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电源的科学管理与集中监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贾继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2477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62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通信设备-电源-科学管理;通信设备-电源-监视控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通信电源的科学管理与集中监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九节声级计 41
一、监控系统检测所需的仪器和仪表 431
四、检测点的选取 441
目 录1
一、数字化处理 181
四、伺服电机 1 81
二、监控系统的现状 111
二、SU系统组网方案 251
一、衡重杂音电压 71
第六节直流杂音电压的测量 71
三、监控中心的网络结构 281
一、现代通信设备对电源的要求1
第一章通信电源的科学管理1
二、旧的维护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
三、通信电源的科学管理2
第一节概述5
第二章 科学管理必须掌握的测量仪表5
第二节万用表6
一、万用表的功能挡位说明7
二、万用表的测量操作7
三、管理功能 118
第三节图像监控系统设备 3 18
第三节交直流钳形表9
二、RMS2009型交直流钳形表面板及功能10
一、交直流钳形表工作原理10
一、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110
第二节监控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0
三、RMS2009型交直流钳形表使用方法11
、F41B仪表的面板按钮名称及功能12
第四节电力谐波分析仪(F41B)12
二、F41B仪表的操作与使用13
三、检测依据 414
三、F41B的显示形式和参数说明15
第五节存储示波器16
一、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17
二、DS-8608A双踪存储示波器面板及功能18
三、示波器的显示调节22
四、示波器的波形存储操作23
三、可靠性 124
五、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24
一、杂音的产生及影响25
第六节宽频杂音测试仪25
二、QZY-11杂音计的使用27
第七节接地电阻测试仪29
一、手摇式接地电阻测试仪29
二、GEOX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30
四、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 132
第五章监控对象和内容 135
一、通信电源系统的结构 135
第八节温度湿度测量仪表37
一、MX2红外测温仪37
二、HM34温湿度仪40
一、声音的基本概念42
二、AWA5610B型声级计功能介绍43
三、AWA5610B型声级计的使用方法44
一、交流电压46
第一节交流电质量的测量46
第三章科学的测量方法46
三、频率及频率稳定精度49
二、交流电流49
四、电压波形正弦畸变因数50
五、三相电压不平衡度51
六、功率和功率因数53
第二节温升、压降的测量55
一、温升的测量55
三、直流回路压降56
二、接头压降56
第三节交流不间断电源(UPS)的测试57
一、UPS电气性能的测试58
二、UPS保护功能及其他性能的测试64
第四节整流模块的测试65
第五节直流一直流变换设备的测试70
二、宽频杂音电压72
四、传感器电路 172
三、离散杂音电压73
四、峰一峰值杂音电压74
五、反灌杂音电流(DC-DC)75
第七节蓄电池组的测试76
第三节执行器 176
一、继电器和接触器 176
六、反灌相对衡重杂音电流(DC-AC)76
一、蓄电池组常规技术性能指标的测试76
二、蓄电池组容量测试80
三、电磁阀 180
第四节数字化处理和控制输出 181
第五节监控模块 185
第八节柴油发电机组的测试86
一、油机电气性能的测试86
二、监控模块的软件 189
二、油机其他性能和功能的测试92
第一节总线与接口 193
二、常用串行总线及接口 194
附录:环境噪声相关标准要求95
第九节机房专用空调的测试96
一、制冷性能测试97
二、运行工况测试98
三、功能测试100
四、告警测试100
第十节接地电阻的测量102
二、接地电阻的测量103
一、接地电阻的定义103
一、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产生108
第一节概述108
第四章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管理系统108
二、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意义和影响109
三、监控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3
四、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114
第三节监控系统的功能116
一、监控功能116
二、交互功能117
四、智能分析功能122
五、帮助功能122
一、实用性123
二、实时性、准确性和精确性123
第四节监控系统的性能123
四、可扩充性125
五、开放性125
六、可维护性125
一、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126
