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低下与感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免疫低下与感染
  • 瞿介明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4392252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医药学:免疫学;感染-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免疫低下与感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二、细菌致病的双重机制3

一、细菌的致病性及感染过程3

第一篇 基础篇3

第一章 抗细菌感染免疫3

第一节 细菌感染及其特点3

二、抗细菌感染免疫的时相性4

一、抗细菌感染免疫的启动、形成及调节4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及其效应机制4

三、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组成5

四、抗细菌感染免疫的免疫记忆现象6

二、抗胞内菌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7

一、胞内菌感染及其特点7

第三节 抗胞内细菌感染免疫7

三、抗胞内菌感染的分子遗传学基础8

二、抗胞外菌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9

一、胞外菌的感染与致病性9

第四节 抗胞外细菌感染免疫9

三、细菌分泌蛋白主动抑制免疫应答10

二、抗原表位变构逃避免疫识别10

三、抗胞外菌感染免疫的结局及意义10

第五节 细菌逃逸免疫清除的分子机制10

一、分泌可溶性抗原10

六、无效抗体的免疫干扰作用11

五、免疫增强作用11

四、隐匿胞内逃避免疫清除11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13

一、病毒感染的产生13

第二章 抗病毒感染免疫13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产生及其特点13

一、病毒抗原14

第二节 抗病毒感染免疫应答的启动及诱生14

三、病毒感染的细胞与分子基础14

三、病毒抗原介导的免疫识别及活化15

二、病毒抗原的处理及呈递15

四、病毒特异性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16

一、抗体的作用及其机制17

第三节 抗病毒感染免疫的效应及其机制17

二、CTL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18

一、病毒感染的免疫预防19

第四节 病毒感染的免疫预防及治疗19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治疗20

二、机体对真菌的防御机制模式22

一、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真菌的分类22

第三章 抗真菌感染免疫22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23

一、真菌方面的因素23

第一节 真菌感染的致病机制23

二、特异性免疫24

一、非特异性免疫24

第二节 抗真菌感染的免疫机制24

第三节 真菌逃避免疫的机制25

一、根据寄生虫抗原表位的部位分类27

第一节 寄生虫抗原27

第四章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27

一、固有免疫应答28

第二节 宿主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28

二、根据寄生虫抗原的功能分类28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29

三、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30

二、寄生虫表面膜抗原30

第三节 免疫逃逸30

一、寄生部位与免疫效应物质的隔离30

第四节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31

四、产生封闭抗体31

一、支原体抗原33

第一节 支原体感染的免疫学33

第五章 抗支原体、衣原体及立克次体感染免疫33

一、衣原体的抗原结构34

第二节 衣原体感染的免疫学34

二、支原体的免疫及免疫病理34

二、衣原体免疫及其免疫病理35

一、立克次体抗原36

第三节 立克次体感染的免疫学36

二、立克次体感染免疫和免疫病理37

一、皮肤屏障的构成38

第一节 皮肤屏障38

第六章 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低下38

二、皮肤屏障功能低下的原因39

一、黏膜屏障的构成40

第二节 黏膜屏障40

二、黏膜屏障功能低下的原因42

一、体液防御机制44

第一节 体液和细胞防御的基本概念44

第七章 抗感染第二道防线功能低下44

二、细胞防御机制48

一、免疫抑制剂56

第二节 药物对体液和细胞免疫机制的作用56

二、免疫调节剂和抗炎剂60

一、不同类型免疫防御低下易感的病原体68

第三节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与感染68

二、免疫低下并发感染的炎症机制与器官损伤69

二、营养状态和宿主免疫功能74

一、遗传和宿主免疫功能74

第八章 与宿主免疫低下有关的因素74

六、疾病和宿主免疫功能75

五、应激和宿主免疫功能75

三、年龄和宿主免疫功能75

四、体温和宿主免疫功能75

七、感染和宿主免疫功能78

八、放化疗和宿主免疫功能79

九、免疫抑制剂和宿主免疫功能80

一、细菌85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分类与临床意义85

第二篇 病原学诊断与抗微生物治疗85

第九章 病原学与检验85

二、深部真菌102

一、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105

第二节 常见感染的病原学诊断105

三、类真菌105

二、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与评价110

一、β-内酰胺类115

第十章 抗细菌感染治疗115

二、氨基糖苷类120

四、喹诺酮类121

三、大环内酯类121

五、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122

八、其他抗菌药物123

七、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123

六、糖肽类123

一、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126

第十一章 抗真菌感染治疗126

三、吡咯类(azole)127

二、氟胞嘧啶(fluorocytosine)127

五、灰黄霉素129

四、制霉菌素(nystatin)129

一、抗DNA病毒类药物130

第十二章 抗病毒感染治疗130

二、抗RNA病毒类药物132

三、广谱抗病毒药物133

四、其他抗病毒药物134

一、抗原虫药物136

第十三章 抗寄生虫感染治疗136

二、抗阿米巴原虫药138

三、抗其他条件致病性原虫药物139

一、抗结核分枝杆菌药140

第十四章 抗分枝杆菌感染治疗140

二、抗非结核分枝杆菌药144

一、HIV/AIDS患者145

第十五章 免疫低下感染的药物预防145

二、器官移植受者150

三、肿瘤伴中性粒细胞减少153

一、球菌感染性皮肤病157

第一节 细菌感染157

第三篇 免疫低下宿主各系统感染157

第十六章 皮肤、黏膜感染157

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 Infection)158

一、疱疹病毒感染159

第二节 病毒感染159

三、系统性感染播散致皮肤和皮下组织159

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61

一、非侵袭性真菌感染162

第三节 真菌感染162

三、系统性真菌感染播散至皮肤和皮下组织163

二、侵袭性条件致病真菌感染所致的原发性皮肤感染163

一、流行病学及病因165

第一节 内源性细菌性眼内炎165

第十七章 免疫低下与眼科感染165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166

第二节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166

二、眼部表现166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166

四、治疗166

四、诊断167

三、眼部表现167

二、病理167

六、治疗168

五、鉴别诊断168

三、眼部表现169

二、病理169

第三节 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性视网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169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169

