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程塑料手册 材料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程塑料手册 材料卷
  • 马之庚,陈开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4578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755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1784页
  • 主题词:工程塑料-技术手册;工程塑料-工程材料-技术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程塑料手册 材料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2.3 按结晶程度分类1

2.4 按耐热性分类1

第1章 概论1

第1节 基础知识1

1 定义与范畴1

2 分类1

2.1 按用途或功能分类1

2.2 按化学组成分类1

3.3 聚合物化学反应2

3.2 逐步聚合反应2

2.5 按受热后的性能变化特征分类2

3 主要聚合方法2

3.1 连锁聚合反应2

4.3 增强改性法3

4.2 填充改性法3

3.4 超分子组装3

4 主要改性方法3

4.1 聚合物合金改性法3

5.4 传递模塑4

5.3 冷压模塑4

4.4 纳米改性法4

5 工程塑料主要成型工艺与加工方法4

5.1 模压成型4

5.2 层压成型4

5.8 注射成型5

5.7 挤拉成型5

5.5 低压成型5

5.6 挤出成型5

5.10 浇注成型6

5.9 吹塑成型6

5.14 涂布成型7

5.13 压延成型7

5.11 手糊成型7

5.12 纤维缠绕成型7

6.1 物理性能8

6 工程塑料性能测试方法8

5.15 树脂传递模塑(RTM)8

5.16 发泡成型8

5.17 二次成型8

6.2 力学性能11

6.3 热性能17

6.4 电性能19

6.6 老化性能20

6.5 耐环境适应性20

5 突出的比强度和比模量是其他工程材料所不具备的22

4 优良的耐磨、减摩和自润滑性是机械工业必备的特性22

第2节 工程塑料的基本特性22

1 质量轻,可大幅度减轻工程结构的质量22

2 化学稳定性,可避免腐蚀和锈蚀现象22

3 优异的电绝缘性能是电气电子设备的优良选材22

10 利用改性技术可弥补其本身的不足,是工程塑料可塑性的突出表现23

9 可设计性、可配制性卓越为改性提供了机遇23

6 优良的吸声、减振、耐冲击、耐疲劳特性可显著改进工作环境23

7 原材料价格低廉,树脂可添加性好23

8 优越的成型加工性能可使制品综合成本明显降低23

1 天然树脂改性应用阶段24

第3节 工程塑料的发展24

2 合成树脂的涌现阶段25

3.1 填充增强改性26

3 合成树脂的改性阶段26

3.3 纳米改性27

3.2 合金化改性27

3.4 工程塑料发展展望28

1.1 利用工程塑料密度低、比强度、比模量高使武器装备轻量化和小型化31

1 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31

第4节 工程塑料的地位与作用31

1.2 运用工程塑料的功能特性,使武器装备功能化32

2.1 工程塑料已成为车辆应用和制造中的主体材料33

2 工程塑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33

1.3 运用功能塑料的机敏特性,开发智能材料与结构,使武器装备智能化33

2.3 工程塑料已成为新型防腐材料,在化学防腐工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34

2.2 工程塑料是普遍应用的建筑材料,为推动高强轻质建筑结构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4

