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的界限 刑法第1-12条的理解、适用与立法完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法的界限 刑法第1-12条的理解、适用与立法完善
  • 陈忠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7889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的界限 刑法第1-12条的理解、适用与立法完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刑法宗旨与任务3

第一章 刑法概说3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3

一、刑法的名称3

二、刑法的含义5

三、刑法的定义7

四、刑法的属性与地位10

五、刑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特殊性14

第二节 刑法的渊源17

一、刑法渊源的概念17

二、刑法的直接渊源18

三、刑法的间接渊源与我国的司法解释24

第三节 中国刑法发展概况2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的中国刑法2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发展28

第四节 刑法的解释30

一、刑法解释的含义30

二、刑法解释的必要性与特殊性31

三、刑法解释的基本立场34

四、刑法解释的种类36

五、主张禁止与保留类推解释的理由43

第二章 刑法的根据48

第一节 刑法根据概说48

一、刑法第1条的主旨48

二、刑法第1条的历史沿革49

第二节 刑法的价值根据50

一、刑法价值根据的概念50

二、“保护人民”是我国刑法最基本的价值目标50

三、“惩罚犯罪”是刑法实现价值目标的主要手段51

第三节 刑法的宪法根据53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是一切国家机关活动的根本准则54

二、制定、适用刑法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54

三、刑法的制定与理解适用均不得与宪法相抵触55

第四节 刑法的实践根据56

第三章 刑法的任务59

第一节 刑法任务概说59

一、刑法任务的法律规定59

二、规定刑法任务的目的59

三、刑法任务相关规定的沿革59

第二节 刑法任务的内容60

一、“用刑罚同一切犯罪作斗争”61

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62

第三节 “刑法必要性原则”66

第二编 刑法的基本原则71

第四章 罪刑法定原则71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概说71

一、法律规定及主旨、沿革72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理解与形式理解73

第二节 理论形态的罪刑法定原则76

一、各国刑法理论对罪刑法定原则基本内容的概括76

二、中国刑法理论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内容的争论77

三、作为理论形态的罪刑法定原则应有的基本内容81

第三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起源82

一、罪刑法定原则法的起源之争82

二、中国先秦法家是“罪刑法定原则”最早的提倡者和实践者84

三、不能将英美法系国家的“正当程序”等同于大陆法系国家“罪刑法定原则”87

四、近代罪刑法定原则在欧洲大陆产生的原因90

五、大陆法系国家对形式主义罪刑法定原则的反省95

第四节 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96

一、作为罪刑法定原则前提的“法律”96

二、作为罪刑法定原则立法标准的“明文规定”105

三、作为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标准:“依照法律定罪处刑”113

第五章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124

第一节 法律规定、主旨与沿革124

一、法律规定124

二、主旨124

三、沿革124

第二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理论基础127

一、“平等”在法学中的基本含义127

二、人类“平等”观念产生的原因128

第三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理解适用132

一、本条中的“任何人”133

二、本条中的“适用法律”134

三、本条中“一律平等”137

四、本条中的“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138

第六章 罪刑相适应原则140

第一节 法律规定、主旨与原则140

一、法律规定与立法主旨140

二、立法沿革140

第二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理论基础141

一、罪刑相适应的历史形态142

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理论渊源145

第三节 西方国家中的罪刑相适应原则149

一、刑罚应与社会危害相适应的罪刑关系理论149

二、刑罚应与犯罪意志相适应的罪刑关系理论151

三、刑罚应与社会防卫需要相适应的罪刑关系理论153

第四节 我国刑法中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理解与适用157

一、如何理解“刑罚的轻重”157

二、刑法规定中“应当”的两种含义159

三、“刑事责任”不应是独立于犯罪与刑罚的概念160

四、罪刑相适应原则中的“罪行”164

五、“刑罚轻重”应该如何与“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相适应”166

