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执业医师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执业医师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0878552.jpg)
- 杨志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716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690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1729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执业医师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生理学1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1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节 机体与内环境2
第三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2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4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4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6
第三节 兴奋的传导7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8
第三章 血液10
第一节 概述10
第二节 血浆13
第三节 血液凝固14
第四节 血型15
第四章 血液循环16
第一节 心脏生理17
第二节 血管生理23
第三节 血液循环的调节28
第五章 呼吸31
第一节 肺通气功能31
第二节 气体交换34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5
第四节 呼吸的调节36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37
第一节 消化管平滑肌的特征38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38
第三节 胃内消化39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41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42
第六节 吸收42
第七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43
第七章 体温45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47
第一节 概述47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49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52
第四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53
第五节 血浆清除率54
第六节 排尿55
第九章 神经系统55
第一节 神经元和突触56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59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61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64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65
第十章 感觉器官67
第一节 视觉器官67
第二节 听觉器官70
第三节 前庭器官71
第十一章 内分泌72
第一节 概述72
第三节 垂体73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73
第四节 甲状腺75
第五节 肾上腺76
第六节 胰岛78
第七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79
第十二章 生殖79
第一节 男性生殖79
第二节 女性生殖80
第三节 胎盘的内分泌功能82
第十三章 衰老82
第一节 衰老82
第二节 延缓衰老84
第二篇 生物化学86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86
第一节 氨基酸与多肽86
第二节 蛋白质的结构87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88
第四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89
第二章 核酸的化学90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90
第二节 DNA的结构与功能92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93
第四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94
第三章 酶95
第一节 酶的催化作用95
第二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96
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98
第四节 酶的调节101
第四章 糖代谢101
第一节 糖的分解代谢101
第二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05
第三节 糖异生作用107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108
第五节 血糖及其调节109
第六节 糖蛋白及蛋白聚糖111
第五章 氧化磷酸化112
第一节 ATP和其他高能化合物112
第二节 呼吸链114
第六章 脂类代谢116
第二节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117
第一节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117
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118
第四节 甘油磷脂代谢120
第五节 胆固醇的代谢121
第六节 血浆脂蛋白的代谢123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125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25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125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26
第四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129
第一节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130
第八章 核酸代谢130
第二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131
第九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132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132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135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38
第十章 基因表达调控142
第一节 基因表达调控概述142
第十一章 细胞信息传递147
第一节 信息物质147
第二节 受体148
第三节 信息传递途径149
第十二章 重组DNA技术151
第一节自然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151
第二节 重组DNA技术152
第十三章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156
第一节 癌基因156
第二节 抑癌基因158
第三节 生长因子159
第十四章 血液生化159
第一节 血浆蛋白160
第二节 红细胞的代谢161
第十六章 肝脏生物化学162
第一节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163
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164
第三节 胆汁酸代谢165
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166
第三篇 病理学168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168
第一节 适应性改变168
第二节 损伤169
第三节 修复172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74
第一节 充血174
第二节 血栓形成176
第三节 栓塞178
第四节 梗死179
第三章 炎症180
第一节 概述180
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181
第三节 炎症的组织学类型184
第一节 概述187
第四章 肿瘤187
第四节 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187
第二节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189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92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193
第五节 常见上皮组织肿瘤196
第六节 常见的非上皮组织肿瘤197
