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世纪如何“补天” 试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世纪如何“补天” 试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843373.jpg)
- 方在农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0978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世纪如何“补天” 试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危机四伏的人类环境12
(一)传统发展观与全球重大问题13
1.世界人口剧增及高度城市化14
2.自然资源过度消耗16
3.环境污染严重18
4.生态环境恶化20
5.南北差距扩大23
(二)中国的环境问题24
1.大气污染严重25
2.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27
3.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28
4.噪声和电磁辐射形势严峻29
5.农村环境污染严重29
6.自然生态恶化加重30
7.自然灾害严重32
(三)中国环境保护的实践33
1.工业污染防治34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35
3.国土整治36
4.农村环境保护37
5.生态环境建设38
6.生物多样性保护39
第二章 人类社会的新发展观40
(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产生40
1.斯德哥尔摩会议与《人类环境宣言》41
2.布伦特兰报告与可持续发展概念44
3.世界环发大会与《21世纪议程》46
(二)可持续发展所体现的基本原则51
1.公平性原则51
2.持续性原则52
3.共同性原则52
1.环境创新53
(三)创新——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53
2.经济创新56
3.社会创新58
4.文化创新60
(四)环境保护——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实践63
1.全球环境问题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63
2.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64
3.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呈现“法律化”的趋势65
4.环境保护成为影响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65
5.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日益密切67
1.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68
(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68
第三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68
2.我国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可行性与战略性71
3.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任务76
(二)中国21世纪议程78
1.制定背景与基本内容78
2.主要特点80
3.具体实施83
(三)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85
1.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意义86
2.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基本原则与内容86
3.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88
(四)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93
1.可持续生产93
2.可持续消费94
3.环境标志制度95
第四章 人口与环境97
(一)世界与中国的人口发展现状97
1.绝对数量大98
2.增长速度快99
3.年龄结构偏大99
4.分布不均衡99
6.人口整体素质不高100
5.人文发展指标低100
(二)人口对环境保护的压力101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102
2.对水资源的影响103
3.对能源供应的压力103
4.对生态环境的困扰104
(三)中国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106
1.中国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06
2.中国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的影响108
3.制约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109
1.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邓小平人口思想110
(四)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110
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13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口与计划生育115
(五)促进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17
1.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施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战略118
2.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发展教育事业120
3.重视贫困人口问题,认真解决返贫现象122
4.加快城市化发展,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124
第五章 资源与环境126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及其可持续利用126
1.土地资源126
2.水资源128
3.森林资源129
4.矿产资源130
5.生物多样性资源131
6.海洋资源134
(二)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与特点136
1.自然资源总量大136
2.人均资源占有量少137
3.资源的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匹配138
4.低劣资源比例较高138
5.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严重139
1.工业化影响资源环境的要素140
(三)中国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发展140
2.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144
3.中国工业化与资源环境问题146
(四)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50
1.加强资源的法治管理150
2.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151
3.建立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151
4.发展资源产业,补偿资源消耗152
5.建立自然资源核算制度153
6.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154
(一)人类文明的支柱——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156
第六章 科技与环境156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57
2.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158
3.科学技术对开发利用资源的支撑作用159
4.科学技术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保障作用162
(二)锋利的双刃剑——科学技术与环境问题163
(三)威武的保护神——现代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66
1.科学预测与决策167
2.污染控制167
3.清洁生产170
4.节约能源172
5.生态农业173
6.综合利用技术177
7.环保产业177
(四)加强科技自身发展,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78
1.加强科学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178
2.加强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科学研究179
3.加强我国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180
4.加快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183
5.加强科学技术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普及工作183
6.加强科学技术的合作与交流184
(一)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185
第七章 社会与环境185
1.城市化与环境污染186
2.农村工业化与环境污染190
3.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192
(二)解决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的前提194
1.大力发展经济,奠定解决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的物质基础194
2.加强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194
3.发动公众积极参与,发挥监督作用195
4.进一步完善环境立法,加强执法力度196
5.积极参与国际合作198
1.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199
(三)促进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199
2.促进区域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204
3.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207
第八章 经济与环境21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保护213
1.市场经济体制与环境保护213
2.贫困与环境的恶性循环217
3.贫困地区转换经济运行机制的迫切性及其重要途径220
(二)经济运行中的环境保护问题222
1.环保成本和收益与国民收入均衡222
2.环境经济价值评估224
1.环境标准228
(三)环境保护中的经济政策228
2.环境污染治理费用230
3.排污权交易232
(四)生态效益型的经济发展234
1.“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代价234
2.“边发展,边治理”发展模式的局限性236
3.注重发展环保产业和生态农业,综合加强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模式237
第九章 中国的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241
(一)环境保护方针政策241
1.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确立241
2.指导方针243
3.环境保护政策体系244
(二)环境保护法制体系249
1.环境保护基本法250
2.其他环境法律法规252
(三)新世纪环境保护战略253
1.指导思想254
2.奋斗目标254
3.重点领域255
4.对策措施260
参考文献271
后记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