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会计理论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会计理论 第4版
  • 艾哈迈德·里亚希-贝克奥伊(Ahmed Riahi-Belkaoui)著;钱逢胜等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8122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60页
  • 主题词:会计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会计理论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会计的历史和发展1

1.1引言1

1.2复式簿记的发展1

1.2.1会计的早期历史1

1.2.2LucaPacioli的贡献3

1.2.3复式簿记的发展3

1.3美国会计原则的发展5

1.3.1管理当局发挥作用的阶段(1900~1933年)5

1.3.2协会发挥作用的阶段(1933~1959年)6

1.3.3专业人员发挥作用的阶段(1959~1973年)8

1.3.4政治化阶段(1973年至今)9

1.4会计与资本主义11

1.5会计历史的相关性12

1.6结论14

附录1.A:1972年至1995年会计职业界的主要研究成果14

注释24

参考文献28

第二章 会计的性质和用途31

2.1会计的定义和作用31

2.1.1会计的定义31

2.1.2会计: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34

2.1.3会计的优点和作用34

2.2.2会计计量的类型37

2.2会计计量37

2.2.1会计计量的性质37

2.2.3尺度类型38

2.3复式记账的合理性39

2.4公认会计原则40

2.4.1公认会计原则的意义40

2.4.2它应该怎样?公认会计原则,专门的公认会计原则,还是其他综合会计基础42

2.4.3小公认会计原则还是大公认会计原则43

2.5会计政策和变更47

2.6收益均衡假设48

2.6.1收益均衡的性质48

2.6.2收益均衡的动因49

2.6.3收益均衡的幅度50

2.7可选择的财务误报假设51

2.8结论53

注释53

参考文献56

第三章 构建会计理论的传统方法59

3.1会计的本质:多样的构想60

3.1.1会计是一种意识形态60

3.1.2会计是一种语言61

3.1.5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62

3.1.4会计是现时经济现实62

3.1.3会计是一种历史记录62

3.1.6会计是一种商品63

3.2理论的构建和验证63

3.3会计理论的性质65

3.4构建会计理论的方法论66

3.5构建会计理论的方法67

3.5.1非理论的方法67

3.5.2演绎方法68

3.5.3归纳方法69

3.5.4伦理方法70

3.5.5社会学方法71

3.5.6经济学方法72

3.6构建会计理论的折衷方法73

3.7结论73

注释73

参考文献76

第四章 构建会计理论的规范方法80

4.1会计准则的性质80

4.2准则制定的目标81

4.3与会计准则相关的主体82

4.3.1个体和公共会计公司82

4.3.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82

4.3.4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85

4.3.3美国会计学会85

4.3.5证券交易委员会88

4.3.6其他职业组织89

4.3.7财务报表的用户89

4.4谁才应该是会计准则的制定者90

4.4.1规范的理论90

4.4.2我们是否应该规范会计91

4.4.3自由放任的方法92

4.4.4民间职业团体对会计准则的规范94

4.4.5政府或立法机构对会计准则的规范96

4.5.1悲观主义的预测99

4.5准则制定过程的合法性99

4.5.2乐观主义的预测100

4.6会计准则超载101

4.6.1会计准则超载的影响102

4.6.2会计准则超载问题的解决之道103

4.7结论105

附录4.A: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会员105

注释108

参考文献112

第五章 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概念框架116

5.1利益的类型和冲突117

5.2.1会计原则委员会第4号公告所设定的财务报表的目标118

5.2财务报表目标的形成118

5.2.2财务报表目标研究小组的报告120

5.3概念框架的形成125

5.3.1概念框架的性质125

5.3.2建立概念框架中的问题126

5.3.3概念框架的发展132

5.3.4财务报告的目标134

5.3.5基础性的概念137

5.3.6确认和计量141

5.4.1《公司报告》143

5.4其他报告143

5.4.2《Stamp报告》145

5.5讨论和结论149

注释153

参考文献156

第六章 会计理论的结构160

