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科医生辅助诊断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科医生辅助诊断手册
  • 朱红,刘雅洁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13381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063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1114页
  • 主题词:诊断学-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科医生辅助诊断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现代临床常用辅助检查技术3

第一章 实验诊断3

第一节 绪论3

一、临床血液学3

目录3

二、临床生物化学4

三、临床免疫学5

传染性疾病检测5

血液病检测5

血型鉴定5

肿瘤检测5

内分泌疾病检测5

药物测定6

四、临床微生物学6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6

免疫细胞检测6

免疫因子测定6

自身抗体检测6

蛋白质和酶测定6

五、临床基础检验学7

第二节 血液学检验8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和抗凝8

血液标本的采集8

血液的抗凝9

红细胞(RBC)计数10

二、血液的一般检验10

血红蛋白(Hb)测定10

白细胞(WBC)计数11

白细胞分类(DC)计数11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12

红细胞比积(HCT)测定12

红细胞三种参数平均值测定12

疟原虫检查13

红斑狼疮细胞(LEC)检查13

网织红细胞(RC)计数13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测定13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13

微丝蚴检查14

回归热螺旋体检查14

弓形虫检查14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定性试验14

三、有关血栓与止血的检验15

血管壁及其内皮细胞检查15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检查16

凝血因子筛选试验19

抗凝蛋白测定22

纤溶系统检查22

抗凝物质检查23

四、有关贫血的检验24

有关缺铁性贫血的检查24

有关溶血性贫血检查27

有关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检查27

红细胞膜缺陷检查28

红细胞酶缺陷检查30

珠蛋白异常所致溶血性贫血检查3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检查33

第三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34

一、蛋白质测定34

血清总蛋白(TPROT)测定34

血清白蛋白(AIB)测定34

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G)测定34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34

血清粘蛋白(MP)测定35

血清蛋白电泳分析35

尿液葡萄糖(Ur-Glu)测定36

脑脊液葡萄糖测定36

血清葡萄糖测定36

二、糖类测定36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36

糖化血清蛋白(GSP)测定36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37

三、无机离子及微量元素测定37

血清钾(K+)测定37

血清钠(Na+)测定37

血清氯化物(Cl-)测定37

血清钙(Ca2+)测定37

锌(Zn)测定38

铜(Cu)测定38

血清无机磷(P3-)测定38

血清镁(Mg2+)测定38

铁(Fe)测定39

铬(Cr)测定39

硒(Se)测定39

铅(Pb)测定39

血氨测定40

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测定40

四、肝功能测定40

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结合胆红素(DBIL)测定40

五、非蛋白含氮类化合物测定41

血清尿素氮(BUN)测定41

血清肌酐(Cr)测定41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41

血清尿酸(UA)测定41

尿肌酐(UrCr)测定42

六、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测定42

血清总胆固醇(Ch,Tc)测定42

血清甘油三酯(TG)测定4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测定42

血清载脂蛋白AI和血清载脂蛋白B比值(ApoAI/ApoB)43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总胆固醇比值(HDL/Tc)43

血清脂蛋白-a(Lp-a)测定43

血清载脂蛋白B(ApoB)测定4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测定43

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测定43

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测定44

七、血气与酸碱分析44

血液酸碱度(pH值)或氢离子浓度[H+]44

二氧化碳分压(PCO2)44

氧分压(PO2)44

剩余碱(BE)44

缓冲碱(BB)44

血氧含量(O2Ct)45

酸中毒和碱中毒时主要诊断指标的变化趋向45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45

阴离子间隙(AG)45

血氧饱和度(SatO2)45

总二氧化碳(TCO2)45

实际碳酸氢盐(AB)45

标准碳酸氢盐(SB)45

八、酶的测定46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测定46

血清胆碱酯酶(CHE)测定47

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测定47

血清α-丁酸脱氢酶(HBDH)测定47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LD)测定47

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测定47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KP)测定47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测定47

血清脂肪酶(LPS)测定48

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测定48

血清r-L-谷氨酰转肽酶(GGT)测定48

淀粉酶(AMS)测定48

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48

5-羟色胺(5-HTA)测定49

尿香草扁桃酸(VMA)测定49

血皮质醇测定49

尿17-酮类固醇(17-KS,17-酮)测定49

九、激素的测定49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5)测定49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49

