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史
  • 侯水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6697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现/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8章 工作重点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

第一节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2

一、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

二、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基础7

三、实现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10

第二节 中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14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4

二、中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18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3

一、寻求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新路子27

第三节 确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27

二、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31

三、小康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确立36

第9章 农村改革:农村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41

第一节 农村改革与发展理论的逐步形成42

一、反思错误 酝酿改革42

二、从实际出发 探索中国农业自己的模式45

第二节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8

一、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建立48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稳定和完善53

第三节 改革农村人民公社体制56

一、实行政社分设57

二、促进体制变化58

三、加强政权建设62

第四节 改革农村商品流通体制63

一、取消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63

二、改革供销合作社和国营商业体制66

第五节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68

一、大力发展商品经济68

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72

三、两个依靠,两个飞跃76

第10章 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与全面展开81

第一节 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81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82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和试点84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及任务的确定89

第二节 企业自主权与商品生产者理论的确立92

一、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严重困难93

二、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95

三、商品生产者理论的确立与流通体制的改革99

第三节 建立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102

一、转换经营机制重点推行企业承包制102

二、国企改革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106

第四节 政企分开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07

一、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107

二、实行政企分开110

三、重视国家宏观调控推进政府职能转变112

第11章 对外开放:经济的国际化趋势与中国的对外开放114

第一节 世界经济国际化趋势与中国经济的困境115

一、20世纪70年代末的世界经济国际化趋势115

二、中国经济面临的严重困境117

第二节 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新思路120

一、经济的严峻形势需要有新思路120

二、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新思路的确立和形成125

第三节 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129

一、对外开放需要有“窗口”129

二、建立经济特区的试验132

三、经济特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134

一、对外开放由特区扩大到沿海开放城市139

第四节 建立内外经济开放的全面开放型经济139

二、扩大对外开放实践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141

第12章 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147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要同经济体制改革同步147

一、经济体制改革呼唤政治体制改革148

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51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154

第二节 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157

一、民主与法制是邓小平国家观的基本内容158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59

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63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167

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68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实际169

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71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74

一、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174

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176

三、大力加强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179

第五节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81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策182

二、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建设186

三、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190

第13章 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19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193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渊源19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针的确立1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系统化198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199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系统化202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205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09

第三节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211

一、“两个文明”要协调发展211

二、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215

第一节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法宝219

第14章 统一战线: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19

一、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220

二、新中国前后邓小平对统一战线问题的认识222

三、中共统一战线思想的恢复和发展225

第二节 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构成及其时代特征227

一、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228

二、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229

三、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对象231

四、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232

第三节 新时期统一战线各领域的方针政策233

一、发展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合作方针234

二、人民政协思想的新发展237

三、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39

四、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理论241

五、开辟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244

第15章 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247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始于台湾问题247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渊源248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252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于香港问题256

一、运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257

二、实践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261

三、“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266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运用和发展269

第三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贡献269

二、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271

三、马列主义和平共处思想的丰富和发展272

四、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272

五、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历史遗留问题的新途径273

第四节 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伟业274

一、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74

二、完成祖国统一是当前中国的重要任务276

三、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和平统一祖国277

第16章 实现“四化”的根本保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80

第一节 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80

一、确立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正确目标281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紧迫任务283

第二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286

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286

二、关键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88

第三节 制度建设更为重要291

一、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291

二、高度重视制度建设293

三、制度建设的纲领性文献296

四、加强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298

第四节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四化”建设300

一、认真选好接班人301

二、提出选拔干部的“四化”方针302

三、选拔干部“四化”方针的科学内涵304

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306

第五节 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坚决反对消极腐败308

一、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308

二、官僚主义现象是一个大问题311

三、反对腐败这个关必须过312

四、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315

第17章 质量建军:新时期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319

第一节 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强柱石319

一、国家的主权和安全高于一切320

二、必须建设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体系321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325

第二节 人民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的大局326

一、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的重大原则327

二、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的长期战略方针330

三、服从大局努力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332

第三节 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334

一、新形势下要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334

二、运用和发展积极防御战略思想338

三、最根本的是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341

第四节 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344

一、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的总目标345

二、人民军队建设的中心环节346

三、努力提高部队的正规化水平351

四、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353

一、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356

第五节 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356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358

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359

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361

五、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363

第18章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365

第一节 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366

一、资本主义通过调整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367

二、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大国之间冲突的一个制约因素368

三、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369

四、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369

一、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371

第二节 国家利益的外交总原则371

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不应当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障碍372

第三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75

一、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375

二、真正的不结盟379

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80

四、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383

第四节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387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388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390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392

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