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师教育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师教育心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088640.jpg)
- 包兴敏,白冬青,王晓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0692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教育心理学-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师教育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意义1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二、心理学的基本任务4
三、学习、研究心理学的意义4
第二节 心理学科的分支7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11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1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2
第四节 心理科学的发展14
一、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4
二、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5
三、科学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派别17
四、心理学的发展现状20
第五节 心理的实质23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3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23
三、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25
复习思考题25
第二章 注意26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26
一、什么是注意26
二、注意的功能27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28
四、注意的生理机制28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及相互关系29
一、无意注意29
二、有意注意31
三、有意后注意32
四、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的关系33
第三节 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34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34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36
三、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37
第四节 注意的品质39
一、注意的广度39
二、注意的稳定性40
三、注意的分配41
四、注意的转移42
第五节 注意理论43
一、过滤器理论43
二、认知资源理论44
复习思考题46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47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47
一、什么是感觉47
二、什么是知觉47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48
四、感知觉的生理机制49
第二节 感知觉的种类50
一、感觉的种类50
二、知觉的种类54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及其运用60
一、感觉规律60
二、知觉的特性64
三、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68
第四节 观察及观察力培养69
一、观察与观察力69
二、青少年观察能力的培养70
第五节 感知觉理论71
一、经验说、完形说和心理物理对应说71
二、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理论72
复习思考题72
第四章 记忆73
第一节 记忆概述73
一、什么是记忆73
二、记忆的种类74
三、记忆的生理机制77
四、表象78
第二节 记忆过程及其一般规律79
一、识记80
二、保持83
三、再认和回忆89
第三节 记忆品质与培养91
一、记忆的品质91
二、青少年记忆能力的培养92
第四节 记忆理论95
一、记忆信息加工理论95
二、元记忆理论96
复习思考题97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98
第一节 思维概述98
一、什么是思维98
二、思维的种类100
第二节 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101
一、思维过程101
二、思维的形式103
第三节 想象105
一、什么是想象105
二、想象的种类105
三、想象的品质及培养108
第四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11
一、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111
二、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13
第五节 思维与教学115
一、良好的思维品质115
二、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16
复习思考题119
第六章 情绪与情感120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120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120
二、情绪、情感的功能121
三、情绪的表现形式122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种类125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125
二、心境、激情和应激126
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128
第三节 情绪调节129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129
二、培养学生调节与控制情绪的能力131
第四节 情绪、情感和生活134
一、情绪、情感与工作效率134
二、情绪、情感与健康135
三、情绪与记忆136
四、情绪与归因136
五、情绪与决策136
第五节 情绪理论137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138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138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138
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139
复习思考题139
第七章 意志140
第一节 意志概述140
一、什么是意志与意志行动140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141
三、意志行动的生理机制141
四、意志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142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的分析143
一、采取决定阶段143
二、执行决定阶段145
第三节 意志品质及其培养148
一、意志品质148
二、青少年意志品质的特点150
三、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151
复习思考题153
第八章 智力的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154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154
一、什么是智力154
二、智力的结构156
三、智力的测量161
四、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与个别差异164
第二节 创造力的培养169
一、创造力概述169
二、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172
三、高创造力学生的特征173
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74
复习思考题177
第九章 个性178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178
一、什么是个性178
二、个性的结构179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180
一、需要180
二、兴趣181
三、动机181
第三节 个性心理特征182
一、能力182
二、气质184
三、性格186
第四节 判断个性的方法——心理测验188
一、自陈式测验188
二、投射测验191
第五节 个性差异与教育193
一、能力差异与教育193
二、气质差异与教育195
三、性格差异与教育196
复习思考题199
第十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200
一、什么是心理发展200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200
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202
四、心理发展的动力203
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阶段204
第二节 少年期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与教育204
一、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204
二、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206
三、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教育208
第三节 青年初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209
一、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210
二、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210
三、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教育213
复习思考题214
第十一章 学习心理215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215
一、什么是学习215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216
三、学习的分类217
第二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218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218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222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223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观226
第三节 技能的学习228
一、什么是技能228
二、技能的种类228
三、技能的形成阶段229
四、技能形成的指导231
第四节 学习迁移233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233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233
三、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234
第五节 学习积极性235
一、什么是学习积极性235
二、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分析236
三、学生积极性的激励237
复习思考题242
第十二章 教学心理243
第一节 教学设计243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243
二、确定教学目标244
三、组织教学内容247
四、分析教学对象251
五、选择教学形式、方法、策略254
第二节 课堂心理气氛258
一、什么是课堂心理气氛258
二、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259
三、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260
第三节 课堂问题行为与控制260
一、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260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261
第四节 教师心理262
一、教师的角色与劳动特点262
二、教师的心理品质264
三、教师的威信267
复习思考题268
第十三章 品德心理269
第一节 品德的概述269
一、什么是品德269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270
第二节 品德形成过程的心理分析271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271
二、道德情感的丰富273
三、道德意志的锻炼274
四、道德行为的训练276
第三节 学生不良品德与矫正278
一、什么是学生的不良品德278
二、学生形成不良品德的原因279
三、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280
复习思考题282
第十四章 群体心理283
第一节 群体概述283
一、什么是群体283
二、群体的种类284
三、群体的功能285
第二节 群体心理效应286
一、社会助长作用287
二、社会惰化作用288
三、去个性化288
四、社会顾虑倾向290
五、从众290
六、群体极化效应291
第三节 人际关系292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292
二、人际关系的意义292
三、人际关系的原则294
四、学校中基本的人际关系295
第四节 人际吸引297
一、人际吸引的理论298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299
三、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302
复习思考题305
第十五章 青少年心理卫生306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306
一、什么是心理卫生306
二、心理卫生的重要意义306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307
第二节 青少年的异常心理308
一、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异常的表现309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312
三、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的成因314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卫生教育与指导315
一、青少年心理卫生教育的内容315
二、学校心理咨询318
复习思考题323
参考文献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