血浆游离儿茶酚胺(CA)测定49

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17-羟)测定50

十、遗传代谢性疾病氨基酸检测50

血清苯丙氨酸测定50

血清酪氨酸测定50

十一、维生素检测50

胡萝卜素及维生素A测定50

维生素B1测定50

第四节 临床免疫学检验及其他51

体液免疫全套(IgA、IgG、IgM、C3、C4、B因子)测定51

一、体液免疫检验51

维生素D及代谢产物测定51

维生素E测定51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CSF-IgA、IgG、IgM)测定52

铜蓝蛋白(CER)测定52

运铁蛋白(Tf)测定52

前后蛋白(PAB)测定52

结合球蛋白(HP)测定52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测定52

α1-微球蛋白(α1-M)测定52

α2-巨球蛋白(α2-MG)测定53

β2-微球蛋白(β2-M)测定53

α1-抗胰蛋白酶(AAT)测定53

α1-酸性糖蛋白(AAG)测定53

抗凝血酶-Ⅲ(AT-Ⅲ)测定53

类风湿因子(RF)测定54

C1q含量测定54

C4含量测定54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54

C反应蛋白(CRP)测定54

补体旁路活化的溶血活性(AP-H50)测定54

尿微量白蛋白(UALB)测定55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测定55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测定55

二、细胞免疫检验55

T细胞亚群检测(CD3、CD4、CD8、CD4/CD8)55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测定56

高灵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测定56

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56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测定56

自然杀伤细胞(NK)测定56

游离甲状腺素(FT4)测定56

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测定56

三、激素及肽类检测56

血浆肾素活性(PRA)测定57

生长激素(GH)测定57

血管紧张素Ⅱ(AⅡ)测定57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测定57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57

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AMb)测定57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测定57

皮质醇放射免疫分析58

醛固酮(ALD)测定58

心钠素(ANP)测定58

内皮素(ET)测定58

环磷酸腺苷(cAMP)测定58

环磷酸鸟苷(cGMP)测定59

甘胆酸(CG)测定59

胰岛素(insulin)测定59

C-肽(c-peptide)测定59

胰高血糖素(glucagon)测定59

血清透明质酸(HA)测定60

血管活性肠肽(VIP)测定60

睾丸酮(testosterone,T)测定60

孕酮(progesterone,P)测定60

胰蛋白酶(trypsin)测定60

胰泌素(secretin)测定60

胃泌素(gastrin)测定60

人Ⅲ型前胶原肽(hPCⅢ)测定60

雌二醇(Estradiol,E2)测定61

四、肿瘤相关抗原检验61

甲胎球蛋白(AFP)测定61

癌胚抗原(CEA)测定6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61

癌抗原125(CA125)测定62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62

癌抗原15-3(CA15-3)测定62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62

糖链抗原19-9(CA19-9)测定62

异常凝血酶原(AP)测定62

可提性核抗原(ENA)测定63

抗双链DNA(ds-DNA)测定63

抗核抗体(ANA)测定63

五、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63

糖类抗原19-9测定63

糖类抗原CA125测定63

糖类抗原CA50测定63

血清铁蛋白测定63

酸性铁蛋白(AIF)测定63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测定64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IgM)测定64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测定64

乙型肝炎e抗体(A-HBe)测定64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HBs)测定64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测定64