第七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199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202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202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病204
第三节 风湿病205
第四节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07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207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207
第二节 大叶性肺炎209
第三节 小叶性肺炎210
第四节 肺硅沉着症211
第五节 肺癌212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213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213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214
第三节 门脉性肝硬化216
第四节 消化管道常见恶性肿瘤217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219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221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221
第二节 慢性肾盂肾炎224
第九章 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225
第一节 乳腺癌225
第二节 子宫颈癌226
第三节 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228
第十章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229
第一节 结核病229
第二节 伤寒234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235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36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237
第六节 血吸虫病238
第四篇 药理学241
第一章 总论241
第一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241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243
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244
第二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246
第一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246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246
第三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248
第四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250
第五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253
第三章 局部麻醉药256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257
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257
第二节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258
第三节 抗帕金森病药260
第四节 抗精神失常药260
第五节 镇痛药263
第六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264
第七节 中枢兴奋药266
第五章 钙拮抗药267
第一节 钙通道的类型与钙拮抗药的分类267
第二节 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68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269
第六章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269
第二节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271
第三节 抗心绞痛药275
第四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276
第五节 抗高血压药278
第七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283
第一节 利尿药283
第二节 脱水药285
第八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285
第一节 抗凝血药285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286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287
第四节 促凝血药287
第五节 抗贫血药287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剂289
第九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289
第一节 H1受体阻断药289
第二节 H2受体阻断药290
第十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291
第一节 平喘药291
第二节 镇咳药292
第三节 祛痰药293
第十一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293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293
第二节 助消化药295
第三节 止吐药295
第四节 泻药295
第五节 止泻药296
第十二章 激素类药物296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296
第二节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299
第三节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301
第十三章 抗微生物药303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303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306
第三节 氨基苷类抗生素309
第四节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311
第五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313
第六节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316
第七节 抗结核病药317
第十四章 抗疟药319
第一节 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及其分类321
第十五章 抗恶性肿瘤药321
第二节 常用的抗肿瘤药322
第五篇 医学微生物学326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326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326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327
第三节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328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328
第一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328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329
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329
第二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329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330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330
第四章 噬菌体331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331
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331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332
第一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332
第二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332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机制333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333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333
第三节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334
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334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335
