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宽带接收机特殊设计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字宽带接收机特殊设计技术
  • (美)James Tsui;张宏伟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6379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数字通信系统-宽带通信系统-通信接收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字宽带接收机特殊设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引言1

1.2本书的目的1

1.3建立接收机性能的需求3

1.4完整的电子战接收机系统3

1.5译码器设计4

1.6方法和参考文献5

1.7软件方法的标准5

1.8本书的组织结构6

参考文献6

第2章 ADC前端的放大需求7

2.1介绍7

2.2基本的设计准则7

2.3计算机程序的输入9

2.4常量的产生10

2.5方程推导11

2.6前面程序的修正11

2.7例子11

2.8标称灵敏度和单信号动态范围13

2.9为不同位数的ADC产生标称值14

2.10噪底和ADC位数15

2.11另一个例子17

2.12结果的讨论18

参考文献18

第3章 通过特征值和MUSIC算法进行动态范围研究19

3.1引言19

3.2动态范围的基本定义19

3.3测量动态范围的先决条件20

3.4单信号接收机的动态范围20

3.5具有多信号处理能力的接收机的动态范围20

3.6特征值分解和MUSIC算法概述22

3.7定义处理过程23

3.8纯噪声信号与噪声加信号的特征值23

3.9通过特征值确定IDR25

3.10 MUSIC算法28

3.11通过频率分辨来确定IDR28

3.12 ADC前端放大需求33

3.13数字化对灵敏度的影响是ADC位数的函数33

3.14数字化对瞬时动态范围计算中的影响35

3.15瞬时动态范围的曲线拟合37

3.16采用128个数据点并进行数字化计算IDR38

3.17长数据得到的高IDR40

3.18结论41

参考文献41

第4章 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研究动态范围43

4.1简介43

4.2利用仿真方法确定IDR43

4.3局部波峰44

4.4仿真程序45

4.5门限的确定46

4.6窗和输入频率47

4.7 IDR结果48

4.8加矩形窗的IDR48

4.9加矩形窗和存在频率相近信号时的IDR50

4.10加汉明窗的IDR51

4.11加Blackman窗时的IDR53

4.12加Chebyshev窗时的IDR55

4.13加Park-McClellan窗时的IDR56

4.14数据长度与IDR58

4.15接收机设计的注意事项59

4.16结论60

4.17备注61

参考文献61

第5章 同相和正交相(IQ)研究62

5.1简介62

5.2确定IQ通道不平衡的方法63

5.3 FFT输出不平衡的测量过程63

5.4测量FFT的结果65

5.5 FFT输出的不平衡65

5.6不平衡输入的FFT输出71

5.7加窗FFT输出的不平衡研究72

5.8 FFT后的相位跟踪方法73

5.9确定Hilbert变换的IQ不平衡的方法74

5.10加矩形窗的Hilbert变换的IQ不平衡结果75

5.11加Blackman窗的Hilbert变换的IQ不平衡结果78

5.12多相滤波器的IQ不平衡80

5.13特殊采样下变频方法的IQ不平衡85

5.14结论86

第6章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输出的信号检测88

6.1介绍88

6.2由噪声输出得到瑞利分布89

6.3信噪比(S/N)分布91

6.4检测概率91

6.5加Blackman窗时的检测概率93

6.6通过卷积方法得到门限94

6.7通过高斯近似法获得门限96

6.8通过求和得到的检测概率97

6.9多相滤波法的门限和检测概率98

6.10关于灵敏度的计算和讨论,并最终考虑通道数调整的小结99

6.11相位比较法100

6.12 64点FFT运算和辅助幅度比较的相位比较法得到的结果101

6.13创建额外的人工输出频率通道104

6.14多相相位比较研究及基本思路106

6.15利用多相滤波器输出的相位比较进行频率测量107

6.16增加人工频率通道的多相滤波器109

6.17减少多相滤波器的移位时间(长短移位)111

6.18多相滤波器的3种精细频率测量方法的比较113

6.19结论114

参考文献114

第7章 1位ADC的时域检测方法115

7.1引言115

7.2降低时间分辨率和窗的个数115

7.3利用幅度信息的常规时域测量方法116

7.4利用相位检测信号118

7.5相关输出的幅度是频率的函数119

7.6相关幅度随特定频率和初相的变化121

7.7不同窗长的滑动平均法122

7.8不同的滑窗124

7.9 TOA和PW的计算127

7.10门限设置128

7.11输出波形的细节131

7.12匹配窗的确定132

7.13确定匹配窗的比值法133

7.14从匹配窗中选择短窗137

7.15 TOA和PW的结果137

7.16灵敏度测试结果138

7.17结论139

参考文献139

第8章 特征值及相关处理140

8.1引言140

8.2特征值问题的输入参数140

8.3简化方法141

8.4矩阵构建与噪声特征值分布141

8.5一个复信号、噪声特征值分布及检测概率142

8.6矩阵阶数的影响144

8.7两个复输入信号145

8.8数据长度的影响147

8.9通过低阶矩阵累加增加数据长度149

8.10低阶矩阵的特征值解析解150

8.11特征值与初始相位差的关系152

8.12特征值与频差153

8.13确定信号个数的特征值门限法154

8.14 AIC和MDL法155

8.15虚警测试156

8.16一个和两个输入信号时的虚警测试157

8.17 IQ不平衡对信号个数检测的影响159

8.18时域检测的特征值方法159

8.19特征值方法的时域检测仿真160