甲型肝炎抗体(HAV-IgM)测定64

丙型肝炎抗体(A-HCV)测定65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A)测定65

抗甲状腺微粒体蛋白抗体(ATMA)测定65

嗜异性凝集试验65

冷凝集试验65

TORCH感染免疫检测65

肥达反应66

六、其他免疫学检查66

外—裴反应67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67

七、基因检测67

睾丸决定因子(SRY)基因检测67

多药耐药(MDR)基因检测67

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FMR-1)检测67

DNA指纹图鉴定67

第五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68

九、细胞凋亡检测68

八、染色体检查68

一、骨髓取材69

骨髓取材良好的指标69

骨髓取材的部位69

二、骨髓细胞学检查分析69

增生程度估计69

粒细胞系统和红细胞系统的比例关系69

正常骨髓细胞参考值69

三、骨髓细胞化学染色71

阅读检验报告71

过氧化物酶染色(POX)72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72

糖原染色(PAS)72

酸性磷酸酶染色(ACP)73

特异性酯酶染色(SPE)74

四、常见血液病骨髓及末梢血细胞的表现74

白血病7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6

尿液的收集及标本的保存77

第六节 尿液及粪便检查77

一、尿液检查77

尿液一般检查78

尿量测定78

酸碱度测定78

尿比重测定79

尿渗透量测定79

尿液蛋白质定性试验79

血红蛋白定性试验80

肌红蛋白定性试验80

尿含铁血黄素定性试验80

尿液蛋白质定量试验80

本—周蛋白定性试验80

尿葡萄糖定性试验81

尿酮体定性试验81

尿乳糜定性试验81

尿胆红素定性试验81

尿胆原定性试验81

尿苯丙酮酸定性试验81

尿沉渣定量检查81

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82

酚红排泄试验82

二、粪便检查82

粪便标本的收集82

显微镜检查83

粪便潜血反应(OB)检查83

一般检查83

第七节 体液及排泄物检查84

一、脑脊液检查84

脑脊液标本的采集84

脑脊液pH值测定84

蛋白测定84

糖测定84

蛋白定量及定性测定85

细胞计数85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85

葡萄糖量测定85

二、浆膜腔穿刺液检查85

pH值85

一般性质85

氯化物测定85

标本采集86

临床意义86

四、前列腺液检查86

标本收集86

三、精液检查86

正常参考值86

前列腺液检查87

五、胃液检查87

基础胃酸分泌量(BAO)及最大胃酸分泌量(MAO)测定87

pH值测定87

性状88

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88

显微镜检查88

一、痰液检查88

颜色88

第八节 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88

第九节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89

一、致病菌的范畴89

二、标本的采集、培养及常见致病菌90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90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91