6.1会计理论结构的性质161

6.2会计假设、理论概念和原则的性质161

6.3会计假设162

6.3.1主体假设162

6.3.2持续经营假设163

6.3.4会计期间假设164

6.3.3计量单位假设164

6.4会计的理论概念165

6.4.1所有权理论165

6.4.2企业主体理论166

6.4.3基金理论167

6.5会计原则168

6.5.1成本原则168

6.5.2收入原则169

6.5.3配比原则171

6.5.4客观性原则173

6.5.6充分披露原则175

6.5.5一致性原则175

6.5.7稳健主义原则176

6.5.8重要性原则177

6.5.9统一性和可比性原则178

6.6结论179

附录6.A:会计的基本假设(第1号会计系列文告)180

附录6.B:暂行的企业广义会计原则(第3号会计系列文告)181

注释183

参考文献186

第七章 会计中的公允、披露及未来趋势192

7.1引言192

7.2.1作为表述中立性的公允193

7.2会计中的公允193

7.2.2“真实和公允”信条195

7.3分配中的公允196

7.3.1对分配问题的关注196

7.3.2作为公平的道德概念的公允198

7.4披露中的公允204

7.4.1要求进行扩展的披露204

7.4.2增加值报告210

7.4.3雇员报告213

7.4.4社会会计和报告215

7.4.5预算信息披露217

7.4.6现金流量会计和报告219

7.4.7人力资源会计221

7.5结论225

注释225

参考文献232

第八章 会计的研究视角241

8.1引言241

8.2对会计研究者的透视241

8.2.1会计知识的获得241

8.2.2会计研究者的类型244

8.3会计方法论的透视:表意论与名义论的比较245

8.4.1StephenPepper的“世界假设”250

8.4对会计知识的透视250

8.4.2会计中的形式主义253

8.4.3会计中的机械主义254

8.4.4会计中的上下文主义255

8.4.5会计中的机体主义256

8.5会计研究的视角256

8.5.1Burrell和Morgan的研究框架257

8.5.2会计中的功能主义观点258

8.5.3会计中的解释观259

8.5.4会计中的激进入文主义观点260

8.5.5会计中的激进结构主义观点260

注释261

参考文献265

第九章 会计:一门多重范式的科学267

9.1引言267

9.2范式的概念269

9.2.1革命性变化、理论和断续性均衡范式269

9.2.2Kuhn的有关科学革命的一般理论272

9.2.3Ritzer的被用于会计中的多重范式观273

9.3人类学/归纳范式275

9.3.1范例275

9.4.1范例277

9.3.4方法277

9.4真实收益/演绎范式277

9.3.2研究范围277

9.3.3理论277

9.4.2研究范围278

9.4.3理论278

9.4.4方法279

9.5决策有用性/决策模型范式279

9.5.1范例279

9.5.4方法281

9.6.1范例281

9.6决策有用性/决策者/总市场行为范式281

9.5.3理论281

9.5.2研究范围281

9.6.2研究范围282

9.6.3理论282

9.6.4方法283

9.7决策有用性/决策者/个人使用者范式283

9.7.1范例283

9.7.2研究范围283

9.7.3理论283

9.7.4方法284

9.8信息/经济学范式284

9.8.1范例284

9.8.2研究范围285

9.8.3理论286

9.8.4方法286

9.9会计科学286

9.10解构288

9.11结论289

注释290

参考文献297

第十章 事项法和行为法299

10.1事项法300

10.1.1事项法的性质300

10.1.3会计的规范性事项理论301

10.1.2财务报表和事项法301

10.1.4以事项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302

10.1.5对事项法的评价303

10.2行为法303

10.2.1行为法的性质303

10.2.2会计信息的行为影响304

10.2.3会计数据和方法的语言影响305

10.2.4功能和数据锁定306

10.2.5信息感应系数307

10.3信息处理法308

10.3.1透镜模型309

10.3.2可能性判断310

10.3.3预决策行为311

10.3.4认知风格方法312

10.3.5会计中的认知相对论314

10.3.6会计中的文化相对论316

10.4对行为法的评价319

10.5结论319

注释320

参考文献328

第十一章 预测方法和实证方法334

11.1预测方法的性质334

11.2.1时间序列分析335

11.2预测经济事项335

11.2.2对困境的预测336

11.2.3债券溢价和评级的预测338

11.2.4公司重组行为340

11.2.5信用和银行贷款决策343

11.2.6预测财务报表信息343

11.3预测市场的反应:以市场为基础的会计研究345

11.3.1资本市场与外部会计345

11.3.2有效市场模型345

11.3.3有效市场假说346

11.3.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347

