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复杂岩体结构精细描述及其工程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润秋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2507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岩体-结构-描述;岩土工程-应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复杂岩体结构精细描述及其工程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概论1
1.1 引言1
1.2 随机结构面国内外研究现状2
1.2.1 结构面几何特性研究2
1.2.2 结构面力学特性的研究7
1.2.3 随机结构面网络模拟研究8
1.3 软弱结构面国内外研究现状9
1.3.1 软弱结构面的定义10
1.3.2 软弱结构面的分类10
1.3.3 软弱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性质11
1.3.4 软弱结构面的强度参数取值11
1.4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12
2 岩体结构的形成机理分析15
2.1 岩体结构的原生建造15
2.1.1 侵入岩地区岩体结构的原生建造15
2.1.2 喷出岩地区岩体结构的原生建造16
2.1.3 沉积岩地区岩体结构的原生建造19
2.1.4 变质岩软弱岩带的岩相分析20
2.2 岩体结构的构造改造21
2.2.1 黄河龙-拉地区岩体结构构造成因分析22
2.2.2 金沙江溪洛渡地区岩体结构构造成因分析23
2.2.3 长江三峡工程地下厂房区岩体结构构造成因分析33
2.3 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37
2.3.1 河谷应力场特征及其发育的基本规律38
2.3.2 边坡卸荷带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41
2.3.3 缓倾角结构面表生改造机制分析52
3 岩体结构面分级及调查56
3.1 岩体结构面工程地质分级56
3.1.1 岩体结构面的工程地质分级原则56
3.1.2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工程坝区岩体结构面的工程地质分级57
3.1.3 长江三峡水电工程地下厂房区结构面的工程地质分级59
3.1.4 澜沧江小湾水电工程坝区岩体结构面的工程地质分级65
3.2 结构面描述体系67
3.2.1 Ⅰ、Ⅱ级结构面描述体系67
3.2.2 Ⅲ级结构面(基体裂隙)描述体系72
3.3 岩体结构面调查方法74
3.3.1 Ⅰ、Ⅱ级结构面调查75
3.3.2 Ⅲ级(基体裂隙)结构面调查77
3.4 结构面调查数据的管理与分析81
3.4.1 数据管理与分析的通用方法81
3.4.2 数据管理与分析的专用方法——“ROCKS”简介83
4 层间结构面分析86
4.1 概述86
4.2 层间结构面发育的基本特征95
4.2.1 层间结构面产状及其变化95
4.2.2 层间结构面发育的构造模式95
4.2.3 层间结构面的地貌显现规律96
4.2.4 层间结构面起伏变化规律97
4.2.5 层间结构面错动强度的宏观变化规律97
4.3 各层间结构面特征分析98
4.3.1 层间结构面C198
4.3.2 层间结构面C2100
4.3.3 层间结构面C3100
4.3.4 层间结构面C4103
4.3.5 层间结构面C5103
4.3.6 层间结构面C6106
4.3.7 层间结构面C7108
4.3.8 层间结构面C8108
4.3.9 层间结构面C9111
4.3.10 层间结构面C10112
4.3.11 层间结构面C11113
4.4 层内结构面分类及性状总结113
5 层内结构面分析117
5.1 概述117
5.2 层内结构面的发育模式117
5.3 层内结构面发育的基本规律119
5.4 层内结构面综合分类144
5.4.1 分类体系144
5.4.2 各类层内结构面特征简述146
5.4.3 坝区层内结构面总体发育统计分析148
5.5 坝区可能构成控制性底滑面的层内结构面提取151
5.5.1 坝区重要层内结构面的提取151
5.5.2 坝肩抗力体及拱间槽部位可能成为控制性底滑面的层内结构面提取167
5.6 坝区与层间、层内结构面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169
5.6.1 变形稳定性169
5.6.2 渗透变形和渗漏问题169
5.6.3 坝肩岩体抗滑稳定性170
