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原细菌科学的丰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病原细菌科学的丰碑
  • 房海,陈翠珍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3852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病原细菌-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病原细菌科学的丰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细菌的发现与认知3

第1部分 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与显微镜学派的成就3

1.1 光学显微镜的发明4

1.1.1 詹森父子发明复式显微镜4

1.1.2 胡克完善复式显微镜6

1.1.3 列文虎克创制单式显微镜7

1.1.4 多隆德发明消色差透镜9

1.1.5 利斯特制造消色差显微镜11

1.1.6 阿贝发明油浸物镜13

1.2 显微镜学派的成就15

1.2.1 显微镜学之父马耳皮基15

1.2.2 著名显微镜学家胡克16

1.2.3 细菌学之父列文虎克20

第2部分 细菌形态结构的科学认知27

2.1 细菌染色方法的创立28

2.1.1 科恩最先对生物标本材料染色观察28

2.1.2 霍夫曼首先用洋红染色细菌29

2.1.3 科赫创立细菌固定标本染色和显微照相技术31

2.1.4 埃利希最早进行细菌抗酸染色32

2.1.5 革兰创立细菌革兰氏染色法33

2.2 细菌特殊结构的证实36

2.2.1 廷德尔首先描述细菌芽孢36

2.2.2 吕弗勒发现细菌存在鞭毛39

第3部分 细菌生理代谢和遗传变异的研究44

3.1 巴斯德实验确证微生物的活动与代谢46

3.1.1 否定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48

3.1.2 揭示微生物发酵现象的本质61

3.1.3 发现与研究氧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62

3.1.4 其他科学贡献63

3.2 科赫创立细菌学研究的基本技术方法67

3.2.1 最先设计营养培养基68

3.2.2 分离和纯化细菌68

3.2.3 发明细菌固定染色与显微照相技术73

3.2.4 证实传染病的病原体学说73

3.3 普通微生物学的学科建立74

3.3.1 维诺格拉德斯基发现微生物的自养生活74

3.3.2 贝杰林克发明富集培养方法76

3.3.3 其他著名科学家78

3.4 消毒与灭菌的研究81

3.4.1 化学消毒技术的建立81

3.4.2 热力消毒与灭菌技术的发明和应用89

3.5 微生物酶的发现96

3.5.1 布赫纳发现啤酒酵母菌发酵酶97

3.5.2 通贝里发现脱氢酶99

3.5.3 克鲁维提出微生物代谢的一致性100

3.5.4 斯蒂芬森建立细菌分解代谢中的酶学分析100

3.5.5 卡斯特龙发现适应酶101

3.5.6 莫诺和雅各布提出乳糖操纵子学说101

3.6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研究103

3.6.1 细菌变异的认知103

3.6.2 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104

3.6.3 埃弗里证实转化因子是DNA105

3.6.4 塔特姆和莱德伯格发现细菌基因重组106

3.6.5 渡辺发现抗药性质粒110

第4部分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研究112

4.1 细菌与微生物的命名113

4.1.1 埃伦伯格命名细菌113

4.1.2 塞迪约命名微生物115

4.2 细菌分类的研究115

4.2.1 细菌分类的先声115

4.2.2 依据形态特征的分类116

4.2.3 形态特征与理化特性相结合的分类119

4.2.4 伯杰氏细菌分类系统的建立120

4.3 细菌鉴定的研究121

4.3.1 形态学指征121

4.3.2 培养特性指征122

4.3.3 生化特性指征126

4.4 细菌学的学科发展127

4.4.1 初创时期127

4.4.2 奠基时期128

4.4.3 发展时期128

4.4.4 成熟时期131

下篇 病原细菌的确证与抗感染139

第5部分 病原细菌的发现与研究139

5.1 病因论与科赫法则的建立141

5.1.1 巴斯德实验建立病因论141

5.1.2 科赫实验建立科赫法则156

5.2 外国学者对病原细菌的发现与研究160