8.20结论164

参考文献164

第9章 频率相近信号的研究和MUSIC算法165

9.1绪论165

9.2输入信号的频差和信噪比(S/N)165

9.3一个信号时MUSIC算法的阶数研究166

9.4两个信号时的MUSIC算法的阶数研究169

9.5利用FFT算法分选频率接近的两个信号171

9.6利用FFT输出检测频率相近的两个信号172

9.7利用特征值检测频率相近的两个信号175

9.8频率相近信号的频率分辨178

9.9常规的MUSIC算法179

9.10低阶MUSIC算法181

9.11低阶MUSIC算法的性能182

9.12 MUSIC算法的频率选择性183

9.13结论184

参考文献184

第10章 数字瞬时测频接收机185

10.1引言185

10.2模拟IFM接收机的基本概念185

10.3数字IFM接收机的基本硬件组成与基本概念186

10.4 1位ADC的影响187

10.5相位差的计数与处理188

10.6信噪比对相位θ的影响191

10.7解模糊193

10.8仿真结果194

10.9门限与确认196

10.10存在两个同时到达信号时的性能197

10.11频率折叠199

10.12时间分辨率改善与滞后门限201

10.13 IQ通道的不平衡性203

10.14利用Hilbert变换转换实信号为复信号204

10.15特殊采样的下变频变换206

10.16结论208

参考文献208

第11章 利用常规FFT法设计接收机209

11.1简介209

11.2需求209

11.3 FFT长度选择和频率分辨率210

11.4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确定的门限211

11.5门限调整214

11.6通过幅度比较改善频率读数214

11.7两个信号的频率分辨217

11.8检测接收机中的第二信号219

11.9 PA测量219

11.10 TOA和PW测量222

11.11联合输入脉冲的所有信息222

11.12基于FFT的接收机的一些可能改善223

11.13接收机测试224

11.14总结225

参考文献226

第12章 基于复合FFT处理的接收机设计方法227

12.1简介227

12.2通过FFT处理设计的级联滤波器227

12.3采用多相滤波器的级联滤波器组229

12.4半带滤波器229

12.5 F FT长度的选择232

12.6门限确定及检测概率233

12.7用以提高PW检测能力的附加检测方法235

12.8窄脉冲236

12.9弱的宽脉冲信号237

12.10多窗复合的信号检测238

12.11窗的选择240

12.12一个频率通道中存在两个信号240

12.13参数测量242

12.14结论242

参考文献242

第13章 多相滤波器设计的接收机243

13.1介绍243

13.2方法243

13.3多相滤波器设计243

13.4多相滤波器的特性247

13.5时域检测和灵敏度249

13.6兔耳效应的产生251

13.7检测序列和兔耳效应251

13.8 PW和FFT处理252

13.9确定信号数目253

13.10奇偶复接收机的输出253

13.11确定输入频率255

13.12频率分辨率是PW的函数257

13.13幅度、TOA和PW测量259

13.14最小脉宽限制与虚警概率的降低259

13.15结论260

参考文献260

第14章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信号的检测261

14.1简介261

14.2巴克码的基本属性261

14.3 BPSK信号的生成及其FFT输出262

14.4利用FFT输出检测BPSK信号265

14.5研究复BPSK信号和CW信号的两个特征值269

14.6研究复BPSK信号和CW信号的三个特征值270

14.7定义BPSK信号的码元时间极限271

14.8用常规FFT接收机的输出来检测一个BPSK信号272

14.9用两个帧来检测BPSK信号274

14.10 FFT处理后利用特征值法检测BPSK信号277

14.11在多相滤波器之后通过相位比较来检测BPSK信号278

14.12在多相滤波器之后通过特征值比值来检测BPSK279

14.13寻找BPSK信号中相位转换的位置280

14.14结论284

参考文献284

第15章 调频(FM)信号285

15.1引言285

15.2时域和频域输出中的chirp信号285

15.3 FFT法检测chirp信号286

15.4特征值法检测chirp信号288

15.5 FFT法和特征值法的chirp信号检测结果比较290

15.6从接收机输出中识别chirp信号291

15.7频率测量的幅度比较法293

15.8在常规FFT处理之后检测chirp信号的条件294

15.9一个频率通道中的chirp输出294

15.10位于两个频率通道边界的CW信号295

15.11两个相邻频率通道的chirp输出296

15.12多相滤波器法检测chirp信号296

15.13 FFT或多相滤波器之后检测chirp信号297

15.14在常规FFT处理之后进行相位比较297

15.15在多相滤波器运算之后进行相位比较299

15.16从两个CW信号中分离chirp信号300

15.17总结301

参考文献301

第16章 到达角(AOA)和频率的测量302

16.1引言302

16.2问题定义302

16.3信号产生303

16.4普通的和简化的方法303

16.5基线性能305

16.6角度测量306

16.7二维相干处理的处理增益307

16.8变频和滤波输出校准309

16.9 16单元的均匀线阵311

16.10通过16个天线单元测量角度312

16.11频率和AOA转换313

16.12 AOA测量的两个例子315

16.13幅度比较317

16.14两个同时到达信号318

16.15特征值法和MUSIC法319

16.16非均匀的天线间距321

16.17通过非均匀的天线阵列测量AOA321

16.18前端设计的潜能323

16.19与频率无关的AOA测量325

16.20频率-AOA处理326

16.21结论327

参考文献327

程序清单328

关于作者332

术语表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