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化学实验室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化学实验室手册
  • 夏玉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5246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869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895页
  • 主题词:化学-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化学实验室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表目录1

表1-2 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2001)、熔点、沸点、密度和氧化态1

目录1

第一章 元素和化合物的化学、物理常数与特性1

第一节 基本物理常数与元素的化学、物理特性1

一、基本物理常数1

二、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和氧化态1

第一章 元素和化合物的化学、物理常数与特性1

表1-1 基本物理常数表(1986年国际标准)1

表2-118 单标线吸量管的容量允差 412

三、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的电子层排布3

表1-3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4

表1-4 稳定同位素及其相对丰度6

四、稳定同位素与天然放射性同位素6

表1-5 天然同位素及其相对丰度8

五、常见放射性元素的性质10

表1-6 常见放射性同位素11

六、原子半径、元素的电离能、电子的亲和能、元素的电负性12

表1-7 天然放射系12

表1-9 原子的共价半径13

表1-8 金属的原子半径(配位数为12)13

表1-10 元素的电离能14

表1-11 原子的电子亲和能16

表1-12 双原子分子的电子亲和能16

表1-13 三原子分子的电子亲和能17

表1-14 元素的电负性17

第二节 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常数18

表1-15 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常数18

表1-16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常数46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常数46

第四节 分子的结构与化学键66

一、晶体的类型66

表1-17 晶体的对称分类66

表1-19 某些晶体介电常数(室温)67

表1-20 某些晶体的折射率67

表1-18 一些常用晶体主热膨胀系数67

表1-21 晶系的划分和选晶轴的方法68

二、分子和离子形状69

表1-22 14种空间点阵型式69

表1-23 分子和离子的形状69

三、元素的电子构型与离子半径、键长、键能、键角、偶极矩70

表1-24 常见杂化轨道的几何特征和轨道图像70

表1-26 元素的化合价、配位数、电子构型和物理半径、有效半径、轨道半径70

表1-25 轨道杂化类型与配位化合物的空间构型70

表1-27 共价键的键长83

表1-28 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结构、键长和键角83

表1-29 双原子分子的键能93

表1-30 多原子分子的键能97

表1-31 在气相中分子的偶极矩102

表1-32 基团间的偶极矩μ103

表1-33 键和基团的偶极矩103

表1-34 共价单键的键矩103

表1-35 盐类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键矩103

表1-36 配价键的键矩104

一、生成热、自由能、熵、比热容、燃烧热104

表1-37 多重键的键矩104

表1-39 无机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生成自由能、标准熵、标准摩尔热容104

第五节 热力学常数104

表1-38 离子的极化率104

表1-40 有机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生成自由能、标准熵、标准摩尔热容112

表1-42 部分物质的熔化热114

表1-41 部分化合物的摩尔燃烧热114

二、水的重要常数115

表1-43 水的离子积(Kw)116

表1-45 水的沸点116

表1-44 水的密度116

表1-46 水的蒸汽压116

三、活度系数117

表1-47 水的介电常数117

表1-48 水溶液中的离子活度系数(25℃)117

表1-49 酸、碱、盐的活度系数(25℃)118

表1-51 有机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25℃)119

表1-50 无机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25℃)119

四、酸、碱溶液的电离常数与pH值119

表1-52 碱在水中的电离常数(25℃)121

五、络合物的稳定常数122

表1-53 部分酸水溶液的pH值(室温)122

表1-54 部分碱水溶液的pH值(室温)122

表1-55 EDTA络合物的lgKMY值123

表1-56 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123

六、溶解度、溶度积125

表1-58 各种温度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125

表1-57 氨羧络合剂类络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125

表1-59 部分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126

表1-60 各种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25℃)127

七、溶液的电导率133

表1-61 常见离子水溶液中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25℃)134

表1-62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摩尔电导率(25℃)134

表1-63 KCI溶液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135

八、氧化还原标准电极电位135

表1-64 氧化还原标准电极电位(25℃)135

表1-65 二组分的共沸点140

九、共沸物、共熔物、转变温度140

表1-66 三组分的共沸点143

表1-68 某些物质的熔点、沸点、转变点、熔化热、蒸化热及转变热144

表1-67 部分金属的低共熔混合物144

表1-70 某些物质的沸点升高常数Kb145

表1-71 无机化合物气体的临界常数145

十、部分气体的临界常数145

表1-69 某些物质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f145

表1-72 有机化合物气体的临界常数146

十一、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断依据147

十二、胶体体系的类型与粒子半径和扩散系数151

表1-76 胶体体系憎液、亲液分类法151

表1-74 胶体体系151

表1-73 不同类型的分散体系151

表1-75 胶体体系的热力学分类法151

一、光谱分类与谱区152

表1-77 不带电球粒在水中的扩散系数152

表1-78 一些物质的扩散系数值152

第六节 光谱数据152

表1-80 发射光谱法153

表1-81 光谱分析法的应用范围153

表1-79 吸收光谱法153

表1-83 元素的最灵敏的原子线及一级离子线的波长范围154

二、原子光谱154

表1-82 光谱区及对应的光谱分析法154

表1-84 ICP-AES法元素的分析线、检出限及干扰元素155

表1-85 原子吸收光谱法元素分析谱线、光谱项、灵敏度和检出限165

表1-86 常见元素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条件171

表1-87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仪器实验条件175

表1-88 各元素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的热解和原子化温度176

表1-89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的部分元素的检出限176

表1-90 火焰、石墨炉和ICP等各种原子光谱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比较176

表1-91 可见颜色、波长和互补色的关系177

三、分子光谱177

表1-92 某些常见生色团的吸收特性178

表1-93 某些基团的紫外特征吸收峰178

表1-94 各种常用溶剂的使用最低波长极限179

表1-95 过渡金属水合离子的颜色179

表1-98 分子基团的振动类型和形式及其表示符号180

表1-99 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180

表1-96 镧系元素离子的颜色180

表1-97 某些化合物的荧光效率180

第七节 其他192

一、有机官能团的名称和符号192

表1-100 有机官能团的名称和符号192

表1-101 塑料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193

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品种、性能和用途193

表1-102 合成橡胶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194

表1-103 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195

表1-105 化学纤维名称对照表195

表1-104 化学纤维的分类195

表1-106 常见化合物的俗名或别名196

三、常见化合物的俗名或别名196

四、空气的组成、地球的组成与海水的组成197

表1-107 大气的组成197

表1-108 元素在地壳和海洋中的分布度198

表1-109 海水中的主要盐类199

一、玻璃仪器的特性及化学组成200

第二章 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200

第一节 化学实验室的玻璃仪器及石英制品200

二、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规格、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200

第二章 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200

表2-1 玻璃的化学组成、性质及用途200

表2-2 常用玻璃仪器一览表201

表2-3 8501型标准口综合仪组件204

表2-4 8541型标准口有机制备仪组件204

表2-5 8561型标准口半微量有机制备仪组件205

表2-6 8581型标准口半微量有机制备仪组件205

表2-7 有关气体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名称、规格、用途、使用注意事项206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207

