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速网络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速网络技术
  • 郭联志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52124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1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速网络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IP地址的应用1

1.1 IP地址表示法1

1.2 IP地址的分类1

1.2.1 IP地址的结构2

1.2.2 IP地址分类2

1.2.3 特殊IP地址5

1.3 典型子网划分6

1.3.1 子网分割6

1.3.2 全0与全1网问题8

1.3.3 子网掩码9

1.3.4 子网分割实例10

1.4.1 CIDR原理11

1.4 一般子网划分11

1.4.2 CIDR实例12

1.5 网络地址转换13

1.5.1 网络地址转换原理13

1.5.2 网络地址转换注意事项14

1.6 IPv616

1.6.1 IPv6概述16

1.6.2 IPv6和IPv4协议的主要区别17

1.6.3 IPv6的寻址20

1.6.4 单播地址23

1.6.5 任意播地址28

1.6.6 组播地址29

2.1.1 网络互联的优点31

第2章 网络互联设备31

2.1 网络互联31

2.1.2 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32

2.2 网络互联设备33

2.2.1 网卡33

2.2.2 媒介转换器34

2.2.3 中继器35

2.2.4 集线器35

2.2.5 网桥36

2.2.6 交换机38

2.2.7 路由器44

2.2.9 网关46

2.2.8 桥路由器46

第3章 高速局域网48

3.1 快速以太网48

3.1.1 快速以太网标准49

3.1.2 快速以太网规格49

3.2 交换局域网50

3.2.1 交换局域网的基本结构51

3.2.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51

3.2.3 交换机的主要技术特点52

3.2.4 虚拟局域网服务53

3.3 千兆以太网53

3.3.1 千兆以太网标准54

3.3.2 千兆以太网的规格55

3.3.3 千兆以太网的 oS56

3.4 万兆以太网57

3.4.1 数据链路层57

3.4.2 物理层57

3.4.3 万兆以太网的QoS62

3.5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DI64

3.6 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65

3.6.1 SMDS特点65

3.6.2 SMDS体系结构66

3.7 ATM技术68

3.7.1 ATM工作原理68

3.7.2 ATM局域网仿真72

第4章 局域网管理76

4.1 网络故障分析和确定76

4.1.1 以太网故障76

4.1.2 ADSL故障79

4.2 常用故障诊断命令81

4.2.1 PING81

4.2.2 Ipconfig/Winipcfg82

4.2.3 Tracert84

4.2.4 Netstat85

4.2.5 Route85

4.2.6 ARP86

4.2.8 NBTSTAT87

4.2.7 NSLOOKUP87

4.2.9 其他命令88

附:ADSL网吧解决方案88

第5章 高速广域骨干网90

5.1 光纤通信网络分类90

5.1.1 按主要性能分类90

5.1.2 按技术特征分类91

5.1.3 按技术体制分类91

5.2 广域网主干传输技术92

5.2.1 物理层92

5.2.2 SDH技术94

5.2.3 链路层97

5.2.4 网络层98

5.3 多协议标记交换105

5.3.1 MPLS的概念105

5.3.2 MPLS工作原理107

5.3.3 MPLS标记分配协议109

5.3.4 MPLS的应用114

5.4 广域网前景116

5.4.1 IP 和 ATM之争117

5.4.2 L2/L3/L4一体化交换118

5.4.3 直接在光纤上运行IP118

5.4.4 IP over Optical的分帧方法119

5.4.5 IP优化光网络119

第6章 接入网技术121

6.1.2 按通信速率划分122

6.1 接入网的划分122

6.1.1 接通信媒介划分122

6.2 网络接口标准123

6.2.1 网络接口概念123

6.2.2 V5接口123

6.2.3 802.3 EFM124

6.2.4 IP接入网及其分类125

6.3 窄带接入技术129

6.4 宽带接入技术129

6.4.1 xDSL接入技术130

6.4.3 Cable Modem技术134

6.4.4 以太网接入技术134

6.4.2 HomePNA技术134

6.5 无线网接入技术135

6.5.1 固定式接入技术136

6.5.2 移动式接入技术138

6.5.3 无线局域网技术138

6.6 光纤接入技术139

6.6.1 光纤接入策略139

6.6.2 光纤环路接入技术139

6.6.3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142

6.7 接入网趋势142

6.7.1 网络IP化143

6.7.2 接入性能比较143

7.1.1 光波144

7.1 无线传输技术144

第7章 无线网络技术144

7.1.2 无线电波145

7.1.3 窄频微波146

7.1.4 扩频技术146

7.2 无线局域网技术148

7.2.1 WLAN的组成148

7.2.2 WLAN的特点150

7.2.3 WLAN组网限制151

7.3 IEEE 802.11152

7.3.1 IEEE 802.11a152

7.3.3 IEEE 802.11b++153

7.3.2 IEEE 802.11b153

7.3.4 IEEE 802.11g154

7.3.5 无线城域网标准154

7.4 Hiper LAN155

7.4.1 Hiper LAN 1155

7.4.2 Hiper LAN 2155

7.4.3 Hiper LAN 2的主要特征155

7.5 HomeRF157

7.5.1 HomeRF的标准157

7.5.2 高速HomeRF158

7.5.3 HomeRF的终结158

7.6 蓝牙技术159

7.6.1 蓝牙功能159

7.6.2 蓝牙技术的标准160

7.6.3 蓝牙系统组成161

7.6.4 无线个人区域网络161

7.7 移动通信技术163

7.7.1 GSM163

7.7.2 GPRS164

7.7.3 CDMA165

7.7.4 OFDM169

7.7.5 TDD与FDD模式170

7.8 WAP协议171

7.8.1 WAP概念172

7.8.2 WAP的标准172

7.8.3 移动互联网模型174

第8章 HFC网络175

8.1 HFC的原理175

8.2 HFC分类176

8.3 Cable Modem技术原理177

8.4 Cable Modem标准178

8.4.1 DOCSIS标准178

8.4.2 DVB/DAVIC标准179

8.5 Cable Modem接入179

8.5.1 数据传输179

8.5.2 话音的传输180

8.6 共缆分纤法180

9.1.1 虚拟网络概念182

9.1 虚拟局域网(VLAN)182

第9章 虚拟网络技术182

9.1.2 划分VLAN的方法183

9.2 虚拟专用网络(VPN)185

9.2.1 VPN工作原理186

9.2.2 VPN协议187

9.2.3 VPN的业务189

9.2.4 构建VPN191

9.3 MPLS VPN193

9.3.1 MPLS VPN解决方案193

9.3.2 MPLS VPN的特点193

9.3.3 L2/L3 MPLS VPN194

9.3.4 三种VPN技术比较196

9.4 组播骨干网络198

9.4.1 组播骨干网络概念198

9.4.2 MBONE198

9.4.3 Internet组管理协议199

9.4.4 IP组播组网技术200

9.4.5 组播的高层协议201

9.4.6 组播技术应用前景201

9.4.7 流媒体技术202

思考题204

附录一:Internet网络中的主要协议206

附录二:Internet国家(地区)代码208

参考文献2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