6 基体结构面的分析方法173
6.1 概述173
6.2 岩体结构的统计模型174
6.2.1 统计模型的基本原理174
6.2.2 岩体结构特征的统计分析176
6.3 岩体结构的概率模型180
6.3.1 迹长估计180
6.3.2 基于测网的平均迹长估计182
6.3.3 节理直径分布及其大小估计184
6.3.4 结构面的连通率估计187
6.4 岩体结构的网络模拟192
6.4.1 结构面网络模拟的基本原理192
6.4.2 二维结构面网络模拟193
6.4.3 三维结构面网络模拟197
6.5 岩体结构的分形描述205
6.5.1 节理岩体分维计算及其影响因素205
6.5.2 结构面几何参数的分维206
7 基体结构面调查与描述的普遍测网法209
7.1 概述209
7.2 基体裂隙的普遍测网法研究210
7.2.1 普遍测网法的现场调查210
7.2.2 普遍测网法的数据管理及数据处理技术214
7.2.3 数据处理结果总览219
7.2.4 基体裂隙参数分析234
8 作为高拱坝侧裂面的基体结构面调查与分析252
8.1 工程勘探布置概况252
8.2 坝肩侧裂面普遍调查255
8.2.1 侧裂面普遍调查方法255
8.2.2 坝肩侧裂面优势方位分析255
8.3 侧裂面专题调查258
8.4 侧裂面全迹长调查259
8.5 侧裂面调查成果的二维可视化260
8.5.1 基本原理260
8.5.2 构图方法261
8.5.3 可视化成图过程262
8.5.4 侧裂面可视化图263
8.6 侧裂面基本地质特征及密度分区268
8.7 侧裂面发育的空间特征284
8.7.1 侧裂面发育的分层特征284
8.7.2 侧裂面发育的部位特征285
8.8 侧裂面发育状况分区286
8.8.1 概述286
8.8.2 侧裂面高程密度分区的方法286
8.8.3 侧裂面高程密度分区结果分析290
9 基体结构面迹长研究291
9.1 基体结构面迹长研究291
9.1.1 基体结构面全迹长调查291
9.1.2 结构面迹长概率模型295
9.1.3 广义H-H迹长估计模型的推广算法及H-H2迹长估计公式295
9.1.4 迹长估计模型的适用性分析297
9.2 基体结构面迹长综合取值及其成果分析298
9.2.1 基体结构面迹长估计的综合取值298
9.2.2 迹长估计方法的可靠性检验301
9.2.3 迹长估计成果分析302
10 基体结构面二维连通率研究306
10.1 基体结构面二维连通率概率模型306
10.2 坝肩抗力体基体结构面连通率概率模型估计310
10.3 基体结构面连通率的二维网络计算314
10.3.1 2-D结构面网络模拟方法314
10.3.2 二维结构面网络模拟过程315
10.4 基于2-D结构面网络模拟的连通率计算317
10.5 基体结构面Monte-Carlo网络模拟及其连通率计算317
11 基体结构面三维连通率研究322
11.1 概述322
11.2 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323
11.2.1 左岸坝肩抗力体基体结构面主要特征324
11.2.2 右岸坝肩抗力体基体结构面主要特征326
11.3 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数值模型的检验329
11.4 坝肩抗力体基体结构面三维连通率331
11.4.1 坝肩抗力体小模型基体结构面三维连通率333
11.4.2 坝肩抗力体大模型基体结构面三维连通率341
11.5 坝肩抗力体基体结构面三维连通率综合分析351
11.5.1 坝肩抗力体基体结构面三维连通率概率分布特征351
11.5.2 坝肩抗力体基体结构面三维连通率综合取值357
11.6 考虑节理为薄椭圆盘时基体结构面的三维连通率计算361
11.7 小结364
12 复杂岩体结构信息系统和三维可视化模型366
12.1 概述366
12.2 系统的一般特征366
12.2.1 软件开发平台366
12.2.2 软件的基本结构366
12.3 岩体结构信息管理系统367
12.3.1 数据库表的建造368
12.3.2 数据库管理模块的建造371
12.4 Ⅰ、Ⅱ级结构面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及其构图系统374
12.4.1 可视化地质模型构图系统类结构374
12.4.2 二维可视化地质模型构图技术375
12.4.3 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构图379
12.5 基体结构面可视化研究384
12.5.1 基体结构面的二维显示384
12.5.2 结构面三维图形显示385
12.5.3 空间复杂块体的搜索与显示389
参考文献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