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92

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94

穿刺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95

胆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96

咽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96

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97

脓汁标本(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99

生殖系统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100

常规性敏感试验的药物选择102

抗生素敏感试验的临床意义102

三、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试验102

药物敏感试验的常用方法105

第二章 心电图108

第一节 与心电图诊断有关的基础知识108

一、有关心脏的基础知识108

二、有关心电图的基本知识112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114

一、心电图各波段命名和测量114

二、波、段、间期的正常范围115

三、心电轴117

四、心率的计算方法118

五、心电图一般分析步骤119

第三节 心电图各波段变异的临床意义及心律失常的一些基本现象119

一、心电图各波段变异的临床意义119

二、心律失常的一些基本现象121

第四节 动态心电图125

一、动态心电图的特点125

二、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126

三、正常动态心电图128

第五节 其他心电检查方法128

一、心电向量与心电向量图128

二、心室晚电位129

三、频谱心电图130

四、食管心电图与食管调搏130

五、起搏心电图131

六、希氏束电图134

一、体力负荷试验136

第六节 无创性心脏猝死预测技术136

二、动态心电图检测137

三、心室晚电位137

四、心率变异性138

五、QT间期和QT离散度141

第三章 脑电图144

第一节 有关脑电图的基本知识144

一、脑电图的基本特征144

二、影响脑电图的各种因素146

三、脑电图的分类149

四、做脑电图检查时的准备150

第二节 正常脑电图151

一、正常脑电图151

二、正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151

第三节 异常脑电图152

一、生理波的病理改变152

二、异常波的出现153

三、异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156

第四节 脑电图常用术语及名词解释157

第五节 诱发试验169

一、过度呼吸诱发试验170

二、睡眠诱发试验171

三、睁闭眼诱发试验172

四、闪光刺激诱发试验173

五、颈动脉压迫试验175

六、剥夺睡眠诱发试验(SD)175

九、颈动脉内阿米妥钠注射试验176

八、低氧诱发试验176

七、低血糖诱发试验176

十、转颈诱发试验177

第四章 超声诊断技术178

第一节 与超声诊断有关的基本知识178

一、超声诊断的方法178

二、超声治疗179

三、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179

四、超声诊断适应证及检查前的准备181

五、超声检查正常参考值184

第二节 心脏超声检查185

一、超声心动图的类型及其特点191

二、心脏超声检查的价值192

三、多普勒技术的临床应用192

四、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查193

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195

第三节 常用超声医学术语及名词解释196

二、TCD检查的临床应用200

一、TCD探查的基本原理200

第五章 临床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200

三、检查前病人的准备及注意事项201

四、适应证202

五、TCD正常频谱及参数202

六、TCD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205

第六章 X线诊断技术208

第一节 有关X线诊断的解剖知识208

一、气管、支气管及肺的正常解剖208

二、心脏及其血管的正常解剖209

三、食管、胃、小肠及大肠的正常解剖211

四、骨与关节的正常解剖212

第二节 与X线诊断技术有关的基础知识214

一、X线的特性215

二、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216

三、X线检查方法216

四、X线透视217

五、X线摄影218

六、荧光摄影219

七、常规体层摄影220

八、X线放大摄影220

九、高千伏摄影221

十、钼靶X线摄影221

十一、X线造影222

十二、心导管检查230

十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30

十四、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231

第三节 正常X线表现232

一、胸部正常X线表现232

二、心脏及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235

三、消化道正常X线表现238

四、骨与关节正常X线表现241

第四节 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243

一、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243

二、心脏及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247

三、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251

四、消化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253

第七章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成像(CT)技术256

第一节 有关CT诊断的解剖知识256

一、颅脑解剖及正常CT表现256

二、脊柱、椎管和脊髓的解剖及正常CT表现268

三、胸部解剖及正常CT表现273

四、肝、胆、胰、脾解剖及正常CT表现282

五、肾、肾上腺、膀胱解剖及正常CT表现285

七、盆腔解剖及正常CT表现288

六、腹膜后解剖及正常CT表现288

第二节 CT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有关的基础知识290

一、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290

二、CT的分代和种类290

三、CT诊断的特点与限度291

四、CT常用术语解释292

五、造影剂的应用296

一、颅脑CT检查方法及检查前的准备297

第三节 各部位检查方法及检查前的准备297

六、图像的调制与处理297

二、脊柱CT检查方法及检查前的准备300

三、胸部CT检查方法及检查前的准备302

四、肝、胆、胰、脾CT检查方法及检查前的准备307

五、肾、肾上腺CT检查方法及检查前的准备311

六、盆腔CT检查方法及检查前的准备312

七、腹膜后CT检查方法及检查前的准备313

一、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原理314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的基础知识314

