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学
  • 苏建荣,刘万德,李帅锋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3067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252页
  • 主题词:季风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生态学-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季风常绿阔叶林概述1

1.1季风常绿阔叶林分布1

1.1.1中国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分布1

1.1.2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分布3

1.2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4

1.2.1中国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类型4

1.2.2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类型10

1.3季风常绿阔叶林干扰方式19

1.3.1人为干扰20

1.3.2自然干扰21

1.4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学研究现状21

1.4.1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21

1.4.2生物量与碳储量22

1.4.3凋落物及其分解23

1.4.4水文特征24

1.4.5其他方面的研究25

第二章 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27

2.1干扰与次生林恢复27

2.2次生林恢复中的群落结构与组成28

2.3功能群与次生林恢复29

2.4生态恢复过程中物种共存30

2.5次生林恢复中更新策略32

2.6我国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学研究现状34

2.7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恢复的意义35

第三章 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恢复研究的总体思路37

3.1总体思路和方法步骤37

3.2研究地点自然概况38

3.2.1自然与气候概况38

3.2.2植被类型38

3.2.3土壤概况39

第四章 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数量分类及其特征40

4.1群落数量分类41

4.2群落描述42

4.2.1季风常绿阔叶林42

4.2.2针阔混交林44

4.2.3针叶林45

4.2.4落叶阔叶林45

4.2.5桉树林46

4.3物种及区系组成46

4.3.1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群落物种组成46

4.3.2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群落类型植物区系地理成分47

4.4生长型与生活型51

4.5小结与讨论53

4.5.1群落数量分类53

4.5.2植物地理区系54

4.5.3群落生活型55

第五章 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系统物种-面积、物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56

5.1物种-面积关系59

5.1.1不同演替时间群落物种丰富度59

5.1.2不同演替时间群落物种-面积曲线59

5.1.3物种-面积曲线性质随演替时间的变化60

5.1.4不同演替时间初始物种丰富度对物种累积速率的预测能力60

5.2生态位及种间联结62

5.2.1重要值及其生态位宽度62

5.2.2生态位重叠62

5.2.3种群总体关联分析64

5.2.4种间联结分析64

5.2.5生态位重叠与联结系数回归分析65

5.3小结与讨论65

5.3.1物种-面积关系65

5.3.2物种生态位及种间关联67

第六章 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69

6.1植物群落结构69

6.1.1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70

6.1.2思茅松林群落结构72

6.2植物物种多样性76

6.2.1物种丰富度76

6.2.2藤本植物多样性78

6.2.3附生植物多样性与分布84

6.2.4思茅松林物种多样性89

6.3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94

6.3.1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95

6.3.2择伐对思茅松天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100

6.4小结与讨论101

6.4.1恢复方式与时间对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101

6.4.2藤本植物物种多样性103

6.4.3附生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分布106

6.4.4思茅松林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108

6.4.5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物种空间分布格局109

6.4.6择伐对思茅松天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109

第七章 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及群落更新特征111

7.1土壤种子库特征111

7.1.1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及物种多样性112

7.1.2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114

7.1.3土壤种子库生长型比较116

7.1.4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117

7.2思茅松种实表型变异119

7.2.1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表型变异特征121

7.2.2思茅松种群间的表型分化122

7.2.3思茅松表型的形态变异特征124

7.2.4思茅松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125

7.2.5思茅松表型性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125

7.2.6思茅松表型性状的聚类与排序分析127

7.3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特征129

7.3.1木本植物幼苗物种组成129

7.3.2木本植物幼苗密度与物种丰富度129

7.3.3不同高度级木本植物幼苗物种丰富度及多度131

7.3.4木本植物幼苗与植被的相似性132

7.3.5幼苗密度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133

7.4萌生特征133

7.4.1不同演替时间群落萌生及幼苗物种组成134

7.4.2不同演替时间物种萌生特征135

7.4.3不同演替时间群落萌生物种大小结构136

7.4.4不同演替时间群落萌生及幼苗物种多样性138

7.5小结与讨论140

7.5.1土壤种子库特征140

7.5.2思茅松种实表型变异142

7.5.3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特征145

7.5.4萌生特征146

第八章 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质及凋落物动态149

8.1土壤理化性质149

8.1.1土壤物理性质150

8.1.2土壤化学性质151

8.1.3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152

8.2凋落物动态152

8.2.1凋落物年凋落物量及其动态156

8.2.2凋落物组分动态157

8.2.3凋落物的物种组成特征158

8.2.4优势物种凋落物凋落物量及其动态161

8.3小结与讨论162

8.3.1土壤理化性质162

8.3.2凋落物动态164

第九章 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系统C、 N、 P化学计量特征165

9.1不同演替阶段植物与土壤C、 N、 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168

9.1.1土壤C、 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169

9.1.2植物叶片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169

9.1.3物种丰富度及个体多度与群落水平C、 N、 P化学计量比的关系171

9.1.4植物与土壤C、 N、 P间的关系172

9.2不同生长阶段植物C、 N、 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172

9.2.1不同生长阶段植物叶片N、P、C含量及化学计量比173

9.2.2植物叶片N、P、C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变异特征176

9.2.3植物叶片N、P、C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变异分解177

9.3小结与讨论179

9.3.1植物群落中叶片N、P含量及植物群落对N、P养分适应特征179

9.3.2植物群落中叶片C含量及C: N与C : P180

9.3.3群落物种丰富度、个体多度与C、N、P化学计量比的关系181

第十章 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系统叶片功能性状182

10.1与生长型相关的叶性状格局183

10.1.1叶性状数量大小185

10.1.2叶性状的垂直梯度186

10.1.3与高度相关的叶性状之间的关系187

10.2不同恢复阶段叶性状格局188

10.2.1叶性状随演替阶段的变化189

10.2.2叶性状与演替阶段的相关性189

10.2.3叶性状与演替阶段的关系191

10.3小结与讨论193

10.3.1与生长型相关的叶性状格局193

10.3.2不同恢复阶段叶性状格局195

主要参考文献197

西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常见维管束植物名录2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