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335
第二节 血清学诊断335
第三节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335
第一节 葡萄球菌336
第二节 链球菌属336
第八章 球菌属336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337
第四节 脑膜炎奈瑟菌337
第五节 淋菌奈瑟菌338
第九章 肠杆菌科338
第一节 埃希菌属339
第二节 志贺菌属339
第三节 沙门菌属339
第十章 弧菌属340
第一节 霍乱弧菌340
第十一章 厌氧芽胞梭菌341
第二节 副溶血弧菌341
第一节 无芽胞厌氧菌342
第十二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343
第十三章 棒状杆菌343
第一节 白喉棒状杆菌343
第二节 其他棒状杆菌344
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344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344
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345
第一节 布鲁菌属345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345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346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346
第十六章 其他细菌346
第一节 流感嗜血杆菌346
第二节 百日咳鲍特菌347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347
第四节 铜绿假单胞菌347
第五节 嗜肺军团菌348
第十七章 支原体348
第一节 概述348
第一节 概述349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349
第十八章 立克次体349
第二节 主要病原立克次体350
第十九章 衣原体350
第一节 概述351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351
第二十章 螺旋体351
第一节 密螺旋体属351
第二节 疏螺旋体属352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352
第一节 概述353
第二十一章 真菌353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真菌354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354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354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355
第三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356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356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356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357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358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358
第二十四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358
第二十五章 呼吸道病毒359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359
第二节 副粘病毒359
第三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360
第二十六章 肠道病毒360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361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和ECHO病毒361
第三节 轮状病毒361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362
第二十七章 肝炎病毒362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362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364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364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365
第二十八章 黄病毒365
第一节 乙型脑炎病毒365
第二节 登革病毒366
第二十九章 出血热病毒366
第三十章 疱疹病毒366
第三十一章 逆转录病毒368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369
第三十二章 其他病毒369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370
第六篇 医学免疫学371
第一章 免疫学的基本内容371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371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类型371
第三节 免疫细胞372
第四节 免疫器官和组织373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375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375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377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377
第四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378
第五节 抗体的制备379
第三章 补体系统379
第一节 概述379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380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380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381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381
第四章 细胞因子381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382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受体383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383
第五章 主要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384
第一节 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384
第二节 MHC的多态性385
第三节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385
第四节 HLA与临床医学386
第一节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387
第六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387
第二节 粘附分子389
第三节 CD和粘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390
第七章 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391
第一节 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的作用时相391
第二节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391
第八章 T淋巴细胞与特异性细胞免疫394
第一节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394
第二节 T细胞亚群395
第三节 T细胞功能396
第九章 B淋巴细胞与特异性体液免疫397
第一节 B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397
第二节 B细胞的亚群398
第三节 B淋巴细胞的功能398
第十章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398
第一节 BCR、TCR基因结构和发生重排的一般特点399
第二节 多样性产生的机制400
第三节 BCR基因表达的一些特点400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401
第十一章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401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402
第十二章 抗原403
第一节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403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404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404
第四节 超抗原和佐剂405
第十三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405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和特点406
