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巴格莱氏教育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巴格莱氏教育学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870488.jpg)
- 杨荫庆,董众,兆文钧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共和印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23
- 标注页数:194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巴格莱氏教育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教育的功用1
第一章 用简单名词,解释教育1
一、教育既有精密的组织,我们就可以用简单名词解释之1
二、教育的可能,只看生物容受已往经验利益的能量如何4
三、许多动物没有这种能量,他们完全倚赖本能的适应作用4
四、反射运动与本能运动,确是遗传上的产物6
五、高等动物能用经验以改进遗传上的适应作用8
六、人类在普通底发育中,能得改进作用的利益,所以实际上人类占特殊的地位10
七、许多动物不能将后天的特性遗传后代13
八、人类能将经验上的产物遗传后代16
九、若人类缺乏这种能量,必远出其他动物之下18
十、教育的可能,端赖文字的功用26
十一、教育的定义26
第二章 学校的功用29
一、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区别;及其利弊29
二、家庭为正式教育的根本机关32
三、学徒制度的发达及僧侣擅权时代的教育功能34
四、近世学校的发达37
五、在「婴儿」时期人与学校的关系;婴儿时期的意义:(甲)以经济不能独立观查之,(乙)以官能有可塑性观查之38
六、学校为一种正式教育机关,对于学校暂下一个定义;证明正式教育在社会上的效益42
七、凡儿童受环境的影响学校,都能加以裁制;学校中所「研究」底学科,皆是对于环境经验底表现46
二、教育手续上的诸种法则,大都以独立为最终的目的51
一、本章的问题51
第三章 教育上道德的目的51
三、由是区别教育上道德的目的与经验的目的52
四、道德的目的,对于教育的法则,有重要关系54
五、由实际方面,用精密方法,讨论道德目的:(甲)「谋生」目的。56
六、(乙)「知识」目的59
七、(丙)「文化」目的61
八、(丁)「调和发展」目的64
九、(戊)「道德」目的70
十、(已)「社会」目的75
十一、有社会效益人的特点78
十二、社会目的的利益82
第二编 经验的获得85
第四章 由观查所得的意义,变成知觉的印象:统觉85
一、感觉的功用在将(甲)全身的情形及(乙)与外界接触的情形,报告于心;用感觉为媒介,以达适应作用的目的85
二、感觉上意识的性质,确非起于婴儿初生的时候;对于统觉暂下一个定义86
三、统觉的根本原则;实质的证明87
四、腱觉对于统觉发展上底重要;证明及证明的考证92
五、腱觉联络作用底直接证明;(甲)病理学的(乙)解剖学的(丙)先发展的97
六、腱觉在教育手续上的重要103
七、结论104
第五章 按生物的需要讨论统觉:统觉的等级与统觉的系统107
一、用(甲)固有的需要,和(乙)后天的需要以判别统觉107
二、按照固有的需要及后天的需要,区别(甲)「低级」统觉或(乙)「高级」统觉,并引「神经错乱病」作说明109
三、低级的统觉与粗浅的适应作用相关联,属于随意(较大)筋肉;高级的统觉与精密的适应作用相关联,属于不随意(短小)筋肉;并加说明110
四、用感觉失常病,说明统觉系统;统觉系统的定义;统觉系统为高级或为低级112
五、统觉系统的起原:遗传与环境两要素都包括在内118
六、低级的统觉系统受遗传的影响最大119
七、统觉系统或「大」或「小」;无论大小,都可看作经验的「结晶」122
第六章 就统觉上讨论注意,兴味,与意志:工作主义123
一、第四第五两章的结论;本章的问题123
二、注意是意识中的一种状态124
三、注意的中心与注意的边环二者在原素上的区别;中心作用的功用125
四、中心作用的情形;(甲)被动注意126
五、(乙)自动注意128
六、(丙)第二步的被动注意130
七、由工作与游戏心理上的区别,以讨论注意131
八、自动注意的能量与「意志」的能量的关系133
九、注意是构造上的名词,统觉是功用上的名词136
十、统觉的各系统与注意状态上的边环成分,均有关系137
十一、统觉与注意,对于兴味上的关系;固有的兴味与后天的兴味的区别;各种兴味对于教育程序上的关系;按照生物学,说明工作为教育的中心特点138
十二、以生物的要需及其对于统觉的关系,说明努力主义的改进,例举初等教育证明之141
十三、第一二两编的结论147
一、经验的功用(甲)类似习惯与(乙)类似判断,依其所含意识底程度最高或最低以判别之149
二、习惯的证明149
第七章 经验上有类似习惯的功用149
第三编 经验的功用149
三、习惯分(甲)自然动作(已成的习惯)与(乙)将成的习惯;感觉运动作用为将成习惯的标准151
四、观念运动作用亦为将成习惯的标准154
五、道德的习惯:(甲)清洁,(乙)勤勉,(丙)敬重155
六、习惯的功用;养成习惯在教育程序上最为重要;养成习惯的方法;例举学校的工作证明之158
七、习惯的破除;在教育上破除习惯的重要162
八、注意于改正错误的结果164
第八章 经验上有类似判断的功用167
一、判断对于顾应新情境的功用167
二、判断作用的情形;例证168
三、判断的定义169
四、判断的类别:(甲)用具体的经验,解决新情境,即是实用判断170
五、实用判断包有分析,综合,比较,与选择诸种作用171
六、实用判断的利益,及其范围173
七、(乙)用凝结的经验,解决新情境,即是概念判断;且必须经过经验的凝结与概念的养成,始能有概念的判断176
第九章 经验的凝结与概念的养成181
一、凝结并非强为压合,乃公同要素的选择181
二、以文字代表概念182
三、概念的类别:(甲)集合的,(乙)个体的;例证183
四、「自我」概念,是个体概念的一个标准186
五、概念是一种明确的统觉系统;文字是统觉系统的重要代表;无有意象,文字亦能用得正确187
六、教育上概念的养成;格言的意义:「由具体而进于抽象,由特别而进于普通」190
七、教员要晓得养成判断作用时,凝结经验的程序,不是随便敷衍的192
八、结论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