第八章 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ECT)技术314

二、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315

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316

四、放射性核素显像方法317

第二节 各系统放射性核素显像的方法及检查前的准备319

一、心血管系统319

二、神经系统321

三、内分泌系统323

四、骨骼系统328

五、泌尿系统显像和功能测定329

六、消化系统显像334

七、呼吸系统显像339

第九章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341

第一节 与磁共振成像有关的基础知识341

一、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341

二、磁共振成像常用的脉中序列342

三、磁共振成像装置342

四、伪影342

五、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方法343

第二节 正常MRI图像及读片程序要点348

一、人体正常MRI图像348

二、MRI读片程序要点366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367

一、MRI检查的优点367

二、MRI检查的缺点367

三、MRI检查的临床适应证367

四、病理组织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及磁共振对比剂371

五、磁共振成像与肿瘤诊断374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常用术语376

第五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展378

一、磁共振血管造影378

二、磁共振波谱分析379

三、磁共振灌注成像和弥散成像379

第十章 病理检查380

一、与病理检查有关的基础知识380

二、病理检查的临床意义384

三、常用病理诊断术语及名词解释385

第十一章 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393

第一节 侵入性心脏检查方法394

一、心导管术394

二、气囊漂浮导管检查术396

三、心内膜心肌活体组织检查术400

第二节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403

一、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403

二、房间隔缺损闭合术406

三、室间隔缺损闭合术407

四、经皮球囊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成形术408

五、经皮球囊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409

第三节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410

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术410

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415

三、冠状动脉内支架术418

四、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419

第四节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420

一、射频电流导管消融423

第五节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423

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425

三、房室旁道的射频消融426

四、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428

五、特发性室速的射频消融430

第六节 周围血管病的介入治疗431

一、肾动脉腔内成形术431

第七节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432

一、仪器432

二、经皮穿刺肢体动脉成形术432

二、各种刺激方法的实施及其临床应用433

三、记录方法433

四、食管电极的安置433

五、窦房结功能测定434

六、房室结双径路检查436

七、旁道电生理检查436

八、经食管心房调搏在其他方面的应用438

一、埋藏式自动心脏转复除颤器439

第八节 埋藏式心脏除颤器439

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440

第九节 人工心脏起搏441

一、起搏器的类型442

二、常用起搏器的编码442

三、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用起搏器工作方式443

四、安装临时性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445

五、安装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证446

六、埋藏式起搏器的安置方法450

七、心脏起搏治疗的并发症和起搏系统故障452

八、安装起搏器后心脏听诊发生的变化453

九、起搏器综合征454

十、安装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项455

十一、安装起搏器病人的随访456

第十二章 内窥镜诊疗技术457

第一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458

第二节 胸腔镜检查术465

一、上消化道内镜检查467

第三节 消化系统内镜检查467

二、十二指肠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471

三、小肠镜检查471

四、乙状结肠镜检查473

五、结肠镜检查474

六、胆道镜检查476

第四节 腹腔镜检查479

第五节 泌尿系内腔镜检查482

一、膀胱尿道镜检查483

二、软性膀胱镜检查487

三、输尿管镜检查488

四、经皮肾镜检查489

第六节 超声内镜检查491

第七节 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492

一、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492

二、下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493

第八节 消化道息肉电摘除术494

第十三章 临床常用试验诊断技术495

第一节 冠心病诊断试验495

一、双倍二阶梯运动试验495

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498

三、自行车功量计(蹬车)运动试验499

四、潘生丁负荷试验500

五、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DSE)501

七、异丙肾上腺素负荷试验503

六、葡萄糖负荷试验503

八、心得安试验504