3.3 生命工程技术35

3.2 能源工程技术35

2.4 工程塑料已逐渐成为基础工业不可短缺的主导材料35

3 工程塑料技术已成为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35

3.1 信息工程技术35

1.1 发展简史37

1 概述37

第2章 热塑性通用工程塑料37

第1节 聚酰胺37

1.2 现状39

1.3 尼龙的命名及品种类型40

1.4 尼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41

1.5 尼龙的成型加工44

1.6 尼龙的主要用途46

2.1 简介48

2 尼龙648

2.2 尼龙6的制备工艺49

2.3 尼龙6的性能特点50

2.4 尼龙6的成型加工54

3.1 简介55

3 尼龙6655

2.5 尼龙6的应用55

3.2 尼龙66的制备工艺56

3.3 尼龙66的性能特点59

3.4 尼龙66的成型加工63

3.5 尼龙66的应用64

4.2 尼龙11的制备工艺65

4.1 简介65

4 尼龙1165

4.3 尼龙11的性能特点66

4.4 尼龙11的成型加工67

5.1 简介69

5 尼龙1269

4.5 尼龙11的应用69

5.2 尼龙12的制备工艺70

5.3 尼龙12的性能特点73

6.1 简介74

6 尼龙101074

5.4 尼龙12的成型加工74

5.5 尼龙12的应用74

6.2 尼龙1010的制备工艺75

6.4 尼龙1010的成型加工81

6.3 尼龙1010的性能特点81

7.2 尼龙610的制备工艺82

7.1 简介82

6.5 尼龙1010的应用82

7 尼龙61082

7.3 尼龙610的性能特点83

7.4 尼龙610的成型加工84

8.3 尼龙612的性能特点85

8.2 尼龙612的制备工艺85

7.5 尼龙610的应用85

8 尼龙61285

8.1 简介85

8.4 尼龙612的成型加工86

9.2 尼龙46的制备工艺87

9.1 简介87

8.5 尼龙612的应用87

9 尼龙4687

9.3 尼龙46的性能特点90

9.4 尼龙46的成型加工91

10.2 尼龙1212的制备工艺92

10.1 简介92

9.5 尼龙46的应用92

10 尼龙121292

10.4 尼龙1212的加工与应用93

10.3 尼龙1212的性能特点93

11.2 半芳香族尼龙94

11.1 简介94

11 芳香族尼龙94

11.3 全芳香族尼龙104

12.2 共聚尼龙的性能与应用107

12.1 简介107

12 共聚尼龙107

12.3 共聚尼龙的品种108

13.1 填充改性尼龙114

13 改性尼龙114

13.2 增强改性尼龙115

13.3 阻燃改性尼龙120

13.4 纳米粒子改性尼龙127

13.5 尼龙合金130

14.3 尼龙7144

14.2 尼龙4144

14 其他尼龙144

14.1 尼龙3144

14.7 尼龙69145

14.6 尼龙13145

14.4 尼龙8145

14.5 尼龙9145

14.9 单体浇注尼龙(MC尼龙)146

14.8 尼龙1313146

14.10 粉末尼龙151

14.11 反应注塑尼龙(RIM尼龙)152

14.12 晶核尼龙153

1.2 发展概况154

1.1 简介154

第2节 聚碳酸酯154

1 概述154

2.1 原料155

2 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155

2.2 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156

3.1 物化性能160

3 聚碳酸酯的性能160

3.3 力学性能161

3.2 结晶性161

3.5 电性能163

3.4 热性能163

3.7 耐老化性和耐燃性164

3.6 吸水性164

3.8 光学性能和耐辐射性165

3.10 与其他树脂的相容性166

3.9 透气性166

4.2 聚碳酸酯的注塑成型167

4.1 成型加工特性167

3.11 聚碳酸酯的交联性167

4 聚碳酸酯的成型加工167

4.3 聚碳酸酯的挤出成型170

4.4 聚碳酸酯的吹塑成型171

5.1 新型聚碳酸酯173

5 改性及新型聚碳酸酯173

5.2 光盘级聚碳酸酯180

5.3 增强改性聚碳酸酯182

5.4 共混改性聚碳酸酯(聚碳酸酯合金)185

6.2 汽车制造196

6.1 光学材料和电子电器产品196

6 聚碳酸酯的应用196

1 概述197

第3节 聚甲醛197

6.3 机械设备197

6.4 交通运输197

6.5 建筑及家具业197

6.6 其他应用197

2 聚甲醛的制备工艺198

2.2 以三聚甲醛为单体的制备工艺199

2.1 以甲醛为单体的制备工艺199

3.1 力学性能200

3 聚甲醛的性能特点200

2.3 聚甲醛制备举例200

4 改性和新型聚甲醛201

3.6 聚甲醛的缺点201

3.2 热学性能201

3.3 耐化学药品性能201

3.4 电气性能201

3.5 成型性能201

4.1 增强填充改性聚甲醛202

4.2 共混改性聚甲醛(POM合金)204

4.3其他改性和新型聚甲醛210

5.1 成型加工特性213

5 聚甲醛的成型加工213

5.2 注塑成型214

5.3 挤出成型216

6 聚甲醛的应用217

5.4 吹塑成型217

1.2 发展概况218

1.1 简介218

第4节 聚苯醚和改性聚苯醚218

1 概述218

2.1 原料219

2 聚苯醚的制备工艺219

2.2 聚合反应220

3.1 聚苯醚的改性方法222

3 聚苯醚的改性222

3.2 聚苯醚共混合金223

3.3 结构官能化聚苯醚231

4.1 物理力学性能232

4 聚苯醚及改性聚苯醚的性能232

4.5 耐光性234

4.4 化学性能234

4.2 热性能234

4.3 电性能234

5.1 成型加工特性235

5 PPO及MPPO的成型加工235

5.2 成型工艺236

6.2 改性聚苯醚的应用238

6.1 聚苯醚的应用238

6 应用238

1.2 发展概况240

1.1 简介240

第5节 热塑性聚酯240

1 概述240

2.1 主要原料241

2 PBT和PET的制备工艺241

2.2 聚合及混配242

3.1 物理性能246

3 PBT和PET的性能特点246

3.2 力学性能249

3.3 热性能250

3.4 电性能251

3.5 化学性能252

3.7 阻燃性能253

3.6 耐老化性能253

4.1 聚对苯二甲酸环己撑二甲(醇)酯(PCT)254

4 新型热塑性聚酯254

3.8 其他性能254

4.2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256

4.3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257

4.4 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258

5.1 改性PBT树脂259

5 改性热塑性聚酯259

5.2 改性PET270

6.1 热塑性聚酯的成型加工特性278

6 热塑性聚酯的成型加工278

5.3 PEN/PET共混物和共聚物278

6.2 PBT的成型加工279

6.3 PET的成型加工283

6.4 PCT的成型加工286

6.5 PEN的成型加工287

7.1 PBT的应用288

7 热塑性聚酯的应用288

7.2 PET的应用289

7.3 PCT的应用290

7.4 PEN的应用291

参考文献292

7.5 PTT的应用292

1.2 氟塑料结构与基本特性294

1.1 分类294

第3章 特种工程塑料294

第1节 氟塑料294

1 概述294

1.3 氟塑料的发展史295

2.1 聚四氟乙烯树脂297

2 聚四氟乙烯(PTFE)塑料297

2.2 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304

2.3 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FR-PTFE)307

2.4 聚四氟乙烯合金(PTFE-A)309

2.5 聚四氟乙烯超细粉314

2.6 聚四氟乙烯型材与制品的制备316

3.1 聚偏氟乙烯(PVDF)树脂331

3 聚偏氟乙烯(PVDF)331

3.2 填充型导电PVDF塑料的研制334

1.2 聚酰亚胺的发展335

1.1 分类335

第2节 聚酰亚胺(PI)335

1 概述335

2.2 均苯型PI塑料的加工方法336

2.1 均苯型聚酰亚胺塑料336

1.3 聚酰亚胺的性能336

1.4 应用336

2 热固性聚酰亚胺336

2.4 均苯型聚酰亚胺的改性与品种338

2.3 用途338

2.5 NA基封端聚酰亚胺(PI)345

2.6 乙炔封端聚酰亚胺(PI)347

2.7 酮酐型聚酰亚胺(PI)348

3.1 单醚酐型聚酰亚胺(PI)349

3 热塑性聚酰亚胺塑料349

