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 李宏男主编;霍林生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7677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抗震结构-防震设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地震概论及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

本章知识点1

1.1地震成因1

1.1.1地球内部构造1

1.1.2地震类型2

1.1.3地震成因2

1.2地震名词解释3

1.2.1震源3

1.2.2震中3

1.2.3震级3

1.2.4地震烈度与基本烈度4

1.2.5地震烈度表5

1.3等震线和烈度区划图8

1.4地震地面运动9

1.4.1地震波9

1.4.2地震记录11

1.5地震的破坏现象12

1.5.1地表破坏12

1.5.2建筑物的破坏13

1.5.3次生灾害13

1.6工程抗震设防的标准13

1.7抗震设计方法15

1.8抗震概念设计16

小结及学习指导19

思考题与习题19

第2章 场地和地基20

本章知识点20

2.1震害现象20

2.2场地20

2.2.1剪切波速21

2.2.2覆盖土层厚度22

2.2.3建筑场地类别22

2.2.4断裂和地形影响23

2.3天然地基和基础23

2.3.1地基抗震设计的一般原则23

2.3.2地基抗震验算24

2.4液化土和软土地基25

2.4.1液化现象及其危害25

2.4.2液化地基的判别25

2.4.3液化的评价和措施26

2.5震陷土的判别28

小结及学习指导29

思考题与习题29

第3章 地震作用与抗震验算30

本章知识点30

3.1概述30

3.2单质点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31

3.2.1运动方程31

3.2.2自由振动32

3.2.3强迫振动33

3.3单质点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反应谱33

3.3.1水平地震作用定义33

3.3.2地震反应谱34

3.3.3标准反应谱35

3.3.4抗震设计反应谱36

3.4多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38

3.4.1运动方程38

3.4.2自由振动39

3.4.3振型分解法求解运动方程40

3.5多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42

3.5.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42

3.5.2底部剪力法44

3.5.3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计算47

3.6考虑结构扭转效应的计算49

3.6.1一般规定50

3.6.2结构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计算50

3.7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52

3.7.1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52

3.7.2大跨度结构和长悬臂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52

3.8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方法53

3.8.1基本计算方法53

3.8.2设计地震动时程57

3.8.3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58

3.8.4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58

3.9基于性态的抗震计算方法59

3.9.1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中的底部剪力法59

3.9.2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61

3.10建筑结构抗震验算68

3.10.1一般规定68

3.10.2截面抗震验算69

3.10.3抗震变形验算70

小结及学习指导74

思考题与习题75

第4章 钢筋混凝土多高层房屋抗震设计76

本章知识点76

4.1概述76

4.2震害现象77

4.2.1结构平面不对称产生的震害77

4.2.2结构竖向刚度、强度不均匀产生的震害77

4.2.3防震缝的震害现象比较普遍78

4.2.4框架梁、柱及节点的震害79

4.2.5填充墙的震害82

4.2.6抗震墙的连梁和墙肢底部的震害82

4.3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83

4.3.1抗震等级的划分83

4.3.2房屋最大适用高度84

4.3.3平、立面要求85

4.3.4防震缝86

4.3.5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86

4.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87

4.4.1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88

4.4.2框架结构构件的截面设计104

4.4.3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112

4.5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116

4.5.1抗震墙的分类及计算的基本原则116

4.5.2等效截面刚度的计算117

4.5.3整体抗震墙结构内力及位移的计算119

4.5.4整体小开口抗震墙内力和侧移的计算120

4.5.5联肢墙内力及位移的计算124

4.5.6壁式框架内力及位移的计算125

4.5.7抗震墙结构的截面设计126

4.5.8抗震墙结构的构造措施130

4.6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134

4.6.1计算的基本假定及计算简图134

4.6.2框架-抗震墙结构铰接体系的计算分析135

4.6.3框架-抗震墙结构刚接体系的计算分析142

4.6.4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143

4.6.5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截面设计145

4.6.6框架-抗震墙结构构造措施145

4.7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实例145

小结及学习指导159

思考题与习题159

第5章 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161

本章知识点161

5.1概述161

5.2震害现象162

5.2.1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162

5.2.2底层框架房屋的震害165

5.3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166

5.3.1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166

5.3.2房屋高度和层数的限制167

5.3.3房屋最大高宽比168

5.3.4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168

5.3.5多层砌体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168

5.4多层砌体房屋抗震验算169

5.4.1计算简图169

5.4.2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170

5.4.3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中的分配171

5.4.4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177

5.5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179

5.5.1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179

5.5.2多层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184

5.6砖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实例186

5.7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设计193

5.7.1结构布置原则193

5.7.2抗震计算要求194

5.7.3抗震构造措施196

小结及学习指导199

思考题与习题199

第6章 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抗震设计200

本章知识点200

6.1震害现象200

6.1.1屋盖系统200

6.1.2柱202

6.1.3墙体203

6.2抗震设计一般规定203

6.3抗震计算204

6.3.1横向计算204

6.3.2纵向计算210

6.4抗震构造措施220

6.4.1厂房屋盖的连接及支撑布置220

6.4.2柱与柱列222

6.4.3围护墙224

6.5单层厂房抗震设计实例225

小结及学习指导230

思考题与习题231

第7章 多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232

本章知识点232

7.1震害现象232

7.1.1节点连接破坏233

7.1.2构件破坏236

7.1.3结构倒塌237

7.2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238

7.2.1结构选型238

7.2.2结构布置241

7.2.3抗震的一般要求243

7.3抗震计算248

7.3.1计算模型248

7.3.2地震影响250

7.3.3中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250

7.3.4偏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251

7.3.5钢结构抗侧力构件的连接计算252

7.4抗震构造要求252

7.4.1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252

7.4.2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254

7.4.3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255

小结及学习指导257

思考题与习题258

第8章 结构减震控制技术259

本章知识点259

8.1概述259

8.2被动控制260

8.2.1基础隔震体系260

8.2.2 吸振减震结构体系266

8.2.3耗能减震结构体系268

8.3主动控制274

8.4混合控制、半主动控制及智能控制276

8.4.1混合控制276

8.4.2半主动控制276

8.4.3智能控制277

小结及学习指导283

思考题与习题283

附录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284

A.0.1首都和直辖市284

A.0.2河北省284

A.0.3山西省285

A.0.4内蒙古自治区286

A.0.5辽宁省287

A.0.6吉林省287

A.0.7黑龙江省288

A.0.8江苏省288

A.0.9浙江省289

A.0.10安徽省289

A.0.11福建省289

A.0.12江西省290

A.0.13山东省290

A.0.14河南省291

A.0.15湖北省292

A.0.16湖南省292

A.0.17广东省293

A.0.18广西壮族自治区293

A.0.19海南省294

A.0.20四川省294

A.0.21贵州省295

A.0.22云南省295

A.0.23西藏自治区296

A.0.24陕西省297

A.0.25甘肃省297

A.0.26青海省298

A.0.27宁夏回族自治区298

A.0.2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99

A.0.29港澳特区和台湾省299

参考文献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