表2-8 成套特殊仪器名称、规格、用途207

表2-9 国产微型化学制备仪的品种和规格207

四、玻璃仪器的管理209

表2-10 洗涤砂芯玻璃滤器常用洗涤液209

五、简单的玻璃加工操作与玻璃器皿刻记号210

六、石英玻璃器皿与玛瑙仪器211

表2-11 聚乙烯和聚丙烯实验用器皿212

表2-12 氟塑料实验室器皿212

一、塑料器皿212

第二节 化学实验室使用的非玻璃器皿及其他用品212

二、滤纸、滤膜与试纸213

表2-13 国产滤纸的型号与性质213

表2-15 广域pH试纸214

表2-16 精密pH试纸214

表2-17 常用的指示剂试纸和试剂试纸的制备方法和用途214

表2-14 常用滤膜的种类、型号、规格、生产厂家214

三、金属器皿215

四、瓷器皿与刚玉器皿217

表2-18 常用熔剂适用的坩埚217

五、实验室常用的其他用品217

表2-19 常用瓷器皿名称、规格、用途、使用注意事项218

表2-22 常用毛刷的品种和规格220

表2-20 常用橡胶塞、软木塞的规格220

表2-21 常用橡胶管和医用乳胶管的规格220

表2-23 常用的维修工具221

一、电热设备221

表2-24 常用标准筛对照221

第三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电器与设备221

表2-25 箱式电阻炉、管式电阻炉、电热板常用规格223

表2-26 上海实验仪器厂生产的干燥箱主要技术规格226

表2-27 远红外干燥箱规格型号227

表2-28 ZD79型真空干燥箱主要技术规格228

表2-29 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真空干燥箱系列产品229

表2-30 北京医疗设备厂生产的电热水浴锅主要技术规格230

表2-31 不同液浴的恒温范围231

表2-32 常用冷冻剂及其制冷温度232

二、制冷设备234

表2-33 不锈钢电热蒸馏水器主要技术规格234

三、电动设备236

表2-34 北京离心机厂生产的离心机规格237

表2-36 北京金北德工贸有限公司经销的磁力搅拌器的型号和规格239

表2-35 天津华兴科学仪器厂生产的电动搅拌器的型号规格239

表2-37 金坛市荣华仪器厂生产的振荡器型号与规格240

表2-38 台式数控超声波清洗器的主要技术指标241

四、交流稳压器242

五、直流电源242

表2-39 北京鑫科奥商贸有限公司经销的交流稳压电源型号与性能243

表2-40 DH1718D(E)双路稳压稳流跟踪电源的型号与性能244

表2-41 部分直流稳压电源的型号与性能244

六、万用电表245

表2-42 万用表上常用的字母、符号248

七、电烙铁、验电笔和熔断器250

八、保护地线252

表2-43 8号铁丝在各种土质中的接地电阻值252

九、显微镜252

表2-44 显微镜分类表255

表2-45 物镜的放大倍数与数值孔径258

表2-46 北京科普佳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经销的部分显微镜的型号与技术参数260

