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周易通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周易通释
  • 朱伯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昆仑出版社
  • ISBN:780040741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66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693页
  • 主题词:周易-注释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周易通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编者绪语1

第一编 易经1

一 《易经》与占筮1

(1)龟卜与占筮1

代前言 朱伯崑2

(2)占筮与《易经》4

(3)《易经》一书的结构7

(4)占卜在古代生活中的意义10

二 卦象14

(1)什么是卦象14

(2)八卦起源18

(3)八卦与六十四卦22

(4)卦名与卦序26

(5)卦象的逻辑结构和解释30

三 筮法34

(1)揲蓍成卦34

(2)据卦爻定吉凶37

(3)选取卦爻的方法40

(4)吉凶由人44

四 卦爻辞46

(1)卦爻辞的起源46

(2)卦爻辞的内容53

(3)卦爻辞的意义64

五 《易经》总论73

(1)《周易》的定名73

(2)《易经》的基本观念——象、数、辞、义74

(3)关于象辞之间的关系76

(4)《易经》的注释和流传79

(1)先秦关于《周易》的解说85

第二编 易传85

一 《易传》概述85

(2)《易传》的形成和篇目94

(3)《易传》的象数体例97

(4)《易传》的义理内涵105

(4)《系辞传》113

二 《易传》的内容114

(1)《彖传》114

(2)《象传》122

(3)《文言传》130

(5)《说卦传》136

(6)《序卦传》139

(7)《杂卦传》141

三 《易传》的范畴和命题142

(1)易彰往而察来142

(2)三材之道143

(3)刚柔相推而生变化144

(4)位、中、时145

(5)消息盈虚146

(6)变通147

(7)太和148

(8)乾元和坤元148

(9)天行健,地势坤149

(10)天地絪缊150

(11)天地之数150

(12)生生之谓易151

(13)神无方而易无体151

(14)几者动之微152

(15)立象以尽意153

(16)一阴一阳之谓道153

(18)太极、两仪、四象155

(17)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155

(19)穷理尽性以至于命156

(20)易与天地准157

四 《易传》的哲学思想158

(1)天地相感与万物化生158

(2)形上原则与数字模式159

(3)天人合一与主体能动性160

(4)变动不居与无往不复162

五 《易传》的象数思维方式164

第三编 易学及其历史169

一 易学概述169

(1)易学与经学169

(2)易学中的两大流派和演变171

(3)研究历代易学的意义173

(1)汉易与今古文经学175

二 两汉易学175

(2)汉易的主要特征177

(3)孟喜与京房的易学178

(4)易纬181

(5)关于焦氏易林183

(6)郑玄易学184

(7)荀爽、虞翻易学185

(8)王肃易学186

三 晋唐易学187

(1)易学与玄学187

(2)王弼易学189

(3)韩康伯易学192

(4)关于郑王之争194

(5)孔颖达与唐代易学195

(6)崔憬易说197

(1)宋易与道学198

四 两宋易学198

(2)宋易的流传及其演变200

(3)刘牧和邵雍的象数之学201

(4)程氏的义理之学204

(5)张载的易说206

(6)朱震的象数之学209

(7)朱熹易学210

(8)杨简易学214

五 元明易学216

(1)元明易学发展的基本倾向216

(2)吴澄与象学217

(3)张理的象数之学219

(4)蔡清的义理之学220

(5)来知德的易学221

(6)方氏父子的象数之学224

(1)王夫之的易学228

六 清代易学228

(2)易学与汉学232

(3)惠栋和张惠言的易学233

(4)焦循易学234

七 近人对《周易》经传的研究236

(1)尚秉和及尚氏易学236

(2)于省吾及《易经新证》239

(3)闻一多及《周易义证类纂》242

(4)李镜池及《周易》探源247

(5)郭沫若及其易学研究250

(6)高亨及其易学研究253

第四编 易图学257

一 易图学概述257