第二节 单核-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及提呈406
第三节 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及提呈406
第五节 抗原的处理与提呈408
第四节 B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及提呈408
第十四章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409
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409
第二节 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409
第三节 T淋巴细胞活化信号的传导过程410
第四节 转录因子活化及基因表达411
第五节 效应T细胞的作用412
第十五章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413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413
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415
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415
第四节 粘膜免疫应答416
第十六章 免疫调节416
第一节 抗原、抗体和补体成分的调节416
第二节 信号转导和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417
第三节 细胞和细胞克隆水平的免疫调节418
第四节 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419
第十七章 免疫耐受419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420
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420
第十八章 超敏反应421
第三节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421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422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423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424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425
第十九章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425
第一节 概述425
第二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426
第三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相关因素427
第四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427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428
第二十章 免疫缺陷病428
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429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430
第二十一章 肿瘤免疫430
第一节 肿瘤抗原430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431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431
第四节 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的原则432
第二十二章 移植免疫432
第一节 同种异型抗原识别的细胞及分子基础432
第三节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防治433
第二节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效应机制433
第四节 骨髓移植的特殊免疫学问题434
第二十三章 免疫诊断434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434
第二节 淋巴细胞的测定436
第三节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437
第二十四章 免疫治疗438
第一节 免疫治疗的概念及分类438
第二节 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439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为基础的免疫治疗440
第三节 抗原为基础的免疫治疗440
第五节 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441
第六节 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442
第二十五章 免疫预防442
第一节 人工免疫442
第二节 新型疫苗的发展443
第三节 疫苗的应用444
第七篇 内科学(包含传染病)445
第一章 常见症状与体征445
第一节 发热445
第二节 咳嗽与咳痰448
第三节 咯血449
第四节 紫绀450
第五节 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变化451
第六节 语音震颤452
第七节 胸部异常叩诊音及临床意义452
第八节 呼吸音453
第九节 啰音454
第十节 胸膜摩擦音456
第十一节 胸痛456
第十二节 呼吸困难457
第十三节 水肿458
第十四节 颈静脉怒张459
第十五节 心前区震颤459
第十六节 心界459
第十七节 正常心音460
第十八节 第二心音分裂461
第十九节 额外心音461
第二十节 心脏杂音463
第二十一节 心包摩擦音465
第二十二节 周围血管征465
第二十三节 恶心与呕吐465
第二十四节 腹痛466
第二十五节 腹泻467
第二十六节 呕血468
第二十七节 便血471
第二十八节 蜘蛛痣473
第二十九节 黄疸473
第三十节 腹水476
第三十一节 肝肿大479
第三十二节 淋巴结肿大482
第三十三节 紫癜482
第三十四节 脾肿大483
第三十五节 排尿异常484
第三十六节 尿路刺激征485
第三十七节 意识障碍485
第三十八节 头痛486
第二章 常见心电图与胸片的异常487
第一节 临床常见心电图改变487
第二节 临床常见胸部X线检查异常487
第三章 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487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487
第二节 阻塞性肺气肿490
第四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93
第五章 支气管哮喘497
第六章 支气管扩张症500
第七章 呼吸衰竭502
第一节 概论502
第二节 慢性呼吸衰竭503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07
第八章 肺炎510
第一节 概论510
第二节 肺炎球菌肺炎511
第三节 葡萄球菌肺炎513
第四节 克雷白杆菌肺炎514
第五节 支原体肺炎515
第九章 肺脓肿515
第十章 肺结核518
第十一章 胸腔积液523
结核性胸膜炎525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525
第一节 基本知识526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528
第三节 慢性心力衰竭531
第四节 顽固性心力衰竭537
第十三章 心律失常541
第一节 窦性心律失常541
第二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42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544
第四节 室性心律失常548
第五节 房室传导阻滞554
第十四章 心脏骤停及心脏性猝死555
第十五章 高血压565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病565
第二节 高血压危象569
第三节 高血压脑病572
第四节 继发性高血压574
第十六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75
第一节 隐匿型冠心病576
第二节 心绞痛577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583
第四节 猝死型冠心病592
第十七章 心脏瓣膜病593
第一节 二尖瓣狭窄594
第二节 二尖瓣关闭不全597
第三节 主动脉瓣狭窄600
第四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603
第十八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605
第十九章 心肌疾病612
第一节 概论612
第二节 扩张型心肌病612
第三节 肥厚型心肌病615
第四节 心肌炎618
第二十章 急性心包炎621
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病624
第二十一章 食管、胃、十二指肠的疾病624
第二节 急性胃炎626
第三节 慢性胃炎627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629
第二十二章 肝脏疾病633
第一节 肝硬化633
第二节 肝性脑病636
第三节 原发性肝癌639
第二十三章 胰腺炎640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640
第二节 慢性胰腺炎644
第一节 肠结核645
第二十四章 腹腔结核645
第二节 结核性腹膜炎647
第二十五章 肠道疾病650
第一节 Crohn病650
第二节 溃疡性结肠炎652
第三节 肠易激综合征655
