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本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资本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0827170.jpg)
- 尹莲英,高晓红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9547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资本论(学科: 马克思著作研究) 资本论 社会主义经济(学科: 经济发展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马克思著作研究 社会主义经济 经济发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本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2.4.1 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观 (311
5.1.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111
目 录1
1价值理论与社会主义劳动的新特点1
1.1.1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2
1.1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及其主要内容2
价值理论2
1.1.2科学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7
1.2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0
1.2.2边际效用学派的价值理论12
1.2.3马歇尔的供求均衡价值理论15
1.2.4一般均衡论:从瓦尔拉到希克斯17
1.3对劳动价值理论与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比较21
与评价21
1.4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把握社会主义劳动的23
新特点23
2产权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27
2.1马克思的产权理论28
2.1.1产权的起源28
2.1.3产权的结构29
2.1.2产权的本质29
2.1.4产权与商品经济的关系31
2.1.5未来产权的公有性质和形式31
2.2西方产权理论32
2.2.1科斯的产权理论32
2.2.2登姆赛茨的产权理论34
2.2.3阿尔钦的产权理35
2.2.4张五常的产权理论36
2.2.5诺斯的产权理论37
2.3 两种产权理论的学术价值、比较分析和产权理论37
的发展趋势37
2.3.1 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学术价值37
2.3.2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对比分析39
2.3.3产权理论的发展趋势40
2.4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41
2.4.1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回顾41
2.4.2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5
2.4.3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现国有资产49
保值增值的对策49
3企业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52
3.1马克思的企业理论53
3.1.1企业的起源53
3.1.2企业的性质55
3.1.3企业的规模56
3.1.4企业的内部关系58
3.2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的企业理论60
3.2.1新古典企业理论60
3.2.2现代企业理论61
3.3.1 对企业起源理解的对比67
3.3 马克思企业理论与西方企业理论的比较及启示67
3.3.2对企业性质认识的对比69
3.3.3关于企业规模扩张理论的对比71
3.4以企业理论为指导,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72
3.4.1运用企业起源和性质理论,明确国有企业的目73
标是利润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兼容73
3.4.2运用企业治理结构理论,理顺国有企业内部关74
系,做到国有企业经营者个人目标与企业利润74
目标的兼容74
行成本,确定国有企业涉足的领域边界77
3.4.3运用企业规模理论,根据国有企业的目标和运77
4工资理论与我国的工资制度改革79
4.1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80
4.1.1工资的实质80
4.1.2工资的形式82
4.1.3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86
4.1.4最低工资87
4.1.5工资的国民差异88
4.2西方工资理论概述及评价89
4.2.1“铁的工资规律”理论90
4.2.2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91
4.2.3调节工资理论92
4.2.4集体合同工资理论93
4.2.5社会工资理论94
4.2.6补偿工资理论95
4.2.7刚性工资理论96
4.2.8效益工资理论97
4.3 马克思工资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家工资理论的比较99
4.3.1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99
4.3.3工资的功能100
4.3.2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关系100
4.4加快我国工资改革的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101
市场经济的工资制度101
4.4.1我国工资的职能101
4.4.2建立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工资制度103
5消费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消费的增长108
5.1马克思的消费理论109
5.1.1生产决定消费109
5.1.3必须按比例地发展消费资料114
5.2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及其演变115
5.2.1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消费思想116
5.2.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消费学说118
5.2.3凯恩斯的消费思想121
5.2.4当代西方消费思想123
5.3马克思消费理论和西方消费理论的简要评价125
5.4消费理论对现阶段促进我国消费增长的启示128
5.4.1 消费环节在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不可或缺,128
不能重生产轻消费128
5.4.2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129
5.4.3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131
质量131
6信用理论与我国的信用建设133
6.1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134
6.1.1“信用”的界定134
6.1.2信用的基础136
6.1.3信用形成和出现的原因136
6.1.4信用的实质139
6.1.5信用的作用142
6.2西方经济学家的信用理论146
6.2.1信用的界定146
6.2.2信用的功能148
6.3 马克思信用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家信用理论的152
比较152
6.3.1 马克思信用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家信用理论的152
比较152
6.3.2马克思信用理论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155
6.4重视并促进我国的信用建设155
6.4.1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和表现156
6.4.2推动我国信用建设的措施159
7就业理论与我国就业机会创造165
7.1.2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就业的实质166
7.1马克思的劳动就业理论166
7.1.1劳动就业的一般客观性166
7.1.3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状况的经济规律167
