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心脏起搏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心脏起搏技术
  • 耿仁义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94101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关节镜-矫形外科手术-图谱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心脏起搏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起搏器的发展简史及展望1

一、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史1

二、目前起搏器的应用现状2

三、心脏起搏的发展方向2

第2章 人工心脏起搏系统概述4

第一节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组成和分类4

一、人工心脏起搏的定义4

二、人工心脏起搏系统的组成4

三、人工心脏起搏的分类方法4

第二节 临时性心脏起搏的分类5

第三节 永久性心脏起搏系统8

第四节 脉冲发生器的线路及工作特性9

一、输出放大器9

二、感知线路10

三、脉冲发生器的线路特性11

四、诊断系统12

五、遥测系统12

六、保护线路12

七、资料存储功能13

二、电池的必备条件14

一、起搏器电源发展简史14

第五节 脉冲发生器的电源14

三、电池性能15

四、起搏器电池种类15

第六节 常用起搏器的种类及技术特性18

一、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编码18

二、心脏起搏器的种类及特性19

第七节 频率应答起搏器工作原理24

一、心率与血流动力学关系24

三、传感技术在频率应答起搏器中的应用26

二、频率应答起搏器的控制参数26

四、闭环与开环感知器27

五、体动控制的频率应答起搏器28

六、呼吸次数及通气量控制的频率应答起搏器31

七、中心静脉血温度控制的频率应答起搏器32

八、静脉血氧饱和度控制的频率应答起搏器33

九、感知Q-T间期频率应答起搏器33

十、感知心肌阻抗的频率应答起搏器35

十一、对不同传感器的评价37

十二、双传感器频率应答起搏器37

一、自动阈值夺获型起搏器的结构及功能39

第八节 自动阈值夺获型起搏器39

二、自动阈值夺获型起搏器的线路特性40

三、自动阈值夺获型起搏器工作程序41

四、自动阈值测定(Vario功能)46

五、有关ER感知系统的问题46

第九节 复合双极心房感知起搏器50

一、影响起搏器感知系统的因素50

二、复合双极心房感知系统起搏器51

第十节 动态心房超速抑制起搏器54

第十一节 三腔起搏器55

一、双房单室起搏56

二、单房双室起搏56

第十二节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技术参数57

一、起搏器常用的技术参数57

二、双腔起搏器的技术参数65

三、频率应答起搏器的技术参数70

第3章 心脏起搏系统的导线74

第一节 概述74

第三节 起搏导线的结构及性能75

一、导线的结构75

第二节 起搏导线的编码75

二、导线阻抗和极化效应76

三、导线极性77

四、导线材料79

五、导线面积80

六、导线头的表面结构及形状81

七、类固醇激素导线84

第四节 导线的外鞘绝缘层86

一、血液的理化性质及绝缘层对生物体的影响86

第五节 导线-组织界面87

二、导线的绝缘层材料87

第六节 导线在起搏及感知中的作用88

一、导线与起搏阈值88

二、导线与心内信号的感知89

三、远隔感知90

四、过感知90

第七节 导线系统的种类及临床应用情况90

一、依据导线植入部位的分类90

二、依据导线刺激方式的分类95

三、依据固定方式的分类96

一、解决起搏和感知的矛盾现象97

第八节 导线的研究方向97

二、解决导线在体内长期存留的安全性问题98

三、导线移位98

四、废用导线的拔除98

第4章 起搏器的计时周期101

第一节 单腔起搏器的计时周期101

一、固定频率起搏器101

二、按需型起搏器102

第二节 单腔频率应答起搏器(AAIR,VVIR)的计时周期105

一、单腔频率应答起搏器的计时周期105

一、概述106

二、上限频率的临床应用106

第三节 双腔起搏系统的计时周期106

二、固定频率房室顺序起搏(DOO)的计时周期107

三、DDD起搏器的计时周期108

四、DDDR起搏器计时周期的感知器驱动的上限频率147

第四节 DDD起搏器中的其他起搏方式计时周期150

第五节 VDD起搏器的计时周期153

第六节 DDD起搏器在体内工作时起搏方式自动转换154

第七节 复合双极感知系统DDD起搏器工作特性155

一、急性心肌梗死后传导系统障碍的机制158

第5章 临时性心脏起搏的应用158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时临时性起搏的应用158