3.2 双醚酐型聚酰亚胺(PI)351

3.3 Aurum热塑性聚酰亚胺简介353

3.4 氟酐型聚酰亚胺(PI)简介354

3.5 顺酐型可熔性聚酰亚胺(PI)简介355

4.1 聚醚酰亚胺(PEI)356

4 改性聚酰亚胺356

4.2 聚酰胺酰亚胺(PAI)358

4.3 聚酯酰亚胺362

4.4 聚胺-酰亚胺363

4.5 聚苯并咪唑酰亚胺简介365

5.1 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366

5 双马来酰亚胺(BMI)366

5.2 双马来酰胺(BMI)改性367

5.3 具有实用工程价值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379

2.1 树脂制备方法与工艺389

2 制备方法与工艺389

第3节 聚苯硫醚(PPS)389

1 简介389

3.1 树脂特性391

3 性能391

3.2 基本性能特点392

4.1 结构改性395

4 PPS改性395

4.2 PPS合金396

5.2 PPS的注塑加工400

5.1 PPS的挤出加工400

5 聚苯硫醚的加工成型工艺400

5.4 成型注意事项402

5.3 模具设计402

6.3 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403

6.2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403

5.5 聚苯硫醚的二次加工403

6 聚苯硫醚的用途403

6.1 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403

2.1 简介404

2 聚砜(双酚A-聚砜)(PSF)404

6.4 在电子电器工业中的应用404

6.5 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404

第4节 聚砜类塑料404

1 概述404

2.3 性能405

2.2 树脂生产工艺405

2.4 聚砜品种408

2.5 聚砜的成型加工性能410

3.1 简介411

3 聚醚砜(PES)411

2.6 应用411

3.3 性能412

3.2 主要合成方法412

4.1 简介415

4 聚芳砜(PAS)415

3.4 成型加工性能415

3.5 用途415

4.3 性能416

4.2 主要合成方法416

4.4 聚芳砜的成型加工417

5.1 PSF/PPS合金的研制418

5 改性品种的研制418

4.5 用途418

5.3 酚酞/双酚/二氯二苯砜的反应过程419

5.2 酚酞型聚芳醚砜419

5.4 共聚物(Bis-T/PP)PES的热性能420

1 概述421

第5节 聚酮类塑料421

2.1 简介422

2 聚醚醚酮(PEEK)422

2.2 制造工艺423

2.4 主要应用领域427

2.3 性能427

2.5 PEEK的改性428

3.2 树脂的合成方法429

3.1 简介429

3 聚醚酮(PEK)429

3.5 酚酞型PEK(PEK-C)430

3.4 加工性能与应用430

3.3 性能430

4.2 树脂合成433

4.1 简介433

4 聚芳醚酮(PAEK)433

4.3 钛酸钾晶须填充PAEK434

4.5 应用435

4.4 PAEK的成型加工性能435

5.2 PEKK的合成方法436

5.1 简介436

5 聚醚酮酮(PEKK)436

6.1 简介439

6 聚醚砜酮(PESK)439

5.3 PEKK的结构与性能439

5.4 加工性能与应用439

6.3 应用440

6.2 主要生产方法440

7.2 性能441

7.1 简介441

7 脂肪族聚酮441

7.3 品级系列442

8.1 聚醚醚酮酮(PEEKK)443

8 聚醚酮新品种简介443

7.4 应用443

1 简介445

第6节 聚芳酯(PAR)445

8.2 聚醚酮醚酮酮(PEKEKK)445

2.2 性能446

2.1 树脂合成工艺446

2 聚芳酯树脂446

3.1 简介447

3 PAR合金447

2.3 应用447

3.3 U-品级448

3.2 P-品级PAR合金448

3.4 AX系列449

3.5 复合物品级450

4 成型加工性能452

1.1 简介453

1 热致性液晶聚合物(TLCP)453

5 聚芳酯应用453

第7节 液晶聚合物(LCP)453

1.2 树脂合成454

1.3 结构与性能455

1.6 LCP合金457

1.5 应用457

1.4 加工性能457

2.2 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LCPEI)462

2.1 分类462

2 液晶聚酰亚胺(LCPI)简介462

2.4 热固性液晶聚酰亚胺470

2.3 液晶聚酰胺酰亚胺(LCPAI)470

1.3 性能473

1.2 生产工艺473

第8节 发展中的耐高温特种工程塑料473

1 聚苯并咪唑(PBI)473

1.1 简介473

1.6 已实用化的PBI——聚间苯撑联苯并咪唑475

1.5 应用475

1.4 成型加工性能475

1.7 PBI纤维479

2.2 聚对苯撑苯并二噻唑(PBT)的制备480

2.1 简介480

2 聚对苯撑苯并二噻唑480

2.3 聚对苯撑苯并二噻唑的性能481

2.4 聚对苯撑苯并二噻唑的应用482

3.2 制备方法与工艺484

3.1 简介484

3 聚乙二酰脲(PPA)484

4.2 制备方法与工艺485

4.1 简介485

3.3 性能485

3.4 用途485

4 聚?二唑485

5.2 制备方法与工艺486

5.1 简介486

4.3 性能486

4.4 用途486

5 聚喹唑啉二酮486

5.3 性能487

6.3 性能488

6.2 制备方法与工艺488

5.4 用途488

6 加聚型三嗪树脂488

6.1 简介488

6.4 用途489

7.3 性能490

7.2 制备方法与工艺490

7 BT树脂(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490

7.1 简介490

8.1 简介491

8 聚喹?啉(PQ)491

7.4 用途491

8.3 性能492

8.2 制备方法与工艺492

8.5 喹?啉聚合物的加工和应用495

8.4 喹?啉聚合物的改性495

9.3 性能496

9.2 制备方法496

9 聚苯并咪唑喹唑啉496

9.1 简介496

10.2 制备方法与工艺497

10.1 简介497

9.4 用途497

10 耐1200℃高温的聚合物——均三芳基三嗪环聚合物(TSTR)497

10.4 应用500

10.3 TSTR聚合物的性能500

11.3 固化及性能501

11.2 制备方法501

11 苯并?嗪树脂501

11.1 简介501

12.2 树脂制备502

12.1 PCD简介502

11.4 改性502

11.5 应用502

12 聚碳化二亚胺(PCD)502

12.5 薄膜503

12.4 碳/碳增强塑料503

12.3 成型材料503

13.1 简介504

13 聚苯醚腈(ID300)504

12.6 粘接助剂504

12.7 增强塑料504

12.8 轻型耐热绝热材料504

13.3 性能505

13.2 制备方法505

13.4 成型加工507

14 梯形聚合物材料508

13.5 用途508

14.1 聚吡咯酮509

14.2 梯形聚喹?啉510

14.3 聚苯并咪唑苯并菲绕啉511

15 元素有机聚合物512

15.1 聚硅酮碳硼烷512

15.3 有机膦酸锌聚合物513

15.2 磷腈-硅酮共聚体513

参考文献514

2.1 交联改性技术517

2 结构改性技术517

第4章 工程化通用塑料517

第1节 通用塑料的工程化改性技术517

1 简介517

2.2 共聚改性技术518

3.3 化学反应共混技术519

3.2 物理共混技术519

3 共混合金化改性技术519

3.1 简介519

4.2 填料520

4.1 简介520

3.4 各种技术综合利用的方法520

4 填充或增强改性技术520

4.3 增强材料521

1.2 分类522

1.1 简介522

4.4 填充改性中的关键技术与解决的方法522

第2节 改性聚乙烯522

1 概述522

1.3 性能523

1.5 聚乙烯的改性524

1.4 应用524

2.1 交联聚乙烯525

2 结构改性聚乙烯塑料525

2.2 共聚改性聚乙烯537

3.1 聚乙烯与橡胶类合金541

3 PE合金或共混物541

3.5 聚乙烯与聚碳酸酯(PC)合金542

3.4 聚乙烯与聚丙烯酸酯合金542

3.2 聚乙烯与氯化聚乙烯(CPE)合金542

3.3 聚乙烯与反应性聚苯乙烯合金542

4.1 填充聚乙烯543

4 填充和增强聚乙烯543

4.2 玻璃纤维增强聚乙烯548

5.3 性能549

5.2 制备方法与工艺549

5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549