7.1.4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168
7.1.5就业结构的内在规律169
7.1.6就业意识和职业道德170
7.1.7就业必须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支撑171
7.2西方就业理论171
7.2.1决定就业问题的根本因素171
7.2.2政府在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173
7.2.3就业的长期发展趋势174
7.2.4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175
7.3.2对西方就业理论的评价176
7.3.1对马克思就业理论的评价176
7.3对马克思及西方就业理论的评价176
7.4我国就业问题实证研究177
7.4.1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历史回顾177
7.4.2改革以来影响我国就业机会创造的主要因素181
7.4.3增加我国就业机会总量的对策186
8国际贸易理论与我国国际贸易发展190
8.1 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191
8.1.1 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191
8.1.2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际分工194
8.1.3 国际贸易的运行规律——国际价值理论196
8.1.4国际贸易的作用197
8.2西方学者的国际贸易理论199
8.2.1重商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200
8.2.2古典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200
8.2.4现当代的国际贸易理论202
8.2.3新古典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202
8.3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西方贸易理论的比较与204
8.3.1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其他西方学者的贸易204
理论的比较204
评价204
8.3.2两种国际贸易理论的评价206
8.4以加入WTO为契机,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207
8.4.1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207
8.4.2当前我国国际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10
8.4.3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战略和对策212
9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的经济增长215
9.1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216
9.1.2经济增长的方式217
9.1.1经济增长的内涵217
9.1.3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219
9.2西方学者的经济增长理论228
9.2.1传统经济增长理论228
9.2.2新经济增长理论234
9.3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西方学者经济增长理论的236
比较236
9.3.1 理论内容的比较236
9.3.2研究和表达方法的比较238
9.4学习马克思及西方学者的经济增长理论,促进238
我国经济增长238
9.4.1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239
转变239
9.4.2扩大市场范围,不断完善市场体系240
9.4.3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241
9.4.4实施科教兴国,加快科学技术进步242
9.4.5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社会经济243
的可持续发展243
10经济全球化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化244
10.1 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245
10.1.1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245
10.1.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49
10.1.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252
10.2西方学者的经济全球化思想254
10.2.1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全球化思想萌芽254
10.2.2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全球化思想256
10.2.3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思想259
10.3.1研究的出发点不同260
思想的比较与借鉴260
10.3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与西方学者的经济全球化260
10.3.2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同261
10.3.3 研究的目的不同261
10.4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际化进程263
10.4.1参与经济全球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63
10.4.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化的机遇264
10.4.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化的挑战264
10.4.4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措施266
11宏观调控理论与我国宏观调控的发展进程271
11.1 马克思的宏观调控理论272
11.1.1 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宏观平衡理论272
11.1.2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问题上的宏观平衡理论276
11.2.2宏观非瓦尔拉均衡的凯恩斯解释278
11.2.1现实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前提278
11.2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278
11.3.1马克思在宏观调控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280
11.3 对宏观调控理论的评价及理论的发展趋势280
11.3.2凯恩斯理论的主要贡献与局限性281
11.3.3宏观调控理论的发展趋势282
11.4改革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实际进程和建议283
11.4.1 改革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实际进程283
11.4.2对政府运用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290
12经济伦理思想与我国市场经济伦理观的确立293
12.1 《资本论》中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294
12.1.1 关于经济伦理产生的基础和变化发展的规律294
的论述294
12.1.2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道德性的揭露和295
批判295
12.1.3关于商品经济社会中经济伦理一般原则的299
阐述299
12.2西方学者的经济伦理思想:从斯密到西斯蒙第302
再到马歇尔302
12.2.1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302
12.2.2西斯蒙第的经济伦理思想305
12.2.3阿弗里德·马歇尔的经济伦理思想307
12.3 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与西方学者经济伦理思想309
的比较309
12.4.2重视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经济伦理研究314
主要参考书目316
主要参考论文318
后记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