11.3.5套利定价理论347

11.3.6期权定价的均衡理论348

11.3.7市场模型349

11.3.8Beta估计350

11.3.9事项研究法351

11.3.10剩余盈余模型352

11.3.11物价水平资产负债表估价模型354

11.3.12盈余的信息含量354

11.3.13盈余与报酬之间的关系模型354

11.3.14对以市场为基础的会计研究的评价355

11.4实证方法362

11.4.1信息/经济学362

11.4.2分析—代理范式365

11.4.3收益均衡/盈余管理假说366

11.4.4实证会计理论370

11.4.5对实证方法的评价372

11.5会计范式的状况373

11.5.1会计的渐进或革命373

11.5.2会计:一门多重范式的科学374

11.6结论374

注释374

参考文献385

第十二章 现时价值会计387

12.1与收益相关的概念388

12.2.1会计收益的描述390

12.2传统的会计收益概念390

12.2.2会计收益的优点391

12.2.3会计收益的缺点391

12.3经济收益的性质392

12.4资本保全概念393

12.5现时价值概念395

12.5.1资本化395

12.5.2现时入账价值399

12.5.3现时脱手价格408

12.5.4现时价值的其他解释411

注释416

12.6结论416

参考文献420

第十三章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423

13.1用一般物价水平重新表述历史成本财务报表423

13.2根据一般物价水平变化调整具体项目425

13.2.1货币性项目的处理425

13.2.2非货币性项目和股东权益的处理428

13.3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的区分429

13.4物价水平指数432

13.4.1指数公式433

13.4.2一般物价水平指数的选择434

13.5一般物价指数的简单示例435

13.6对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评价438

13.6.1支持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理由439

13.6.2反对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理由440

13.7结论442

注释442

参考文献444

第十四章 各种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模式446

14.1差异的性质447

14.1.1计量属性447

14.1.2计量尺度448

14.2比较和评价的基础448

14.2.3可解释性449

14.2.4相关性449

14.2.1时间性误差449

14.2.2计量尺度误差449

14.3不同会计模式的示例450

14.3.1用货币尺度表示的会计模式450

14.3.2用一般购买力尺度表示的会计模式455

14.4对解决财务报告和物价水平变动问题的回顾460

14.4.1早期的尝试460

14.4.2财务报告和物价水平变动:历程回顾461

14.5结论466

注释466

参考文献467

第十五章 当代会计职业的背景469

15.1引言469

15.2结构变化的起源470

15.3会计人员在技术和意识形态上的无产阶级化471

15.4制度资本主义及整个阶级理性473

15.5学院派会计人员:一个有缺陷的普遍阶层474

15.6信息使用者的“人造意识476

15.7结论478

注释478

参考文献482

16.2国际会计的定义487

16.1引言487

第十六章 国际会计487

16.3国际会计问题489

16.3.1私有部门会计489

16.3.2公共部门会计490

16.4国际会计国家间差异的决定性因素492

16.5会计准则的协调494

16.5.1会计准则协调的性质494

16.5.2协调的优点494

16.5.3协调的局限性495

16.6协调中的参与者495

16.6.2国际会计师联合会496

16.6.1会计师国际研究小组496

16.6.3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497

16.6.4联合国500

16.6.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501

16.6.6欧洲经济共同体502

16.6.7其他参与者503

16.7发展中国家会计准则制定的策略503

16.7.1渐进的方式504

16.7.2通过会计技术的传播来推进会计发展的方法504

16.7.3采用国际会计准则505

16.8.1会计中的认知相对性506

16.8国际会计的判断多样性506

16.7.4“国家特色”策略506

16.8.2会计中的文化相对性507

16.8.3会计中的语言相对性508

16.8.4会计中的组织文化相对性509

16.8.5会计中的契约相对性509

16.8.6国际会计中的判断509

16.9结论509

注释510

参考文献512

术语表5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