5.1 简介549

5.4 改性552

5.6 用途556

5.5 成型加工方法556

1.3 聚丙烯的结构及分类557

1.2 聚丙烯的合成557

第3节 改性聚丙烯557

1 概述557

1.1 简介557

1.5 聚丙烯的成型性能558

1.4 性能558

2.1 氯化聚丙烯(PPC)559

2 结构改性聚丙烯559

1.6 聚丙烯的改性559

2.2 交联PP560

2.3 PP共聚物561

3.1 橡胶增韧PP合金566

3 PP共混合金566

3.2 PA/PP共混合金573

3.3 PP/PS共混合金574

3.4 PP/热塑性聚酯(PET、PBT)共混合金576

3.6 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TPO)577

3.5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增强增韧PP577

3.7 工程母粒(EMB)改性PP578

3.8 热致液晶(TLCP)共聚酯原位复合增强PP581

4.1 硅灰石改性PP582

4 填充改性PP582

4.2 阻燃硅灰石/PA6/PP584

4.4 高岭土填充PP585

4.3 碳酸钙(CaCO3)填充PP585

4.5 玻璃微珠填充PP586

4.6 晶须改性PP587

5.2 制备方法与工艺588

5.1 简介588

5 玻璃纤维增强PP(GFR-PP)588

5.3 性能589

5.6 玻璃纤维毡增强PP592

5.5 用途592

5.4 加工性能592

6.1 阻燃PP594

6 功能PP材料594

6.2 石墨/PP导电材料597

6.3 透明PP598

1.2 聚氯乙烯的制备及分类602

1.1 简介602

第4节 改性聚氯乙烯(PVC)602

1 概述602

1.6 聚氯乙烯的改性603

1.5 聚氯乙烯的用途603

1.3 PVC的结构与性能603

1.4 聚氯乙烯的成型性能603

2.1 交联改性PVC604

2 结构改性PVC604

2.2 共聚改性PVC608

3.1 PVC/橡胶共混合金613

3 PVC共混合金613

3.2 PVC/MBS共混合金619

3.3 PVC/ABS共混合金621

3.4 PVC/丙烯酸酯类树脂(ACR)共混合金623

3.5 N-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乳液共聚物改性PVC625

3.6 PVC/PS共混合金626

3.7 聚氨酯(PU)及其弹性体对PVC的改性627

4.2 CaCO3改性PVC629

4.1 简介629

4 填充改性PVC629

4.3 赤泥和白泥填充PVC633

4.4 硅铝炭黑(SAC)填充PVC636

4.5 电镀级PVC637

5.2 短切玻璃纤维增强PVC638

5.1 简介638

5 玻璃纤维增强PVC638

5.4 玻璃纤维增强PVC窗框的制造639

5.3 短玻璃纤维增强PVC的增韧改性639

6.1 抗静电PVC641

6 功能PVC641

6.2 阻燃PVC643

6.3 透明PVC644

1.2 树脂制备方法645

1.1 简介645

第5节 改性聚苯乙烯645

1 聚苯乙烯塑料645

1.3 聚苯乙烯的性能646

1.8 新品种聚苯乙烯的开发649

1.7 聚苯乙烯的改性649

1.4 特征649

1.5 加工性能649

1.6 用途649

2.1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651

2 PS的共聚改性——苯乙烯共聚物651

2.2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BS)654

2.3 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656

2.4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MS)共聚物659

2.5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660

3.1 橡胶改性PS(高抗冲击PS)663

3 PS共混合金663

3.2 PS/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共混合金667

3.3 PS/PC共混合金668

3.4 PS/聚四氢呋喃共混合金670

4.1 简介671

4 填充改性PS671

3.5 聚氨酯(PU)/苯乙烯/马来酸酐(R-SMA)共混合金671

5.2 制备方法672

5.1 简介672

4.2 主要原材料672

4.3 制备方法672

4.4 性能672

4.5 效果672

5 纤维增强聚苯乙烯672

5.3 性能673

6.3 性能674

6.2 制备方法674

5.4 加工方法674

5.5 用途674

6 阻燃PS674

6.1 简介674

6.5 用途675

6.4 加工方法675

7.3 性能676

7.2 制备方法676

7 低烟阻燃HIPS676

7.1 原材料676

7.4 效果677

1.2 ABS树脂的生产工艺与方法678

1.1 简介678

第6节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678

1 ABS树脂678

1.5 ABS的改性679

1.4 ABS的成型性能679

1.3 ABS的结构、性能及用途679

2.1 通用ABS681

2 ABS塑料681

2.2 透明ABS689

2.3 耐热ABS690

2.4 阻燃ABS692

2.5 ABS色母料694

3.1 ABS/PVC共混合金696

3 ABS共混合金696

3.2 ABS/PC共混合金701

3.3 ABS/PMMA合金制品703

3.4 ABS与其他聚合物共混合金简介704

4.2 制备方法与工艺705

4.1 简介705

4 玻璃纤维增强ABS705

4.3 性能706

4.4 加工性能709

1.2 PMMA树脂710

1.1 简介710

4.5 用途710

第7节 丙烯酸类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710

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710

2.1 PMMA的结构改性技术717

2 结构改性的PMMA717

2.2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720

2.3 MMA/苯乙烯共聚物(MMA/S和MMA/丁二烯共聚物(MMA/BD)721

2.4 交联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浇注型)723

3.1 PMMA/PEO共混合金725

3 PMMA共混合金725

3.2 PMMA/ABS共混合金726

3.3 PBT/PMMA共混合金728

3.4 PMMA/聚碳酸亚丙酯型聚氨酯(PPCU)互穿网络合金730

4.1 无机填料填充MMA/S共聚物731

4 填充PMMA731

4.2 PMMA/SiO2有机-无机杂化玻璃732

5.1 珠光有机玻璃733

5 PMMA功能材料733

5.2 拉伸定向PMMA装甲防护板材(定向有机玻璃)735

5.3 PMMA磁性塑料736

5.4 PMMA纤芯/氟树脂包层塑料光纤737

参考文献741

1.1 酚醛树脂744

1 概述744

第5章 热固性通用工程塑料744

第1节 酚醛塑料744

1.2 酚醛塑料746

1.3 水溶性酚醛树脂747

1.4 低压成型酚醛树脂748

1.5 铸造用酚醛树脂749

1.6 浸渍用酚醛树脂750

2.2 醚型酚醛树脂751

2.1 双氰胺改性酚醛树脂751

2 改性酚醛树脂751

2.4 硼酚醛树脂752

2.3 磷酚醛树脂752

2.5 双酚-A型硼酚醛树脂754

2.6 钼酚醛树脂755

2.7 芳烷基化合物改性酚醛树脂——新酚树脂756

2.8 开环聚合酚醛树脂757

2.9 腰果油改性酚醛树脂759

2.11 尼龙改性酚醛树脂762

2.10 多环酚改性酚醛树脂762

2.13 聚砜/橡胶增韧剂改性酚醛树脂763

2.12 尼龙/橡胶改性酚醛树脂763

2.14 有机硅改性钡酚醛烧蚀材料765

2.15 腰果壳油/三聚氰胺双改性酚醛树脂-PYSM酚醛树脂766

2.16 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767

2.17 丁腈橡胶改性聚乙烯醇缩丁醛改性酚醛树脂(FBMZ-7901)塑料769

3.1 电气(D)类粉状模塑料770

3 填充改性酚醛塑料770

3.2 绝缘(U)类酚醛塑料粉771

3.3 无氨(A)类酚醛塑料粉773

3.4 耐高频(P)类酚醛塑料粉774

3.5 耐高电压(Y)类酚醛塑料粉775

3.6 耐酸(S)类酚醛塑料粉776

3.7 耐湿热(H)类酚醛塑料粉777

3.8 耐冲击(J)类酚醛塑料粉778

3.9 耐热(E)类酚醛塑料粉780