六、治疗170

五、鉴别诊断170

四、诊断170

第五节 内源性白念珠菌性眼内炎171

七、病程与预后171

七、预后171

第四节 进行性外层视网膜坏死171

一、病理171

二、眼部表现171

三、全身情况171

四、诊断171

五、鉴别诊断171

六、治疗171

第六节 组织胞浆菌眼内炎及脉络膜视网膜炎172

六、病程和预后172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172

二、病理172

三、眼部表现17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72

五、治疗172

第九节 小孢子虫感染173

第八节 感染性多灶性脉络膜炎173

第七节 弓形虫视网膜脉络膜炎173

一、中耳炎175

第一节 耳部感染175

第十八章 耳鼻咽喉感染175

一、鼻旁窦炎176

第二节 鼻部感染176

二、坏死性外耳道炎176

二、鼻旁窦真菌病178

二、慢性扁桃体炎179

一、急性坏死性咽炎179

第三节 咽喉部感染179

四、咽喉部结核180

三、咽喉部真菌病180

一、单纯疱疹182

第一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182

第十九章 口腔感染182

三、毛状白斑183

二、带状疱疹183

二、急性坏死性牙龈炎184

一、球菌性口炎184

第二节 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184

三、口腔念珠菌病185

第三节 艾滋病相关的牙周感染性疾病186

四、口腔结核186

一、粒细胞缺陷(包括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188

第一节 ICH肺部感染病原体类型188

第二十章 呼吸系统感染188

四、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受损189

三、体液免疫缺陷189

二、细胞免疫缺陷189

二、临床表现190

一、免疫功能低下的认定190

第二节 ICH肺部感染的诊断190

二、临床处理步骤194

一、感染治疗的原则194

第三节 治疗及预防194

三、经验性抗菌治疗195

一、军团菌肺炎196

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特殊病原体肺部感染196

四、辅助机械通气治疗196

五、预防196

二、肺结核病198

三、肺真菌病199

四、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03

五、巨细胞病毒肺炎206

第二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感染209

四、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210

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210

第一节 发病机制210

一、表皮和黏膜完整性的破坏210

二、经皮静脉置管是重要的入侵途径210

一、HIV感染211

第二节 流行病学211

四、真菌感染212

三、病毒感染212

二、弓形虫感染212

六、其他213

五、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213

第三节 临床表现213

一、全身表现213

二、心肌炎213

三、感染性心内膜炎213

四、心包炎213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14

二、经验性抗生素的选用215

一、抗生素选用原则215

第五节 治疗215

三、胃肠道黏膜完整性216

二、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216

三、手术指征216

第六节 预防216

一、严格掌握有损伤防御功能诊治措施216

四、心脏移植供体筛选217

三、诊断218

二、临床表现218

第二十二章 消化系统感染218

第一节 食管感染218

一、病因218

一、HIV相关的肝胆系统感染219

第三节 肝胆系统感染219

四、治疗219

第二节 胃肠道感染219

二、免疫抑制患者病毒性肝炎221

第四节 胰腺炎和腹腔感染224

第一节 免疫防御机制225

第二十三章 泌尿系统感染225

第三节 流行病学226

第二节 感染途径及机制226

第五节 诊断227

第四节 临床表现227

第六节 治疗228

一、风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231

第一节 风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231

第二十四章 风湿病患者感染231

二、药物治疗对风湿病患者免疫功能影响232

一、风湿病和感染的鉴别诊断233

第三节 风湿病和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33

第二节 风湿病和感染关系233

二、风湿病感染的特殊性235

二、感染患者的抗风湿治疗236

一、感染处理236

第四节 治疗236

第五节 预后237

一、细菌性脑膜炎238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238

第二十五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38

二、脑脓肿241

三、治疗242

二、鉴别诊断242

