1.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137

2.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40

3.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42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145

5.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创新性150

八、“非平衡发展论”是邓小平经济动力论体系的发展战略154

1.“非平衡发展”战略产生的必然性154

2.“非平衡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156

3.“非平衡发展”战略的意义169

九、“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经济动力论体系的评价标准170

1.“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170

2.“三个有利于”是评价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成败的根本标准171

3.正确运用“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原则172

4.“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大现实意义173

下篇 邓小平科技动力论177

第四章 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7

一、邓小平科技动力论的特点177

1.不拘形式独具风格177

2.开拓创新注重实效180

3.辐射面广触及层深183

二、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188

1.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189

2.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197

3.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202

三、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是不行的208

1.雄踞“天朝”的骄傲和任人宰割的耻辱208

2.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的发展210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213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5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第一要素216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218

3.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生产的“先导”220

4.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222

五、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224

1.科学技术加速发展急剧变革225

2.科学技术发展正呈现出综合化趋势226

3.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日趋密切227

4.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两面性229

5.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230

第五章 科学技术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234

一、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234

1.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235

2.加强企业的科研工作,是多快好省地发展工业的一个重要途径237

3.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240

二、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242

1.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形成发展的基础243

2.科学技术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基础245

3.要重视发挥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作用246

三、科学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249

1.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科学基础249

2.科技进步是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的重要保证251

3.科技进步是加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作用并解决其矛盾的强大动力253

4.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为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创造条件254

第六章 改革科学技术体制强化科学技术的动力作用257

一、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科技生产力257

1.中国原有科技体制的特点257

2.对科技体制进行坚决的有步骤的改革259

3.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260

4.科技体制改革要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262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进步266

1.按科学技术工作的规律办事266

2.加快科技结构调整270

3.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发展战略273

三、学习邓小平科技动力论,加快推进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280

1.当前制约中国科技、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280

2.深入领会邓小平科技动力论的精神实质283

3.学习贯彻邓小平科技动力论的重要意义285

续篇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科技动力论的丰富和发展290

一、在经济动力论方面的丰富和发展290

1.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观点290

2.在所有制问题上实现了理论创新294

3.提出了关于国有资产战略重组的新思路296

4.提出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观点298

5.提出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300

6.提出了正确处理好若干带有全局性重大关系的理论302

7.提出了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理论302

8.提出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新举措305

9.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306

二、在科技动力论方面的丰富和发展309

1.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09

2.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310

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312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人才312

5.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313

6.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精神313

7.大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315

8.中国科技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317

参考文献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