3.10 特种(T)类酚醛塑料粉781

3.11 耐电弧酚醛塑料粉782

3.12 注射模塑酚醛塑料粉783

4.1 环氧改性酚醛玻璃纤维模压塑料785

4 纤维增强酚醛塑料785

4.2 玻璃纤维增强聚乙烯醇缩丁醛或羟甲基尼龙改性酚醛模压塑料786

4.3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改性甲酚甲醛模压塑料788

4.4 酚醛层压塑料789

4.5 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注射料798

4.6 纤维增强酚醛摩阻材料800

4.7 粘胶碳纤维(布)增强酚醛耐烧蚀材料802

4.8 酚醛片状模塑料(SMC)803

1.1 简介805

1 环氧树脂805

第2节 环氧塑料805

1.2 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E型环氧树脂)806

1.3 酚醛多环氧树脂(F型)809

1.4 甘油环氧树脂(B型)810

1.5 含氟环氧树脂(B型)811

1.7 双酚-S环氧树脂812

1.6 双酚-F环氧树脂812

1.8 间苯二酚环氧树脂(J型)813

1.9 二酚基丙烷侧链型环氧树脂(EI型)814

1.10 脂肪族与芳香族缩水甘油酯(IQ型)815

1.11 缩水甘油胺型树脂818

1.12 聚丁二烯环氧树脂(D型)819

1.13 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R型)820

1.14 二氧化双环戊基醚(W型)822

1.15 3,4-环氧基-6-甲基环己烷甲酸3′,4′-环氧基-6′-甲基环己烷甲酯(H型环氧)823

1.16 萘系环氧树脂825

1.18 C36二聚酸二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827

1.17 双酚P型环氧树脂827

1.19 高纯度环氧树脂828

1.20 液晶环氧树脂及其共聚物830

1.21 自熄性环氧树脂831

1.22 水溶性环氧树脂836

1.23 重防腐环氧树脂粉末838

2.1 橡胶类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合金840

2 改性环氧塑料840

2.2 尼龙/环氧合金843

2.3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合金844

2.4 聚醚砜改性环氧树脂合金846

2.5 聚酰胺酰亚胺(PEI)改性环氧树脂合金847

2.6 聚氨酯(PUR)改性环氧树脂合金852

2.7 聚氨酯脲/环氧合金854

2.8 端羧基四氢呋喃聚醚改性环氧树脂855

2.9 氰酸酯(CE)改性环氧树脂合金856

2.10 热致性液晶聚合物增韧环氧树脂857

3.1 亲水和憎水硅粉改性环氧树脂858

3 环氧填充增强塑料858

3.2 空心玻璃微球填充环氧树脂860

3.3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861

3.4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REP)866

3.5 芳纶纤维增强环氧塑料(KFRP)868

3.6 芳纶纤维/玻璃纤维混杂增强环氧塑料871

4.1 封装模塑料872

4 环氧专用料872

4.2 缠绕制品用环氧树脂料874

4.3 敷铜板专用阻燃环氧料875

4.4 环氧树脂烧蚀材料876

4.5 反应注射成型(RIM)用环氧料877

4.6 树脂传递模塑(RTM)用环氧料882

4.7 APG工艺专用环氧树脂883

4.8 掺杂型环氧导电共混料884

1.3 分类885

1.2 发展史885

第3节 聚氨酯(PUR)885

1 聚氨酯树脂简介885

1.1 基本概念885

1.6 成型加工886

1.5 性能886

1.4 聚氨酯的制备886

2.1 聚醚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887

2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887

1.7 应用887

2.2 聚酯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891

2.3 聚己内酯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895

2.4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897

2.5 聚丙烯醇醚浇注型聚氨酯弹性本900

2.6 聚烯烃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902

2.7 端羟基聚丁二烯型浇注聚氨酯弹性体903

3.1 简介904

3 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TPU)904

3.2 聚酯热塑型聚氨酯906

3.3 聚醚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910

3.4 Texin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911

3.5 Estane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912

3.6 聚己内酯聚氨酯914

3.7 聚四氢呋喃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915

3.9 聚烯烃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917

3.8 聚碳酸酯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917

4.2 聚酯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918

4.1 聚醚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918

4 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918

4.3 聚氨酯混炼生胶920

5.1 TPU/PVC合金921

5 改性聚氨酯合金921

5.2 TPU/POM共混合金923

5.3 PU/PC合金924

5.4 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共混合金925

5.6 PU/不饱和聚酯合金及其增强塑料927

5.5 刚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合金927

6.1 低烟聚醚聚氨酯弹性体931

6 功能聚氨酯专用料931

6.2 阻燃型可生物降解聚氨酯932

6.3 形状记忆聚氨酯(SMP)935

6.4 热致性液晶聚氨酯938

6.5 聚氨酯弹性纤维939

6.6 聚氨酯增强塑料943

6.7 CaSO4晶须增韧增强聚氨酯弹性本947

1.1 简介948

1 不饱和聚酯树脂简介与分子设计948

第4节 不饱和聚酯塑料948

1.2 不饱和聚酯树脂分子设计949

2.1 通用型不饱和聚酯955

2 不饱和聚酯树脂955

2.2 韧性不饱和聚酯树脂959

2.3 柔性不饱和聚酯树脂960

2.4 耐腐蚀性不饱和聚酯树脂963

2.5 低收缩不饱和聚酯树脂976

2.6 耐热性不饱和聚酯树脂977

2.7 自熄性不饱和聚酯树脂979

2.8 透明不饱和聚酯树脂984

2.9 可降解不饱和聚酯树脂991

3.1 片状模塑料(SMC)992

3 不饱和聚酯模塑料992

3.2 团状模塑料(BMC)1000

3.3 其他不饱和聚酯模塑料(TMC、HMC、ZMC)1002

3.4 硅灰石填充不饱和聚酯模塑料1005

3.5 人造大理石1006

4.2 制备方法1007

4.1 简介1007

4 胶衣不饱和聚酯树脂1007

5.1 简介1008

5 国外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介绍1008

4.3 性能和用途1008

5.2 各厂商生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技术指标1009

5.3 各类牌号不饱和聚酯树脂大致适用范围1016

1 简介1017

第5节 有机硅塑料1017

2.2 制造方法1018

2.1 结构式1018

2 有机硅树脂1018

2.3 性能1021

3 改性有机硅树脂1026

3.1 聚酯改性有机硅树脂1026

2.4 用途1026

3.2 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1027

3.3 环氧改性有机硅增强塑料1028

