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建设报告 201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宋贵伦,鲍宗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695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27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研究报告-中国-2014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建设报告 201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建设1
一 后全球化:凸显中国社会建设的问题导向1
(一)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单极世界的解体2
(二)后全球化时代“全球社会现代化”的世界性难题3
(三)人类生存资源与空间的约束,引导人类走出地球,开展太空探索的竞争6
(四)后全球化时代中国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本质6
二 后全球化:凸显中国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8
(一)坚持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8
(二)不断完善转型社会的社会秩序构建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11
(三)建立以社会规则为基本元素的社会治理体系,保障社会公正有序是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13
三 后全球化:凸显中国社会建设的现代化方向14
第一章 中国近年来社会建设评价19
一 人均GDP(美元)19
二 GDP增速(%)21
三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23
四 15岁及以上成人识字率(%)24
五 失业率(%)26
六 医疗开支占GDP比重(%)27
七 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个/千人)28
八 杀人案件占刑事案件比例(%)29
九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女性代表占代表总数比重(%)31
十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人)32
十一 城市人口占比(城市化率)(%)34
十二 R&D支出占GDP比重(%)35
十三 国际入境旅游人次(万人)37
十四 每十万人高等学校平均在校人数(人)38
十五 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40
十六 每千人口病床数(张/千人)41
十七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万张)42
十八 每千名老人人口养老床位(张/千人)43
十九 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人才(人)44
二十 劳动争议结案数(件)46
二十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47
二十二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48
二十三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49
第二章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指数51
一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总指数51
(一)社会建设总指数得分排序51
(二)社会建设总指数比较分析54
二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指数的比较55
(一)社会保障指数得分排序56
(二)社会保障指数比较分析58
三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服务指数的比较60
(一)社会服务指数得分排序60
(二)社会服务指数比较分析63
四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治理指数的比较64
(一)社会治理指数得分排序64
(二)社会治理指数比较分析67
五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环境指数的比较68
(一)社会环境指数得分排序68
(二)社会环境指数比较分析70
六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进步指数比较71
(一)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进步指数排序71
(二)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进步指数排序74
(三)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服务进步指数排序77
(四)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治理进步指数排序80
(五)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环境进步指数排序83
第三章 中国直辖市社会建设指数比较87
一 中国四个直辖市社会建设总指数87
(一)社会建设总指数得分排序87
(二)社会建设总指数比较分析89
二 中国四个直辖市社会保障指数的比较90
(一)社会保障指数得分排序91
(二)社会保障指数比较分析92
三 中国四个直辖市社会服务指数的比较93
(一)社会服务指数得分排序94
(二)社会服务指数比较分析95
四 中国四个直辖市社会治理指数的比较96
(一)社会治理指数得分排序96
(二)社会治理指数比较分析97
五 中国四个直辖市社会环境指数的比较99
(一)社会环境指数得分排序99
(二)社会环境指数比较分析100
第四章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指数102
一 当前特大型城市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02
(一)大规模、高速度的人口集聚和发展,使城市承受力下降,失衡、失序现象不时出现103
(二)快速城市化使“半城市化”地区形成越来越严重的“半城市病”104
(三)“被城市化”的农民和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缩小了空间距离,但却因就业和生活等被边缘化而加大了社会、心理距离106
(四)城市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严重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06
二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总指数108
(一)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总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108
(二)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水平的比较110
三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保障指数的比较112
(一)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保障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112
(二)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114
四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服务指数的比较117
(一)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服务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117
(二)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服务水平的比较119
五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指数的比较120
(一)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121
(二)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水平的比较122
六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环境指数的比较125
(一)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环境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125
(二)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环境水平的比较127
第五章 中国与G20其他国家社会建设若干指标的比较130
一 人均GDP(US$)130
二 GDP增速(%)132
三 出生时预期寿命(岁)133
四 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35
五 CPI指数(2005年=100)136
六 失业率(%)138
七 教育开支占GDP比重(%)139
八 医疗开支占GDP比重(%)141
九 每千人宽带用户(个/千人)142
十 每十万人口监狱服刑人数(人)144
十一 每十万人口杀人犯罪率(%)144
十二 女性议员占国家议会比例(%)146
十三 每万人口医生人数(人)147
十四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人)149
十五 城市人口占比(城市化率)(%)149
十六 女性人口比重(%)151
十七 R&D支出占GDP比重(%)152
十八 国际入境旅游人次(千人)154
十九 中国与G20其他国家社会建设综合比较155
(一)排名靠前的指标155
(二)排名靠后的指标156
第六章 世界城市社会建设比较研究159
一 世界城市的认知与划分159
(一)世界城市概念的演变159
(二)世界城市的划分163
(三)世界城市划分方法的理论根源及其局限166
二 创新世界城市的评价168
(一)时空序列中的世界城市层次168
(二)建立评价世界城市标准的标杆指标172
(三)评价世界城市标准的“三标杆”173
(四)新兴世界城市的活力和发展177
三 世界城市社会建设若干指标比较分析180
(一)出生时预期寿命(岁)181
(二)失业率(%)183
(三)每千人口病床数(张)185
(四)每千人口医师数(人)186
(五)每百人口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数(户)187
(六)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89
(七)文化娱乐等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0
(八)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1
(九)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2
(十)公共图书馆数(个)193
(十一)每十万人口公共图书馆数(个)194
(十二)博物馆数量(个)195
(十三)联合国世界遗产数(个)196
(十四)大型音乐厅数(个)198
(十五)美术馆(艺术画廊)数(个)199
(十六)剧院数(个)200
(十七)电影院数(个)201
(十八)每十万人口电影院数(个)202
(十九)文化及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万人)202
四 世界城市社会建设综合分析204
(一)中国世界城市排名靠前和居中的指标204
(二)中国世界城市排名靠后的指标206
第七章 北京16个区县社会建设指数210
一 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综合指数比较210
(一)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综合指数排序210
(二)社会建设总指数比较分析212
二 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21个指标排序217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17
(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19
(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常住人口比重221
(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常住人口比重223
(五)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占常住人口比重225
(六)城镇登记失业率(%)227
(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229
(八)每万人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人/万人)230
(九)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233
(十)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235
(十一)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张/千人)237
(十二)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239
(十三)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册/人)241
(十四)每万人口社会组织(个/万人)243
(十五)每万人口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人/万人)245
(十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247
(十七)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比率(%)249
(十八)万元GDP能耗下降率(%)251
(十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53
(二十)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255
(二十一)每万人口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人/万人)257
三 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进步指数259
(一)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进步指数排序259
(二)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11个指标进步指数排序261
结语 近年来中国社会建设水平及其走势284
一 2013年中国社会建设水平284
(一)总指数不断提高284
(二)四个维度指数有升有降284
二 近三年中国社会建设走势285
(一)近三年中国社会建设持续上升的指标285
(二)近三年中国社会建设呈波动或持续下降的指标287
三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指数有喜有忧289
(一)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指数有升有降289
(二)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四个维度指数有升有降289
四 中国与G20其他国家的比较289
五 中国新兴世界城市与国际世界城市比较290
(一)北上广深排名靠前的指标290
(二)北上广深排名较靠后的指标291
附录Ⅰ 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指数的主成分分析293
附录Ⅱ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水平的主成分分析305
附录Ⅲ 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指数的主成分分析313
附录Ⅳ 中国近年来社会建设评价指标数据来源316
附录Ⅴ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指数数据319
附录Ⅵ 世界城市社会建设指标数据来源332
附录Ⅶ G20社会建设指标数据来源343
附录Ⅷ 北京16个区县社会建设指标数据来源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