第四节 慢性腹泻656
第二十六章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656
第一节 血尿659
第二十七章 尿液检查659
第二节 蛋白尿663
第三节 管型尿665
第二十八章 肾小球疾病667
第一节 概述667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669
第三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672
第四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675
第五节 肾病综合征678
第六节LgA肾病682
第二十九章 尿路感染684
第七节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684
第一节 急性肾盂肾炎685
第二节 慢性肾盂肾炎687
第三节 急性膀胱炎688
第四节 无症状性细菌尿689
第三十章 肾功能不全690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690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694
第三十一章 贫血700
第一节 贫血概论700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702
第三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705
第四节 溶血性贫血708
第三十二章白血病711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712
第二节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715
第三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17
第三十三章 淋巴瘤717
第三十四章 出血性疾病720
第一节 概述720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722
第三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24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26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增多730
第三十五章 血细胞数量的改变730
第二节 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缺乏731
第三节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731
第四节 淋巴细胞增多732
第五节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733
第六节 血小板增多733
第三十六章 免疫球蛋白733
第三十七章 骨髓穿刺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734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器官和组织738
第三十八章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概述738
第二节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739
第三十九章 下丘脑-垂体疾病741
第一节 垂体腺瘤741
第二节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742
第三节 中枢性尿崩症744
第四十章 甲状腺疾病746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746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752
第一节 库欣综合征754
第四十一章 肾上腺疾病754
第二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757
第三节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758
第四节 嗜铬细胞瘤760
第四十二章 糖尿病与低血糖症762
第一节 糖尿病762
第二节 低血糖症773
第四十三章 风湿性疾病概论776
第四十四章 类风湿关节炎777
第四十五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781
第四十六章 骨性关节炎785
第四十七章 中毒787
第一节 总论787
第二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788
第三节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790
第四十八章传染病概论793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793
第二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794
第三节传染病的特征794
第四节传染病的诊断795
第五节传染病的预防796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797
第四十九章病毒感染797
第二节流行性出血热802
第三节艾滋病805
第四节流行性乙型脑炎809
第五十章细菌感染811
第一节伤寒811
第二节细菌性痢疾814
第三节霍乱816
第四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819
第五节感染性休克822
第五十一章螺旋体病824
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824
第五十二章原虫感染827
第一节肠阿米巴病827
第二节疟疾829
第五十三章蠕虫感染833
第一节日本血吸虫病833
第二节囊虫病836
第一章神经病学概论838
第一节运动系统838
第八篇神经病学838
第二节 感觉系统840
第三节 脑神经841
第四节 神经系统检查844
第二章 周围神经病846
第一节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846
第二节 三叉神经痛847
第三节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848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849
第三章 脊髓疾病849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850
第四章 脑血管疾病851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52
第二节 脑血栓形成852
第三节 脑栓塞854
第四节 脑出血855
第五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856
第五章 帕金森病856
第六章 癫痫858
第七章 偏头痛861
第一节 重症肌无力862
第八章 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862
第二节 周期性瘫痪863
第九篇 精神病学864
第一章 精神病学概论864
第一节 概述864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865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870
第二章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877
第三章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878
第二节 药物依赖879
第四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879
第一节 概述879
第三节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880
第五章 精神分裂症881
第六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883
第七章 神经症及癔症885
第一节 癔症885
第二节 焦虑症886
第三节 强迫症887
第四节 躯体形式障碍888
第五节 神经衰弱889
第一节 心身疾病890
第八章 心理生理障碍890
第二节 睡眠障碍891
第十篇 外科学893
第一章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失衡893
第一节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893
第二节 体内钾的异常895
第三节 代谢性酸中毒896
第四节 代谢性碱中毒897
第五节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897
第一节 概论898
第二章 输血898
第二节 输血相关的传染病900
第三章 休克901
第一节 概论901
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903
第三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904
第四章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906
第一节 概述906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907
第三节 应激性溃疡908
第四节 急性肝衰竭909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910
第六章 围手术期处理910
第一节 术前准备910
第二节 术后处理912
第三节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914
第七章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915
第一节 外科病人的营养要求915
第二节 外科病人的营养补充915
第一节 概论917
第八章 外科感染917
