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二世界 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第二世界 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
  • 曹文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作家出版社
  • ISBN:750632482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第二世界 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引言1

第一章术语9

1.关于术语的定义和规范9

2.术语与思维10

(a)没有术语的思维是一种简单的思维10

(b)术语对思维精确性的作用14

(c)依赖术语的抽象思维16

4.术语与真理的发现20

3.术语与历史的发展20

5.汉语言的弱点23

(a)术语量在总词汇量中的比例不高23

(b)语言革命25

(c)术语非标准化28

6.名士文体29

7.术语的非恒性32

第二章感觉分析35

1.感觉与思维35

2.理性思维意义上的感觉与艺术思维意义上的感觉40

(a)敏锐的感觉45

3.艺术感觉45

(b)丰富的感觉49

(c)特殊感觉50

(d)精微的感觉56

(e)男性感觉与女性感觉57

(f)时空与感觉62

(g)感觉玩弄67

4.感觉的无限性69

(a)有多少文化就有多少感觉73

5.感觉与文化73

(b)文化模式造成的感觉差异76

第三章第二世界80

1.哲学:对“再现论”质疑80

(a)表象的世界81

(b)艺术:表象世界的表象83

(c)“再现论”与“风格说”的对立88

(d)自然不是艺术89

(e)表现1、表现2、表现3、表现490

2.第二世界95

(a)天性:精神欲96

(b)自由100

(c)三种创造形式102

(d)规律和规则106

(e)精神预设107

(f)创造与进化112

(g)他律与自律113

(h)坏想象116

(b)符号叛逃119

(a)符号即名称119

1.符号与对象的关系119

第四章语言与思维119

(c)符号叛逃的原因123

(d)现代哲学的主题:语言还原130

2.文学批评(理论)范畴的语言133

(a)现实:独立的语言王国的臣民133

(b)界定134

(c)符号的诱发136

3.文学创作范畴的语言138

(a)语言的痛苦138

(b)契约下的无限自由146

1.基础危机151

(a)非理性思潮的世界性151

第五章思维的没落:非理性主义151

(b)思维的疲劳156

(c)非理性理论——心理平衡的砝码157

(d)基础危机159

2.体系精神162

(a)体系是思想完美者的自然形式162

(b)体系的惰性力166

(a)神圣的直觉169

3.第三种力量:直觉169

(b)天才论173

(c)艺术对理性的必要排斥175

(d)理性在艺术领域中同样是最高力量178

4.混沌中的秩序182

(a)差别与性质183

(b)方法与规律184

5.理性崩溃后的世界185

(a)放弃文化教养186

(b)感觉泛滥187

(c)使人类失去了征服世界的耐心188

(d)重回荒昧191

第六章归纳哲学的危机196

1.构建体系的必要工具——演绎198

(a)观念的繁衍198

(b)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多说·什么都是多说202

(c)必要的“通货膨胀”203

(d)公理的建立205

(a)形象思维的逻辑性207

2.形象思维中的归纳效应207

(b)形而上与形而下209

(c)观察是充满理论的211

3.归纳哲学的危机213

(a)人:喜爱重复的动物213

(b)经验主义的脆弱214

4.证伪——演绎主义的现代形式218

(a)健康的精神倾向218

(b)假设在艺术思维中的作用219

第七章知识在思维中的反动作用222

(a)本然223

1.原创力223

(b)知识的正值224

(c)知识的负值226

2.知识进化230

(a)知识是一种过程230

(b)信息超载231

(c)遗忘232

3.知识的静态积累与动态增长233

(a)知识≠智力234

(b)价值出自运动235

4.知识的滥用238

5.知识来源241

第八章陷阱:笼统性244

1.混淆245

(a)表层与深部的混淆245

(b)范畴的混淆247

(c)类与个别的混淆250

2.伪因果关系251

3.泛论256

第九章中国思维263

(a)浸着政治意识的文学艺术264

1.思维特征之一:伦理(政治)型264

(b)伦理型思维的政治色彩日益浓重265

(c)一身二任:政治家与艺术家268

(d)另一极端:庄禅艺术269

(e)实用主义273

(f)工具论275

2.思维特征之二:直觉277

(a)非逻辑277

(b)终点:是什么279

(c)整体把握281

(d)介入284

(e)悟286

3.思维特征之三:崇尚和谐291

(a)自然:惟一的存在291

(b)静:最优雅的气质295

(c)和谐=美298

(d)悲剧精神浅谈302

(e)和谐不是历史前进的方式305

第十章范试309

(a)多种解释的可能性310

1.多种范式的共存310

(b)知识并非是在一条直线上319

(c)理论范式与创作范式321

(d)一个范式本身的健全323

(e)范式的级325

2.范式的衰微327

(a)因为艺术是第二世界327

(b)无力预见新颖事实329

(c)反常事实的增加331

(d)纲领的退化332

(e)范式的衰微与范式成果的永生335

3.范式革命337

(a)范式的时空限制337

(b)范式革命340

(c)失败的思维342

4.范式的辩证345

(a)没有绝对个人的范式345

(b)必要的常规348

(c)动力学意义上的反驳349

参考文献3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