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检察机关不起诉工作实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检察机关不起诉工作实务](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0896433.jpg)
- 彭东,张寒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361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检察机关-起诉-终止-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检察机关不起诉工作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章 我国不起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
第一节 我国不起诉制度产生的思想渊源3
一、我国古代宽严相济的法律思想3
(一)因时而赦及分化瓦解思想3
(二)区别对待、便宜从事政策4
(三)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5
(四)“以观后效”、“记罪免决”制度6
(五)“罪疑从无”、 “刑疑惟轻”思想6
二、新中国区别对待、分化瓦解的刑事政策7
第二节 我国不起诉制度的产生与变革8
一、我国不起诉制度的产生8
二、我国免予起诉制度的产生9
三、免予起诉制度的存废之争11
四、免予起诉制度的废除与不起诉制度的改革14
第三节 不起诉制度的刑事诉讼价值16
一、具有诉讼经济效益价值16
二、符合刑罚个别化的刑事政策17
三、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8
第一节 我国不起诉的概念和类型23
一、不起诉的概念23
第二章 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实际运作23
二、不起诉的类型24
(一)理论界对不起诉类型的划分24
(二)司法实务部门对不起诉类型的划分25
三、不起诉的称谓26
(一)有关不起诉称谓的争论26
(二)司法实践中对三种不起诉的称谓27
第二节 我国不起诉(起诉)的原则27
一、起诉法定原则28
(一)起诉法定原则的法理基础29
(二)起诉法定原则在施行中的缺陷31
二、起诉便宜原则33
(一)起诉便宜原则的理论和现实基础34
(二)采用起诉便宜原则容易产生的问题41
三、我国不起诉(起诉)的原则42
(一)以起诉法定原则为主42
(二)以起诉便宜原则为辅42
第三节 我国不起诉的法律效力44
一、对不起诉法律效力的争论45
(一)不起诉“程序性处分说”45
(二)不起诉“实体性处分说”46
(一)不起诉后再行起诉的案件范围54
三、不起诉后的再行起诉54
二、司法实践中对不起诉法律效力的认识54
(二)不起诉后再起诉是否要撤销原不起诉决定61
第四节 我国不起诉的适用63
一、绝对不起诉的适用63
(一)绝对不起诉的适用条件63
(二)绝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66
(三)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66
二、相对不起诉的适用70
(一)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条件70
(二)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77
(三)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78
三、存疑不起诉的适用87
(一)存疑不起诉的程序条件87
(二)存疑不起诉的实体条件90
(三)检察机关对存疑不起诉有无裁量权问题100
(四)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102
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不起诉106
(一)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态势106
(二)未成年人犯罪适用不起诉的情况110
(三)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改革111
(四)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起诉标准112
一、不起诉的审查程序120
第五节 我国不起诉的程序120
二、不起诉的决定程序121
三、不起诉的宣布程序121
四、不起诉的善后程序122
(一)送达、告知122
(二)解除强制措施,解除扣押、冻结123
(三)刑罚外的处置措施128
五、不起诉决定的撤销程序129
第六节 《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130
一、《不起诉决定书格式(样本)》修改内容的说明130
(一)《不起诉决定书》的分类及制作说明131
(二)不起诉对象的称谓132
(三)《不起诉决定书》的首部134
(四)“被不起诉人基本情况”部分135
(五)“辩护人基本情况”部分136
(六)“案由和案件来源”部分137
(七)“案件事实情况”部分137
(八)“不起诉理由、法律根据和决定事项”部分141
(九)告知事项部分143
(十)《不起诉决定书》的尾部143
(十一)其他有关规定144
附:不起诉决定书格式(样本)144
二、《不起诉决定书》格式范例149
第七节 我国对不起诉权的制约153
一、检察机关的内部制约154
(一)对行使不起诉权力的限制155
(二)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的制约155
(三)案件复查实行内部人员回避制度157
二、公安机关的制约(不起诉的复议、复核)157
三、被不起诉人的制约159
四、被害人的制约159
(一)被害人的申诉159
(二)“公诉转自诉”程序160
五、人民法院的制约166
第八节 我国的不起诉与刑事赔偿167
一、绝对不起诉与刑事赔偿167
二、相对不起诉与刑事赔偿170
三、存疑不起诉与刑事赔偿171
(一)观点分歧171
(二)司法解释之间的分歧174
(三)存疑案件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175
四、不起诉的刑事赔偿程序180
(一)赔偿请求人180
(四)赔偿程序181
(三)赔偿请求时效181
(二)赔偿义务机关181
第九节 不起诉案件质量标准182
附: 《人民检察院办理不起诉案件质量标准(试行)》183
附:《人民检察院办理起诉案件质量标准(试行)》186
第十节 探索改革和完善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实践189
一、暂缓起诉(不起诉)制度的试行189
(一)暂缓起诉制度的来源189
(二)我国司法实践中试行暂缓起诉的情况194
(三)对试行暂缓起诉制度的分歧意见196
(四)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201
(一)不起诉公开审查制度的概念205
二、不起诉公开审查制度(不起诉听证制度)的试行205
(二)不起诉公开审查的实践及其动因206
(三)不起诉公开审查制度的法理依据214
(四)不起诉公开审查制度的诉讼价值222
(五)不起诉公开审查制度的运作227
附:《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规则(试行)》234
三、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不起诉实行人民监督员监督制度236
(一)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程序237
(二)目前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有关情况238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39
附:《工作细则(讨论稿)》244
(四)《工作细则》的制定244
四、轻罪案件公诉政策运用研究250
(一)轻罪案件公诉政策运用提出的背景251
(二)轻罪案件公诉政策运用工作的内容252
(三)开展轻罪案件公诉政策运用工作的必要性254
(四)开展轻罪案件公诉政策运用工作的可行性分析256
第三章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制度261
第一节 中外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261
一、不起诉制度在两大法系国家261
二、不起诉制度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具体设置262
(一)英国263
(二)美国265
(三)加拿大267
(四)澳大利亚269
(五)德国271
(六)法国277
(七)日本278
(八)我国的台湾地区281
三、中外不起诉制度之比较286
(一)关于法定绝对终止刑事诉讼的范围287
(二)关于采用便宜主义原则终止刑事诉讼的情况289
(三)关于不起诉的程序290
(四)关于不起诉后再起诉问题291
(五)关于对不起诉权的制约293
第二节 我国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297
一、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司法运作状况297
二、我国现行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301
(一)绝对不起诉存在的问题301
(二)存疑不起诉存在的问题302
(三)相对不起诉存在的问题303
(四)不起诉程序存在的问题305
(五)不起诉后再起诉存在的问题306
(六)不起诉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306
(一)以有效抗制犯罪为前提310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建议310
一、改革和完善我国不起诉制度的指导思想310
(二)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328
(三)尽可能地同时兼顾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331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建议332
(一)修改、完善绝对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制度332
(二)改革相对不起诉制度333
(三)改革不起诉程序338
(四)明确不起诉后再起诉问题338
(五)改革完善不起诉的制约、监督机制339
主要参考文献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