5.2.1 科赫及其合作者发现多种病原细菌160

5.2.2 耶尔森发现鼠疫耶尔森氏菌172

5.2.3 志贺洁发现痢疾志贺氏菌176

5.2.4 藤野恒三郎发现副溶血弧菌178

5.2.5 埃尔芒根发现肉毒梭菌180

5.2.6 奥格斯顿确证葡萄球菌的致病作用181

5.2.7 默里发现和命名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氏菌182

5.2.8 布鲁斯发现马耳他布鲁氏菌183

5.2.9 奈瑟发现淋病奈瑟氏球菌和确认麻风分枝杆菌185

5.2.10 埃希发现大肠埃希氏菌186

5.2.11 立克次氏体的发现与研究188

5.2.12 诺卡尔发现诺卡氏菌和支原体195

5.2.13 螺旋体的发现与研究196

5.3 我国学者对病原细菌的发现与研究197

5.3.1 伍连德开创控制鼠疫的先河197

5.3.2 王良首先研制卡介苗203

5.3.3 林宗扬首先分离出布鲁氏菌205

5.3.4 汤飞凡领导成功分离培养沙眼衣原体206

5.3.5 揭露日寇侵华使用鼠疫细菌战的专家学者211

5.3.6 余?建立风湿热的细菌学及变态反应假说217

5.3.7 立克次氏体的研究220

5.3.8 林飞卿引领我国抗感染免疫学科的发展226

5.3.9 我国抗生素工业的拓荒者227

5.3.10 方定一系统研究仔猪病原性大肠杆菌232

5.3.11 汪美先领导开展单克隆抗体应用研究234

5.3.12 黄翠芬开创我国细菌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235

5.3.13 高守一提出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流行株和非流行株观点237

5.3.14 酵米面中毒细菌的发现与分类命名239

5.3.15 甘孟侯研究和建立禽类细菌性传染病检验与防控体系244

5.3.16 王世若系统研究人兽共患细菌病的免疫学检验技术246

5.3.17 杨正时研究发现重要病原细菌新血清型菌株247

5.3.18 徐建国研究发现多种新的重要病原菌249

第6部分 细菌免疫学的理论与实践257

6.1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259

6.1.1 梅契尼科夫及其细胞免疫学派259

6.1.2 贝林及其抗血清疗法263

6.1.3 埃利希及其体液免疫学派266

6.2 补体及其溶菌作用270

6.2.1 布赫纳发现补体270

6.2.2 博代研究补体270

6.2.3 埃利希命名补体273

6.3 天然抗体与血型抗体273

6.3.1 兰兹泰纳发现天然抗体274

6.3.2 兰兹泰纳发现血型抗体274

6.4 免疫血清学反应281

6.4.1 凝集反应的研究与应用281

6.4.2 沉淀反应的研究与应用282

6.4.3 毒素中和试验的研究与应用282

6.4.4 补体结合反应的研究与应用283

6.4.5 抗原抗体反应性状的研究284

6.4.6 免疫荧光技术的建立284

6.4.7 雅洛研究建立放射免疫测定技术285

6.4.8 免疫酶技术的建立286

6.5 抗原与抗体性质的研究287

6.5.1 鲍林和提塞留斯首先研究抗体的化学性质287

6.5.2 波特和埃德尔曼首先揭示免疫球蛋白的化学结构290

6.5.3 抗原特异性的研究292

6.6 抗体生成部位及抗体生成学说293

6.6.1 抗体生成部位的研究293

6.6.2 抗体生成学说295

6.7 变态反应的发现302

6.7.1 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现302

6.7.2 Ⅲ型变态反应的发现304

6.7.3 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现305

6.8 疫苗的研究与应用305

6.8.1 疫苗免疫预防接种的先声305

6.8.2 琴纳发明天花疫苗308

6.8.3 巴斯德发明弱毒活疫苗313

6.8.4 沙门和史密斯发明细菌灭活疫苗318

6.8.5 卡尔梅特和介朗研制成功卡介苗318

第7部分 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应用322

7.1 化学药物的研究与应用322

7.1.1 化学药物的早期应用323

7.1.2 埃利希创立化学疗法327

7.1.3 多马克开创化学疗法新时代337

7.2 抗生素的研究与应用342

7.2.1 抗生素问世的先声342

7.2.2 弗莱明精心善待不速之客345

7.2.3 弗洛里和钱恩开创青霉素产业348

7.2.4 瓦克斯曼全力投身土壤淘金354

编后记3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