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0822487.jpg)
- 孟宪章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中华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51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近代社会发生的契机23
一 内在的矛盾23
二 外铄的力量26
第二章 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本质30
一 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30
二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31
三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半封建性32
四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性35
第三章 鸦片战争39
一 国际资本主义对华侵略的开始39
二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鸦片输入与白银流出41
三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3
四 第二鸦片战争与天津及北京条约46
第四章 太平天国革命49
一 太平军革命前农民战争的回顾49
二 太平军革命发生的经济背景50
三 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与政策52
四 太平军革命失败的经济原因54
五 太平军革命的影响57
第五章 近代企业的曙光期59
一 军用工业时期59
二 商品工业兴起时期61
第六章 中日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5
一 中国经济开始发生根本变化65
二 强占港湾与划分势力范围66
三 攫夺铁路建筑与矿山采掘权67
四 外资在华设厂的激进71
五 列强急激侵略所引起的反响——戊戌变法运动与义和团暴动73
六 列强侵略的有加无已74
七 中国企业因受刺激而勃兴75
八 清廷对新式企业的奖励政策76
第七章 日俄战争後收回利权运动的展开78
一 若干铁路矿山权的收回78
二 清廷奖励新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79
三 新式民族企业的抬头79
四 外资新设的企业82
五 日本侵略东北的开端83
第八章 资本主义侵入後的农村经济85
一 商品小生产仍占优势85
二 封建性租佃制仍统治着中国农村86
三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阻滞作用88
第九章 近代银行的兴起90
一 外国银行90
二 本国银行91
第十章 近代官僚资本与买办制的产生94
一 近代官僚资本的产生94
二 买办制的兴起98
三 带有买办性的银行和商业99
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101
一 辛亥革命发生的社会经济背景101
二 兴中会与革命同盟会的纲领与活动103
三 为辛亥革命导火线的清廷铁路国有政策与争路运动104
四 辛亥革命的流产106
五 攫夺铁路利权的复活107
第十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经济110
一 中国产业史上的黄金时代110
二 日本乘机侵略111
三 由大战结束至大革命113
四 华盛顿会议与中国115
第十三章 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117
一 五四运动117
二 中国无产阶级的形成118
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20
四 工人运动的展开123
五 二七惨案124
第十四章 农业经济的迟滞不能发展126
一 土地集中和耕地细小的矛盾126
二 农田经营细小造成地主超经济剥削的条件127
三 中国农村高利贷的种种形式128
四 中国农村高利贷的性质131
五 中国农业不能转化为资本主义式经营的原因132
六 农村经济的崩溃133
第十五章 一九二五—二七年的大革命138
一 大革命的社会经济背景与阶级基础138
二 五卅运动140
三 汉口惨案与省港罢工141
四 国民党改组与北伐142
五 帝国主义对革命的反响143
六 代表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背叛革命144
七 革命由第一阶段进到第二阶段145
第十六章 大革命後的土地改革运动148
一 历史上历次土改方案与农民起义失败的症结148
二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学说149
三 蒋介石的背叛孙中山土地政策遗教151
四 中共在苏维埃政府时代的土地革命152
第十七章 九一八後的经济国难154
一 九一八前日本在东北经济利益概况154
二 九一八事变的国际背景155
三 日寇对东北的独占157
四 日寇在关内的疯狂侵略158
五 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激烈竞争159
六 日益严重的经济国难160
第十八章 抗战前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控制163
一 美国白银政策给中国的打击163
二 英美日在华货币战164
三 外国银团侵蚀作用的加紧165
四 战前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的投资168
五 买办作用的扩大172
第十九章 抗战前的农村经济174
一 农村经济的总崩溃174
二 银行资本投入农村的作用175
三 乡村改良运动的失败178
第二十章 抗战前的工业与贸易181
一 战前中国工业的弱点181
二 战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183
第二十一章 抗战前的金融形势186
一 抗战前中国金融业的畸形发展与其封建性买办性186
二 停止银本位与法币政策的本质188
三 官僚资本的发展与中国式的独占资本191
第二十二章 抗战期间经济动态195
一 抗战初期沿海一带民族工业的惨重损失195
二 农民的损失196
三 经济据点的转移197
四 中日间的货币战197
五 物价开始逐步上涨198
六 战时景气的倏逝200
七 太平洋战争发生後201
八 胜利前夜的经济波动205
九 破坏价值法则窒息生产事业的官僚资本207
十 英美在大後方经济权力的扩张209
十一 华侨资本的民族意识的增强211
第二十三章 抗战期中大後方的财政经济政策213
一 评价平价限价议价213
二 统购统销214
三 徵实徵购徵借219
四 专卖政策221
五 黄金政策223
六 外汇政策225
第二十四章 战时大後方农村问题的严重228
一 土地更加速地集中228
二 地租更加速地高涨229
三 农民负担的苛重232
第二十五章 战时大後方的工业234
一 民族工业的内迁234
二 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工业在战时的消长236
三 以商养工的省营企业240
四 後方民营工业的兴起与挣扎241
五 战时的手工业与小规模的新式工业243
第二十六章 战时大後方的商业245
一 商业资本的畸形发展245
二 官僚资本商业独占绞杀了生产事业245
三 与日寇利益联系的武装走私247
第二十七章 战时大後方的财政通货与物价249
一 庞大虚肿的财政支出249
二 实际不断缩小的岁出251
三 名增而实减的税收253
四 通货的恶性膨胀254
五 通货膨胀的各阶段257
六 四行赊借与垫借数目超过了通货膨胀速度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