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货币银行原理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货币银行原理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0814751.jpg)
- 陈振骅著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35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货币银行原理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货币1
第一章 货币之性质及机能1
一 货币之缘起及物物交换制度1
二 币材之要件3
三 货币之职能5
四 货币之定义6
五 货币制度之沿革8
六 货币之单位8
二 铸币之要件10
一 铸币之起因及意义10
第二章 铸币10
三 造币之权12
四 铸币制度12
五 铸币费13
六 磨损货币之改铸14
第二章 通货及其流通之原则16
一 通货之定义及种类16
二 本位货币16
四 辅币18
三 代表货币18
五 信用货币19
六 强行纸币20
七 交易媒介之所以有各种之原因20
八 法币21
九 葛雷欣之法则22
第四章 信用24
一 信用之释义及概念24
二 信用交易24
三 信用工具25
四 信用之基础26
五 信用与货币之关系27
六 信用与物价29
七 信用之利币30
第五章 复本位制34
一 货币本位之问题34
二 复本位制之性质35
三 复本位制之缓和物价之变动36
四 复本位制之减少汇价之变动36
五 复本位制之缺点37
六 万国复本位制39
七 拉丁货币同盟41
第六章 跛本位制43
一 跛本位制之性质43
二 跛本位制之实例43
三 跛本位制之所以发生45
四 跛本位制之利弊45
二 世界大战前之金本位制47
一 单本位制之性质47
第七章 单本位制47
三 世界大战以还之金本位制49
四 银价之降跌51
五 银价降跌对于银本位国之影响56
第八章 金汇兑本位制59
一 金汇兑本位制之缘起及性质59
二 金汇兑本位制之发展60
三 金汇兑本位制施行60
四 金汇兑本位制与跛本位制之异同62
五 金汇兑本位制之施行之实例63
六 金汇兑本位制之优点64
七 金汇兑本位制之缺点65
第九章 不兑换纸币本位制67
一 不兑换纸币之释义及概念67
二 不兑换纸币之发生68
三 不兑换纸币之影响71
甲 对于通货之影响71
乙 对于物价之影响72
丙 对于社会财富之分配之影响76
五 恢复旧平价之方法78
四 金本位制之恢复78
六 抵赖纸币之方法79
七 减低货币之原始金值之方法80
第十章 银行钞票81
一 钞票之地位81
二 通货说与银行说81
三 钞票之要素83
四 维持钞票之平价之方法83
五 钞票之安全之问题84
六 钞票之伸缩弹性87
七 钞票之利益88
第十一章 黄金之移动90
一 起语90
二 黄金分配之状况90
三 黄金移动之原因92
四 黄金移动之约制93
第十二章 货币之价值96
一 货币价值之意义96
二 货币价值之绝对变动与相对变动97
三 货币价值变化之测度98
四 货币价值之决定101
五 货币数量说104
六 货币数量说之缺点105
七 物价变动之何以生有骚扰108
八 物价变动之影响109
第十三章 货币改革之提议111
一 概说111
二 计表本位制111
四 劳工费用本位制114
三 劳力时间本位制114
五 劳工反效用本位制115
六 买者剩余本位制116
七 补偿主币议117
八 管理货币说119
九 约制世界黄金产量说122
十 约制现金之需要之各计划124
第十四章 各国币制之简史127
一 英国127
二 法国129
三 德国133
四 苏俄136
五 美国140
六 加拿大143
七 日本145
第十五章 中国货币制度149
一 古代之货币149
甲 硬币149
乙 纸币161
甲 银元166
二 现代货币166
乙 银角168
丙 银两169
丁 铜元172
戊 纸币174
第十六章 中国币制改革问题176
一 第一期之改革计划176
二 精琦之计划177
四 胡维德之奏议179
三 赫德之计划179
五 光绪三十三年度支部之计划180
六 卫斯林氏之计划181
七 民国元年币制委员会之报告183
八 民国七年之金券条例186
九 经济会议之计划188
十 甘末尔设计委员会之计划189
十一 结语192
第一章 银行之为公共机关193
一 银行与物质文明之进化193
第二编 银行193
二 银行之业务194
甲 存款194
乙 放款195
丙 汇兑199
丁 发行钞票200
戊 信托业务201
己 附属业务201
三 银行之其他效用201
四 银行之种类203
第二章 银行之组织及公共监督204
一 银行之定义204
二 创办银行之法律上之手续205
