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0874170.jpg)
- (美)郑友律,(美)阿卡他(Akhtar,S.)著;彭旭东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8381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20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538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简介1
1.1数据通信和网络的发展史1
1.1.120世纪后期电信业中的变化1
1.1.2电信的发展与未来3
1.1.3现代方案4
1.2电话系统和计算机电话5
1.2.1电话的机能6
1.2.2电话网8
1.2.3电话号码10
1.3计算机电话12
1.3.1计算机电话概述13
1.3.2Internet电话16
1.3.3统一的消息17
1.3.4网络结构和网络拓扑18
1.4分布式系统和客户机/服务器模型21
1.4.1集中计算与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系统21
1.4.2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系统23
1.4.3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服务器和电子商务25
1.5协议与标准26
1.5.1协议的语法和语义26
1.5.2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27
1.5.3电信的标准和组织28
1.5.4网络的标准和组织28
1.6本章小结30
1.7参考资料31
第2章 数据通信35
2.1数字通信的优点35
2.2传输介质36
2.2.1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37
2.2.2同轴电缆37
2.2.3光纤38
2.2.4无线电波和微波40
2.2.5卫星通信41
2.3数字传输基础44
2.3.1频谱、带宽和数据速率44
2.3.2Shannon定律48
2.3.3采样(Nyquist)定理49
2.4数字化传输和多级传输50
2.4.1脉冲编码调制51
2.4.2高级数字化技术:CPCM、DPCM和ADPCM53
2.5调制技术和调制解调器54
2.5.1调幅55
2.5.2调频55
2.5.3调相56
2.5.4调制解调器技术58
2.6.1哑终端和智能终端60
2.6终端设备60
2.6.2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通信设备61
2.7无线通信64
2.7.1数字蜂窝电话和个人通信服务65
2.7.2无线数据服务69
2.7.3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73
2.8视频会议77
2.8.1桌面视频会议系统77
2.8.2文档会议系统78
2.8.3视频会议标准79
2.10习题83
2.9本章小结83
2.11参考资料85
第3章 OSI七层网络模型88
3.1物理层89
3.1.1数据编码90
3.1.2多路复用方案91
3.2数据链路层99
3.2.1异步与同步通信99
3.2.2差错检验和纠正101
3.2.3成帧与流控制106
3.2.4HDLC110
3.3网络层111
3.3.1子网的概念112
3.3.2交换技术概述112
3.3.3路由策略115
3.3.4拥塞控制116
3.4传输层和会话层117
3.5表示层和应用层117
3.5.1数据压缩117
3.5.3网络应用122
3.5.2加密与解密122
3.6.1延迟123
3.6网络性能123
3.6.2吞吐量124
3.6.3带宽利用率124
3.6.4错误率、拥塞和网络可靠性124
3.7本章小结126
3.8习题126
3.9参考资料130
4.1LAN概述132
第4章 LAN技术132
4.2协议与标准134
4.2.1IEEE标准134
4.2.2CSMA/CD、Ethernet和IEEE802.3135
4.2.3令牌总线网和IEEE802.4137
4.2.4令牌环网和IEEE802.5139
4.2.5商业LAN系统140
4.2.6无线LAN和IEEE802.11140
4.3.1连接组件:电缆连接、连接器、收发器、中继器和网络接口卡141
4.3LAN硬件141
4.3.2工作站和网络服务器145
4.3.3网络存储系统和分级存储管理146
4.4LAN服务和LAN操作系统152
4.4.1网络文件系统152
4.4.2网络目录服务153
4.4.3网络打印和传真服务154
4.4.4备份155
4.4.5LAN操作系统157
4.5本章小结163
4.6习题164
4.7参考资料165
第5章 TCP/IP和INTERNET169
5.1INTERNET体系结构170
5.1.1Internet地址170
5.1.2网关编址171
5.1.3网络和广播编址171
5.1.4点分十进制符号171
5.1.5回送编址171
5.1.7物理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172
5.1.6Internet编址中的弱点172
5.1.8逆向地址解析协议174
5.2网际协议和数据报175
5.2.1IP数据报格式和服务类型177
5.2.2数据报封装和分段178
5.2.3重组和分段控制178
5.2.4其他字段179
5.2.5错误和网际控制报文协议182
5.2.6IPv6188
5.3路由协议189
5.3.1路由表和路由机制190
5.3.2子网路由195
5.3.3Internet路由197
5.4用户数据报协议199
5.5传输控制协议201
5.5.1TCP报头和服务201
5.5.2连接的建立和终止203
5.5.3流控制和窗口大小通告204
5.5.4TCP的超时与重传204
5.6.2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及示例205
5.6INTERNET标准服务205
5.6.1文件传输协议205
5.6.3邮局协议209
5.6.4远程登录和Telnet213
5.7域名系统214
5.7.1把域名映射到IP地址214
5.7.2DNS报文215
5.8用于PC的TCP/IP216
