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多样性与地方治理丛书 法律适用的理论重构与中国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化多样性与地方治理丛书 法律适用的理论重构与中国实践
  • 朱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492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法律适用-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多样性与地方治理丛书 法律适用的理论重构与中国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法律适用的理念1

第一节 法律适用的三种理念1

一 严格裁判理念2

二 自由裁判理念3

三 兼顾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裁判理念5

四 裁判理念暗含的矛盾6

第二节 兼顾合法性与合理性裁判理念的法哲学争论8

一 法的权威性与正确性之争8

二 法的权威性9

三 法的正确性12

四 法作为排他性理由的重构14

第三节 兼顾合法性与合理性裁判理念的政治学难题20

一 立法权与司法权之争20

二 西方语境下难题的缓解21

三 中国语境下问题的初现23

第二章 法律适用的模式之一:“经典”模式25

第一节 法律适用的模式25

第二节 司法三段论模式28

一 司法三段论的基本结构29

二 司法三段论的两大难题31

三 虚幻的适用前提32

四 政治学渊源:分权理念下的近代法治34

五 哲学基础:事实、规范两分与真理符合论35

六 小结36

第三节 哲学诠释学模式37

一 哲学诠释学与法律解释的本体论转向38

二 法律解释的立场之争41

三 典范研究:考夫曼的“等置”模式43

四 本体论的法律真理与融贯论46

五 理论困境48

六 小结51

第四节 三段论推理下的自由裁量模式52

一 简单案件与疑难案件:拨开法律推理与法律实证主义的理论迷雾52

二 法理推理、自由裁量与法规范的拘束60

三 法律秩序与法律解释61

四 利益法学与利益衡量65

五 评价法学与价值评价68

六 法律漏洞与漏洞补充71

七 小结72

第三章 法律适用的模式之二:论辩推理模式74

第一节 再访法律推理74

一 法律推理:既是适用,亦是论证74

二 缘何是“论辩推理”76

三 法律发现与证立的两分77

四 规范的适用与证立:阿列克西回应京特78

第二节 当代西方主流法律论证理论80

一 图尔敏的论证模型80

二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83

三 “内部证成—外部证成”的分层论证理论84

四 阿列克西-哈贝马斯的法律论证理论和商谈理论86

五 沃尔顿的新论辩术86

六 埃默伦的语用论辩术90

第三节 法律论辩推理之展开93

一 模式建构:“推理核”和“论辩层”93

二 法律推理的理性:阿列克西-哈贝马斯框架96

三 推理的步骤101

四 推理的起点102

五 推理的基本形式结构104

六 推理的分析、重构与论辩的展开110

七 作为“片段性省察”的法律修辞119

第四节 几个补充问题的讨论124

一“论辩”何以达致“合意”?124

二 “论辩层”:论辩的多样性及其推进129

三 逻辑基础:非形式逻辑132

四 有限理性与唯一正解论的谬误134

第五节 多重评价标准136

一 最低标准:合法性137

二 理性标准:合理性139

三 折中标准:可接受性143

四 评价标准的体系化145

第四章 法律适用的要素:论辩推理模式下的重构146

第一节 法律适用要素的重构146

第二节 法律发现:法律的界限148

一 作为方法的法律发现148

二 事实与规范之间:“必要的”诠释学循环149

三 法律的界限与法源多元151

四 宪法问题154

五 法律发现的基本方法155

六 法律发现的论辩:法源的司法识别与规范冲突的解决156

第三节 法律解释:权威性论述159

一 应当作“减法”的解释方法159

二 法律解释的回归:释放法律规范的意义162

三 法律解释的基线:文义163

四 权威性论述与法律解释的论辩165

五 法律解释权167

第四节 事实认定:证据与论证168

一 事实之“真”:重审似真性和盖然性169

二 关于事实的论辩:一种司法的证明机理171

三 法律事实的形成:“拼图”游戏174

四 更多的事实177

第五节 法律论证:独断与合意178

一 论证的本质178

二 论证的方法和要点180

第五章 法律适用的中国实践182

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当“阳春白雪”遇到“下里巴人”182

一 法律方法的运用与体系的建构182

二 面向实践的法律方法实证性研究183

三 重拾“中国问题意识”188

第二节 案例研究:一种法律方法的实证性研究190

一 案例研究能做什么190

二 从法律适用的要素开始192

三 加强论辩和说理195

第三节 案例的选择与整体分析196

一 案例选择综述196

二 为什么民事案例198

三 “公报案例”的整体分析198

第六章 基于“公报案例”的初步分析201

第一节 逻辑起点:法律适用要素的考察201

一 法律发现的方法201

二 事实认定的方法208

三 法律解释的方法212

四 法律论证的方法216

五 其他问题219

第二节 要素考察的接续:重审裁判理由220

一 裁判理由的公开与不公开220

二 裁判文书的重构221

三 论证规则的建构与表达225

第三节 初步结论:最高院的“法律观”227

一 法律观:形式化倾向227

二 实用主义态度230

三 法律秩序的整合与困境233

四 期待更多的结论236

第四节 司法现代化的技术之维:通过法律方法建构中国司法的理想图景239

一 法律方法:司法现代化的技术之维239

二 维护法治:法律方法的能与不能241

三 法律适用理念的调适245

四 法律适用模式的建构249

结语252

参考文献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