十、压力表261

表2-47 压力表类型及其主要技术性能261

表2-50 液柱式压力计常用的工作液264

表2-48 液柱压力计的型号规格264

表2-49 酒精-甘油-水混合物冰点和密度264

表2-51 某些介质所选用的隔离液264

表2-52 常用单圈弹簧管压力表型号规格266

表2-53 汞气压计的型号规格269

表2-54 部分机械泵产品型号规格272

表2-55 北京仪器厂生产的2X-4型旋片式真空泵技术指标272

表2-56 部分真空计、真空表产品型号规格275

十一、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与收集276

表2-57 气体发生器规格型号277

十二、移液器与移液装置278

表2-58 系列精密移液器型号规格278

十三、自动滴定装置278

十四、太阳能电池、干电池、蓄电池279

表2-59 各种型号干电池的性能279

表2-60 常用蓄电池体系和基本性能280

表2-61 常用蓄电池主要特性和应用281

十五、标准电池、盐桥的制备、参考电极及其制备282

表2-62 部分国产甘汞电极性能285

第四节 天平287

一、天平分类287

表2-64 国内外部分天平型号一览表288

表2-63 天平精度分级表288

二、电子天平289

表2-66 MP系列上皿式精密天平型号规格290

表2-65 MA系列电子分析天平型号规格290

表2-68 WP系列微量电子天平型号规格291

表2-67 Y系列应变片上皿式电子天平型号规格291

三、机械加码分析天平292

四、不等臂单盘天平295

五、扭力天平297

表2-69 JN-B系列扭力天平型号与技术参数298

表2-70 HC-TP11系列架盘天平型号规格及技术参数298

六、架盘天平298

七、天平的称量方法299

八、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299

第五节 电子计算器301

一、电子计算器的分类301

二、计算器的结构302

三、按键的标志和作用303

四、显示的符号及意义306

五、使用和选择计算器的注意事项307

六、用电子计算器计算实例308

七、电子计算器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实例311

一、概况315

二、实验室计算机的分类315

第六节 计算机315

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316

表2-7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316

四、微型计算机主要性能指标317

五、计算机的网络技术318

六、计算机在化学上的应用323

七、常见的化学软件326

八、与化学有关的部分重要互联网网址329

九、计算机技术在实验仪器中的作用与应用实例330

第七节 化学实验室用水336

一、蒸馏法制备实验室用水336

二、离子交换法制备实验室用水336

三、电渗析法制纯水339

四、超纯水的制备340

五、特殊要求的实验室用水的制备340

表2-72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技术要求341

六、实验用水的质量要求341

表2-73 各种方法制备的实验用水残留金属离子的含量342

七、实验用水的质量检验342

表2-74 理论纯水的电导率和换算系数343

表2-75 化学试剂的分级344

第八节 化学试剂344

表2-76 重铬酸钾试剂中杂质最高含量344

一、化学试剂的分级和规格344

表2-77 特殊规格的化学试剂345

二、化学试剂的包装及标志345

三、化学试剂的选用与使用注意事项345

四、常用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346

表2-78 常用酸、碱试剂的一般性能346

表2-79 常用盐类和其他试剂的一般性质347

五、化学试剂的纯化350

表2-80 常用有机溶剂的一般性质354

六、化学试剂的管理与安全存放条件354

一、常用有机溶剂的一般性质354

第九节 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354

表2-81 有机溶剂间的互溶性355

二、有机溶剂间的互溶性355

三、有机溶剂的毒性355

四、有机溶剂的易燃性、爆炸性和腐蚀性356

表2-82 适于制作有机溶剂容器的合成材料357

五、有机溶剂的脱水干燥357

六、有机溶剂的纯化358

七、有机溶剂的回收360

八、有机溶剂的应用361

表2-83 有机溶剂的应用领域361

一、干燥剂363

第十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吸收剂、制冷剂与胶黏剂363

表2-84 常用干燥剂的干燥能力364

表2-85 各种干燥剂的通性364

表2-87 有机化合物干燥用的干燥剂365

表2-86 气体干燥用的干燥剂365

表2-89 分子筛按分子大小吸附分类366

表2-88 分子筛的化学组成及特性366

表2-91 常用化合物的干燥条件367