(1)易图学与象数学派257

(2)易图学的形成和发展261

(3)图象与思维266

二 河图与洛书269

(1)关于河图洛书的最初记载270

(2)汉儒论河图洛书即八卦九畴272

(3)汉人编造的谶纬图书273

(4)汉代河图洛书的内容275

(5)黑白点河图洛书的问世277

(6)宋儒论黑白点河图洛书280

(7)河图与五行生成数283

(8)洛书与明堂九宫数285

(9)有关河图洛书的其他解释288

(10)黑白点河图洛书的本义及后人对黑白点河图洛书的探微290

三 先后天图293

(1)《说卦》中的八卦方位与五行说293

(2)汉代卦气说与阴阳五行思想298

(3)邵雍的先天图和后天图303

(4)先天图的理论意义306

(5)先天图的渊源309

(6)邵雍的影响及后人的评论314

四 太极图317

(1)三类太极图317

(2)周氏太极图的意义和地位323

(3)儒道二家对太极图的应用325

(4)关于周氏太极图渊源的争论329

(5)阴阳鱼太极图的由来333

(6)阴阳鱼太极图的意义337

(7)阴阳鱼图的传播和画法341

五 卦变图345

(1)卦变说的由来345

(2)京房的八宫卦图346

(3)虞翻卦变图348

(4)李之才卦变反对图352

(5)李之才六十四卦相生圈356

(6)朱熹卦变图358

(7)俞琰卦变图361

(8)来知德卦变图363

(9)卦变图的理论意义373

第五编 易学与中华学术377

一 概述377

(1)《易》道对各个文化分支的普遍影响377

(2)各个文化分支对《易》道的援引385

二 易学与政治389

(1)《易》为拨乱反正之书389

(2)论政治得失和治民之道396

(3)论治乱兴衰的规律402

三 易学与伦理408

(1)《易》为性命之书408

(2)易学与社会伦理规范413

(3)易学与道德基本原则418

(4)易学中的人性论421

(5)易学中的义利理欲之辨424

(6)易学与道德修养428

四 易学与哲学431

(1)易兼天道与人道431

(2)易学与人生观436

(3)易学与宇宙论440

(4)易学与形上学和本体论445

五 易学与道教453

(1)易学与道教概述453

(2)道教中的易学家454

(3)内丹派的易学和《周易参同契》457

(4)道教符箓派和占验派的易学460

(1)《周易》易学与科学技术的一般情况465

六 易学与科学技术465

(2)易学与技术发明470

(3)易学与科学思想474

(4)易学与天文气象学478

(5)易学与数学483

(6)易学与物理生物学487

(7)易学和化学491

七 易学与中医495

(1)医易同源说495

(2)易理与医理497

(3)易学与《内经》506

(4)汉唐著名医家对医易的论述与应用511

(5)宋元明清著名医家对医易的论述与应用516

(6)易理与气功521

(1)《周易》圆道观念对中国艺术的影响524

八 易学与中国艺术及审美524

(2)《易》象与中国艺术及审美529

(3)《易》数和文学艺术539

九 易学与史学543

(1)《周易》卦爻辞中的商周史迹和历史变革思想543

(2)先秦时期史官通《周易》544

(3)《易传》的历史变通思想546

(4)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思想549

(5)章学诚进化论的进步史观和“六经皆史”说552

第六编 易学中的思维方式555

一 形式逻辑思维555

(1)卦爻中的演绎逻辑555

(2)卦象结构中的演绎逻辑561

(3)易学中的归纳理563

(4)易学与类比567

(1)整体性原则572

二 辩证思维572

(2)变易性原则575

(3)阴阳互补原则579

(4)中和与均衡原则581

三 直观意象思维584

(1)“意象”的定义及其直观性584

(2)符号性直观意象思维方式587

(3)玄想性的直观意象思维593

第七编 易学重要典籍简介604

一 关于历代易学著述的著录604

(1)先秦、西汉易学著作605

(2)东汉易学著作606

(3)魏晋南北朝易学著作607

(4)隋唐易学著作608

(5)宋元明清易学著作608

二 孔颖达《周易正义》609

三 李鼎祚《周易集解》611

四 刘牧《易数钩隐图》612

五 欧阳修《易童子问》613

六 邵雍《皇极经世》613

七 程氏易传614

八 朱震《汉上易传》615

九 朱熹《周易本义》616

十 《易学启蒙》617

十一 杨简《易传》618

十二 来知德《周易集注》618

十三 方孔炤《周易时论合编》619

十四 王夫之《周易内传》与《周易外传》620

十五 胡渭《易图明辨》620

十六 焦循《易学三书》621

附录:《周易》6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