九、心得安运动试验504

十、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505

十一、201铊负荷试验505

十二、核素心血管造影负荷试验506

十三、阿托品试验507

第二节 心脏起搏器功能诊断试验507

一、磁铁试验507

二、胸壁刺激试验508

一、跛行试验509

第三节 周围血管疾病诊断试验509

二、肢体抬高下垂试验510

三、雷诺病冷水激发试验510

四、红斑性肢痛温水激发试验511

第四节 变态反应病特异性诊断试验512

一、变态反应的体内特异性诊断试验512

二、变态反应的体外特异性诊断试验517

一、结核菌素试验518

第五节 结核病及胸膜疾病诊断试验518

二、诊断性胸膜腔穿刺试验520

三、诊断性人工气胸试验520

四、诊断性人工气腹试验521

五、诊断性胸膜腔测压试验522

六、支气管—胸膜瘘诊断试验523

第六节 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524

一、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测524

二、尿素清除率检测525

第七节 肾小管功能试验526

一、浓缩稀释试验526

二、尿渗量、血浆渗量检测527

三、酚红排泌试验527

四、氯化铵负荷试验528

五、碳酸氢离子重吸收排泄试验528

第八节 止血和凝血障碍诊断试验529

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529

二、血块退缩试验530

第九节 血液系统有关的诊断性穿刺试验532

一、诊断性骨髓穿刺试验532

二、诊断性淋巴结穿刺试验534

三、诊断性脾脏穿刺试验534

四、骨髓活体组织检查535

第十节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试验536

一、禁水试验(限水试验)536

二、禁水—加压素联合试验537

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538

四、水利尿试验539

五、甲吡酮试验540

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GG)兴奋试验541

七、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542

八、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543

九、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543

十、肾上腺皮质兴奋试验544

十二、安体舒通试验545

十一、立卧位试验545

十三、酚妥拉明试验546

十四、冷压试验547

十五、磷酸组织胺试验548

十六、酪胺试验549

十七、胰升血糖素试验549

第十一节 胰岛细胞功能试验550

一、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550

三、皮质素葡萄糖耐量试验551

二、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551

四、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552

五、甲磺丁脲(D860)试验552

六、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553

七、饥饿激发试验553

八、C-肽抑制试验554

第十二节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试验555

一、甲状腺吸131I率试验555

二、甲状腺片抑制甲状腺吸131I试验557

三、基础代谢率测定558

四、甲亢平试验559

五、磷清除试验559

六、钙耐量试验560

七、低钙试验560

八、低磷试验561

九、噻嗪类利尿药兴奋试验561

一、直立倾斜试验562

第十三节 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试验562

二、颈动脉窦过敏试验563

三、瓦氏动作564

四、卧位起立试验565

第十四节 头痛的诊断试验565

一、抬头撒手试验565

二、组织胺试验566

第十五节 植物神经功能试验566

一、竖毛反射566

二、出汗试验567

三、皮肤划纹试验568

第十六节 脑血管疾病诊断试验568

一、转颈试验568

二、硝酸甘油试验569

三、侧窦血栓试验570

颅脑575

一、中枢神经系统575

第二篇 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表现575

第十四章 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575

脊髓576

二、体部576

呼吸系统576

心血管系统579

腹部580

盆腔588

腹膜后589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90

第十五章 循环系统疾病590

一、冠心病590

心绞痛592

心肌梗死596

二、高血压性心脏病603

三、肺心病604

四、心脏瓣膜病605

二尖瓣狭窄605

二尖瓣关闭不全607

主动脉瓣狭窄608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609

五、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610

心房间隔缺损611

心室间隔缺损612

法乐四联症614

动脉导管未闭615

单纯肺动脉口狭窄617

主动脉缩窄619

主动脉口狭窄619

主动脉窦瘤621

埃勃斯坦畸形622

艾森曼格综合征623

六、心肌疾病624

扩张型心肌病625

肥厚型心肌病627

限制型心肌病628

七、心脏肿瘤629

急性心包炎631

八、心包疾病631

慢性心包炎634

九、肺栓塞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635

肺栓塞(肺梗塞)635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640

十、周围血管病642

多发性大动脉炎642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闭塞症643

血栓性静脉炎64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46

十一、心律失常647

早搏650

心动过速657

扑动与颤动663

预激综合征668

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673

传导阻滞677

十二、电解质紊乱689

高钾血症690

低钾血症692

高钙血症692

低钙血症693

高镁血症693

低镁血症693

高钠血症694

低钠血症694

一、慢性支气管炎695

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695

二、支气管扩张696

三、肺炎697

大叶性肺炎698

支气管肺炎698

肺炎支原体肺炎699

间质性肺炎699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699