第五节监控系统的组成和体系结构126
二、监控系统的层次化结构和配置原则128
三、监控系统各级功能划分130
第一节监控对象的确定135
二、通信局站的组成和监控对象的确定138
一、监控点的分类139
第二节监控点的选取139
二、监控点的选取原则140
三、监控点选取方案141
四、监控点的布设149
第一节信号测量与控制的基本原理152
第六章信号的测量与控制152
一、信号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2
二、信号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5
三、衡量测量与控制的主要技术指标157
一、传感器和变送器的基本知识159
第二节传感器与变送器159
二、传感器和变送器的特性指标161
三、常用传感器和变送器的原理163
二、固态继电器179
二、数字化控制输出183
一、监控模块的基本原理与结构185
三、监控模块的分类190
四、监控模块的供电192
一、总线的分类193
第七章监控系统网络193
三、现场总线202
第二节计算机网络206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206
二、OSI参考模型与网络协议207
三、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214
一、网络互联原理219
第三节网络互联技术219
二、传输介质220
三、网络互联设备224
四、网络互联常用接口标准232
五、广域网常用公共传输网络237
第四节监控系统组网247
一、接口连线247
三、SS、SC和PSC组网255
第五节通信协议262
一、智能设备通信协议262
二、系统互联通信协议270
三、差错检测与控制273
一、监控中心的任务277
第一节监控中心的配置277
第八章监控中心及软件277
二、监控中心的设备278
一、监控系统的软件组成282
第二节监控系统的软件282
二、前置机软件283
三、监控管理中心软件285
第九章图像监控296
第一节概述296
第二节图像信息格式及其数字化297
一、图像信息格式297
二、电视原理简介298
三、图像数字化300
四、图像压缩编码302
五、数字图像的国际标准304
六、音频压缩编码技术313
七、数字图像监控新技术315
一、摄像机、镜头和云台318
二、图像处理控制设备322
三、显示记录设备326
四、音频处理设备329
第四节图像监控的对象和内容330
一、监控对象和内容330
二、图像监控点及设备的配置331
第五节图像监控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33
一、图像监控系统的组成333
二、图像监控系统的结构334
三、纳入电源监控的图像监控系统337
第一节门禁系统338
一、概述338
第十章辅助监控338
二、前端识别系统339
三、门禁电锁系统344
四、门禁控制器347
五、门禁系统349
六、门禁设备安装工艺354
第二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54
一、概述354
二、火灾探测与数据处理355
三、火灾探测器的选用与布设358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63
五、纳入监控系统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66
第一节可靠性与可靠性设计368
一、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指标368
第十一章可靠性设计368
二、可靠性指标的计算370
三、故障分析372
四、可靠性设计的原则和方法374
第二节硬件的选用与结构设计375
一、元器件和设备的选用及处理375
二、结构设计377
第三节硬件抗干扰设计379
一、干扰的基本概念379
二、干扰的分类380
三、硬件抗干扰技术380
四、硬件单元的抗干扰设计386
第四节防护设计388
一、冗余设计394
第五节容错与诊断设计394
二、软件容错设计397
三、诊断设计398
第六节可维护性设计399
第十二章监控系统的建设401
第一节 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要求和依据401
一、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要求401
二、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依据402
第二节 工程设计404
第三节 工程施工与调测405
一、工程施工的基本原则405
二、设备安装406
三、布线407
五、安全施工408
四、系统供电408
六、系统调测408
第四节竣工与验收409
第十三章监控系统的检测412
一、检测目的412
第一节监控系统检测的目的、类别和依据412
二、检测类别413
第二节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415
一、系统组成结构及性能415
二、系统功能422
三、系统工程430
第三节监控系统检测要点与仪器、仪表使用431
二、仪器、仪表在检测中的应用435
三、监控系统检测要点440
五、检测记录及结果统计442
一、监控系统在电源维护管理中的应用446
第十四章监控系统的使用和维护446
第一节监控系统的使用446
二、电源维护管理体制的保障448
三、监控系统的实用化454
第二节监控系统的维护457
一、维护人员的职责和素质要求457
二、定期巡检和维护458
三、监控系统的数据备份458
四、监控系统的安全管理459
五、监控系统的故障诊断和修复459
主要参考文献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