第二节 软组织急性感染与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919
第三节 全身性化脓性感染922
第四节 特殊性感染923
第九章 创伤和战伤924
第一节 概论925
第二节 火器伤926
第十章 烧伤927
第一节 热烧伤927
第二节 电烧伤929
第二节 肿瘤的诊断及治疗930
第十一章 肿瘤930
第一节 概论930
第十二章 颈部疾病932
第一节 甲状腺的解剖和生理932
第二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933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935
第四节 甲状腺肿瘤939
第十三章 乳房疾病941
第一节 乳房检查941
第二节 急性乳腺炎943
第四节 乳房纤维腺瘤944
第三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944
第五节 乳腺癌945
第十四章 腹外疝947
第一节 腹股沟区解剖947
第二节 腹股沟疝948
第三节 股疝950
第十五章 腹部损伤951
第一节 概论951
第二节 常见腹部内脏损伤954
第一节 化脓性腹膜炎958
第十六章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958
第二节 腹腔脓肿961
第十七章 胃、十二指肠疾病963
第一节 胃、十二指肠的解剖963
第二节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964
第三节 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966
第四节 胃癌968
第十八章 肠疾病971
第一节 肠梗阻971
第二节 结肠癌973
第三节 肠炎性疾病975
第十九章 阑尾炎976
第一节 急性阑尾炎976
第二节 特殊类型阑尾炎979
第二十章 直肠肛管疾病980
第一节 直肠肛管解剖要点980
第二节 直肠肛管检查方法981
第三节 直肠肛管良性疾病982
第四节 直肠癌984
第一节 肝脓肿986
第二十一章肝脏疾病986
第二节 肝癌988
第二十二章 门静脉高压症991
第一节 解剖与病理生理991
第二节 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992
第二十三章 胆道疾病994
第一节 解剖概要994
第二节 胆道疾病检查法995
第三节 胆囊结石996
第四节 急性胆囊炎997
第五节 肝外胆管结石998
第六节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999
第七节 胆道蛔虫病1000
第八节 胆管癌1001
第二十四章 胰腺疾病1002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1002
第二节 胰腺癌和壶腹部癌1005
第三节 胰岛素瘤1007
第二十五章 周围血管疾病1008
第一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08
第二节 动脉瘤1011
第三节 下肢静脉疾病1012
第一节 肋骨骨折1015
第二十六章 胸部损伤1015
第二节 损伤性气胸1016
第三节 损伤性血胸1017
第四节 心脏损伤1017
第二十七章 脓胸1018
第一节 急性脓胸1018
第二节 慢性脓胸1018
第二十八章 肺癌1019
第一节 病理与临床表现1019
第一节 病理与临床表现1020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020
第二十九章 食管癌1020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021
第三十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1021
第三十一章 骨折概论1022
第一节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1022
第二节 骨折的并发症1022
第三节 骨折的急救及治疗1023
第四节 骨折的愈合1024
第一节 锁骨骨折1025
第三十二章 上肢骨折1025
第二节 肱骨外科颈骨折1026
第三节 肱骨干骨折1027
第四节 肱骨髁上骨折1029
第五节 桡骨下端骨折1030
第三十三章 下肢骨折1030
第一节 股骨颈骨折1030
第二节 股骨干骨折1032
第三节 胫腓骨骨折1033
第一节 脊柱骨折1034
第三十四章 脊柱和骨盆骨折1034
第二节 骨盆骨折1036
第三十五章 关节脱位1038
第一节 肩关节脱位1038
第二节 肘关节脱位1039
第三节 桡骨小头半脱位1041
第四节 髋关节脱位1042
第三十六章 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1044
第一节 手外伤1044
第二节 断肢(指)再植1045
第一节 慢性损伤1046
第三十七章运动系统慢性病变1046
第二节 非化脓性关节炎1050
第三节 腰腿痛与颈肩痛1053
第三十八章 骨与关节感染1056
第一节 化脓性感染1056
第二节 结核1059
第三十九章 骨肿瘤1061
第一节 骨肿瘤分类1061
第二节 骨肿瘤的临床表现1062
第二节 骨肿瘤的治疗1064
第四十章 尿结石1065
第一节 概述1065
第二节 上尿路结石1066
第三节 膀胱结石1068
第四十一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1068
第一节 肾癌1068
第二节 肾盂肿瘤1069
第三节 肾母细胞瘤1070
第四节 膀胱肿瘤1070
第五节 前列腺癌1071
第六节 睾丸肿瘤1072
第一节 概论1073
第四十二章 泌尿系统梗阻1073
第二节 肾积水1074
第三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074
第四节 急性尿潴留1076
第四十三章 泌尿系统损伤1077
第一节 肾损伤1077
第二节 球部尿道损伤1079
第三节 后尿道损伤1079
第四十四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1080
第二节 精索静脉曲张1083
第四十五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及其他疾病1083
第一节 隐睾1083
第三节 尿道下裂1084
第四节 鞘膜积液1085
第四十六章 颅内压增高1085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1085
第二节 颅压增高的治疗1087
第四十七章 脑疝1088
第一节 形成原因1088
第二节 小脑幕切迹疝1089
第四节 脑疝处理1090
第三节 枕骨大孔疝1090
第四十八章 颅脑损伤1091
第一节 头皮损伤1091
第二节 颅骨骨折1092
第三节 脑损伤1093
第四节 外伤性颅内血肿1095
第五节 病人意识状态的评估1097
第四十九章 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1098
第一节 高血压脑内血肿1098
第二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1099
第五十章 颅内肿瘤1101
第十一篇 妇产科学1103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1103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1106
第三章 妊娠生理1110
第四章 妊娠诊断1114
第五章 孕期监护与保健1115
第六章 正常分娩1119
第七章 正常产褥1125
第一节 流产1127
第八章 妊娠病理1127
第二节 异位妊娠1129
第三节 早产1132
第四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133
第五节 前置胎盘1140
第六节 胎盘早剥1142
第七节 双胎妊娠1145
第八节 羊水过多1148
第九节 羊水过少1149
第十节 过期妊娠1150
第十一节 死胎1151
第十二节 母儿血型不合1152
第九章 高危妊娠1153
第十章 妊娠合并症1155
第一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1155
第二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1158
第十一章 异常分娩1161
第一节 产力异常1161
第二节 骨产道异常1163
第三节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1166
第四节 臀先露1167
第五节 肩先露1168
第六节 巨大胎儿1169
第十二章 分娩期并发症1170
第一节 子宫破裂1170
第七节 肩难产1170
第二节 产后出血1172
第三节 胎膜早破1174
第四节 羊水栓塞1175
第五节 胎儿窘迫1177
第十三章 产褥感染1179
第十四章 妇科病史及检查1180
第十五章 外阴色素减退疾病1188
第一节 滴虫阴道炎1189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1189
第二节 念珠菌阴道炎1190
第三节 细菌性阴道病1191
第四节 老年性阴道炎1192
第五节 慢性宫颈炎1192
第六节 慢性盆腔炎1193
第七节 生殖器结核1194
第八节 淋病1196
第九节 梅毒1197
第十一节 生殖道病毒感染1198
第十节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1198
第十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200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1201
第一节 子宫内膜癌1201
第二节 卵巢肿瘤1203
第三节 子宫颈癌1207
第四节 子宫肌瘤1210
第十八章 滋养细胞疾病1211
第一节 葡萄胎1211
第二节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1213
第一节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15
第十九章 月经失调1215
第二节 排卵性月经失调1217
第三节 闭经1218
第四节 痛经1221
第五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1222