表2-90 容量法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367

二、气体吸收剂368

三、制冷剂368

表2-92 常见气体的吸收剂369

表2-95 盐、碱、酸和冰混合所达最低温度370

表2-96 用于制冷的液态气体370

表2-93 盐和水(冷至15℃)混合所达最低温度370

表2-94 盐或酸与雪或碎冰混合所达最低温度370

四、胶黏剂371

表2-97 阳离子的掩蔽剂372

第十一节 掩蔽剂与解蔽剂372

一、阳离子掩蔽剂372

三、解蔽剂375

表2-99 常用的解蔽剂375

表2-98 阴离子和中性分子的掩蔽剂375

二、阴离子和中性分子掩蔽剂375

四、络合滴定中的掩蔽剂376

表2-100 某些痕量成分的解蔽376

表2-101 络合滴定中使用的掩蔽剂376

五、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380

表2-102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381

一、实验室防火、防爆与灭火常识382

第十二节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382

表2-103 常见的易爆混合物383

表2-104 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混合时的爆炸极限384

表2-105 火灾的分类及可使用的灭火器384

二、化学毒物的中毒和救治方法385

表2-106 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385

表2-107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385

表2-108 常见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中毒症状和救治方法386

三、预防化学烧伤与玻璃割伤387

四、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387

表2-110 我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388

表2-109 常见化学烧伤的急救和治疗388

表2-111 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389

表2-112 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389

五、高压气瓶的安全390

表2-113 高压气瓶的颜色和标志391

六、安全用电常识393

七、实验室的管理394

第十三节 化学实验室基础操作技术405

(一)滴定管405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405

(二)容量瓶409

(三)移液管(吸量管)的分类、洗涤和操作410

表2-114 分度吸量管的分类、级别规格及注意事项410

(四)使用玻璃量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11

表2-115 滴定管的流出时间412

表2-116 滴定管的容量允差412

表2-117 容量瓶的容量允差412

表2-120 单标线吸量管的流出时间413

表2-119 分度吸量管的容量允差413

(五)容量器皿的校准414

表2-121 分度吸量管的流出时间414

表2-123 不同温度、压力下干燥空气密度415

表2-122 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415

二、重(质)量分析的基本操作416

表2-124 石英与玻璃的体热膨胀系数416

表2-125 容量量器校准时,各参数偏差引起的容积误差416

表2-126 弯液面读数引起容积的绝对误差416

(一)样品的溶解417

(二)试样的沉淀417

(三)过滤和洗涤技术418

(四)沉淀的烘干和沉淀的灼烧421

表2-127 微孔玻璃漏斗(坩埚)的规格和用途421

一、国际单位制424

第三章 计量单位、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424

第一节 计量单位424

第三章 计量单位、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424

表3-1 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424

表3-2 国际单位制(SI)的辅助单位424

表3-3 国际单位制(SI)导出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单位425

表3-4 国际单位制(SI)的词头425

表3-5 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42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426