三 银行之资本205
四 保证金及公积金207
五 关于组织银行之其他规定207
六 银行之管理208
七 银行之公共监督209
八 检查之要点211
九 银行之清算213
第三章 存款214
一 存款营业之重要214
二 存款之来源214
三 存款通货215
四 存款之种类216
甲 往来存款216
乙 特别往来存款217
丙 定期存款218
丁 本票219
戊 通知存款220
己 暂时存款221
五 支票221
六 存款之利息222
七 存款帐成本之分析224
八 存款准备金226
第四章 放款228
一 放款之要件228
二 放款时所宜注意之各点228
三 以用途为标准之放款之区别230
四 以抵押为标准之放款之区别231
五 以期限为标准之放款之区别233
六 办理放款之手续236
七 银行信用与物价238
第五章 贴现及票据240
一 贴现之意义240
二 贴现与放款之比较240
三 贴现交易之手续242
四 票据243
五 我国银行贴现业不发达之原因245
六 贴现利率之效能247
七 押汇及其办理之手续249
第六章 信用之分析251
一 信用调查部251
二 信用之要素252
三 财产报告书之各科目之分类258
四 财产报告书之分析259
五 各科目之分析259
六 分析比率265
第七章 银行与商业之季节及循环变化270
一 商业之变化270
二 季节金融270
三 商业循环之意义及状态273
四 银行与商业循环之关系278
第八章 票据交换所281
一 票据交换之意义281
二 票据交换所之沿革282
三 票据交换之手续283
四 上海之其他清算中心285
五 票据交换所之效用286
六 票据交换所之特种业务287
第九章 国内汇兑289
一 汇兑之意义289
二 国内汇兑之起因290
三 国内汇兑之种类290
四 国内汇兑之汇费292
五 国内汇兑汇价变动之原因293
七 国内汇兑之办理手续294
六 国内汇兑之汇兑契约294
八 汇兑差额之处理296
第十章 国外汇兑298
一 国外汇兑所用之票据298
二 汇票之供需304
三 金本位国家间之汇价305
四 金本位国与银本位国之汇价306
五 上海对其他各国汇价之计算310
六 金本位国与纸币本位国间之汇价311
七 汇兑之定裁313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315
一 中央银行之意义及进展315
二 准备之维持317
三 信用之控制320
四 中央银行与恐慌322
五 中央银行与政府之关系323
第十二章 储蓄银行325
一 储蓄银行之定义及功用325
二 储蓄银行之起源326
四 各种储蓄银行之特点327
三 世界各国储蓄银行之分类327
五 储蓄存款330
六 储蓄银行之投资332
第十三章 投资银行333
一 投资银行之职务333
二 商业公司申请投资银行包销证券之利益333
三 投资银行之发展334
四 投资银行之组织335
五 投资银行之工作335
六 包销336
七 投资银行之附连职务338
第十四章 信托公司339
一 信托公司之定义339
二 信托公司之发展340
三 信托公司与个人信托之比较340
四 个人事务之信托341
五 公司事务之信托342
六 信托公司之其他业务343
二 长期农业信用之供源345
一 农业信用之性质345
第十五章 农业信用机关345
三 长期农业信用机关之种类346
四 长期农业放款之抵押品348
五 土地债票349
六 分期摊还之办法350
七 短期农业信用机关350
八 中国农业信用机关之概况351
一 钱庄之起源355
二 钱庄之组织355
第十六章 中国之钱庄355
三 钱庄之营业356
四 上海钱业之汇划总会357
五 钱庄之特长359
第十七章 各国银行制度361
一 英国361
甲 英格兰银行361
乙 股份银行369
丙 商人银行370
丁 票据经纪人及贴现公司370
戊 其他金融机关371
二 法国372
甲 法兰西银行372
乙 商业银行375
丙 投资银行376
丁 土地信用银行376
戊 合作银行377
三 德国378
甲 国家银行378
乙 信用银行380
丙 土地信用机关381
丁 合作银行382
戊 公共信用机关383
四 苏俄384
甲 苏维埃联邦银行384
乙 股份银行386
丙 其他金融机关387
五 美国388
甲 联邦准备制度388
乙 商业银行393
丙 农业金融机关394
丁 其他金融机关396
六 加拿大397
甲 特许银行397
乙 其他金融机关399
七 日本399
甲 日本银行399
乙 特殊银行401
丙 其他金融机关401
一 中国银行业之沿革403
第十八章 中国银行制度403
二 内国银行404
甲 中央银行404
乙 特殊银行405
丙 商业银行407
丁 农工银行408
戊 储蓄银行408
己 省立银行409
庚 其他内国金融机关409
三 外国银行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