第二十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1223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1223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1225
第二十一章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1225
第一节 阴道脱垂1225
第二节 子宫脱垂1227
第二十二章 不孕症1228
第二十三章 计划生育1230
第一节 工具避孕法1230
第二节 药物避孕1231
第三节 其他避孕方法1233
第四节 输卵管绝育术1233
第五节 人工流产1234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1236
第一节 儿科医学的特点1236
第一章 绪论1236
第十二篇 儿科学1236
第二章 生长发育1237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1237
第二节 体格生长1238
第三章 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1239
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保健重点1239
第二节 儿童计划免疫1240
第三节 液体疗法1241
第一节 营养基础1243
第二节 婴儿喂养1243
第四章 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1243
第三节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1244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245
第五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1246
第五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1248
第一节 新生儿特点及护理1248
第二节 新生儿黄疸1249
第三节 新生儿溶血病1250
第四节 新生儿败血症1251
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53
第六节 新生儿窒息1254
第七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1255
第六章 遗传性疾病1255
第一节 21-三体综合征1255
第二节 苯丙酮尿症1256
第七章 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1257
第一节 小儿免疫系统特点1257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1258
第三节 急性风湿热1260
第八章 感染性疾病1261
第一节 发疹性疾病1261
第二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1262
第一节 概论1263
第九章 结核病1263
第二节 原发性肺结核1264
第三节 结核性脑膜炎1266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1267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67
第二节 小儿腹泻1268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1271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71
第三节 肺炎1272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72
第十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1275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生理特点1275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论1276
第三节 房间隔缺损1277
第四节 室间隔缺损1278
第五节 动脉导管未闭1279
第六节 法洛四联症1279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疾病1280
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80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1281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1284
第十四章 小儿造血系统疾病1286
第一节 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1286
第二节 小儿贫血概论1286
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287
第四节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288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1288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特点1288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1289
第十六章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290
第十三篇 卫生法规1292
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292
第一章 总则1292
第二章 考试和注册1292
第三章 执业规则1294
第四章 考核和培训1294
第五章 法律责任1295
第六章 附则1296
附二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296
第一章 总则1296
第三章 登记1297
第二章 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1297
第四章 执业1298
第五章 监督管理1299
第六章 罚则1299
第七章 附则1300
附三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300
第一章 总则1300
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1300
第三章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1302
第四章 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1303
第五章 医疗事故的赔偿1304
第六章 罚则1305
第七章 附则1306
附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307
第一章 总则1307
第二章 预防1307
第三章 疫情的报告和公布1308
第四章 控制1308
第五章 监督1309
第七章 附则1310
第六章 法律责任1310
附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1311
第一章 总则1311
第二章 婚前保健1311
第三章 孕产期保健1312
第四章 技术鉴定1313
第五章 行政管理1313
第六章 法律责任1313
第七章 附则1314
附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314
第二章 输血申请1316
附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316
第一章 总则1316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1317
第四章 交叉配血1317
第五章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1317
第六章 发血1318
第七章 输血1318
附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319
第一章 总则1319
第二章 药品生产企业管理1320
第三章 药品经营企业管理1320
第四章 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1321
第五章 药品管理1322
第六章 药品包装的管理1323
第七章 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1324
第八章 药品监督1324
第九章 法律责任1325
第十章 附则1328
第十四篇 预防医学1329
第一章 绪论1329
第二章 人类和环境1331
第三章 物理因素与健康1333
第四章 化学因素与健康1336
第一节 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1336
第二节 铅1340
第三节 苯1342
第四节 汞1343
第五节 农药1345
第六节 生产性粉尘1347
第五章 食物因素与健康1351
第一节 合理营养1351
第二节 常见营养失调所致的疾病1360
第三节 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1361
第四节 食物中毒1363
第五节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1366
第六章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1367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1367
第二节 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1369
第三节 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推断1377
第四节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386
第五节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1387