第二节 真菌性脑膜炎242

一、临床诊断242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243

第三节 病毒性感染243

三、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245

二、巨细胞病毒性脑炎245

第四节 弓形虫性脑病246

四、艾滋病神经系统综合征246

四、预防247

三、治疗247

一、临床诊断247

二、鉴别诊断247

三、化脓性关节炎249

二、流行病学249

第二十六章 骨关节感染249

第一节 关节感染249

一、概述249

四、结核性关节炎251

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252

二、流行病学252

五、真菌性关节炎252

第二节 骨髓炎252

一、概述252

一、概述253

第三节 骨与关节假体相关性感染253

四、慢性骨髓炎253

五、治疗254

四、诊断254

二、流行病学254

三、临床表现254

第一节 病原菌与危险因素255

第二十七章 败血症255

第二节 发病机制256

一、几种特殊的败血症257

第三节 临床表现257

第四节 诊断258

二、实验室病原学检查258

二、感染性休克治疗259

一、抗感染治疗259

第五节 预后259

第六节 治疗259

三、免疫调节治疗260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265

第二十八章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并发感染265

第四篇 特殊免疫低下患者的感染及临床处理265

一、联合免疫缺陷病267

第二节 主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及其感染267

二、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268

四、伴有其他严重缺损的免疫缺陷269

三、T细胞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269

五、补体缺陷270

一、抗微生物治疗271

第三节 治疗271

六、吞噬细胞功能缺损271

二、免疫治疗272

三、HSCT感染的发病机制274

二、移植供体及受体的术前基本处理274

第二十九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受体感染274

一、HSCT分类274

一、普通细菌性感染275

第一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275

四、HSCT感染病原体及主要特点275

三、真菌感染276

二、结核菌感染276

五、病毒感染277

四、卡氏肺孢子虫感染277

一、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280

第二节 治疗280

六、原虫感染280

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281

三、针对性治疗282

四、治疗性粒细胞输注283

三、感染的监测284

二、预防性粒细胞输注284

第三节 预防284

一、感染控制计划284

四、重建特异性免疫功能285

一、SOT的感染来源和危险因素286

第一节 概述286

第三十章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感染286

二、SOT感染的主要类型和部位287

四、SOT术后感染的临床处理288

三、SOT感染的发病时间表288

第二节 肾移植290

二、感染危险因素291

一、流行病学291

四、主要感染的诊断与治疗292

三、常见感染部位及病原体292

五、预防295

一、感染危险或易感因素296

第三节 肝移植296

二、诊断和临床处理步骤297

三、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及治疗298

一、感染危险或易感因素300

第四节 肺和心肺联合移植300

二、诊断及临床处理步骤301

三、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及治疗303

一、确定是否存在感染306

第一节 临床诊断306

第三十一章 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患者感染306

二、感染部位307

三、确定感染的病原体309

四、感染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310

第三节 治疗312

第二节 鉴别诊断312

一、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313

五、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315

四、粒细胞输注315

二、抗生素治疗的疗程315

三、抗病毒药物的使用315

第四节 预防316

第三十二章 实体肿瘤化疗患者感染317

二、吞噬作用受损318

一、屏障防御破坏318

第一节 易感因素和发病机制318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319

四、其他319

三、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缺陷319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320