过敏性肺炎700

机化性肺炎700

放射性肺炎700

四、肺脓疡701

五、肺气肿702

六、气胸和液气胸703

七、肺不张704

八、肺结核706

九、支气管内膜结核709

十、结节病709

十一、肺血吸虫病710

十二、肺恶性淋巴瘤711

十三、白血病肺部病变713

十四、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部病变713

十五、肺霉菌病714

十六、石棉肺715

十七、肺弥漫性病变716

十九、弥漫性细支气管炎717

十八、肺嗜酸性肉芽肿717

二十、癌性淋巴管炎718

二十一、肺泡蛋白沉着症718

二十二、支气管肺癌718

周围型肺癌721

中央(心)型肺癌723

细支气管肺泡癌725

二十三、肺上沟瘤726

二十四、瘢痕癌727

二十五、肺类癌727

二十六、肺腺瘤728

二十七、肺转移瘤728

二十八、错构瘤729

二十九、肺炎性假瘤730

三十、气管肿瘤730

三十一、肺隔离症731

三十三、肺动静脉瘘732

三十二、肺切除术后改变732

三十四、先天性支气管囊肿733

三十五、肺动脉血栓栓塞症734

三十六、胸腔积液736

三十七、胸膜肿瘤738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740

一、食管异物740

二、食管憩室740

三、食管静脉曲张741

四、返流性食管炎742

五、食管裂孔疝742

六、食管平滑肌瘤743

七、食管癌744

八、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745

九、慢性胃炎745

十、胃粘膜脱垂746

十一、胃溃疡747

十二、胃癌748

十三、十二指肠憩室749

十四、十二指肠溃疡750

十五、小肠功能紊乱750

十六、局限性小肠炎751

十七、结肠息肉751

十八、结肠息肉病752

十九、过敏性结肠炎752

二十、溃疡型结肠炎753

二十一、结肠淋巴瘤753

二十二、结肠癌754

二十三、肠结核755

二十四、慢性阑尾炎756

二十五、胃肠道穿孔757

二十六、肠梗阻758

单纯性机械性小肠梗阻759

绞窄性小肠梗阻759

肠套叠760

二十八、肝炎761

二十七、直肠癌761

二十九、肝硬化762

三十、脂肪肝763

三十一、肝囊肿与多囊肝765

三十二、肝静脉闭塞766

三十三、肝脓肿766

三十四、肝包虫病768

三十五、肝破裂及血肿769

三十六、肝血管瘤770

三十七、肝局灶性结节增生771

三十八、肝脏囊腺瘤772

三十九、肝腺瘤773

四十、肝肉瘤773

四十一、原发性肝癌774

四十二、继发性肝癌776

四十三、胆囊炎和胆囊结石778

四十四、胆管炎780

四十五、胆管结石780

四十七、胆囊腺肌增生症781

四十六、胆道蛔虫症781

四十八、胆囊息肉样病变782

四十九、先天性胆管囊肿782

五十、胆囊癌782

五十一、胆管细胞癌784

五十二、胆管细胞囊腺癌784

五十三、胆管癌784

五十四、胰腺炎785

五十六、胰岛细胞瘤787

五十五、胰腺囊肿787

五十七、囊腺瘤和囊腺癌788

五十八、胰腺癌789

五十九、胰腺转移癌790

六十、梗阻性黄疸790

六十一、脾外伤791

六十二、脾梗塞792

六十三、脾肿大与脾萎缩793

一、白血病794

第十八章 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794

二、血友病796

三、甲状腺肿798

四、甲状腺炎800

五、甲状腺囊肿801

六、甲状腺腺瘤801

七、甲状腺癌802

八、甲状旁腺增生804

九、甲状旁腺腺瘤804

十、甲状旁腺癌806

十一、肾上腺皮质增生806

十二、肾上腺骨髓脂肪瘤807

十三、肾上腺囊肿807

十四、肾上腺皮质腺瘤808

十五、肾上腺皮质腺癌809

十六、肾上腺转移癌810

十七、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810

十八、肾上腺结核811

二十、柯兴综合征812

十九、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812

二十一、嗜铬细胞瘤813

第十九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815

一、泌尿系统先天畸形815

额外肾及单肾815

异位肾816

游走肾816

马蹄肾817

肾下垂817

重复肾和双输尿管818

二、肾盂积水819

三、尿路梗阻819

四、肾结石820

五、输尿管结石821

六、急性肾盂肾炎822

七、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823

八、肾和肾周脓肿824

九、肾及输尿管结核826

十、肾囊肿与肾盂旁囊肿827

十一、多囊肾829

十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30

十三、肾细胞癌831

十四、肾母细胞瘤833

十五、肾转移癌834

十六、肾移行细胞癌834

十七、肾外伤835

十八、移植肾837

十九、膀胱结石837

二十、膀胱癌838

二十一、膀胱损伤840

二十二、前列腺炎841

二十三、前列腺增生症841

二十四、前列腺结石842

二十五、前列腺癌843

二十六、隐睾844

二十七、鞘膜积液845

二十八、睾丸炎和附睾炎846

二十九、附睾结核847

三十、睾丸囊肿847

三十一、睾丸肿瘤847

三十二、睾丸外伤849

三十三、先天性子宫畸形849

三十四、产科疾病及计划生育850

宫内节育器850

流产850

异位妊娠851

胎儿畸形851

羊水过多与过少851

葡萄胎851

胎盘早剥852

三十五、子宫肌瘤852

脐带绕颈852

前置胎盘852

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852

三十六、子宫腺肌病854

三十七、子宫内膜异位症854

三十八、宫颈癌855

三十九、宫体癌856

四十、子宫内膜癌858

四十一、卵巢囊肿与囊性病变858

四十二、卵巢畸胎瘤和皮样囊肿860

四十三、卵巢癌861

第二十章 颅脑疾病865

一、颅脑外伤865

颅骨骨折865

脑挫裂伤865

硬膜外血肿866

硬膜下血肿867

脑内血肿868

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868

脑出血869

二、脑血管疾病869

硬膜下积液869

颅脑外伤后遗症869

脑梗塞874

静脉窦血栓878

脑动脉瘤879

脑血管畸形880

脑萎缩882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882

三、颅内肿瘤884

胶质瘤885

脑膜瘤890

垂体瘤892

颅咽管瘤894

听神经瘤896

三叉神经瘤897

血管网状细胞瘤897

畸胎瘤898

松果体瘤899

胆脂瘤899

脊索瘤900

转移性肿瘤900

四、脑寄生虫病902

脑囊虫病902

脑包虫病904

五、颅内炎症905

脑脓肿905

硬膜下脓肿和硬膜外脓肿906

化脓性脑膜炎906

病毒性脑炎907

结核性脑膜炎908

天幕炎908

结核瘤908

六、脱髓鞘疾病909

多发性硬化909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910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910