3.4 聚氨酯改性有机硅1029

3.5 其他树脂改性有机硅简介1030

4.1 阻燃型有机硅树脂封装料1031

4 功能(或专用)有机硅树脂1031

4.2 有机硅导电材料1033

4.3 有机硅耐烧蚀材料1034

4.4 人工颅骨用有机硅1036

4.5 MQ树脂特种灌封料1037

5.1 无溶剂有机硅模塑料1038

5 有机硅模塑料1038

5.2 有机硅模压塑料1040

5.3 有机硅云母制品1041

5.5 有机硅层压塑料1043

5.4 玻璃纤维增强有机硅塑料1043

1.2 氰酸酯树脂的制备1045

1.1 简介1045

第6节 氰酸酯塑料1045

1 氰酸酯树脂1045

1.3 氰酸酯树脂的性能1047

2.1 环氧(EP)改性氰酸酯树脂(CE)1050

2 改性氰酸酯树脂(CE)1050

1.4 应用和发展趋势1050

2.2 热塑性树脂改性氰酸酯1059

3.1 高频线路板基板用CE树脂料1061

3 氰酸酯树脂专用料1061

2.3 橡胶增韧氰酸酯树脂简介1061

3.2 树脂传递模塑(RTM)专用氰酸酯树脂1064

3.3 高透波达天线罩氰酸酯树脂专用料1065

1.1 氨基树脂简介1068

1 氨基塑料1068

第7节 其他热固性塑料1068

1.2 脲甲醛塑料1069

1.3 三聚氰胺甲醛塑料(蜜胺甲醛塑料)1071

1.4 脲三聚氰胺甲醛塑料1076

2.2 聚苯二甲酸二烯丙酯1077

2.1 简介1077

1.5 苯胺甲醛塑料1077

2 烯丙基塑料1077

2.3 聚三聚氰酸三烯丙酯1082

3.1 简介1083

3 呋喃塑料1083

3.4 糠酮塑料1084

3.3 糠醇塑料1084

3.2 糠醛苯酚塑料1084

3.5 糠醛丙酮甲醛塑料1085

3.6 环氧糠酮塑料1086

3.7 糠脲塑料1087

参考文献1088

1.3 分类1092

1.2 高性能增强塑料的发展史1092

第6章 高性能增强塑料1092

第1节 概述1092

1 简介1092

1.1 基本概念1092

1.4 性能1093

2.1 热塑性树脂基体预浸料的制备1094

2 预浸料1094

1.5 成型加工1094

1.6 应用1094

2.2 热固性预浸料的制备1101

1 碳纤维和石墨纤维1106

第2节 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及其增强塑料1106

1.1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与石墨纤维1107

1.2 粘胶基(或人造丝基)碳纤维与石墨纤维1112

1.3 沥青基碳纤维与石墨纤维1113

2.2 碳纤维的表面特性1116

2.1 表面处理的作用1116

2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1116

2.3 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1117

3.1 简介1119

3 碳纤维与石墨纤维增强塑料1119

3.2 碳纤维与石墨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1130

3.3 碳纤维与石墨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1136

1.1 基本概念与结构特点1144

1 概述1144

第3节 芳纶及其增强塑料1144

1.3 芳纶的基本性能1145

1.2 芳纶的研发过程1145

2.2 表面处理与涂层1149

2.1 简介1149

1.4 芳纶的类型与品种1149

1.5 芳纶的应用1149

2 芳纶的表面处理与界面改性技术1149

2.3 化学改性技术1150

2.4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1151

2.6 超声浸渍改性技术1152

2.5 γ射线辐射方法1152

3.1 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1153

3 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及其增强塑料1153

3.2 芳纶(全芳香族聚酰胺)增强塑料1158

4 芳纶共聚纤维1167

4.2 聚对芳酰胺苯并咪唑纤维1168

4.1 对位芳酰胺共聚纤维1168

5.1 Nomex纤维1169

5 其他芳纶及其增强塑料1169

5.2 HM-50芳纶1172

5.4 B纤维(聚对苯甲酰胺纤维)1174

5.3 HM-50纤维增强塑料1174

5.5 X-500纤维1176

1.1 简介1177

1 超拉伸聚乙烯纤维1177

第4节 超拉伸聚乙烯纤维及其增强塑料1177

1.2 制备方法1178

1.3 性能1179

1.4 新型Dyneema纤维1180

1.5 “孚泰”牌高拉伸聚乙烯纤维1182

1.6 “中太”牌高拉伸PE纤维1185

2.1 等离子体处理法1186

2 超拉伸聚乙烯纤维的表面处理1186

1.7 超拉伸聚乙烯纤维的不足及改进1186

1.8 应用1186

3.1 简介1187

3 超拉伸PE纤维增强塑料1187

2.2 表面接枝处理法1187

2.3 机械研磨法1187

2.4 氧化处理与改性1187

3.2 超拉伸聚乙烯纤维增强PMMA塑料1188

3.3 DyneemaPE纤维增强环氧或聚酯塑料防弹板1189

2 PBO聚合物的合成与纤维制备1190

1 简介1190

第5节 聚苯并双?唑纤维(PBO)及其增强塑料1190

4 PBO纤维的特性1191

3 PBO纤维的结构1191

5 PBO纤维的表面处理1192

6 PBO纤维的应用1193

1.1 硼纤维1195

1 硼纤维及其增强塑料1195

7 PBO纤维及其增强塑料的发展1195

第6节 高性能无机纤维及其增强塑料1195

1.2 硼纤维增强塑料1197

2.1 碳化硅(SiC)纤维1199

2 碳化硅纤维及其增强塑料1199

2.2 碳化硅纤维增强塑料1203

3.1 氧化铝纤维1204

3 氧化铝纤维及其增强塑料1204

3.2 氧化铝纤维增强塑料1206

4.1 高硅氧纤维与石英纤维1207

4 高硅氧纤维与石英纤维及其增强塑料1207

4.2 高硅氧纤维与石英纤维增强塑料1208

1 概述1210

第7节 晶须及其增强塑料1210

2.3 性能1211

2.2 制备方法1211

2 晶须(Whiskers)1211

2.1 简介1211

3.1 制备方法1212

3 晶须增强塑料1212

2.4 用途1212

4.1 钛酸钾晶须1213

4 钛酸钾晶须及其增强塑料1213

3.2 性能1213

3.3 用途1213

4.2 钛酸钾晶须增强塑料1214

1 简介1215

第8节 混杂纤维增强塑料1215

2 混杂纤维增强塑料的类型1216

4 性能1217

3 混杂纤维增强塑料的制造1217

5 用途1221

6.3 制备方法与过程1222

6.2 原材料1222

6 超混杂增强塑料1222

6.1 简介1222

6.4 效果1224

参考文献1225

1.2 简介1226

1.1 基本概念1226

第7章 功能塑料1226

第1节 导电塑料1226

1 概述1226

1.3 导电塑料的发展1228

2.1 简介1230

2 结构型导电塑料1230

2.2 聚苯乙炔(PPV)1233

2.3 聚苯胺(PAn)1236

2.4 聚吡咯(PPY)1239

2.5 聚噻吩1243

2.6 聚乙烯基咔唑(PVK)1246

2.7 结构型导电塑料的应用1247

3.1 简介1251

3 复合型导电塑料1251

3.2 制造1253

3.3 应用1262

4.1 类型与制备1265

4 共混型导电塑料1265

4.2 导电塑料性能1268

5.1 纳米聚吡咯(PPY)1269

5 纳米导电塑料1269

5.2 TiO2/聚乙烯吡咯烷酮导电塑料(PVP)1271

5.3 自组装制备对-巯基苯胺-聚苯胺纳米导电塑料膜1272

5.4 尼龙/石墨纳米导电塑料1273

5.5 纳米炭黑/PVC导电塑料1274

1.1 基本概念1276

1 概述1276

第2节 压电塑料1276

1.2 应用1277

1.3 压电塑料的发展1278

2.3 性能1279

2.2 制备方法1279

2 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塑料1279

2.1 简介1279

3 芳香族聚脲压电塑料1280

3.1 简介1280

2.4 应用1280

3.3 压电性能和介电性能1281

3.2 制备方法1281

4.1 简介1283

4 增强型压电塑料1283

4.2 压电陶瓷/聚合物的设计1284

4.3 压电陶瓷/聚合物的制备工艺1286

4.4 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1288

4.5 压电陶瓷/聚合物的性能1289

4.6 高性能BaTiO3/PVDF增强型压电塑料1292

