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高建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4123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审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
二、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3
三、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6
第二节审计的基本概念8
一、审计的定义8
二、审计的类别9
三、审计的对象12
第三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13
一、审计的职能13
二、审计的作用14
第四节我国的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15
一、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16
二、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18
三、民间审计组织和注册会计师20
本章小结23
本章练习题24
第一节独立审计准则27
一、独立审计准则的概念与性质27
第二章 审计工作规范及法律责任27
二、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框架结构28
三、我国已颁布并施行的独立审计准则28
四、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内容29
第二节审计质量控制准则31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和作用31
五、独立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关系31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32
三、独立审计准则与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33
第三节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准则34
一、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34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34
第四节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38
一、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38
二、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原因38
四、我国相关法律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定41
三、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41
本章小结43
本章练习题44
第三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47
第一节审计目标47
一、审计目标的演进47
二、我国独立审计总目标48
三、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49
二、审计计划阶段54
一、接受委托阶段54
第二节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54
三、审计实施阶段55
四、审计完成阶段55
第三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范围55
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与作用55
二、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56
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57
四、审计范围58
本章练习题60
本章小结60
第四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64
第一节审计计划64
一、审计计划的概念与作用64
二、审计计划的内容65
三、审计计划的编制步骤66
第二节审计重要性70
一、重要性的含义70
二、重要性的运用71
三、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74
第三节审计风险76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概念76
二、固有风险的评估78
三、控制风险的评估78
四、检查风险的评估79
第四节初步审计策略80
一、初步审计策略的组成要素80
二、两种典型的初步审计策略80
本章小结81
本章练习题82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86
第一节审计证据86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86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86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89
四、审计证据的收集途径与方法92
五、审计证据的整理、分析与评价92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分类和作用94
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94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与编制要求96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98
四、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99
五、审计档案的管理99
本章小结101
本章练习题101
一、审计方法的发展106
第一节审计方法概述106
第六章审计方法106
二、审计方法的体系107
三、审计方法的选择108
第二节审计取证方法108
一、检查108
二、监盘109
四、查询及函证110
五、计算110
三、观察110
六、分析性复核111
第三节审计抽样方法112
一、审计抽样的概念及种类112
二、样本的设计113
三、样本的选取116
四、抽样结果的评价118
五、审计抽样的具体运用119
第四节 电算化审计方法124
二、整体检测法125
三、平行模拟法125
一、检测数据法125
四、通用审计软件126
本章小结126
本章练习题127
第七章 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131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容131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目标131
三、内部控制要素132
二、内部控制的局限性132
第二节 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135
一、传统审计方法及其局限性135
二、系统导向审计方法136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了解与描述139
一、业务循环及其分类139
二、了解内部控制139
三、描述内部控制的方法141
第四节 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145
一、符合性测试的概念145
二、符合性测试的种类146
三、符合性测试的性质147
四、符合性测试的范围148
五、符合性测试的时间148
第五节 内部控制评价及其应用149
一、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149
二、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价150
三、实质性测试的设计150
四、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估151
本章小结151
本章练习题152
第八章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155
第一节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容及审计目标155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155
二、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范围156
三、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157
第二节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158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158
二、了解与描述内部控制160
三、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161
四、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及测试162
第三节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164
一、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实质性测试164
二、应付及预付款项实质性测试168
三、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实质性测试172
本章案例分析173
本章小结176
本章练习题177
一、生产与费用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183
第一节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内容及审计目标183
第九章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183
二、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审计范围184
三、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审计目标185
第二节 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测试186
一、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内部控制186
二、了解与描述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内部控制187
三、生产与费用循环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187
第三节 生产与费用循环实质性测试189
一、存货成本的实质性测试189
二、存货余额的实质性测试191
三、主营业务成本的实质性测试194
四、应付工资的实质性测试194
五、期间费用的实质性测试195
六、所得税的实质性测试197
本章案例分析197
本章小结199
本章练习题199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204
第一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容及审计目标204
第十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204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范围205
三、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审计目标207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测试207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207
二、了解和描述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208
三、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209
第三节销售与收款循环实质性测试210
一、应收账款的实质性测试210
二、坏账准备的实质性测试215
三、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测试程序216
四、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实质性测试219
本章案例分析220
本章小结222
本章练习题223
第十一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228
第一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容及审计范围228
一、筹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228
三、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范围231
二、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231
第二节所有者权益审计232
一、所有者权益的审计目标232
二、所有者权益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232
三、所有者权益的实质性测试234
第三节负债筹资审计238
一、负债筹资审计目标238
二、负债筹资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238
三、负债筹资的实质性测试240
二、投资循环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243
第四节投资循环审计243
一、投资循环的审计目标243
三、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245
本章案例分析249
本章小结252
本章练习题253
第十二章货币资金与特殊项目审计257
第一节货币资金审计257
一、货币资金审计范围与目标257
二、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258
三、货币资金的实质性测试261
第二节期初余额审计266
一、期初余额的含义266
二、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267
三、期初余额的审计程序267
第三节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269
一、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含义269
二、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目标269
三、关联万及其交易的审计程序270
第四节或有事项审计273
一、或有事项的概念和种类273
二、或有事项的审计目标274
三、或有事项的审计程序275
第五节期后事项的审计277
一、期后事项的概念和种类277
二、期后事项的审计目标278
三、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278
四、期后事项对审计报告的影响280
本章案例分析281
本章小结283
本章练习题283
第十三章 审计项目终结与审计报告287
第一节 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287
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287
二、获取管理当局声明书292
三、获取律师声明书293
五、撰写审计总结295
四、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295
六、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二级复核296
七、评价审计结果296
八、与客户管理当局沟通299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作用与种类301
一、审计报告的作用301
二、审计报告的种类302
第三节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303
一、总则303
二、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303
三、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304
第四节 审计报告的编制312
一、编制审计报告的步骤312
二、编制和使用审计报告的要求313
本章小结314
本章练习题315
一、验资的概念及作用321
二、验资的种类与内容321
第一节验资概述321
第十四章 注册会计师的验资业务321
三、验资的原则和依据322
第二节验资过程323
一、验资计划阶段323
二、审验实施阶段325
三、验资报告阶段325
一、货币出资的审验326
第三节验资程序326
二、实物出资的审验327
三、无形资产出资的审验328
四、净资产出资的审验329
五、获取财产权转移手续承诺函330
六、关注被验单位以前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331
七、利用专家工作332
八、验资工作底稿332
第四节验资报告333
一、验资报告的作用333
三、验资报告的要素334
二、出具验资报告的前提334
四、应当拒绝出具验资报告的情形337
五、验资报告的使用责任337
六、验资报告的参考格式337
本章小结339
本章练习题340
第十五章企业税金审计343
一、增值税的审计343
二、消费税的审计345
三、营业税的审计346
第二节企业所得税审计347
一、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347
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依据347
三、税率的审查348
四、重点调整项目的审查348
五、审验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349
本章案例分析350
本章小结353
本章练习题354
主要参考文献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