第六节 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1394
第七节 常用统计图表1399
第七章 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1403
第八章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427
第一节 传染病1427
第二节 地方病1430
第三节 职业有关疾病1431
第四节 心、脑血管疾病1433
第五节 医源性疾病1435
第六节 恶性肿瘤1437
第七节 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1442
第八节 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1442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其地位1448
第十五篇医学心理学1448
第一章 绪论1448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分支和方法1449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1450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基础1455
第一节 心理活动1455
第二节 心理实质1455
第三节 认知过程1457
第四节 情绪过程1460
第五节 意志过程1462
第六节 需要、动机与挫折1463
第七节 人格1465
第八节 行为1468
第三章 心理卫生1471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1471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1472
第四章 心身疾病1476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概述1476
第二节 心理应激与应对1477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1480
第一节 心理评估的概述1481
第五章 心理评估1481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原则和条件1482
第三节 常用的心理测验与评定量表1483
第六章 心理治疗与咨询1484
第一节 心理治疗的概述1484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1486
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原则与要求1489
第四节 心理咨询1492
第七章 病人心理1493
第一节 病人角色1493
第三节 病人的心理问题1494
第二节 求医行为与遵医行为1494
第八章 医患关系1497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概念1497
第二节 医患交往中的问题1498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模式1499
第四节 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1500
第十六篇医学伦理学1502
第一章 医学与医学伦理学1502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及其与医学实践的关系1502
第二节 医学模式转变的伦理意义1503
第三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师职业道德的要求1504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学与医学伦理学1504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规范体系1506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506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1508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1509
第三章 医患关系1511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性质1511
第二节 医患关系中病人的权利与义务1513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医学道德1515
第四章 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1516
第一节 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意义1516
第二节 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1517
第五章 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1519
第一节 医德修养1519
第二节 医德评价1520
第六章 医学研究与医学道德1522
第一节 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1522
第二节 受试者的选择1523
第三节 资料的保密1524
第四节 意外损伤的赔偿1525
第五节 审查程序1526
第七章 生命伦理的若干问题1527
第一节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1527
第二节 器官移植1529
第三节 基因诊断与治疗1531
第四节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伦理1532
第五节 临终关怀1533
第六节 脑死亡1534
第七节 安乐死1535
一 希波克拉底誓言1536
第八章 医学伦理学文献1536
二 孙思邈《大医精诚》1537
三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1537
四 纽伦堡法典(1946年)1538
五 赫尔辛基宣言1539
六 夏威夷宣言1541
第十七篇 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1543
第一章 病史采集1543
第一章 病例分析1543
第一章 病历书写与分析1544
第一节 问诊的方法、主诉、病史采集1544
第十八篇 体格检查与基本操作技能1544
第二节 系统体格检查的内容、顺序和方法1547
第三节 正确选择辅助检查方法1587
第四节 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1588
第五节 病历编写与示例1592
第二章 基本操作技能1598
第一节 皮内注射术1598
第二节 皮下注射术1599
第三节 肌肉注射术1600
第四节 静脉穿刺及静脉输液1600
第五节 股动脉穿刺术1602
第六节 静脉切开术1603
第七节 动脉切开术1604
第八节 中心静脉压测定法1604
第九节 洗胃术1605
第十节 鼻饲术1606
第十一节 食管及胃底气囊压迫术1607
第十二节 气管插管术1607
第十三节 气管切开术1609
第十四节 给氧1610
第十六节 灌肠术1611
第十五节 导尿术1611
第十七节 胸腔穿刺术1612
第十八节 心包穿刺术1613
第十九节 腹腔穿刺术1614
第二十节 肝脏穿刺术1615
第二十一节 骨髓穿刺术1615
第二十二节 腰椎穿刺术1616
第二十三节 脑脊液动力学检查1617
第二十四节 侧脑室穿刺术1618
第二十五节 脑室碘油造影术1618
第二十七节 脑室气体造影1619
第二十六节 脑室碘水造影1619
第二十八节 颈动脉造影1620
第二十九节 椎动脉造影1620
第三十节 全脑血管造影术1621
第三十一节 脊髓碘油造影1622
第三十二节 膀胱穿刺术1622
第三十三节 后穹隆穿刺1623
第三十四节 关节腔穿刺术1624
第三十五节 封闭疗法1624
第三十六节 止血带应用技术1625
第三十七节 骨折外固定技术1626
第三十八节 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1628
第三十九节 心脏电复律术的应用1630
第四十节 机械通气的应用1633
第十九篇辅助检查结果判读1643
第一章 心电图诊断1643
第二章 X线诊断技术1649
第一节 概述1649
第二节 正常胸部正位片1653
第三节 肺炎1655
第四节 肺占位性病变1656
第五节 气胸1658
第六节 胸腔积液1659
第七节 典型的浸润型肺结核(Ⅲ型)1659
第八节 心脏扩大1660
第九节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1662
第十节 肠梗阻1663
第十一节 消化道穿孔1664
第十二节 消化道造影1664
第十三节 肢体骨折正、侧位片1669
1.血常规检查内容、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670
第三章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1670
2.尿液常规及尿液其他检查内容、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671
3.粪便常规检查内容、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粪便的化学检查1675
4.痰液检查及临床意义1676
5.血清钾测定1676
6.血清钠测定1677
7.血清氯化物测定1677
8.血清钙测定1678
9.血清无机磷测定1678
12.血清甘油三酯1679
13.血清脂蛋白1679
11.血清胆固醇(serum chdesterol,CH)测定1679
10.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测定1679
14.血糖1680
15.血、尿淀粉酶检查1680
16.肝功能1680
17.肾功能检测1683
18.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1685
19.血气分析1686
20.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1688
21.浆膜腔穿刺液常规及生化检查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