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
  • 冯霄,王彧斐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23401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化学工业-节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论1

1.1 能源与能源的分类1

1.1.1 能源1

1.1.2 能源的分类2

1.2 化学工业节能的潜力与意义3

1.2.1 我国化学工业的特点3

1.2.2 化学工业节能的潜力4

1.2.3 节能的意义5

1.3 节能的途径7

1.3.1 结构节能7

1.3.2 管理节能8

1.3.3 技术节能9

参考文献14

第2章 节能的热力学原理15

2.1 基本概念15

2.1.1 热力系统15

2.1.2 平衡状态17

2.1.3 状态参数和状态方程式18

2.1.4 功和热量21

2.1.5 可逆过程22

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23

2.2.1 闭口系统能量衡算式24

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式24

2.3 ?和热力学第二定律29

2.3.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表述29

2.3.2 熵的概念和孤立系统熵增原理31

2.3.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衡算方程式32

2.3.4 能量和?34

2.4 能量的?计算36

2.4.1 环境与物系的基准状态36

2.4.2 机械形式能量的?38

2.4.3 热量?38

2.4.4 封闭系统的?42

2.4.5 稳定流动系统的?43

2.4.6 化学反应的最大有用功45

2.4.7 气体的扩散?48

2.4.8 元素和化合物的化学?49

2.4.9 燃料的化学?52

2.5 ?损失和?衡算方程式53

2.5.1 ?损失和?衡算方程式53

2.5.2 封闭系统的?衡算方程式54

2.5.3 稳定流动系统的?衡算方程式56

2.6 装置的?效率和?损失系数59

2.6.1 ?效率的一般定义59

2.6.2 ?效率的不同形式61

2.7 ?分析的应用实例63

2.7.1 煤制天然气甲烷化过程反应热回收分析63

2.7.2 己内酰胺装置蒸汽系统分析与优化67

2.8 节能理论的新进展70

2.8.1 可避免?损失与不可避免?损失70

2.8.2 热经济学72

2.8.3 有限时间热力学74

2.8.4 积累?理论75

2.8.5 能值分析76

2.8.6 综合考虑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的?分析77

符号表79

参考文献80

第3章 化工单元过程与设备的节能82

3.1 流体流动及流体输送机械82

3.1.1 流体流动82

3.1.2 流体机械82

3.2 换热86

3.2.1 换热过程86

3.2.2 设备和管道的保温88

3.3 蒸发89

3.3.1 多效蒸发90

3.3.2 额外蒸汽的引出96

3.3.3 二次蒸汽的再压缩98

3.3.4 冷凝水热量的利用103

3.4 精馏103

3.4.1 预热进料105

3.4.2 塔釜液余热的利用106

3.4.3 塔顶蒸气余热的回收利用108

3.4.4 多效精馏109

3.4.5 热泵精馏114

3.4.6 减小回流比122

3.4.7 增设中间再沸器和中间冷凝器123

3.4.8 多股进料和侧线出料126

3.4.9 热偶精馏132

3.5 干燥134

3.5.1 排气的再循环134

3.5.2 采用换热器的余热回收135

3.5.3 热泵的应用135

3.5.4 其他136

3.6 反应137

3.6.1 化学反应热的有效利用和提供137

3.6.2 反应装置的改进140

3.6.3 催化剂的开发141

3.6.4 反应与其他过程的组合142

符号表148

参考文献149

第4章 过程系统节能——夹点技术151

4.1 绪论151

4.1.1 过程系统节能的意义151

4.1.2 夹点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其发展154

4.2 夹点的形成及其意义156

4.2.1 温-焓图和复合曲线156

4.2.2 夹点的形成158

4.2.3 问题表法160

4.2.4 夹点的意义164

4.3 换热网络设计目标165

4.3.1 能量目标165

4.3.2 换热单元数目目标166

4.3.3 换热网络面积目标168

4.3.4 经济目标169

4.3.5 最优夹点温差的确定169

4.4 换热网络优化设计172

4.4.1 夹点技术设计准则172

4.4.2 初始网络的生成175

4.4.3 热负荷回路的断开与换热单元的合并179

4.4.4 阈值问题186

4.5 换热网络改造综合189

4.5.1 现行换热网络的分析189

4.5.2 换热网络改造综合的设计目标192

4.5.3 换热网络改造步骤193

4.5.4 受网络夹点控制装置的改造分析197

4.5.5 换热网络改造综合实例201

4.6 蒸汽动力系统优化综合225

4.6.1 总复合曲线226

4.6.2 多级公用工程的配置228

4.6.3 热机的设置241

4.6.4 热泵及热泵的设置245

4.6.5 蒸汽动力系统可调节性分析268

4.7 循环水系统的优化271

4.7.1 设计问题中循环水量目标的求解272

4.7.2 改造问题中循环水量目标的求解273

4.7.3 循环水系统中泵网络的优化276

4.8 分离系统优化综合278

4.8.1 精馏系统的热集成278

4.8.2 分离系统在整个过程系统中的合理设置284

4.8.3 不同分离过程的热集成287

4.9 反应器的热集成290

4.9.1 反应器的热集成特性290

4.9.2 反应器的合理设置292

4.10 装置/厂际之间的热联合294

4.10.1 装置/厂际之间热联合的方式294

4.10.2 全厂复合曲线295

4.10.3 通过全厂复合曲线确定装置/厂际热联合能量目标297

4.10.4 通过全厂复合曲线确定装置/厂际热联合改造目标299

4.10.5 装置/厂际间的低温热联合300

4.11 间歇过程的热集成302

4.11.1 间歇过程夹点分析法302

4.11.2 改进的时间温度复合分析模型303

4.11.3 间歇过程换热网络的目标函数309

4.11.4 间歇过程换热网络的设计311

4.11.5 间歇过程工艺物流与公用工程的综合318

符号表322

参考文献323

第5章 水系统集成和氢系统优化327

5.1 绪论327

5.2 常用节水方法与用水单元模型328

5.2.1 常用节水方法328

5.2.2 用水单元模型329

5.2.3 负荷-浓度图与水极限曲线330

5.2.4 用水单元质量衡算331

5.3 水夹点的形成及其意义332

5.3.1 极限复合曲线332

5.3.2 水夹点的形成及其意义333

5.3.3 问题表法334

5.4 用水网络的超结构及数学模型337

5.4.1 用水网络的超结构337

5.4.2 非线性数学模型338

5.4.3 数学模型的求解340

5.5 水直接回用水网络综合343

5.5.1 用水网络的描述344

5.5.2 最大传质推动力法345

5.5.3 最小匹配数法349

5.6 再生回用与再生循环的水网络353

5.6.1 水的直接回用、再生回用和再生循环353

5.6.2 再生循环355

5.6.3 再生回用356

5.7 具有中间水道的水网络结构及其综合方法358

5.7.1 具有中间水道的水网络结构359

5.7.2 多组分废水直接回用中间水道用水网络设计方法360

5.8 氢系统优化363

5.8.1 最小氢气公用工程用量的计算与分析363

5.8.2 氢气网络的优化匹配原则364

5.8.3 实例分析与计算365

符号表368

参考文献369

附录1 龟山-吉田环境模型的元素化学?371

附录2 主要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摩尔标准化学?E0xc以及温度修正系数3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