二、体格检查320

一、病史320

一、抗感染治疗321

第三节 治疗321

第五节 抗感染预防326

二、免疫治疗326

三、肿瘤患者免疫力下降328

二、肿瘤生长的局部因素328

第三十三章 实体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感染328

第一节 肿瘤放疗患者易受病原菌感染的因素328

一、院内感染328

二、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出现口腔感染的易患因素329

一、发生感染的基础329

四、放射治疗导致免疫功能低下329

第二节 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与感染329

第三节 放射治疗与呼吸道感染330

三、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感染330

四、治疗331

三、诊断331

一、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基础331

二、病原体331

三、治疗332

二、诊断332

第四节 放射性“皮炎”与感染332

一、临床表现332

三、放射性“膀胱炎”与膀胱感染333

二、放射性“肠炎”与感染333

四、防护333

第五节 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与感染333

一、放射性肝损伤与感染333

一、病原体336

第一节 肺部感染336

第三十四章 HIV/AIDS患者感染336

二、诊断337

三、诊断程序338

四、治疗339

一、口腔病变341

第二节 消化系统感染341

五、预防341

二、食管病变342

四、肝脏病变343

三、胃部疾病343

五、胰腺疾病344

六、小肠和结肠疾病345

七、直肠肛门疾病346

二、流行病学和病因347

一、概述347

第三节 神经系统感染347

三、临床表现348

四、诊断350

五、治疗352

第一节 流行病学355

第三十五章 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355

第二节 病原体356

二、口咽和胃腔细菌吸入357

一、呼吸道与全身防御机制受损357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357

四、气溶胶吸入358

三、胃腔定植菌逆行和移位358

第五节 诊断359

第四节 临床表现359

五、直接接种与交叉污染359

六、血道播撒359

第六节 治疗360

第七节 预防361

第二节 导管类型364

第一节 流行病学364

第三十六章 血管内装置相关感染364

第四节 发病机制366

第三节 病原体366

第六节 诊断367

第五节 临床表现367

第八节 预防368

第七节 治疗368

第一节 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的感染372

第三十七章 糖尿病合并感染372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373

二、病原菌373

一、发病机制373

四、治疗374

一、发病机制375

第二节 糖尿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375

五、预防375

三、临床表现376

二、病原菌376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77

五、治疗378

二、病原菌379

一、发病机制379

六、预防379

第三节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染379

四、治疗380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380

二、鼻脑毛霉菌病381

一、恶性中耳炎381

五、预防381

第四节 糖尿病患者中易发生的少见感染381

三、气肿性胆囊炎382

二、营养因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383

一、血中毒素作用383

第三十八章 肾功能衰竭和透析患者感染383

第一节 肾功能衰竭和透析免疫功能低下机制383

一、血管通路感染和菌(败)血症384

第二节 主要感染类型384

三、原发病存在免疫低下384

四、透析所致免疫功能低下384

三、肺部感染385

二、尿路感染385

四、结核感染及其防治386

五、病毒感染及其防治387

五、预防接种388

四、致热原的控制与清除388

第三节 预防388

一、积极纠正贫血388

二、积极治疗高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症388

三、改善营养不良388

三、慢性重型肝炎390

二、亚急性重型肝炎390

第三十九章 肝功能衰竭患者感染390

第一节 肝功能衰竭的定义及分类390

第二节 重型肝炎390

一、急性重型肝炎390

一、细菌感染391

第三节 肝功能衰竭合并感染391

三、治疗393

二、真菌感染393

四、预防394

二、免疫器官396

一、免疫屏障396

第四十章 老年人感染396

第一节 老年人防御与免疫功能变化396

二、临床特点397

一、常见表现397

三、免疫细胞397

第二节 老年人感染常见临床表现和特点397

一、老年人肺炎398

第三节 常见感染类型398

二、老年人肺结核401

三、感染性腹泻403

四、尿路感染406

六、感染性心内膜炎408

五、皮肤软组织及骨感染408

第二节 营养支持的需要量410

第一节 营养状况的评定410

第四十一章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外科感染的营养支持410

二、肠外营养支持411

一、肠内营养支持411

第三节 营养支持的途径411

二、肠外免疫营养支持412

一、肠内免疫营养支持412

第四节 免疫营养支持412

二、诊断414

一、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414

第四十二章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的外科处理414

第一节 概论414

一、术前准备415

第二节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外科处理415

二、术中注意事项416

一、术后肺部感染417

第三节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某些特殊外科感染417

三、术后注意事项417

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急腹症418

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不明原因发热与腹腔感染419

热门推荐