5.8.1串行线路网际协议(SLIP,SerialLineInternetProtocol)216
5.7.3Internet域名层次方面最近的进展216
5.8.2点对点(PPP,Point-to-Point)217
5.8.3Winsock218
5.9INTERNET应用218
5.9.1万维网218
5.9.2最近的发展220
5.10本章小结222
5.11习题222
5.12参考资料228
第6章 高速网络的访问与联网技术232
6.1ISDN234
6.1.1ISDN信令和体系结构234
6.1.2ISDN协议235
6.1.3ISDN的优点237
6.1.4宽带ISDN238
6.2电缆调制解调器系统239
6.3DSL技术241
6.4.1SMDS特性244
6.4SMDS244
6.4.2SMDS寻址和协议247
6.5帧中继249
6.5.1协议和体系结构250
6.5.2实现253
6.5.3帧中继性能分析和拥塞控制258
6.5.4基于帧中继的语音261
6.5.5向ATM移植262
6.6快速ETHERNET、100VG-ANYLAN和GIGABITETHERNET264
6.6.1100VG-AnyLAN264
6.6.2快速Ethernet266
6.6.3Gigabit和10GigabitEthernet268
6.7FDDI和CDDI269
6.8ATM网络273
6.8.1ATM的优点274
6.8.2ATM协议和ATM层275
6.8.3ATM交换278
6.8.4ATM与帧中继的互连278
6.8.5ATM上的IP279
6.8.6ATM的将来280
6.9.1SONET信号和体系结构281
6.9SONET281
6.9.2SONET层和帧284
6.9.3SONET开销285
6.9.4SONET容错287
6.10DWDM通信288
6.11本章小结290
6.12习题290
6.13参考资料291
7.1.1早期的集线器296
7.1集线器技术296
第7章 交换LAN和虚拟LAN296
7.1.2智能集线器及其组件297
7.1.3LAN互连和紧缩主干网299
7.2用于LAN的交换技术和互联网络301
7.2.1交换体系结构302
7.2.2Ethernet交换机305
7.2.3令牌环交换机307
7.2.4FDDI交换机309
7.2.5交换网络管理310
7.3非ATM的虚拟LAN312
7.3.1基于段的VLAN313
7.3.2基于MAC的VLAN313
7.3.3基于IP地址的VLAN314
7.4ATM虚拟LAN316
7.4.1ATMLAN仿真317
7.4.2ATM边界路由器318
7.4.3ATM虚拟路由器319
7.4.4ATM关系网络321
7.5IEEE802.1QVLAN标准322
7.6本章小结323
7.7习题324
7.8参考资料325
第8章 网络性能327
8.1为什么研究网络性能327
8.2分析方法328
8.2.1延迟吞吐量分析328
8.2.2概率技术331
8.2.3排队论技术336
8.2.4Markov模型344
8.2.5可靠性模型349
8.3模拟352
8.3.1连续模拟353
8.3.2“离散事件模拟”(DEVS,DiscreteEventSimulation)354
8.3.3基于Web的模拟354
8.3.4模拟模型359
8.4监视网络通信量368
8.4.1监视基于Windows的通信量368
8.4.2监视Ethernet的通信量372
8.6习题376
8.5本章小结376
8.7参考资料382
第9章 网络管理385
9.1SNMP387
9.1.1简介387
9.1.2SNMP模型387
9.1.3管理信息的结构389
9.1.4SNMPv2390
9.2RMON和RMONV2393
9.1.5SNMPv3393
9.2.1RMON模型395
9.2.2RMON2396
9.3TMN398
9.3.1物理体系结构399
9.3.2接口400
9.3.3TMN和OSI之间的区别401
9.4目录服务和网络管理401
9.5基于WEB的网络管理404
9.7习题406
9.6本章小结406
9.8参考资料407
第10章 通信与网络安全409
10.1加密技术411
10.1.1私钥加密技术411
10.1.2公钥加密技术414
10.1.3DES和AES418
10.1.4连续加密420
10.1.5链路级、网络级和应用级加密421
10.1.6数字签名、报文摘要和数字证明422
10.1.7E-mail的PGP425
10.1.8编写自己的加密算法426
10.2数字证书和PKI427
10.3防火墙429
10.3.1分组过滤原则431
10.3.2基于路由的分组过滤防火墙433
10.3.3应用网关防火墙435
10.3.4电路网关防火墙436
10.3.5防火墙体系结构437
10.4Kerberos439
10.5SSL和VPN442
10.5.1SSL协议442
10.5.2VPN443
10.6网络安全应用中的新技术451
10.6.1Internet商务与电子货币451
10.6.2电子出版的安全容器452
10.6.3智能卡和安全电子交易453
10.6.4随机一次一密和没有密钥的加密455
10.7本章小结456
10.8习题457
10.9参考资料458
第11章 网络程序设计463
11.1支持网络程序设计的软件体系结构463
11.1.1大型机体系结构463
11.1.2文件共享的体系结构463
11.1.3对等体系结构464
11.1.4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464
11.1.6三层体系结构465
11.1.5两层体系结构465
11.2串口和并口程序设计467
11.2.1串口程序设计468
11.2.2并口程序设计475
11.3NETBIOS程序设计477
11.4TCP/IP和套接字程序设计480
11.4.1进程之间的通信和管道481
11.4.2套接字的创建482
11.4.3使用Internet库和DNS483
11.4.4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套接字连接486
11.4.5阻塞、同步和定时492
11.4.6客户机/服务器程序范例494
11.5WINSOCK程序设计502
11.5.1使用Winsock503
11.5.2示例程序504
11.6RPC程序设计505
11.7JAVA程序设计509
11.8本章小结514
11.9习题515
11.10参考资料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