5.2 PHB及其共聚物的制备与结构1293

5.1 简介1293

5 生物可降解压电塑料—聚β-羟基丁酸酯(PHB)1293

5.3 压电性能1294

5.4 PHB及PHBV增强塑料的压电性1295

6 压电塑料的发展方向1296

5.5 在骨科移植中的应用1296

1.1 简介1297

1 概述1297

第3节 磁性塑料1297

1.4 应用1298

1.3 性能1298

1.2 分类1298

2.3 性能1299

2.2 制备方法1299

2 铁氧体类磁性塑料1299

2.1 简介1299

3.1 简介1301

2.4 应用1301

3.2 制备方法1302

3.3 性能1302

4.2 永磁塑料用纳米磁粉1304

4.1 简介1304

4 纳米永磁塑料1304

3.4 用途1304

4.3 纳米磁粉的表面处理1305

4.4 纳米磁性塑料用树脂基体1307

4.5 纳米永磁塑料的成型技术1308

1.2 POF的种类1309

1.3 塑料光纤的发展1309

1.1 基本概念1309

第4节 塑料光纤1309

1 概述1309

2.1 优良纤芯材料的选择标准1310

2 塑料光纤纤芯材料1310

2.2 塑料光纤常用聚合物1312

3.2 直接挤出法制备GIPOF1318

3.3 预制棒拉纤法1318

3.1 简介1318

3 塑料光纤的制备1318

3.4 N-异丙基马来酰亚胺/MMA光纤的研制1321

3.5 功能梯度折射率塑料光纤的研制1322

4.1 塑料光纤的性能与改性1323

4 塑料光纤的性能与发展前景1323

4.2 发展前景1325

5.1 简介1326

5.2 氟化物玻璃光纤的化学组成1326

5 超长波通信光纤-氟化物玻璃光纤1326

5.3 氟化物玻璃光纤的制造工艺1328

5.4 氟化物玻璃光纤中的损耗1330

1 隐身技术1333

1.1 简介1333

第5节 隐身材料1333

5.5 效果1333

2.1 简介1334

2 雷达吸波隐身材料1334

1.2 隐身材料技术的发展1334

2.2 吸波剂1337

2.3 吸波剂的制备方法1341

2.4 吸波隐身材料的设计1345

3 红外与激光隐身材料1359

3.1 红外隐身材料1359

3.2 激光隐身材料1362

3.3 红外/激光隐身材料1363

4.2 伪装涂料1365

4.1 简介1365

4 可见光隐身材料1365

4.3 伪装遮障1366

5 综合隐身材料结构1367

5.1 简介1367

5.2 网状隐身增强塑料1368

5.3 薄膜增强塑料的制造1371

5.4 碳纤维增强PVC隐身泡沫塑料的制造1373

5.5 多层隐身材料1374

5.6 纸/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隐身层压板材1375

5.7 热隐身材料1376

5.9 防化学战剂,防细菌战剂的隐身材料1378

5.10 隐身浸渍剂1378

5.8 长纤维/环氧隐身导弹发射管1378

1.1 光学塑料的基本概念与定义1379

1.2 发展简史1379

1 概述1379

第6节 光学塑料1379

1.4 光学塑料的结构1380

1.3 光学塑料的种类与特点1380

1.5 光学塑料的性能1381

2.1 王冕光学塑料—PMMA1383

2 主要光学塑料1383

2.2 火石光学塑料—PS1386

2.3 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CR-39)1388

2.4 环氧光学塑料1389

2.5 JD100系列光学塑料1391

2.6 耐热透明高功能光学塑料:ARTON1393

2.7 其他光学塑料1394

2.8 梯度折射率光学塑料1398

3 光学塑料的成型加工1400

3.1 注射成型法1400

3.3 注塑成型法1401

3.4 放射线成型法1401

3.2 压塑成型法1401

4.1 军品应用1402

4.2 民品应用1402

4 光学塑料的应用1402

3.5 研磨抛光法1402

3.6 单晶金刚石刀具直接加工1402

2 感光性塑料1403

2.1 简介1403

1 概述1403

第7节 其他光功能性塑料1403

2.2 常用感光性塑料1406

2.3 非银感光塑料1409

2.4 印刷制版用感光性树脂1410

2.5 光记录材料1413

2.6 非线性光学材料1414

参考文献1416

1 聚氨酯工程泡沫塑料1419

1.1 概述1419

第1节 热固性工程泡沫塑料1419

第8章 工程泡沫塑料1419

1.2 结构泡沫塑料1424

1.3 硬质聚氨酯工程泡沫塑料1437

1.4 聚氨酯功能泡沫塑料1446

1.5 环保型聚氨酯泡沫塑料1452

2 酚醛泡沫塑料1457

2.1 简介1457

2.2 酚醛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1458

2.3 酚醛泡沫塑料的性能1465

2.4 应用1466

2.5 酚醛/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1466

3 环氧泡沫塑料1468

3.1 原料1468

3.2 制备方法1469

3.3 性能1470

3.5 纤维素纤维增强聚氨酯/环氧互穿网络硬质泡沫塑料1471

3.4 用途1471

3.6 纤维增强环氧泡沫塑料浮子的研制1474

4.4 用途1476

4.5 聚氨酯/不饱和聚酯树脂互穿网络硬质泡沫塑料1476

4.3 性能1476

4 不饱和聚酯泡沫塑料1476

4.1 原料1476

4.2 制备方法1476

5.2 制备方法1478

5.1 原料1478

5 脲甲醛泡沫塑料1478

5.3 性能1482

6.1 原料1484

6.2 制备方法1484

6 吡喃泡沫塑料1484

5.4 用途1484

1 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1485

1.1 简介1485

第2节 热塑性通用结构泡沫塑料1485

6.3 性能1485

6.4 用途1485

1.2 制备方法1486

1.3 性能1498

1.5 聚苯乙烯结构泡沫塑料1500

1.4 应用1500

1.6 废旧PS泡沫塑料的回收利用1506

2 PVC工程泡沫塑料1513

2.1 概述1513

2.2 改性PVC泡沫塑料1517

2.3 硬质PVC低发泡制品1523

2.4 木粉填充硬质PVC微泡体系型材的挤出1538

3.1 概述1539

3 聚乙烯泡沫塑料1539

3.2 交联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1540

3.3 非交联型泡沫塑料的制备工艺1543

3.4 填料改性的低发泡泡沫塑料的制备工艺1543

3.5 性能1546

3.6 用途1547

3.7 聚乙烯结构发泡成型技术1548

3.8 改性LDPE泡沫塑料1550

4 聚丙烯泡沫塑料1552

4.1 简介1552

4.3 制备工艺与方法1553

4.2 原料1553

4.4 性能1554

4.6 CaCO3填充PP泡沫塑料1555

4.5 用途1555

4.7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成型技术1556

1 聚酰胺泡沫塑料1559

1.1 原料1559

第3节 热塑性工程泡沫塑料1559

2.1 原料1560

2.2 主要设备举例1560

2 聚四氟乙烯泡沫塑料1560

1.2 制备工艺1560

1.3 性能1560

1.4 用途1560

2.5 用途1561

3 ABS泡沫塑料1561

2.4 性能1561

2.3 制备工艺1561

3.1 原料1562

3.2 制备工艺与方法1562

3.3 性能1563

3.4 用途1563

4.2 实验1564

4.3 性能特点1564

4.1 微孔PC的制备1564

4 聚碳酸酯(PC)泡沫塑料1564

1.1 原料1566

1.2 制备工艺与方法1566

1 聚酰亚胺泡沫塑料1566

4.4 应用1566

第4节 耐高温泡沫塑料1566

1.3 性能1567

1.4 用途1567

2.3 制备工艺与方法1568

2.4 性能1568

2.2 原料1568

2 有机硅泡沫塑料1568

2.1 简介1568

2.5 用途1569

2.6 聚氨酯/有机硅泡沫塑料1569

3.2 制备工艺与方法1572

3.1 原料1572

3 聚乙烯咔唑泡沫塑料1572

3.3 性能1573

4.4 应用1575

5 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1575

4.3 性能1575

3.4 应用1575

4 聚苯并咪唑泡沫塑料1575

4.1 原料1575

4.2 制备方法1575

5.5 建筑用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1576

5.4 应用1576

5.3 性能1576

5.1 原料1576

5.2 制备方法1576

5.6 氨基甲酸酯改性聚异氰脲酸酯(PU-PIR)泡沫塑料1579