三、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间的换算426

表3-6 暂时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426

表3-7 国家选定的其他非国际单位426

表3 8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427

表3-11 质量单位间的换算427

表3-9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427

表3-10 体积与容积单位间的换算427

表3-13 质量流量单位间的换算428

表3-14 体积流量单位间的换算428

表3-12 压力单位间的换算428

表3-15 功、能、热量单位间的换算429

表3-16 功率单位间的换算429

表3-18 传热系数单位间的换算430

表3-19 温度单位间的换算430

表3-17 导热系数(热导率)单位间的换算430

四、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431

表3-20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431

第二节 标准化与标准432

一、标准化432

二、标准及其级别433

表3-21 行业标准代号436

三、标准分类437

一、标准方法438

四、产品质量分级438

第三节 标准方法(国标)与我国已颁布的部分有关化学的标准438

二、我国已颁布的部分有关化学的标准方法439

表3-22 综合类国家标准439

表3-23 农业、林业类国家标准441

表3-24 医药、卫生、劳动保护类国家标准447

表3-25 矿业类国家标准454

表3-26 能源类(石油、核技术)国家标准465

表3-27 化工类国家标准470

表3-28 冶金类国家标准485

表3-29 食品类国家标准507

表3-30 环境保护类国家标准513

表3-31 其他类国家标准518

第四节 标准物质527

一、标准物质的基本特征528

二、标准物质的分类与分级529

表3-32 标准物质的分类编号530

三、标准物质的作用与主要用途530

第五节 我国现用的部分标准物质532

四、标准样品与工作标准物质532

一、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532

表3-33 铁与钢的标准物质532

表3-34 非铁合金标准物质533

表3-35 高纯金属标准物质534

表3-37 气体标准物质534

表3-36 金属中气体标准物质534

表3-38 岩石、土壤标准物质534

表3-39 煤、煤飞灰和焦炭的标准物质535

表3-41 生物物质的标准物质536

表3-40 化工产品标准物质536

表3-42 水中金属离子和水质浊度标准物质536

表3-44 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537

表3-45 白板、色板和渗透管标准物质537

表3-46 电子探针标准物质537

表3-43 pH值标准物质537

表3-48 非铁合金国家二级标准物质538

表3-49 气体国家二级标准物质538

二、国家二级标准物质[GBW(E)]538

表3-47 铁与钢国家二级标准物质538

表3-50 化工产品国家二级标准物质539

表3-52 渗透管国家二级标准物质540

表3-51 岩石、土壤国家二级标准物质540

表3-53 水成分及化学耗氧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541

表3-55 煤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国家二级标准物质543

表3-54 生物物质国家二级标准物质543

表3-57~表3-84 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1~28)544

表3-56 工程技术特性测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544

表3-85 元素溶液实物国家标准550

三、实物国家标准(GSB)550

表3-86 环境实物国家标准551

表3-87 钢铁实物国家标准552

四、其他实物标准物质(标样)552

表3-90 无机纯气体553

表3-88 固体实物标准样品553

表3-89 有机纯气体553

表3-91 发射光谱实物标准样品554

表3-92 容量分析中常用的基准试剂554

第六节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标准溶液及其配制554

一、常用的基准试剂(物质)554

二、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555

第四章 溶液及其配制571

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571

三、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571

第一节 溶液配制时常用的计量单位571

五、密度571

四、体积571

一、质量571

六、物质的量571

七、摩尔质量572

八、实验室常见的新旧计量单位的对照573

表4-1 实验室常见的新旧计量单位对照573

第四章 溶液及其配制573

第二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574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574

