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化学法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化学法导论
  • 陈耀祖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0119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8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化学法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中药现代化的意义和必要性1

1.2中药现代化的目标2

1.3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策略3

1.4中药现代化与化学5

参考文献7

第二章 提取和分离方法8

2.1引言8

2.2中草药的提取和初步分离8

2.2.1溶剂提取法8

2.2.2水蒸气蒸馏法10

2.2.3分馏法10

2.2.4吸附法10

2.2.5沉淀及盐析法10

2.2.7萃取法11

2.2.6升华法11

2.2.8结晶和重结晶12

2.2.9膜分离方法12

2.2.10超临界流体提取法14

2.3色谱分离方法14

2.3.1柱色谱14

2.3.2薄层色谱15

2.3.3纸色谱19

2.3.4几种常用的色谱材料21

参考文献26

第三章 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28

3.1引言28

3.2生物碱的提取分离28

3.2.1生物碱盐类的提取28

3.2.2游离生物碱的提取30

3.2.3挥发性生物碱的提取30

3.2.4生物碱的分离纯化方法31

3.3糖苷的提取分离32

3.3.1强心苷的提取分离33

3.3.2皂苷的分离34

3.4黄酮、蒽醌、苯丙素酚类和鞣质的提取分离36

3.4.1黄酮类36

3.4.2醌类和蒽衍生物38

3.4.3苯丙素酚类化合物39

3.4.4鞣质的提取分离40

3.5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42

3.5.1单萜化合物42

3.5.2倍半萜类43

3.5.3二萜类化合物43

3.5.4三萜类化合物44

3.6糖类的分离45

参考文献47

4.1概述48

4.1.1色谱法发展简史48

第四章 色谱法(Ⅰ)48

4.1.2色谱法的分类50

4.1.3不同色谱分离模式的特征52

4.2色谱理论基础53

4.2.1色谱基本概念和基本参数54

4.2.2塔板理论60

4.2.3气相色谱速率理论64

4.2.4液相色谱质量平衡理论68

4.3.1气相色谱仪器系统71

4.3气相色谱法71

4.3.2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73

4.3.3定性与定量78

4.3.4气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82

4.4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87

4.4.1基本原理87

4.4.2基本操作89

4.4.3色谱条件的选择91

4.4.4定性95

4.4.5定量97

4.5中草药和中成药的成分分析98

参考文献119

第五章 色谱法(Ⅱ)121

5.1液相色谱的热力学过程121

5.1.1 中性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模型121

5.1.2基于离子静电作用力的色谱保留机制128

5.2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132

5.2.1液相色谱流动相132

5.2.2 高效液相色谱常用固定相138

5.2.3液相色谱中各种参数对保留值的影响147

5.3微渗析-HPLC方法152

5.3.1微渗析152

5.3.2超滤膜技术154

5.4.1 色谱技术方面的进展155

5.4液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155

5.4.2 HPLC在中药及药用植物分析中的应用157

5.5生物色谱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和分离分析163

5.5.1 中药活性成分筛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63

5.5.2分子生物色谱的基本生理及特点164

5.5.3分子生物色谱分离分析中药研究的进展165

5.5.4发展思路和策略166

参考文献168

6.1概述170

第六章 紫外光谱法170

6.2紫外光谱原理及分析方法171

6.2.1基本原理171

6.2.2仪器装置172

6.2.3实验技术173

6.2.4紫外吸收与分子结构174

6.2.5应用示例185

6.3定量分析189

参考文献190

第七章 红外光谱法191

7.1引言191

7.2基本原理191

7.3仪器192

7.4实验技术193

7.5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吸收195

7.6应用207

7.6.1定性鉴定207

7.6.2定量分析209

7.6.3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210

参考文献215

第八章 质谱法216

8.1 引言216

8.2有机质谱仪器216

8.2.1进样系统216

8.2.2 电离方式和离子源218

8.2.3质量分析器224

8.3质谱裂解机制229

8.3.1游离基中心引发的裂解229

8.3.2电荷中心引发的裂解230

8.3.3游离基中心引发的重排231

8.3.4电荷中心引发的重排232

8.3.5其他裂解反应233

8.3.6影响离子丰度的因素233

8.4 MS/MS法236

8.4.1 MS/MS质谱法的原理236

8.4.2 MS/MS仪器237

8.4.3 MS/MS质谱法的应用238

8.5应用示例244

第九章 核磁共振法258

9.1引言258

9.2核磁共振仪258

9.2.1核磁共振仪的分类258

9.2.2核磁共振仪的结构组成259

9.3核磁共振基本原理260

9.3.1原子核的磁性260

9.3.2核自旋能级——在磁场中的取向261

9.3.3核磁共振的产生262

9.4化学位移262

9.4.1屏蔽常数σ262

9.4.2化学位移263

9.4.3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264

9.5 自旋-自旋偶合270

9.5.1 自旋-自旋偶合和自旋-自旋裂分270

9.5.2“n+1”规律271

9.5.3 自旋偶合图和偶合常数J272

9.5.4影响偶合常数的因素273

9.6自旋体系282

9.6.1核的等价性282

9.6.3几种常见的自旋系统284

9.6.2 自旋系统的分类284

9.7核磁共振氢谱285

9.7.1核磁共振氢谱285

9.7.2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287

9.8核磁共振碳谱290

9.8.1碳键状态与13C化学位移的关系290

9.8.213C化学位移的计算291

9.8.4碳谱的解析300

9.8.3碳谱中的偶合现象及各种去偶方法300