1.2 原料1580

1.3 辐射交联制备工艺1580

1.1 简介1580

第5节 其他泡沫塑料1580

1 丙烯酸类泡沫塑料1580

1.4 化学交联制备工艺1581

1.5 性能1581

3.1 简介1582

3.2 原料1582

3 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1582

1.6 应用1582

2 酯酸纤维素泡沫塑料1582

2.1 原料1582

2.2 制备方法1582

2.3 性能1582

2.4 应用1582

3.3 制备方法1583

3.4 性能1585

4.5 交联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泡沫塑料1586

4.4 应用1586

4.3 性能1586

3.5 应用1586

4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泡沫塑料1586

4.1 原料1586

4.2 制备工艺与方法1586

4.6 EVA泡沫塑料车轮的研制1588

2 制备方法1592

2.1 单体聚合法1592

1 简介1592

第6节 微孔泡沫塑料1592

2.3 热致相分离法1593

2.4 超饱和气体法1593

2.2 压缩流体反溶剂沉淀法1593

3 理论研究1595

4 成核机理研究1596

5.1 微孔泡沫塑料成型原理1597

5 微孔泡沫塑料的成型技术1597

5.2 微孔泡沫塑料的注射成型1598

5.3 微孔泡沫塑料的挤出成型1599

5.4 挤出过程中的影响因素1601

5.5 中空成型1603

参考文献1603

1 纳米塑料的种类1606

1.1 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纳米塑料1606

第1节 概述1606

第9章 纳米塑料1606

2.1 插层技术1608

2 纳米塑料制造技术1608

1.2 有机纳米塑料1608

2.2 溶胶-凝胶技术1609

2.3 共混技术1610

2.4 在位分散聚合技术1611

2.5 LB制膜技术1612

2.6 分子组装技术(MSA)1612

3 纳米塑料的性能1613

3.1 纳米塑料的力学性能1613

3.2 纳米塑料的阻隔性能1614

3.3 纳米塑料的热稳定性能1614

3.6 纳米塑料的热力学原理及性能1615

3.5 纳米塑料的各向异性特点1615

3.4 纳米塑料的电性能1615

3.7 纳米塑料的加工性能1616

4.1 无机粒子纳米塑料1617

4 纳米塑料的研究进展1617

4.2 层状或片状无机物纳米塑料1618

4.3 有机纳米塑料1619

4.4 金属纳米塑料1619

第2节 纳米热固性塑料1620

1 简介1620

4.5 可工业化生产的纳米塑料1620

2.1 纳米粘土/环氧塑料1621

2 纳米环氧1621

2.2 纳米SiO2/环氧塑料1626

2.3 纳米TiO2/环氧塑料1628

2.4 纳米Al2O3/环氧塑料1629

2.5 纳米Al2O3粉体对环氧塑料耐磨性的改进1630

2.6 纳米LixMoO/聚环氧己烷(PEO塑料1632

3.2 纳米SiO2改性不饱和聚酯1633

3.1 简介1633

3 纳米不饱和聚酯1633

3.3 纳米SiO2粒子与微米Al2O3粒子改性不饱和聚酯1634

4.1 简介1636

4.2 纳米蒙脱土/酚醛塑料1636

4 纳米酚醛1636

4.3 纳米粒子改性硼酚醛塑料1637

4.4 纳米炭粉改性炭/酚醛塑料1639

5 纳米聚氨酯塑料1642

5.1 纳米蒙脱土/聚氨酯1642

5.2 纳米SiO2粒子原位复合聚氨酯1646

5.3 纳米CaCO3/聚氨酯弹性体1647

1.1 简介1650

1.2 纳米改性塑料的基本原理1650

1 概述1650

第3节 纳米改性通用塑料1650

2 纳米聚乙烯1651

2.1 纳米CaCO3/高密度聚乙烯(HDPE)1651

1.3 纳米材料对通用塑料的改性作用1651

2.2 纳米SiO2粒子改性高密度聚乙烯1658

2.3 纳米TiO2抗菌聚乙烯掺混物1661

2.4 碳纳米管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1663

2.5 聚乙烯纳米液晶自增强改性1666

3.1 简介1668

3 纳米聚丙烯(PP)1668

3.2 纳米CaCO3/PP塑料1669

3.3 纳米TiO2/PP1674

3.4 纳米SiO2/PP/POE掺混物1675

3.5 纳米PP管材专用料1678

3.6 汽车用纳米聚丙烯的研制1679

4.1 简介1681

4.2 纳米CaCO3/PVC1681

4 纳米聚氯乙烯(PVC)1681

4.3 纳米级CaCO3填充PVC糊料1684

4.4 纳米粒子/炭黑/PVC导电塑料1685

4.5 纳米蒙脱土/PVC塑料1687

4.6 纳米白泥/聚丙烯酸酯改性PVC1689

5.1 简介1690

5.2 无机复合型纳米粉体/苯乙烯微球的制备1690

5 纳米聚苯乙烯(PS)1690

5.3 纳米级蒙脱土插层改性PS1692

5.4 高性能纳米TiO2/HIPS塑料1693

5.5 纳米TiO2改性聚苯乙烯废料1696

5.6 纳米CaCO3在PS中分散性表征和规律的研究1698

6.1 概述1700

6 纳米丙烯酸塑料1700

6.2 纳米SiO2/PMMA1701

6.3 溶胶-凝胶法制备PMMA/SiO2透明纳米塑料1705

6.4 原位聚合法制备PMMA/石墨纳米导电塑料1706

1 纳米尼龙1708

1.1 简介1708

第4节 纳米工程塑料1708

1.2 纳米粘土/尼龙1709

1.3 纳米级凹凸棒土改性尼龙61714

1.4 挤出法制备尼龙6/蒙脱土纳米塑料1715

1.5 纳米尼龙6/PP/SBS共混物1715

2.2 制备工艺1717

2.3 性能分析1717

2.1 简介1717

2 SiO2/聚碳酸酯纳米塑料1717

3.1 简介1718

3.2 纳米粘土/PET塑料的制备1718

3 纳米粘土/PET塑料1718

3.3 性能1719

3.4 纳米蒙脱土(MMT)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二醇(PEG)1720

4.3 插层效果与微观结构1722

4.4 性能1722

4.2 制备过程1722

4 纳米粘土/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1722

4.1 简介1722

1 纳米聚四氟乙烯(PTFE)1723

1.1 简介1723

第5节 纳米特种工程塑料1723

1.3 工艺过程1724

1.4 性能与影响因素1724

1.2 原材料1724

2.1 纳米SiO2/PI1725

2 纳米聚酰亚胺(PI)1725

2.2 纳米SiO2/PI阻燃塑料1728

2.3 纳米粘土/PI塑料1729

2.4 纳米TiO2改性双马来酰亚胺(BMI)1732

3.2 制备过程1735

3.3 纳米SiC粒子的作用1735

3.1 简介1735

3 纳米SiC改性聚醚醚酮(PEEK)1735

4.1 简介1736

4.2 改性用的纳米塑料1736

4 纳米材料改性有机硅1736

1.2 制备过程1738

1.3 纳米硅基氧化物的性能1738

1.1 简介1738

第6节 纳米纤维增强塑料1738

1 纳米玻璃纤维增强塑料1738

2.1 简介1739

2 纳米纤维(NF)1739

1.5 增强塑料单向板性能1739

1.4 预浸料性能1739

2.2 NF的制备1740

2.3 NF的性能及应用1741

2.4 NF的新进展1741

3.2 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与影响因素1742

3.1 简介1742

3 气相生长的纳米碳纤维1742

3.3 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的生长机理1743

3.4 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的性能及应用前景1744

3.5 改进流动催化剂法制备的VGCNF1744

4.2 制备工艺1745

4.1 简介1745

4 纳米级聚丙烯腈碳纤维毡1745

4.3 制备过程中的变量1746

5.2 制备过程1748

5.3 制备过程中的变量1748

5.1 简介1748

5 纳米导电纤维及其增强塑料1748

6.3 抗菌材料与T200纤维级抗菌材料1750

6.4 纳米级抗菌剂及其特性1750

6.2 纺织(纤维)原料的基本要求1750

6 纤维级无机纳米抗菌剂及抗菌母料1750

6.1 简介1750

6.6 纤维级(纳米)抗菌材料性能结果分析1751

6.5 纤维级纳米抗菌剂的性能表征方法1751

6.7 纤维级抗菌母料的制备1752

参考文献1753

3 稀土型磁性塑料13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