表4-2 分析化学中溶液浓度的一般表示方法574

二、溶液浓度的计算578

表4-4 几种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584

表4-3 常用酸、碱试剂的密度与浓度584

三、常用碱溶液的配制585

表4-5 常用酸、碱的一般性质585

一、常用酸、碱的一般性质585

四、常用盐溶液的配制585

二、常用酸溶液的配制585

第三节 常用溶液的配制585

表4-6 常用酸溶液的配制方法586

表4-7 常用碱溶液的配制方法586

表4-8 常用盐溶液的配制方法(配制量约为1L)586

七、指示剂溶液的配制588

表4-9 常用试剂饱和溶液的配制方法588

五、常用试剂饱和溶液588

六、某些特殊试剂溶液的配制588

表4-10 某些特殊试剂溶液的配制方法589

表4-11 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其配制方法590

表4-13 常用多组分酸、碱指示剂及其配制方法591

表4-12 常用双组分酸、碱指示剂及其配制方法591

表4-14 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及其配制方法592

表4-15 常用金属离子指示剂及其配制方法592

表4-16 常用吸附指示剂及其配制方法592

表4-18 标准缓冲溶液(pH标准溶液)的配制593

表4-17 普通缓冲溶液的配制593

八、缓冲溶液的配制593

表4-19 伯瑞坦-罗比森缓冲溶液的配制594

表4-20 克拉克-鲁布斯缓冲溶液的配制595

表4-21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的配制595

九、元素与常见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595

表4-22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的配制595

表4-23 元素与常见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596

第一节 误差601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601

第五章 误差、有效数字与数据处理601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602

第二节 有效数字606

一、有效数字的使用606

第五章 误差、有效数字与数据处理606

表5-1 铁含量分析结果606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607

三、有效数字计算法则608

四、实验工作中正确运用有效数字608

五、数据的表达609

第三节 数据处理612

一、原始数据与实验结果的判断612

表5-2 置信水平的Q值613

二、测量结果的报告614

三、实验方法可靠性的检验615

表5-3 置信系数t值615

四、工作曲线的一元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617

表5-4 95%置信度的F值617

五、提高测量结果准确度的方法618

第六章 部分物理与化学常数(数据)测定方法620

表6-1 标准大气压下国际温标的基准点620

表6-2 国际实用温标定点620

一、温度测定620

第六章 部分物理与化学常数(数据)测定方法620

表6-4 温度计校正对照表621

表6-3 水银温度计种类和使用范围621

表6-5 用于校正温度计的化合物622

表6-6 德国Jena 16Ⅲ号玻璃所制的贝克曼温度计的校正值624

表6-7 几种常见的热电偶温度计的适用范围及其室温下温差电势的温度系数624

表6-8 热电偶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电势625

二、熔点测定626

表6-9 熔点测定常用浴液627

四、沸点测定628

三、结晶点测定628

表6-10 沸点测定常用的标准样品629

五、沸程测定629

六、密度测定630

七、折射(光)率的测定633

表6-11 原子折射率634

表6-12 折射率测定用的标准试样634

八、旋光度测定636

表6-13 自动指示旋光仪检定分级640

九、相对分子质量测定641

(一)凝固点的测定——凝固点的降低测定相对分子量641

表6-14 水和苯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f)641

(二)蒸气密度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梅耶(Meyer)法643

十、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静态法645

十一、表面张力测定647

(一)毛细管升高法648

表6-15 滴重法测定表面张力的校正因子F649

(二)滴重(液滴)法649

表6-16 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张力650

十二、黏度测定651

(一)毛细管黏度计法652

