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何德文主编;张聪璐,柴立元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601257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57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168页
- 主题词:环境物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环境及环境问题1
1.1.1 环境与环境质量1
1.1.2 环境组成与基本特性1
1.1.3 环境问题4
1.2 物理性环境及其污染8
1.2.1 天然物理环境8
1.2.2 人工物理环境9
1.2.3 物理性污染及其研究内容9
1.3 环境物理学10
1.3.1 环境物理学10
1.3.2 环境物理学的产生10
1.3.3 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10
1.3.4 环境物理学的研究特点11
第2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2
2.1 噪声概述12
2.1.1 基本概念12
2.1.2 环境噪声的主要特征12
2.1.3 噪声源及其分类13
2.1.4 噪声的影响14
2.1.5 有关的环境噪声标准14
2.2 噪声度量与计算16
2.2.1 噪声度量16
2.2.2 噪声级(分贝)的计算20
2.2.3 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21
2.3 噪声预测与评价26
2.3.1 噪声预测26
2.3.2 噪声评价30
2.4 噪声控制技术33
2.4.1 噪声控制措施33
2.4.2 环境噪声的综合整治36
第3章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45
3.1 振动概述45
3.1.1 振动的定义与分类45
3.1.2 振动污染及污染源45
3.1.3 振动的危害46
3.2 振动的度量与测量47
3.2.1 振动的主要参数47
3.2.2 振动的测量48
3.2.3 振动测量分析系统49
3.2.4 振动测定的常用仪器50
3.3 振动评价与标准51
3.3.1 振动监测技术51
3.3.2 振动评价及其标准52
3.4 振动控制技术57
3.4.1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57
3.4.2 隔振技术59
3.4.3 隔振设计62
3.4.4 隔振材料和元件63
3.4.5 阻尼减振及阻尼材料68
第4章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控制73
4.1 电磁理论基础73
4.1.1 电场与磁场73
4.1.2 电磁场与电磁辐射74
4.1.3 射频电磁场76
4.2 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分类及传播途径77
4.2.1 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77
4.2.2 人工电磁辐射污染源的分类78
4.2.3 电磁辐射污染的传播途径78
4.3 电磁辐射污染的影响和危害79
4.3.1 电磁辐射对信号接收的干扰79
4.3.2 强电系统对弱电系统的干扰和危险影响79
4.3.3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80
4.3.4 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机理81
4.4 电磁辐射的测量82
4.4.1 电磁环境测量仪器82
4.4.2 电磁污染源监测方法85
4.4.3 一般环境电磁辐射测量方法86
4.4.4 数据处理86
4.5 电磁辐射污染评价的相关标准87
4.5.1 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87
4.5.2 单个项目的影响87
4.5.3 行业标准的考虑87
4.6 电磁辐射污染控制技术88
4.6.1 电磁辐射的主要防护措施88
4.6.2 高频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88
4.6.3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91
4.6.4 微波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91
4.6.5 电磁辐射的管理92
第5章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94
5.1 放射性污染概述94
5.1.1 放射性相关概念94
5.1.2 放射性污染源95
5.1.3 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危害途径96
5.1.4 放射性污染危害96
5.2 放射性度量与标准97
5.2.1 放射性单位度量97
5.2.2 环保标准与卫生标准98
5.2.3 放射性检测标准100
5.3 放射性污染评价101
5.3.1 放射性污染评价原理101
5.3.2 放射性污染评价基础方法论102
5.3.3 放射性监测与样品采集103
5.3.4 放射性污染评价方法104
5.4 放射性控制技术104
5.4.1 放射性辐射的防护105
5.4.2 控制污染源105
5.4.3 加强防范意识105
第6章 热污染及其控制107
6.1 热污染概述107
6.1.1 热环境107
6.1.2 环境中的热量来源107
6.1.3 热污染108
6.2 热污染评价与标准112
6.2.1 水体热环境评价与标准112
6.2.2 大气热环境评价与标准113
6.3 热污染控制技术116
6.3.1 节能技术与设备116
6.3.2 生物能技术119
6.3.3 二氧化碳固定技术121
6.4 热岛效应121
6.4.1 城市热岛效应121
6.4.2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122
6.4.3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124
6.4.4 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治125
6.5 温室效应127
6.5.1 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127
6.5.2 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129
6.5.3 全球变暖129
6.5.4 温室效应的综合防治130
第7章 光污染及其控制132
7.1 光污染概述132
7.1.1 光环境132
7.1.2 光源及其类型134
7.1.3 光污染137
7.2 光污染度量和测量140
7.2.1 光污染的度量和单位140
7.2.2 电光源的技术参数142
7.2.3 光污染的测量143
7.3 光污染评价144
7.3.1 天然光环境的评价145
7.3.2 人工光环境的评价146
7.4 光污染控制技术150
7.4.1 可见光污染的防治150
7.4.2 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的防治151
7.4.3 室内光污染的防治152
7.4.4 光污染防治材料153
7.4.5 国内外光污染的立法现状153
参考文献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