二、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病率及预后159

三、急性心肌梗死时传导阻滞的病理生理159

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传导阻滞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60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临时性起搏的适应证161

第三节 临时性心脏起搏的手术方法161

一、锁骨下静脉穿刺法162

二、股静脉穿刺法163

三、利用心内电图进行电极定位的方法163

第四节 临时性心脏起搏的护理及停止起搏的步骤164

第6章 永久性心脏起搏的适应证及起搏方式的选择168

第一节 永久性心脏起搏的适应证168

一、成人获得性房室阻滞的永久性心脏起搏168

二、慢性双束支及三分支阻滞的永久性心脏起搏169

三、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房室阻滞的永久性心脏起搏170

四、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永久性心脏起搏170

五、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及神经介导性晕厥的起搏171

六、儿童、青少年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永久性心脏起搏172

七、特殊条件下的永久性心脏起搏173

一、选择起搏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174

第二节 起搏方式的选择174

二、选择最佳起搏方式175

第7章 永久性起搏器的植入手术177

第一节 经静脉右心室心内膜起搏177

第二节 右心室流出道起搏184

第三节 心房起搏186

第四节 双腔心脏起搏189

第五节 单根电极心房同步(VDD VDDR)起搏190

第六节 双心室起搏治疗技术191

第七节 永久性心脏起搏的术后护理200

一、ICD的基本组成204

第8章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技术204

第一节 ICD的基本结构204

二、除颤波形205

第二节 ICD治疗的适应证206

一、适应证的分类与级别206

二、ACC/AHA/NASPE 2002年ICD治疗适应证207

第三节 ICD的植入和测试209

一、ICD的导线植入209

二、起搏和感知参数测试210

三、除颤阈值测试210

四、除颤器植入213

第四节 双腔ICD214

第9章 心脏起搏的血流动力学217

第一节 概述217

第二节 正常心脏血流动力学218

一、前负荷218

二、心肌收缩力218

三、后负荷219

四、心率219

一、概述220

第三节 完全性房室阻滞心室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20

二、心室起搏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221

第四节 心房功能在起搏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223

第五节 房室间期对起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24

第六节 心室激动顺序的重要性229

第七节 非传统部位及多部位心脏起搏231

第八节 频率适应式起搏的血流动力学236

第九节 运动对起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39

第十节 某些基础心脏病对起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43

一、缺血性心脏病244

二、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245

三、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起搏治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248