(二)改良式乌氏黏度计测定高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653

表6-17 用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时某些高聚物的经验常数654

(三)恩格勒氏黏度计法测定条件黏度656

表6-18 液体有机化合物的黏度657

十三、软化点测定662

(一)用开口杯测定闪点和燃点(开口杯法)663

十四、闪点与燃点的测定663

表6-19 (a)不同大气压下闪点或燃点的修正值△t665

(二)用闭口杯仪器测定闪点(闭口杯法)665

表6-19 (b)不同大气压力范围的闪点修正值△t667

十五、玻璃化温度测定668

(一)膨胀计法668

(二)热机械分析法(TMA)669

十六、步冷曲线的测定——二组分合金体系相图的绘制671

十七、双液体系沸点-成分图——回流冷凝法673

十八、燃烧热的测定——氧弹式量热计674

十九、pH值测量679

表6-20 部分国产甘汞电极性能679

表6-21 常见的参考电极的电极电位681

表6-22 参考电极电位与温度关系681

表6-23 部分国产玻璃电极的性能682

表6-24 部分国产常用pH计性能一览表683

表6-25 pH计的检定项目和要求685

二十、电导测量686

表6-26 电导率仪各量程范围与配用电极690

二十一、电动势测定691

二十二、紫外与可见光谱697

表6-28 不同的电子结构和吸收波长699

表6-27 各种电子跃迁、波长及相应能量699

表6-29 一些常见有机化合物紫外最大吸收波长700

表6-30 各种常用溶剂的使用最低波长极限703

表6-31 常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及生产厂家704

二十三、红外光谱708

表6-32 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与仪器部件709

表6-33 部分红外光谱仪特性712

表6-34 常用溶剂的红外透明波段715

二十四、核磁共振谱718

表6-35 质子的自旋-自旋耦合常数(绝对值)722

表6-36 各种氢核化学位移的近似值范围725

表6-37 取代基对化学位移的影响726

表6-38 取代的乙烯类(在CCl4中)的化学位移取代基常数(Z)726

表6-39 取代基对苯氢核δ值的影响(δ值×10-6)727

表6-40 商品氘代溶剂中残留质子的化学位移729

二十五、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730

(一)分光光度法730

(二)测电导率法732

二十六、络合物的组成与络合物稳定常数734

第七章 分离、富集和纯化的基本方法738

第一节 重结晶、升华、沉淀与共沉淀、挥发与蒸馏、离心738

第七章 分离、富集和纯化的基本方法738

一、重结晶738

表7-1 常用重结晶溶剂738

表7-2 常用的重结晶混合溶剂组成739

表7-3 重结晶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739

表7-5 可利用升华法分离(提纯)的物质740

二、升华740

表7-4 气压对升华温度的影响740

三、沉淀741

表7-6 常压升华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741

(一)使用无机沉淀剂741

表7-7 减压升华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741

表7-10 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和溶解时所需的pH值742

表7-9 用有机碱产生氢氧化物沉淀的条件742

表7-8 用氨水(在铵盐存在下)或氢氧化钠沉淀金属离子742

表7-11 常见阳离子硫化物的沉淀条件和溶解条件743

(二)利用有机沉淀剂进行分离744

表7-12 其他沉淀生成条件744

表7-13 常用的有机沉淀剂745

(三)共沉淀分离747

四、挥发与蒸馏748

表7-14 常用有机共沉淀剂748

表7-15 挥发性元素的挥发形式748

(一)无机物的挥发与蒸馏分离748

(二)有机物的挥发与蒸馏分离749

表7-16 某些元素的挥发和蒸馏分离条件749

表7-17 几种常见的共沸混合物749

表7-18 常压蒸馏操作及注意事项751

表7-19 减压蒸馏操作及注意事项753

表7-20 水蒸气蒸馏操作及注意事项755

五、离心756

第二节 萃取分离759

一、基本原理759

表7-21 常用萃取剂及其应用范围760

二、萃取体系分类与常用萃取剂760

表7-22 常用络合萃取剂、螯合萃取剂及离子缔合萃取剂761

三、萃取分离应用实例765

表7-23 各种元素的萃取分离条件765

四、萃取操作及注意事项772

表7-24 萃取操作及注意事项773

五、与萃取有关的新的分离方法774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774

表7-26 超临界流体与气体、液体传递性能的比较775

表7-25 某些超临界萃取剂的临界参数775

(二)胶体(胶团)萃取777

表7-27 几类双水相体系779

(三)双水相萃取779

表7-28 应用双水相萃取从微生物的破碎细胞提取多种酶的例子780