六、关于从《刑法》第5条删去“刑事责任”这一表述的立法建议171

第三编 刑法的效力范围179

第七章 属地管辖179

第一节 法律规定的内容、宗旨与沿革179

一、法律规定179

二、本条主旨179

三、本条沿革179

第二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与我国领域的范围180

一、国家刑事管辖权与刑法的适用180

二、刑法的空间效力18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的组成182

第三节 我国船舶、航空器、驻外使领馆的法律地位184

一、我国船舶的法律地位184

二、我国航空器的法律地位191

三、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法律地位192

第四节 我国刑法属地原则的例外194

一、《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的内容194

二、我国刑法属地原则的例外197

第五节 犯罪地及其认定200

一、确定犯罪地的标准200

二、发生在我国境内的犯罪201

三、《刑法》第6条第3款中的“犯罪行为”201

四、《刑法》第6条第3款中的“犯罪结果”203

五、关于完善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立法规定的两点建议204

第八章 属人原则207

第一节 法律规定的内容、主旨与沿革207

一、法律规定的内容与立法主旨207

二、立法沿革207

第二节 国家的域外刑事管辖权与刑法中的属人原则209

一、国家的域外刑事管辖权209

二、刑法适用的属人原则210

三、刑法中属人原则的限制211

第三节 我国刑法属人原则中的几个基本概念214

概念214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范围21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内涵219

三、《刑法》第7条中的“本法”222

第四节 我国刑法中属人原则的适用225

一、原则225

二、对内地居民的适用226

三、对港澳台地区居民的适用228

第五节 立法建议231

第九章 保护原则234

第一节 法律规定、立法主旨与沿革234

一、法律规定与立法主旨234

二、立法沿革234

第二节 刑法效力保护原则概述235

一、保护原则的概念与渊源235

二、当代刑法对保护原则的限制236

三、保护原则的立法模式238

第三节 我国刑法中的保护原则239

一、规定的必要性239

二、保护原则保护的对象242

三、保护原则的适用范围242

四、立法建议251

第十章 普遍管辖原则253

第一节 法律规定、主旨和沿革253

一、法律规定及立法主旨253

二、本条沿革253

第二节 普遍管辖原则概述254

一、“普遍管辖原则”的形成254

二、曾经作为殖民主义象征的“普遍管辖原则”255

三、以履行国际义务为价值目标的“普遍管辖原则”255

第三节 我国刑法中普遍管辖原则的理解与适用256

一、普遍管辖原则适用的前提256

二、我国根据“所承担条约义务行使普遍管辖权”的方式258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259

一、问题259

二、立法建议261

第十一章 外国判决的法律效力263

第一节 法律规定、立法主旨与沿革263

一、法律规定与主旨263

二、立法沿革263

第二节 适用条件264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264

二、“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264

三、“经过外国审判”265

第三节 适用方式266

一、“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266

二、“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267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269

一、现有规定存在的问题269

二、立法建议270

第十二章 外交特权与刑事责任272

第一节 法律规定、立法主旨与沿革272

一、法律规定与主旨272

二、立法沿革272

第二节 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范围273

一、外交特权与豁免权273

二、外交人员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根据274

三、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员277

第三节 刑事管辖豁免的法律性质278

一、现有的理论解释278

二、“刑事管辖豁免”的法律实质283

第四节 外交人员刑事责任的解决途径285

第十三章 刑法适用的时间效力288

第一节 法律规定、主旨与立法沿革288

一、法律规定与主旨288

二、立法沿革289

三、相关司法解释290

第二节 刑法时间效力概说290

一、刑法规范的生效291

二、刑法规范的失效291

三、刑法规范的溯及力292

第三节 时间效力意义上的“法律”293

一、《刑法》第12条中的“本法”应该理解为“审判时的法律”293

二、《刑法》第12条中的“当时的法律”295

第四节 “本法不认为是犯罪”的理解298

一、因总则规定变化而“本法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况298

二、刑法分则规定变化而“本法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况301

第五节 从旧兼从轻原则的理解与适用305

一、不能将“当时的法律”与“本法”理解为可以混合的法305

二、“处刑较轻的”法律没有适用于一切案件的抽象标准306

三、“处刑较轻”应在可能适用于某具体案件的全部“法律”之间比较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