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编辑悟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编辑悟语](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0981410.jpg)
- 李艳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170918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7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00页
- 主题词:编辑工作-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编辑悟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编辑1
1.1 编辑工作1
1.1.1 编辑工作过程1
1.1.2 编辑工作的特点2
1.1.3 编辑工作的功能3
1.2 编辑人员4
1.2.1 编辑人员的地位5
1.2.2 编辑人员的素质6
1.2.3 编辑人员的能力9
2 溯源13
2.1 我国期刊源流13
2.1.1 我国期刊之始13
2.1.2 我国期刊的发展15
2.2 西方国家期刊源流19
2.2.1 西方国家期刊之始19
2.2.2 西方国家期刊的发展20
3 组稿23
3.1 组稿的程序23
3.2 组稿的方法24
3.3 组稿的艺术25
4 审稿26
4.1 审稿的意义26
4.2 审稿的准备27
4.2.1 掌握标准28
4.2.2 准备工具28
4.2.3 学会技能29
4.2.4 了解信息29
4.3 审稿的方法30
4.4 审稿的内容31
4.4.1 前提性审查31
4.4.2 政治性审查31
4.4.3 科学性审查33
4.4.4 规范性审查34
4.4.5 可读性审查34
4.5 审稿的程序34
4.6 稿件的外审35
4.7 评审后的稿件处理40
4.7.1 采用40
4.7.2 退修40
4.7.3 退稿43
4.8 审稿中应防止的偏向44
5 分析45
5.1 政治分析45
5.2 引文分析48
5.3 题名分析52
5.4 摘要分析54
5.5 著录分析59
5.6 汉字分析62
5.6.1 汉字起源62
5.6.2 汉字结构63
5.6.3 汉字的形体演变66
5.6.4 繁体字、简体字与简化字70
5.6.5 古今字71
5.6.6 异体字72
5.7 图表分析73
5.7.1 插图分析73
5.7.2 表格分析90
5.8 结构分析94
5.8.1 结构的定义94
5.8.2 结构的设计95
5.8.3 提纲的拟定96
5.8.4 层次的安排99
5.8.5 段落的划分100
5.8.6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101
5.9 符号分析102
5.9.1 量和单位的符号102
5.9.2 外文字母103
5.9.3 化学元素与核素的符号104
5.9.4 标点符号104
5.9.5 易混符号105
5.9.6 大小写相似的符号105
5.9.7 符号处在下标的印刷规则105
5.10 逻辑分析106
5.10.1 归纳推理107
5.10.2 演绎推理109
5.10.3 比较推理112
5.10.4 定义113
6 加工118
6.1 加工的规范118
6.2 加工的程序118
6.3 加工的方法123
6.3.1 实质性加工的方法123
6.3.2 技术加工的方法127
7 编排130
7.1 版式130
7.2 封页130
7.2.1 封面131
7.2.2 封底或版权标志131
7.2.3 书脊132
7.3 目次页132
7.4 学报的主题132
7.4.1 页码和页眉132
7.4.2 收稿日期133
7.4.3 题名133
7.4.4 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133
7.4.5 摘要134
7.4.6 关键词134
7.4.7 分类号134
7.4.8 引言135
7.4.9 论文的正文部分135
7.5 致谢的编排149
7.6 参考文献表的编排150
7.7 附录的编排150
7.8 总目次和索引的编排150
7.9 增刊和特刊的编排150
7.10 更改刊名151
7.11 分刊和合刊151
8 整理152
8.1 整理发排稿件152
8.2 整理相关函件153
8.3 整理原稿及校样153
9 校对155
9.1 校对概述155
9.2 校对制度156
9.3 校对职责157
9.3.1 专职校对人员的职责157
9.3.2 编辑在校对中的职责158
9.3.3 作者在校对中的职责158
9.4 对各校次的要求159
9.4.1 初校159
9.4.2 二校159
9.4.3 三校160
9.4.4 整理160
9.4.5 通读161
9.4.6 核红161
9.5 校对新法162
9.6 校对发展165
9.6.1 电子原稿的处理165
9.6.2 使用校对软件166
9.6.3 批处理小试牛刀167
9.6.4 校是非与校异同并立167
9.6.5 改变校对方式168
9.7 校对注意169
10 论文指要171
10.1 动笔前的准备171
10.2 学术论文的套路172
10.2.1 题名172
10.2.2 署名(作者名)172
10.2.3 摘要173
10.2.4 关键词173
10.2.5 引言173
10.2.6 正文173
10.2.7 结论175
10.2.8 致谢175
10.2.9 参考文献表175
10.3 章节编号方法175
10.4 修改177
10.5 引文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