9.9核磁共振二维谱301

9.9.1二维核磁共振原理301

9.9.2二维J分解谱303

9.9.3化学位移相关谱306

9.9.4 NOE二维谱(NOESY)317

9.10应用示例320

参考文献335

10.1引言336

第十章 核磁共振波谱与其他色谱及提取分离方法联用技术[1~10]336

10.2HPLC-NMR原理337

10.3 HPLC-NMR操作技术类型338

10.3.1流动型采样模式338

10.3.2间歇式采样模式340

10.3.3“峰”泊位型(停车场型)采集模式342

10.4用于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分析实例342

10.5 SFE-NMR354

10.6 SFC-NMR超临界色谱-核磁共振联用简介360

10.7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GPC-NMR)联用技术简介364

10.8气相色谱-核磁共振(GC-NMR)联用技术简介365

10.9毛细管电泳-核磁共振(CE-NMR)联用368

参考文献371

第十一章 毛细管电泳法372

11.1引言372

11.1.1电泳分类372

11.1.3毛细管电泳与常规电泳比较373

11.1.2毛细管电泳特点373

11.1.4毛细管电泳与高效液相色谱比较374

11.2原理374

11.2.1电泳和电渗374

11.2.2 FSCE分离原理377

11.2.3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KC)381

11.2.4环糊精与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387

11.3仪器390

11.3.1进样390

11.3.2分离392

11.3.3检测392

11.3.4数据记录和处理396

11.3.5定性定量分析396

11.4应用实例398

11.4.1 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对某些药物的分离试验398

11.4.2喹诺酮类药的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399

11.4.3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测定解热镇痛药成分400

11.4.4 电泳法测定中药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401

11.4.5槟榔中槟榔碱和槟榔次碱的毛细管电泳分析402

11.4.6 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中草药川乌、草乌中乌头碱的含量404

11.4.7牡丹皮及芍药中牡丹酚和芍药苷测定405

11.4.8银黄冲剂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406

11.4.9血中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钠的高效毛细管电泳优化分析407

11.4.10常见毒品的毛细管电泳分析409

11.4.11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在扁桃酸合成中的应用410

11.4.12手性化合物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研究411

11.4.13 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碱性药物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412

11.4.14苯丙醇胺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和定量414

参考文献415

第十二章 方剂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分析方法416

12.1引言416

12.1.1方剂的非血药浓度法(非化学分析法、生物效应法)416

12.2.1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样本的特点419

12.1.2方剂的血药浓度法(化学分析法)419

12.2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样品预处理419

12.2.2样品预处理的主要作用420

12.2.3样品预处理技术421

12.3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分析方法各论433

12.3.1分光光度法433

12.3.2色谱法437

12.3.3免疫法451

12.3.4其他方法452

12.4中药单体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方法453

12.4.1测定方法的选择453

12.4.2测定方法的建立和要求454

12.5方药研究456

12.5.1单味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457

12.5.2中成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457

12.5.4实例应用459

12.5.3方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459

12.6评价与展望461

参考文献462

第十三章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463

13.1样品的前处理及提取净化方法463

13.1.1液-固提取463

13.1.2液-液提取465

13.1.3色谱法466

13.1.4水蒸气蒸馏法467

13.1.5超临界流体提取467

13.2中药材质量控制方法467

13.2.1鉴别467

13.2.2检查470

13.2.3浸出物测定472

13.2.4含量测定473

13.3.1鉴别474

13.3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方法474

13.3.2检查476

13.3.3含量均匀度检查477

13.3.4溶出度检查477

13.3.5注射剂检查项目478

13.3.6浸出物479

13.3.7含量测定479

13.4.1化学对照品482

13.4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用对照品研究的技术要求482

13.4.2对照药材483

13.4.3对照品使用说明483

13.5中药新药质量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求483

13.5.1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中药新药质量稳定性研究的规定483

13.5.2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要求484

13.6中药分析方法实验认证484

13.6.1鉴别485

13.6.2含量测定485

参考文献4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