第三节 柱色谱法780

一、吸附色谱法781

表7-29 常用吸附剂782

表7-30 常用吸附剂的制备和处理782

表7-32 氧化铝、硅胶的含水量与活性之间的关系783

表7-31 吸附剂的附加剂783

表7-33 氧化铝活性等级783

二、离子交换色谱法784

表7-34 产离子交换树脂的牌号及性能786

表7-35 某些螯合树脂的结构及应用787

表7-36 强酸型树脂在水中的溶胀性789

表7-37 几种树脂对Eu的分配系数和Pm与Eu的分离因子791

表7-38 某些离子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选择系数792

三、分配色谱法795

四、凝胶色谱法796

表7-39 某些国产凝胶的性能797

表7-40 常用的凝胶色谱法流动相798

五、萃取色谱法798

表7-41 萃取色谱中常用的载体800

六、亲和色谱法801

七、柱色谱法的操作803

八、部分有机物柱色谱体系804

表7-42 柱色谱法的操作804

表7-43 部分有机物柱色谱体系805

第四节 薄层色谱法807

表7-44 常用的柱色谱法溶剂和洗脱剂807

表7-45 吸附薄层法与分配薄层法的主要特点808

一、主要类型808

二、条件的选择808

表7-46 柱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及载体809

表7-47 纤维素预制薄层板811

表7-48 硅胶预制薄层板811

表7-49 聚酰胺预制薄层板811

表7-50 薄层色谱法分离各类化合物的吸附剂(载体)及展开剂813

表7-51 薄层色谱法用的吸附剂、展开剂及显色剂814

三、操作步骤815

表7-52 制备不同吸附薄层时选用的溶剂及活化条件816

表7-53 氧化铝活性级别测定表(Rf值)817

表7-54 有机化合物的显色剂819

表7-55 用于无机离子的显色剂819

四、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820

六、实验记录821

五、影响因素821

七、应用822

表7-56 新华滤纸的型号与性能823

第五节 纸色谱法823

一、条件的选择823

二、操作步骤824

表7-57 纸色谱分离某些化合物的固定相及展开剂826

表7-58 纸色谱法常用显色剂及显色方法828

表7-59 纸色谱法中某些阳离子的显色剂828

表7-61 常见金属离子的Rf值829

表7-60 纸色谱法中某些阴离子的显色剂829

表7-62 氨基酸的Rf值830

表7-63 核苷酸类物质的Rf值830

表7-64 不挥发性有机酸的Rf值831

表7-65 挥发性脂肪酸铵盐的Rf值831

表7-66 糖类的Rf值831

第六节 电泳分析法832

一、电泳的分类832

三、应用832

二、纸上电泳833

表7-67 常用的挥发性缓冲溶液835

表7-68 低离子强度缓冲溶液的配制835

表7-69 某些物质电泳时常用的缓冲溶液836

表7-70 纸电泳法分离无机离子837

表7-72 胺类的相对迁移值839

表7-71 氨基酸的相对迁移值839

表7-73 环己六醇各种同分异构体的MG值840

表7-74 纸上电泳中有机酸的迁移率(m)对离解常数(K)的依从性840

表7-75 各种醛、酮类在0.1mol/L亚硫酸氢盐中的相对迁移值840

表7-76 甾酮化合物的相对迁移值840

表7-77 某些糖在1%硼酸溶液中的移动距离841

表7-78 某些己糖醇的移动距离841

表7-79 糖类在20℃不同pH值的硼酸盐缓冲液中于Whatman 1号滤纸上的迁移率841

表7-80 各种多糖在0.06mol/L二乙基巴比土酸缓冲液(pH=8.5)中的迁移率841

表7-81 与核酸有关的化合物的MG值841

表7-82 生物碱类在5mol几乙酸中的移动距离842

表7-83 薄层电泳法分离各类物质的条件842

三、薄层电泳法及其应用842

四、毛细管电泳843

表7-84 毛细管电泳的部分模式847

表7-85 可用作毛细管电泳缓冲试剂的某些有机碱847

表7-86 毛细管电泳中常用的缓冲试剂848

表7-87 毛细管凝胶电泳中常用的缓冲液组成849

表7-88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851

表7-89 毛细管电泳在分离上的应用实例852

表7-90 常见的膜分类方式853

二、膜分离过程及其特性853

一、膜的定义和分类853

第七节 膜分离853

表7-91 工业化膜分离过程及其特性854

三、膜的材料、结构与制备854

表7-92 主要的膜材料及其应用855

表7-93 主要膜结构参数的测量方法855

四、膜分离器856

表7-94 膜的主要制备方法856

五、反渗透和纳滤857

表7-95 各种形式膜分离器的主要特性857

表7-96 反渗透过程的主要应用859

表7-97 反渗透与纳滤分离性能的比较860

表7-98 超滤、微滤与反渗透的比较860

六、超滤和微滤860

七、电渗析861

表7-99 超滤过程的主要工业应用861

表7-100 微滤过程的部分应用861

表7-101 离子交换膜的性能863

八、其他膜过程简介863

表7-102 气体膜分离过程的应用与发展864

参考文献8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