七、神经皮肤综合征911

结节性硬化911

颅面血管瘤病911

八、代谢性疾病912

肝豆状核变性912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912

晚发性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913

九、一氧化碳中毒及霉变甘蔗中毒性脑病913

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913

霉变甘蔗中毒性脑病913

十、先天性颅脑畸形914

颅骨裂914

胼胝体发育不良914

胼胝体脂肪瘤915

先天性第四脑室中侧孔闭锁915

蛛网膜囊肿915

脑小畸形917

脑裂畸形917

第二十一章 脊柱与脊髓疾病918

一、脊柱外伤918

椎体压缩骨折918

椎体骨折伴屈曲畸形919

环椎骨折919

二、脊髓损伤920

三、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921

四、脊髓空洞症922

五、颈椎病923

六、腰间盘突出症924

七、强直性脊柱炎926

八、脊椎结核927

九、椎管内肿瘤928

髓内肿瘤928

髓外硬膜下肿瘤929

髓外硬膜外肿瘤930

一、骨折932

第二十二章 骨关节及软组织疾病932

二、关节脱位及损伤934

三、膝关节半月板损伤936

四、腱鞘囊肿937

五、化脓性关节炎937

六、骨关节结核938

骨骺及干骺端结核938

骨干结核938

关节结核939

七、类风湿性关节炎939

八、退行性骨关节病940

九、骨软骨病941

股骨头骨软骨病942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944

跟骨骨软骨病945

十、化脓性骨髓炎945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945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946

骨软骨瘤947

十一、骨肿瘤及瘤样病变947

软骨肉瘤948

骨肉瘤949

骨髓瘤951

骨巨细胞瘤952

骨转移瘤953

骨囊肿954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955

动脉瘤样骨囊肿955

十二、软组织病变956

骨骼肌血管瘤956

脂肪肉瘤956

良性滑膜瘤957

滑膜肉瘤957

滑膜性骨软骨瘤病958

乳腺小叶增生症959

一、乳腺疾病959

第二十三章 乳腺、纵隔、膈及腹膜后疾病959

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960

乳腺囊肿961

乳腺纤维腺瘤96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963

乳腺癌964

二、纵隔疾病967

急性纵隔炎967

纵隔脓肿968

慢性纵隔炎968

纵隔气肿969

纵隔血肿969

胸内甲状腺肿969

畸胎类肿瘤970

胸腺瘤971

淋巴管瘤972

心包囊肿972

支气管囊肿972

恶性淋巴瘤973

神经源性肿瘤974

脂肪瘤974

胸主动脉瘤975

夹层动脉瘤975

大动脉炎976

膈疝977

三、膈肌病变977

膈下脓肿979

膈麻痹与膈膨升979

横膈肿瘤980

四、腹膜后疾病980

腹主动脉瘤980

下腔静脉梗阻综合征982

腹膜后肿瘤982

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肿大984

一、临床血液一般检验及体腔液检验986

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986

附录986

二、临床化学检验1000

三、临床免疫学检验1019

四、放射免疫测定1030

五、基因检测1037

六、染色体检查1038

二、不同心率时Q-T间期的正常值1039

一、正常P-R间期最高限度表1039

心电图常用正常值1039

七、细胞凋亡检测1039

三、R-R间期推算心率表1040

四、Master s二阶梯运动试验登梯次数表1041

五、自Ⅰ、Ⅲ导联QRS测定心电轴表1043

超声检测正常值1044

一、眼部超声正常值(mm)1044

二、甲状腺超声正常值(cm)1044

三、切面超声心动图正常值1045

五、门静脉及其主要分支、肝静脉正常测量值(mm)1048

四、肝脏超声显像正常值标准(cm)1048

六、胆囊超声显像正常值(cm)1049

七、脾脏超声显像正常值(cm)1049

八、胰腺超声显像正常值(mm)1049

九、胃超声显像正常值1050

十、肾脏超声显像正常值(cm)1050

十一、子宫超声显像正常值(cm)1051

常规超声仪的技术标准(GPUS)1051

小儿骨骼发育的X线指标1054

缝线、导尿管和注射针规格1054

常用术语英汉对照表1055

一、仪器方面常用术语1055

二、常用诊断术语1058

希腊字母、数字和罗马数字一览表1062

一、希腊字母表1062

二、希腊数字名称1062

三、罗马数字10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