四、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52

第10章 起搏器综合征257

第一节 概述257

第二节 症状及诊断257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258

第四节 新型的起搏器综合征260

第五节 预防和治疗261

二、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263

一、麻醉过敏或利多卡因过量263

第一节 起搏术中并发症263

第11章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263

三、颈内静脉穿刺的并发症264

四、术中心律失常265

五、出血266

六、导线插入处固定不良引起移位266

第二节 起搏术后并发症267

一、导线移位267

二、皮囊出血267

五、起搏器皮囊感染268

四、膈神经刺激或腹肌刺激性收缩268

三、术后阈值升高268

六、感染性心内膜炎269

七、血栓形成269

八、皮肤压迫坏死270

九、固定导线的螺丝松动270

十、VVI起搏导线张力对三尖瓣关闭的影响271

第三节 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272

一、心室起搏引起的并发症272

二、与AAI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275

三、DDD起搏并发症278

四、起搏后心脏杂音279

第四节 起搏系统自身并发症279

一、起搏器故障279

二、导线断裂281

三、导线绝缘不良282

四、起搏器频率奔放282

五、脉冲发生器埋藏处局部肌肉跳动284

六、起搏器高输出引起的肌电干扰284

一、心外膜与心内膜起搏电极导线287

二、单极与双极电极导线287

第一节 起搏电极导线287

第12章 电极导线的拔除287

三、心内膜电极导线的组成和功能288

第二节 与电极导线有关的并发症290

第三节 电极导线拔除技术291

一、起搏电极导线拔除指征291

二、拔除电极导线技术292

第13章 起搏心电图297

第一节 概述297

二、分析起搏心电图的方法298

一、起搏心电图分析步骤298

第二节 起搏心电图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298

第三节 心室起搏心电图303

一、右心室起搏心电图图形303

二、VVIR起搏心电图306

三、起搏后的心电图变化309

四、起搏图形异常311

五、电张力调整性T波改变312

六、冠状T波患者植入起搏器后T波的改变312

七、手风琴样效应312

八、临终期起搏心电图313

第四节 心房起搏心电图314

九、起搏器自身计时周期对起搏心电图的影响314

二、AAIR起搏心电图315

一、心房起搏心电图图形315

三、分析AAI起搏心电图注意事项316

第五节 DDD起搏心电图317

一、DDD起搏心电图及几种工作方式317

二、DDD起搏器起搏方式自动转换的条件317

三、DDD起搏对上限频率的管制318

四、A-V间期的动态变化319

一、DDDR起搏器对上限频率的限制320

二、分析DDD及DDDR起搏心电图时的注意事项320

第六节 DDDR起搏心电图320

第七节 VDD起搏心电图321

一、VDD起搏心电图图形321

二、分析VDD起搏器时的注意事项322

第八节 DVI起搏心电图323

一、DVI起搏的制式323

二、改良制约式DVI起搏方式中的常见心电图323

第九节 DDI起搏心电图324

一、DDI起搏心电图324

二、分析DDI起搏心电图的注意事项325

一、起搏阈值定义及测定意义326

第十节 起搏故障及心电图表现326

二、心脏起搏故障的原因及临床表现327

第十一节 感知功能异常及心电图表现341

一、心内电图与起搏器感知系统的关系341

二、感知系统的组成及特性342

三、导线系统对感知功能的影响343

四、低感知的原因和心电图表现345

五、过感知的原因及心电图表现348

第十二节 心脏起搏引起的心律失常355

一、与心室起搏有关的心律失常355

二、与心房起搏有关的心律失常356

三、与双腔起搏有关的心律失常359

四、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361

五、三腔起搏后的心律失常367

第十三节 心室起搏患者的心肌缺血及梗死的心电图诊断369

一、右室起搏后QRS波的变化369

二、电张力调整性T波改变的发生机制369

三、起搏后心肌缺血和AMI时的心电图变化370

四、起搏后心缺血的心电图诊断和鉴别诊断373

第一节 程控仪的应用382

第14章 起搏器的程腔及遥测功能382

一、程控仪的构造383

二、程控仪的工作原理384

三、程控仪的临床应用385

第二节 起搏器的程控目的及临床意义390

一、主菜单的应用390

二、子菜单的选用391

三、起搏方式的选用392

四、起搏参数的程控396

第三节 诊断资料的收集和存储功能420

第四节 起搏器的遥测功能421

一、概述421

二、主菜单内容的遥测423

三、子菜单的遥测424

第15章 起搏后患者的术后随访447

第一节 随访的目的447

一、起搏器患者术后近期随访目的447

二、起搏患者远期随访目的448

二、随访记录452

三、随访的方法452

第二节 随访的方法452

一、随访间隔452

第三节 随访注意事项463

第16章 起搏患者术后注意事项469

第一节 术后注意事项469

第二节 起搏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469

一、日常生活注意事项469

二、交通工具对起搏器的影响470

三、通信工具对起搏器的影响470

四、家用电器对起搏器的影响470

二、电磁干扰471

第三节 外界干扰源对起搏器的影响471

一、安检系统对起搏器的影响471

三、低频震动472

四、辐射环境472

五、人体电流的影响473

六、其他电磁干扰473

七、起搏器对体外干扰的反应474

第四节 药物和电解质对起搏功能的影响474

第五节 医学干扰源对起搏器的影响475

一、高频电刀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475

二、电复律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477

三、射频消融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479

四、电磁干扰及放射线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480

五、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对起搏器的影响481

六、物理治疗对起搏功能的影响482

七、涡轮钻对起搏器的影响482

第六节 起搏器患者的自检方法和注意事项483

第17章 ICD的随访与程控485

第一节 植入ICD患者术后随访485

一、随访目的485

二、电生理检查485

三、临床随访及评价486

四、ICD电池状况的评价488

五、常见并发症488

六、抗心律失常药物与ICD相互作用490

第二节 ICD的体外程控491

一、室速和室颤的识别功能491

二、心动过缓心脏起搏功能495

三、抗心动过速起搏495

四、低能量复律496

五、高能量除颤497

六、信息储存记忆功能4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